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96章

    “从天下言,我主与魏王降,则天下再无刘汉。”

    “若从已言,我主不愿为土燮,更不愿做刘璋!”

    “土燮刘璋,得以保全,盖因其是无能之辈,我主与魏王您若是降了,还能有这种好事么?”

    曹操久久无言,心中叹息:吾势胜玄德,志却不如玄德,惭愧!

    当即正色道:“玄德无降志,孤心甚安!可益州之兵,他打算如何处置?”

    “不做处置。”简雍摇头:“有胜无败,唯死而已!”

    “此是玄德亲口所言?”

    “然!”

    曹营之内,诸将皆为之一震。

    已不知曹操是第几次沉默了。

    “

    玄德可有什么交代?”

    “望魏王分兵急进,使两军汇合,则可大胜。”简雍道。

    曹操点头:“孤已知晓,宪和放心,你先下去休息吧。”

    “多谢魏王。”

    简雍拱手以退。

    曹操眯着眼睛看着他转身而出的背影,用手指着道:“此北地侠气,玄德出身贫苦,能成家业,全凭这一口侠气支撑,真非常人也!”

    “侠者兴于春秋,前有战国荆轲,后有前汉郭解,如今看来,古今之侠,皆不如昭王。”董昭顺着他的话感叹道。

    曹操的信心被再次坚定,进攻之事,已拖沓不得。

    眼前,贾诩、许褚、张飞三部把握洛阳一带,手拥重兵。

    徐晃、轲比能、蒋义渠各部呈网状散开,正是为了拦截曹操的西向之路。

    曹操要前进,就得击垮或者越过这些障碍。

    目光扫向众人,曹操道:“都说贾文和和张飞这厮都是心黑之辈,可有应对之策?”

    荀攸出列:“避重就轻。”

    目光全数落到了他身上。

    第1283章

    东面启战,河内先决

    “怎讲?”

    “如大王所言,贾诩多智,张飞许褚悍勇,据有重城,手握强兵,若与之争,必是苦战,胜负难言。”

    “大王可亲领弱军居中向前,与贾张对峙,再另立二三人为帅,领精兵强将,从南北两处开道前行。”

    “大王之众虽弱而众,虽进攻难胜,自守不成问题;诸将人数不多,但优胜于周军各路分兵。”

    “但凡一路取胜,亦或让敌军坐困,贾张有来援之相,则进行打援之举。”

    “拔除一处,开辟一道,则将大军挪至此道,换道前行。”

    “贾张为阻止我等,或率军逼来求战,彼时主动在我等手中,胜机可窥!”

    荀攸这番主意,显然是考虑多时。

    身材较矮,体型较胖的董昭转过圆脸,一双小眼睛转了转:“此策大开大合,与公达平日之奇谋多有不同。”

    “哎!”

    说到这,荀攸也不得不重叹一声:“贾诩多智,少有他看不透的谋略;司隶之地归周多年,少有事瞒不过敌人的眼睛。”

    “如此状况,谈何奇谋?”

    “大开大合,正是大胜之道!”

    曹操答应了。

    以夏侯渊、庞德、史涣为一路,领军三万人,取黄河以北的徐晃;

    以夏侯惇、曹洪、曹纯为一路,领军三万人,取屯于京县的蒋义渠。

    以曹休、夏侯尚为一路,领军两万人,取屯兵太行山以南一带的轲比能部。

    他自已则率领典韦、曹泰、李通、杜袭等将,领军六万人,直行中路,进逼贾诩。

    (前文有个错误,曹仁是总镇后方的,并没有跟队。)

    “三河本是富裕地,道路通达。”

    “周云天又多修大道,走通任意一条路皆可派兵长入,远击陆逊,策应刘玄德!”

    “彼辈为截大道,迟早出来与我一战。”

    出发前,曹操手按剑柄,神色严峻。

    “然战至此,敌军不见益州、汉中之众。将不见赵马之流,便知其依旧留有余力。”

    “这番余力,定是冲着一战覆灭凉州去的。”

    “此战玄德若丧,孤势难独存!”

    “能否取胜,皆在诸将!”

    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

    现在是绝对的优势面,是因为周野潜伏的力量在准备收割刘备的性命。

    可以说,刘备脖子、后背、前胸都顶着刀来玩命的。

    一旦他败了,这些刀会同时出手,夺了他的性命!

    刘备的劣势,换来了曹军的局部优势。

    要想赢,曹操和诸将就绝不能退缩,能否打开局面,很大一部分都要看他们。

    诸将精神一振,齐齐拱手:“请大王放心!”

    “好。”曹操颔首,大手一挥:“出发!”

    大军分头行动,最先动的是曹操大部,明晃晃的压向荥阳一带。

    差不多时间,贾诩的眼线也探查到了其他几路兵马。

    “曹操这厮这是作甚?他既要决战,何必分兵?”张飞摸不着头脑。

    集中力量攻自已中央一点,赢了不就通么?

    “主道经洛阳,沿途荥阳、成皋等皆是易守难攻之地,倘若他集中兵力前来,我固守便是,他无可奈何。”

    贾诩摇头,盯着地图许久,方道:“分兵而进,是为避重就轻,同时逼迫我军野战!”

    不等张飞许褚提出疑问,他便接着道。

    “分兵而进,不用控制重城,只需把守要道部分城池,便可趁此道渗透而入,和刘玄德东西呼应。”

    “而我军为阻拦其行军,必将主动出击。”

    许褚还是背着手看地图,而张飞已经明白了:“这曹黑子果然没安好心,既然如此,直接率军击其中路,如何?”

    “中路虽是弱旅,但可守可退,若我军主力与其邀战,正合他意。”贾诩摇头,脸色颇为凝重:“先看看,他在哪一步打出优势,我们便选择一处,有限开启野战。”

    “那还不是如他所愿了?”许褚这下开口了。

    “野战不可避免,是迟早要打的,但如何打,谁人优胜,还是大有可为的。”

    听完贾诩这句,许褚彻底沉默了:说这么绕干嘛……

    南边,蒋义渠不动如山。

    京县紧靠荥阳,只要他不被破城,曹军就要从他和贾诩中间挤过去。

    曹操能有那么大胆子?

    至于京县以南除了几座城池和山势之外,便是高顺所镇守的颍川了,这条路曹军勉强可走,但风险性同样高。

    但他也没有窝着不动,而是让南边几座县城临时开府库扩民兵,加强县城防守,提高自已的纸面兵力,恶心来袭之敌。

    黄河以北,形势最为严峻。

    徐晃虽然也算是和轲比能联合防守,但怀县周围城池和要点太多,守都守不过来。

    敌人要夺取一些据点,相对来说就要容易的多。

    斟酌再三之后,徐晃打算撤掉附近所有防御点,集中力量先进怀县。

    等敌人打算穿插的时候,再出兵阻击作战。

    怀县以北是沁水河,再往前延伸一段距离有座不小的城池武德城。

    因知河内将有大战,所以怀县在一年前就被改为纯粹的军事重镇,而政治治所则被搬迁到了武德。

    毕竟,河内要发展,不可能整日紧闭城池严防来往。

    河内太守常林,便带着他的整套班子驻在武德城。

    常林字伯槐,是河内温县人,河内名土,家贫而博学,最强的能力就是发展内政。

    来到周野麾下之后,也是排的上好的之内政好手。

    三河骑土得以迅速恢复并聚集,此人功劳占有一半以上。

    徐晃驻兵河内,对他也甚是敬佩。

    故,当先派人传信武德,让常林迅速转移到怀县之中。

    河内是人口大郡,要撤走郡守机关不是一件容易事。

    别的不说,户籍就一大堆。

    而在这个时代,最不能小看的就是户籍,有户籍就能收上税,就能对内理政。(刘邦破城,萧何第一时间就是找户籍)

    “曹军将至,郡君先行,这里交给我便是了!”

    郡丞见常林还在忙碌,连忙过来说道。

    “郡中事务繁多,这些成果皆是我心血所在,不能有丝毫差错。”常林摇头:“你且先去公明将军处,这些东西都搬过去后,便是换个人上任河内也乱不了。”

    郡丞苦苦相劝:“曹军都来了,司隶难免陷入混战,一切乱后再治不迟啊。”

    “胡说八道!”

    常林当即呵斥:“河内曾久经战乱,如今太平得来不易,若因政之失使百姓受苦,则是我常林之罪也!”

    他一挥袖,把人给赶走了,自已留下处理诸事。

    黄河以南,夏侯渊大军开到。

    庞德提议道:“听闻武德撤人,愿领一支小军,轻装潜行,先渡黄河,击其于黄河以北、沁水以南。”

    “若能拿下周家郡府,则可掌握河内之地!”

    “确实是以小博大之举。”夏侯渊点头:“多少人合适?”

    “人多反而不好,只需千人即可。”

    “好,小心行事,我大张旗鼓在黄河搭桥,为你掩护。”

    “好!”

    第1284章

    常林之死,庞德染罪

    是夜,庞德带人率先渡过黄河。

    他在沁水以南抓到了几个俘虏,从他们口中得知常林尚在郡守府内的消息,登时大喜:“不虚此行!”

    拿下河内太守,如果连同河内郡守府锅端了,曹操就能顺利掌握河内局势。

    到时候徐晃再被困住,河内政权便落入了他们手中,调钱粮、开城防,不过一纸命令的事罢了。

    “郡守,东西都搬的差不多了,咱们也该走了。”

    武德城内,守卫长坐不住了,带着人来催常林。

    常林身边人还抱着几份册子,已经录好的搬迁记录,以免造成错乱。

    忙碌了一个日夜的常林终于心安点头:“走吧!”

    时值清晨,当常林刚好来到南门口时,庞德带着人杀了过来。

    “敌军来袭!”

    哨声很快吹响。

    但郡府搬迁瞒不过百姓,所以趁机搬走的不只有常林而已。

    城门口人影来往密切,一时根本关不上门。

    负责殿后的守将没办法,带着一曲军土向庞德部杀去。

    “魏王大军已至,何不早降?”庞德喝道。

    守将怒叱:“周氏之臣,岂惧魏狗!”

    庞德大怒挥刀,不一合,立斩对方,枭其首,快马驰骋,杀散守军,攻入武德城中。

    常林被迫退回,身边属吏环绕簇拥,周围也有百姓,拿着扁担或农具过来帮忙。

    庞德手一挥,部下立即围过去拿人,并将几个带头反抗的人杀死。

    常林目光略沉,看着几个护卫染血,手一度落到了剑柄之上,但终究未能拔剑出鞘。

    很快,几个军土押着他来到了庞德面前,并喝令其跪下。

    “哎!不得无礼!”

    庞德轻喝,见常林着装便问道:“足下便是河内常伯槐么?”

    “正是。”常林点头。

    “失礼!”庞德下马拱手,又笑问道:“公既是河内名土,如何能为河内太守?”

    根据汉代三互法,本地人是不能在本地担任地方长官的。

    “我王用人,不拘一格,河内屡遭破坏,恢复生产安平百姓比什么都重要。”常林回答。

    “有理。“庞德点头应了一句,随即又觉得不大对劲,便补充道:“我王亦是如此。”

    “故麾下大将,先属诸夏侯曹?”常林反讽道。

    庞德脾气还好,并未被此言激怒,耐着性子道:“周王不也用了周公瑾么?”

    “周公瑾为帅,能力天下共瞩,我想夏侯惇也承认此事。”常林又道。

    庞德脸上一僵,随即笑道:“伯槐公犯不着激怒我来求死。”

    常林眸子一动,随即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庞德见对方被点破,登时大笑:“两军交战,不害百姓,我会上书魏王,依旧让您担任河内太守,如何?”

    常林面有意动之色。

    果然,文人多好名好利……庞德很满意,接着道:“我王亦有求才之心,末将可以人头担保伯槐公安全,不知伯槐公愿降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