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45章

    不过……与后人想的或有出入,实打实的经济好处,其实谁都喜欢!

    第1214章

    民心所向,劝进开始了

    船头上一直沉默。

    郭嘉却一副想要开口的样子。

    “你怎么也学会扭捏了?”

    “只是……有些话确实不敢贸然开口。”

    “那你就贸然一次。”

    “都说益州有帝气,大王可以考虑考虑。”郭嘉不算含蓄了。

    周野并没有过于敏感,反而是笑了起来:“单是帝气二字,只怕还不能够让你开这口吧?”

    “帝气是虚的,但也是实的。”郭嘉补充了一句。

    虚的,固然是指迷信之言,不可尽信;实的就是益州到手,一个顽固富裕之地被击破,使周野彻底确定了胜局。

    现在称帝,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这就是实。

    郭嘉满脸期待的看着周野,但可惜的是并未听到他想听到的答案。

    “大王有所顾虑?”

    “不存在顾虑。”周野摇头:“昔日多行杀戮之事,董卓之后更是几乎举世皆敌,天下诸侯都在谩骂,我又何曾放在眼中过?”

    “那……”

    “再说吧。”

    周野不再说,郭嘉也没有不识相的再问。

    没一会儿,祝融派人来请周野过去,郭嘉连忙告退。

    “怎么了?”

    周野换上了另一条靠边的船。

    附近船只上都是女兵侍立,这些船都是为队伍中的女眷准备的。

    祝融一身清凉装扮,身穿黑纱短衣短裙,伸手指了指水面:“我想去玩水。”

    南中有水,但跟长江是不能比的。

    在传说中,长江中更是蛰伏着恶兽和巨龙,女人们此刻都缩在船中不敢出来。

    祝融想下水,被一群女侍给拦住了,所以求助周野。

    看着对方充满野性美感的身子,周野目光中饱含笑意,都忍不住发动脑海换装死库水功能。

    “想玩水?”

    “是!”祝融跺了跺脚。

    周野笑意更浓:“你自已不是有吗?”

    祝融一愣,等她反应过来后,咬着银牙道:“自已玩太少了!”

    “原来如此。”

    周野十分自然的环住了对方的细腰,瞥了一眼周围的人:“本王带王后去玩水,你们退下吧。”

    “是。”

    混合着南蛮、汉中侍女的队伍识相的很,迅速退下。

    长江风高浪大,没有周野在,祝融一个人确实不安全。

    但周野来了之后,祝融才发现,和水一块被玩的,还有自已……

    自下船之后,就有了迎接的队伍。

    有朝廷安排的,有当地‘改良’之后的土族,有太常宫、太学被放到地方的学子,还有最底层的百姓。

    此番征讨益州归来,虽然大肆封赏和花费,但周野依旧借船只带回了不少蜀中特产。

    例如被奉为奢侈品的蜀锦。

    周野沿途抛洒一些上赏赐下去,百姓争先恐后,海呼万岁,声音将长江的浪潮声都压了下去。

    “我王当为天子!”

    “我王厚德,布仁义于天下,当为天子!”

    喊声此起彼伏中,有人突兀的冒出来这么一句。

    周围的声音为之稍止,冒出不少震惊的目光,去人群中搜寻说此话的人。

    虽然汉室威德早在刘宏死后就逐渐瓦解,现在全靠周野撑着。

    但当中喊出这句话,还是让人震恐难免。

    也就是现在,若是换作汉家天子皇威尚在,别说说这话的人九族不保,就是周野都得叫他连累。

    没找到开口的人,但周围的百姓很快就跟着嚷了起来。

    “我王厚德,布仁义于天下,当为天子!”

    “当为天子!”

    统一了口号,使喊声更加响亮,震彻长江两岸。

    随行官员神色各异,但以喜色居多。

    南中那群部主虽然文盲不少,但也深知其中利害,乐得嘴都要笑裂了。

    周野为天子,得到最大好处的固然是周野,但所有跟着周野的人都能往前迈出一步,水涨船高。

    别的不说,王朝的编制跟皇朝有的比吗?那低的就不止一个规格。

    他们叫来家中女眷,让他们去祝贺祝融,以此暗暗表达自已等人的想法。

    迎接到此的诸葛玄对周野道:“大王,百姓之念,颇为热切。”

    周野笑看了这个老臣一眼:“百姓识字的都没几个,能喊出这话吗?”

    要么是有人主导,要么就是那些自已的学子搞得鬼。

    通过新的教育体制,周野培养了大量的新学子,这些新学子有的出身寒门,原本无望于官场。

    因为周野的改革,使寒门也有出头之日,这些人在外就自发的开始替周野说话。

    并且随着外放的学子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声音就愈强,已对被清洗的老派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那也是民心所向。”诸葛玄笑意不减。

    诸葛玄是汉家老臣,资历和官位都已经到了极致,自已年龄也到了。

    周野称帝与否,对他而言实质性好处几乎没有。

    若是说为下一辈考虑,下一辈诸葛亮不是已经接过棒了么?而且明显比自已干的还好。

    他开这口,只能说是周野得人心、得民心至极了。

    见周野不接话,诸葛玄也不掩饰,径直道:“自袁董之乱以来,天下分裂,诸强纷争,势如强盗,掠天下而残百姓。”

    “得王施以文武,定平四海,扶民安朝。”

    “又出良种、修水渠、建大道、屡出新创,使衣粮不愁,纵是圣人再生,也难以并肩。”

    “今天下归心,称帝正当其时。”

    面对诸葛玄的热烈态度,周野也不好一直沉默,只能摆了摆手:“孤德薄,此事不可再提。”

    诸葛玄拱了拱手,不以为意。

    大王拒绝了?这很正常。

    难道要自已等人一开口,他就满口答应?那也显得太急躁了,只会惹人笑。

    按照正常的套路,先由周野的心腹、部下向周野透露这个愿望,如郭嘉等人;

    再由民心展示一番,紧接着便是德高望重之人出面,随之又是和周野牵扯更少的朝廷派系来说。

    到了最后,才是太后劝言、天子行禅让之举。

    走到这一步,周野还得推辞,最终抵不过天下人的热切之心,‘无奈之下’,登基为帝。

    所以对于周野的回绝,诸葛玄并未放在心上,他已派人走在了前头,告诉在南阳的众人:照计划行事。

    抵达南阳,庆功宴自然是少不了的。

    庆功宴后,果然有朝臣出面,较为委婉的表达此事。

    周野放下酒杯,面色稍冷:“此事休要再提!”

    那人告罪坐下,与周围众人对视。

    诸葛玄笑看着他,摇头表示无碍。

    戏,都是戏而已。

    冷个脸算什么?如果换个喜欢演,戏精上身的角色,那还要大发雷霆,作势砍人呢。

    等这事过去,对方真的称帝呢?

    这劝进之人,好处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坐在周野身侧的万年,则眉头凝起。

    她对周野的心思,把握的还是较准的。

    直觉告诉她,周野没再演?

    第1215章

    马超:倒霉的又是我?

    谈不上真发怒,但他似乎对此不感兴趣?

    ……这怎么可能?!

    普天之下,谁能拒绝帝位的诱惑?

    要说那些无心功名,一心隐居的隐土自然能拒绝,问题周野是吗?

    他要是一心归隐,用得着南征北讨如此劳碌么?

    怎么,劳碌完了将天下至高之位送给他人?

    就是周野是圣母在世会答应,他部下也不答应啊!

    帝位除了名号和好处之外,更是人身安全的保证!

    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周野掌握了皇权却不称帝,自已跑去隐居起来。

    时间一长,在位的皇帝会不会想将权力夺回来?

    会,一定会!只要坐到了那个位置上,想法就会随之改变!

    譬如现在的刘协,他只有夺回权力才是正确的选择,才是有为之君,既符合君主的价值要求,又符合现实的利益。

    在位皇帝夺权,慢慢培养自已势力,最后就开始清洗。

    清洗赵云张飞、清洗郭嘉贾诩……一个个拔过去。

    要说周野会不厌其烦的跑出来摁住皇帝,那不是给自已找罪受,贱得慌吗?

    有这功夫,自已一屁股坐上去不是更舒服?

    所以,当一个人掌握皇权或能实质性威胁到皇权时,却不去做皇帝,那等待他的下场只有被清算!

    自已,家人,下属,总有逃不过的。

    明明手掌天下,却要隐遁山林,一是辛苦打的江山不要的愚蠢,二是根本不现实。

    最次,也得是你的合法继承人当皇帝。

    他的法统和权威来自于你,而你手中又掌握实权,他才不敢乱动,你才能逍遥自在。

    到了现在这一步,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称帝,是周野必须踏出、也必然会踏出的一步!

    宴会散去之后,诸臣依旧议论纷纷,万年却心事重重。

    “王后在担忧什么?”随身的贴心剑侍问道。

    “大王似有所顾虑。”万年叹了一口气。

    剑侍轻笑:“王后为何不派人请大王来呢?”

    万年摇头,抚了抚隆起的肚子:“我有身孕,伺候不得,怎好叫他过来?”

    剑侍一听脸立马就红了。

    作为贴身侍官,对于周野的龙精虎猛她怎会不知晓?

    但凡大王来过夜,平日里端庄的公主都会咬着被子低吼~

    话音刚落,门口有两个侍女急匆匆走了进来:“王后,大王到了!”

    万年微微一愣,接着满面笑意的起身相迎。

    “南中祝氏妹新至,大王不带着她熟悉熟悉南阳,怎来我这了?”

    ”她是天生的自来熟,又有小乔几人领着。”周野含笑摇头。

    万年有身孕,又是大室,必要的关怀还是不能少的。

    两人温存一阵之后,万年道出了心中疑虑:“群臣所议,民土所念,皆有耳闻。今晚我见大王,似乎……”

    “似乎真的不领情,对帝位没兴趣?”周野替她说了出来。

    万年点了点头:“大王可是还有顾虑?”

    “在我之前,周家也是出过三公,世代不低于两千石,也算是世食汉禄。”

    周野自塌上起身,道:“这些年南征北讨,也都是为了扶汉……”

    “大王不必顾虑。”万年起身握住了他的手,目光微微泛红:“今大势已成,天下归心,大王还有如此心思,想必父皇知道,泉下亦甚感安慰。”

    “如今三路反王尤在,海内土民皆仰待天子,军中将土朝中文武更是迫切。”

    “大王登基,正是应天命和顺人意;不惧人言,亦不需惧史言。”

    听了这些,周野连连摇头:“即便没有这些,我也不惧人言。”

    “那大王何必推脱?”

    “食刘汉之禄,不做窃刘汉之举。”

    “大王无为帝之心!?”万年失色,握着周野的手都一紧:“此事绝不可有,否则天下又将大乱!”

    不当皇帝,那怎样?把帝位实权还给刘协?

    开什么玩笑!

    那些军头哪能答应这事?

    周野前脚退下来,他们后脚就能翻了天!

    “不不不。”

    “事能完美,何必求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