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西凉地广人稀,但可用的兵却很多,这是地方特色,也跟经济形式有关。以武帝朝举例,武帝时期全国人口三千六百万,兵员人数达到七十万,国力便逐渐疲惫。
东汉强盛时人口五千六百万,兵员三十万左右,一个兵由两百个百姓养活,当兵的和百姓日子都过的挺舒坦。
到了三国战争烈度最高的时候,十五到三十个百姓就得养一个兵,所以民不聊生是必然的!
如果谁能在百万人口中拉出几万人乃至更多的正规军,并常年保持远征出击状态,同时又让国内政通人和,这样的人堪称内政之神,是农耕文明的外挂级玩家。
反观匈奴这样的民族,几乎有一半人都能直接上马打仗。
凉州人,恰好介于匈奴人与汉人之间。
他们缺的只是马匹装备,和有人带头。
现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他们就能马上大规模转化为军队,追随刘备出击。
但,这种代价也是极其惨痛的。
出兵率高意味着留守生产的人就会变少,尤其是在凉州这块地。
赢了固然还说得过去,倘若是输了,人要么死在外头,要么回来饿死在家里。
到时候,真的是百里之地,人烟渺渺。
游牧民族极高的出兵率,代价往往是一场灾难就让整个民族蒸发,或者数百年不得振兴,最后被汉人远远甩在身后……
这些,凉州人都顾不上。
他们需要一战!
只有战争才能打开局面。
凉州几百年都在打仗,他们就歇过,他们早已习惯了战火和死亡。
现在好了,他们搭上一个看似柔弱,实则最敢拼命的主子——谁也别想怂,跟着他一块梭!
他留下了李严镇守武都,防备赵云兵出阳平;
留名将张奂之子张猛镇守中西部,防备西北角的乌孙;乌孙原本是敌对周野的,可自打周野征讨四蛮之后,这群人似乎想通了,竟一心想要归附周野。
好在,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颠覆自已,被刘备压制的死死的。
此外,他留下本土实力派,张掖太守和鸾守西凉地,负责和康居、大宛合作,防备贵霜。
对于贵霜的事,刘备看得很透彻。
“其虽为西域强国,然近年来钱粮短缺,如今失铁骑两万,要再兴兵来,谈何容易?”
“纵真能兴兵,又有几人能来?到了西凉,又有几人能战?”
“我军既有康居、大宛为援,又可以两万兵为质,岂惧于他?”
对于刘备的嘱咐,和鸾连连点头。
其实还有一个要点刘备没有吐露:那便是我要打赢了,何须将贵霜放在眼中?我要是打输了,又何必多在乎一个贵霜要我命?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虱子多了不怕痒,这就是现在的刘备。
他已经从一个街溜子变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大赖子。
不同的是赖子只会欺负欺负老实人,只会赌两个小钱;而刘玄德赖的却是一个国家,赌的也是一国之运!
偌大凉州,只留三路人马留守,是艺高人胆大,还是拼命不要命,看看出征序列就清楚了:
昭王刘备亲征,国相徐庶随行;
凉州牧、车骑将军关羽,并其子振威将军关平;
卫将军、北地太守,皇甫嵩之子,大破羌军的皇甫坚寿;
前将军、安定太守牵招;
后将军、白马王、金城太守杨腾;
汉阳太守简雍、陇西太守孙乾;
讨逆将军杨会、武威将军韦康、中郎将韦诞。
随军参军,昭王长史令狐邵。
另有益州名将严颜、邓贤;骁将吴懿、雷铜、吴班,并文武皆备的黄权等人。
其中,关羽父子有骑兵万人,皇甫坚寿有北地铁骑五千人,杨腾整合羌族骑兵一万两千人,康居助战骑兵三千人,大宛、贵霜战马整编骑兵两万五千人。
加上刘备自已手上残余的五千骑,共骑兵六万。
除六万骑兵外,还有步兵八万人,共有大军十四万。
这些人,是历经多年战火的凉州最后一搏,同样是刘备的最后一搏。
负责粮草的黄权心里门清这是多么巨大的压力。
如果这一场输了,凉州将彻底空虚,刘备将一无所有。
他们,再也输不起了,一次都输不起了!
跨马负剑,身带甲胄肩披王袍的刘备跨马于阵前。
他的眼中看不到忧虑,只有意气风发,拔剑指长天。
“汉志不灭,胜志长存。”
“大丈夫立于世,求胜而不惧死,诸军可愿随我,以身动风云乎?”
“誓死追随大王,不胜则亡!”
诸军齐呼,声震凉州苍天。
风云滚滚,狼烟伴沙,涌向三辅之地!
第1272章
如若不然,后果自负之
前方,比历史上要年轻,但被周野疯狂教导加持过的陆逊,在等待!
刘备兵入扶风地界,驻扎在扶风之地的张辽派人传讯过来,并告知陆逊,他将增兵前线关隘,以为阻挡刘备的第一阵。
得讯之后的陆逊第一时间否认了张辽这种几乎必然的提议:不需增兵,放弃山关,放刘备过来!
来此送信的人觉得荒唐,在旁的王平更是愕然:“刘备兵马从三面发动而来,放他们进入扶风,便会在扶风汇聚成大军。”
“番须口和吴岳山皆是要害之地,
为何不守?”
进修多日的王平早已今非昔比。
不但具备实战经验,在理论上也是相当有一套的。
陆逊回答:“此战目的所在,是破灭凉州兵力,将他们堵在那边,又谈何歼灭?”
陆逊告诉内部,他的意图是引诱刘备过来决战,所以故意舍易守之地而不守。
但他差快马给了刘备一封信,信中却不是这么说的。
信中说尽好话,称赞刘备为英雄,又说已方周野留下了重兵部署,奉劝刘备不要来攻,以免伤了两家和气。
刘备见信之后,又气又笑:“周云天乃极擅用人之人,怎用一毫无经验之书生置于重地,竟藐视孤至此耶?”
徐庶也看了一眼,道:“信中看不出有诈,前进且小心些便是。”
“然。”
刘备点头。
他不但没有听从陆逊的劝诫,反而将陆逊那封信公之于众,催兵前行。
身在扶风,听到消息的张辽张郃等人都深觉耻辱。
他们驻扎在此,正是为了镇压刘备,哪有临战说软话的道理?
碍于陆逊持节,众人也只能憋着这口气不发。
恰好,这时候陆逊一道命令送来:陈仓两部军撤去一部,高览前往岐山以北杜阳城。
在扶风地区,周军的布置是这样的:陈仓城周围,有张郃、高览两部镇守;郿县镇守为于禁,张辽坐镇槐里。
眼看着刘备就要打到陈仓了,这时候竟撤走陈仓之兵!?
而杜阳城所在,更是离渭河道较远,把兵拉到这来是提前让道,保存实力?
高览觉得荒唐好笑,但陆逊措辞严厉,要求他三日之内务必抵达杜阳,完成驻防。
高览没办法,只能搬走。
没多久,刘备前沿部队抵达陈仓,在距陈仓五十里处下营。
张郃来信:“若需出战请添援军。”
防守就没啥好说的。
他信刚送出去,还没到陆逊那,陆逊的信已经来了:“撤军,向西北走。”
张郃傻眼了。
敌人都到眼皮子底下了,这时候撤军?
撤吧,谁让周野体制内军制严格,违令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郃一走,紧在他身后的于禁也懵了,再往后的张辽直接炸毛。
刘备来了,打不就是了,跑什么呢!?一路让道一路跑,那还打个毛啊!?
陈仓城前,刘备还是很谨慎的。
尤其是在高览部突然撤走之后,徐庶变得很警惕:“张郃世之名将,不可小觑;敌人于要害之处撤兵,唯恐有诈。”
“然!”
刘备也慎重点头,耐心等着后续人马到齐。
可就这时候,张郃也跑了!
刘备愣了一会儿,还是立即反应过来:派人追,咬上张郃的尾巴!
凉州进入扶风,陈仓是第一座重城,没想到敌人就这么放弃了。
而失去重城防护的张郃,要对付起来自然容易的多了。
“可遣一军紧随其后,逼其无处可藏,渐耗粮草,则可胜也。”徐庶道。
没了城池,张郃就失去了补给,这确实是个可行之法,除非他一路逃回后方,跟陆逊其他部队汇合。
现在要做的,是阻止他进入下一座城池。
总而言之,陆逊的这部棋依旧看得刘备迷糊。
可紧接着陆逊就来了一封信解答了他的疑惑:“陈仓重城,内有钱粮,闻君身处凉州,甚是贫弊,馋我土钱粮之丰,今日再让一城,赠钱粮为接济,可退去否?”
刘备更气了,也笑得更夸张了。
“此书生小觑孤耶!?”
“用兵一世,未尝见如此蠢将!”
皇甫坚寿和傅干部正是自北而来,刘备命他们左右包抄,将张郃锁死在外。
刘备自已则先占陈仓。
府库打开,果然见到许多钱粮,穷贯了的刘备登时大喜,凉州人也大为兴奋。
果然富裕!
而且刚好碰上对面是个镀金的傻子统帅,运气简直不要太好了!
“兄长,某亲自去取郿县。”
关羽到了,向刘备请战,刘备应诺。
郿县的于禁急忙备战时,陆逊的信又到了:撤!
“搞什么!”
于禁惊怒交加。
而这一次陆逊派来送信的有几十人,已经站在了城门口,扬言如果于禁违抗命令,他们就要把城门拆下来。
于禁一点办法都没有,带着人撤出郿县,让出郿县。
关羽兵不血刃占据郿县,他推断于禁将逃往美阳。武功两城,提前派关平、雷铜截断道路。
于禁道路被阻,没法回头跟张辽会和,只能带着人往北逃,心里问候了陆逊千万遍。
刘备破郿县,陆逊又来信,说是让了重城第二座,刘备该满足了。
刘备当然不可能满足!
一路势如破竹,连占城带捞好处,他能满足就有鬼了。
陆逊的屡次撤退再加上诸将的兵力,让刘备有了一个推断:周军兵力过于分散,陆逊担心分兵被刘备逐个击破,所以将兵撤走,企图聚集人马后再做决战。
陆逊让诸将提前撤退的行动和劝阻刘备的来信,无不佐证了这一点。
刘备勘破了陆逊的图谋,更是加紧进军,逼向扶风治所槐里城。
同时,他分出兵马,督促各将将分开的周军吃下!
“从未打过这种荒唐仗!”
身在槐里的张辽都要气疯了。
这才几天功夫?偌大扶风之地,全数让给了刘备。
简直荒唐、可笑!
而此刻,他手中拿着一封信,陆逊让他撤兵的信。
“书生误国,书生误军啊!”
张辽目眦欲裂,他咬着牙道:“大王算是看错这小子了,我便是拼着抗命,也不能将刘备放过去!”
他刚说完这话,外头突然闹腾了起来。
有人匆匆跑了进来:“将军,陆逊的人拿着军令开了军仓,把粮食分给了全城百姓。”
张辽愕然,随后暴怒,一把提起刀来,气冲冲道:“走,去寻那无用书生,让他给个说法!”
张辽撤出槐里。
数日之间,扶风全境沦丧,刘备未折一兵一卒,如梦似幻。
速度快到消息都来不及传。
这一天,刚好是曹操感叹天下无英雄之日。
刘备满脸笑意的登上槐里城。
虽然粮食被分了让他颇为心疼,但夺下淮陵意味着他占领了扶风全境。
加上他带出来的粮食和家业,这足以支撑他久战。
对面那个蠢书生,也未必有和他久战的资格。
“张辽、张郃、于禁、高览等人,皆堪称名将之流。”
“一帅糊涂,竟使四位名将轻易丧土,实是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