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希望能捞住这条大的……”蒋钦有些期待,又有些羡慕。第1140章
君臣对话,房陵福地
刘备一抽兵,攻城的人马只剩七万。
但张任没有放弃,依旧每天变着法的跟沮授交手。
房陵。
这里跟上庸不同,一座大城坐镇中央,任由八面来攻。
房陵并不算大,一是因为地形,后面一条筑水穿过山界,走武当山以南,流入南阳境内;紧靠房陵又是大片山岭地带,山岭向南阳方向一路走高。
二是因为没必要,又烧钱。
汉中的郡治在南郑,南郑是汉中第一大城。
但因为汉中目前是分裂状态,而南郑又被刘璋抓在手里,沮授张鲁自然要另建一个大本营。
大本营选在了上庸,房陵则是张鲁宣扬道家理念所在。
可别小看这东西,自打第一代天师,又称之为祖天师的张道陵在益州耕耘多年后,益州境内道家理念深入人心。
而张鲁更是凭借五斗米教主身份直接割走了汉中,可见道家理念在益州根基之深。
若不是天下大乱,兵锋狼烟不熄,只怕此地已成为益州百姓的朝圣之地了。
所以,在房陵后方的山岭中,修有大片的道家建筑。
依山四处建有道观,中央修有长道,据说还有什么‘道文化广场’?
“又据说,周氏试图大发民力,打通一条从汉中而出的大路,这只是基础。”
说到这,马背上的杨会不禁摇头:“这得耗费多大的人力财力?”
“这倒也有可能。”成公英笑了笑,道:“试想一想,若是不依靠道家之说来收拢人心,他张鲁又凭什么在此分割立足呢?”
“须知道,无论是汉中还是益州内部,对于周氏的畏惧都是极深的,抵抗之心极强,攻战之势便愈烈。”
而这种局势,已经维持许多年了。
汉中人要求太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张鲁和周野势力赶出去!
豪族也罢,平民也罢,只要周野的势力被踢了出去,汉中都能维持一个数年或者说十数年的安稳。
至于将来的战争,那就将来再说吧!
他们所考虑的只有自已的生命,田里的生产;他们没必要站在周野的角度,高瞻远瞩,俯瞰全局,以求对统一有益的最大化。
如果他们这般选择,所有人都心向汉中太平,张鲁又如何在此立足呢?
所以,他们需要物质上的保证:周野的救济;又需要精神上的希望:张鲁的洗脑。
因为常年的战争对峙,导致他们无法从事生产,那么建造这些东西就能耗费他们剩余的劳动力。
同时,也能凭借此赚到足够养家的费用。
杨会沉吟片刻,又道:“昔日始皇扫六合后大建长城,以至于万民哀嚎,秦暴政之名……”
“非也,此中大有不同!”成公英摇头,说了句大白话:“给始皇帝做事那是白做,百姓是不情愿的;但来建此道家之地,他们却是乐意的很。”
既有好处拿,还是建自身信仰之地,谁不乐意?
杨会一声长叹:“说到底还是钱多啊!你说,难道周氏之富,已胜过始皇帝了么?”
成公英笑了,道:“四百年过去,从前与如今,自是天壤之别。再有他的良种之稻……”
“这些都不是根本。”刘备忽地开口。
两人都是一愣,随后看向了他。
“根本是他打碎了一切可以阻拦的人,将所有权钱都抓在了手上!”
皇权是不断集中的,秦朝地方有六国贵族,中央有相权。
相权这玩意是不可忽视的,他多一分皇权就少一分,无疑会阻碍了始皇帝行事。
刘邦亦如是……直到汉武朝才有所改变,汉武帝通过设立尚书将相权实际的收回了自已手中,因此想干啥干啥,变着法收割全天下。
换而言之,他身后的霍光,实际权力都要比刘邦大!
一个霍光,等于刘邦加萧何。
而周野呢?
他的权力无异于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地步!
他不但能肆无忌惮的收割境内的一切,还能随意制定法规;更是通过商楼,将天下之财慢慢变成他一个人的!
割韭菜那是扒皮天性使然,但他即便不割韭菜,自身财力的恐怖也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四重手段下,境内无人能够抵抗,所有人都变相沦为了他私人财产——逐渐加深,无法反抗。
要不然,为何底层欢迎,高层死命抗拒呢?
底层没房没田没老婆,全部交给周野一人,他还能给自已等人一条活路;让大大小小的豪族们割了,自已等人连口饱饭都没得吃!
而现在马上各位呢?又或者坐在益州官府内的诸君呢?
哪个没点家底?哪个会想把自已家祖祖辈辈攒下来的东西全吐出去?
你周王是为了正义?
狗屁的正义!
自古以来的正义就是我们这套,你那套不行,我们绝对不答应!
话题展开后,杨会幽幽道:“若非他用这种举世皆敌的手段去征伐,只怕……”
“咳!”成公英猛地咳嗽一声,打断了他。
杨会惊醒,背后浮现一层密集冷汗,连忙滚鞍下马,拜在刘备面前:“大王,臣一时胡语!”
后半句是什么呢?
只怕天下早已归于他手!
刘备坐在马上,一言不发,沉默的可怕。
他也在出神,为几人的交流,周野所做的一切……
周野的手段固然是激烈的,以前未有,往后千年也不会有的激烈手段。
但如果他真的成功了,接下来定是一个长久的太平之世……
如汉四百年不需说,只怕越过八百年的周朝也说不准……
“大王!”
杨会见刘备不开口,更是惊心胆颤。
刘备这才恍然回神,猛地晃了晃脑袋:自已险些陷了进去!
无论如何,天下是汉家的,自已是刘氏子孙,理当匡扶汉室江山,在这胡思乱想什么呢?
向一个外戚屈膝,让他夺了汉室江山,自已有何面目再称汉室宗亲?又何来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刘备亦下马,笑着将杨会扶起:“君臣笑谈而已,孤岂会往心里去?”
杨会心立时松了下来。
跟着刘备就是这里好,这位爷不只是吹得仁义,而是待人真的仁义。
不仅不用担心伴君如伴虎,随时可能被找个理由一刀劈了;甚至即便你犯了些错,也能得到他大度的宽容。
“房陵就在前方了!”
第1141章
房陵首战,于禁出手
背靠山岭地区的房陵城,四门紧闭,城垛上立着旗帜和军土。
显然,并非毫无防备。
刘备忍不住扬鞭一指:“如此小城,怎能容纳数万人在内?”
这里兵是没有几个的,估计城墙上那些也是装装样子。
毕竟沮授带着大军驻在上庸,谁敢分兵待在这?找死不是么?
兵没有,但是有民夫和道众啊。
根据情报,这里就有数万人才对。
而面前的小城房陵,显然是容纳不下的。
杨会回答:“应在后方道家之地,生活在那些道观中。”
刘备讶异:“平日生活,皆在其中么?”
“情报说便是如此。”杨会颔首:“平时劳作,歇下来便念经求道。帮忙修建运粮的民夫,也多在此歇身。”
隔着城池,远远望去,只见矮山低岭如龙互盘,雾气之中,隐隐可见一些道家建筑,分散各处。
刘备不禁叹道:“若是太平之世,这确实是一个绝佳的好去处啊!”
“据说有胆大的南阳富人便来过此处,只要给钱,有吃有住有人招待。”成公英道。
“周云天确实生财有道!”
刘备颔首,随后朗声一笑:“不过,这好去处,很快便是孤得了!”
催着兵马一路压到城下,刘备亲自开口:“城中守将谁人?”
“偏将军张愧是也!”
张愧,张鲁三弟。
“原来也是一位仙师。”刘备笑了笑,道:“孤料你城中无多少兵马,仙师是认为自家道术,可以敌得过孤身后这数万大军么?”
“不试试又怎知晓?”张愧如是道。
成公英听了不禁摇头:“我主仁慈,才劝降足下,足下又何必执迷不悟呢?”
“如此小城,最多坚持不过二三日,早早投降,以免生灵涂炭!”
“若真仁慈,又为何兴兵犯我汉中!?”
毕竟是天天念经的文化人,张愧嘴皮子也利索,立马给他怼了回去。
见劝降不成,刘备只能开始攻城。
先头部队登上,便是一阵猛打。
城中并非毫无防备,接连打回了几次冲锋。
成公英观战许久,道:“城中箭矢储备不多。”
用起来不像沮授那么嚣张阔绰。
他又让人绕着城看了一圈,下了第二个结论:“兵马亦不足,多发百姓民夫协同守城,但此城中最多不过两三千人。”
“若是舍得人命强攻,一夜便可打下。”
“若是大王怜惜人力,围三面城敌自慌乱。”
以城守敌,就是对方在菜,打个一比一或者一比二的伤亡比这不难吧?
刘备犯不着拿兵力跟一群百姓换命,挥挥手道:“围城吧!”
他命傅干、韦康各领一军往南北两面城门,自督大军在西。
严颜忍不住苦笑道:“有些牛刀杀鸡了。”
“确实。”刘备点头。
四万人啊,打这么个小地方,可不是牛刀杀鸡吗?
得亏吃的不是自家的粮,不然刘备今晚铁定心疼的睡不着觉。
成公英安慰道:“毕竟后面山岭道观中住着不少人,若是来的人少,驱赶数万人只怕不容易。”
众人颔首。
是夜,三面展开包围。
后方,一座颇高的山岭上,建着一座‘正一观’。
这正一观,正是平日张鲁兄弟修道传经之所。
此刻,道观内也坐着几道身影。
一个道土最是年轻,穿着蓝白色的道袍,姿容英俊,腰带一剑。
在他左右两手是两个年纪颇大的中年男子,穿着短衣,腰间勒着粗布麻腰带,一副民夫打扮。
对面的人披着甲胄,手边还放着一口三尖两刃刀。
最后陪坐在角的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还拿着纸笔。
“山下传来消息,说是刘玄德已至,采取三面围城之势。”
“如无意外,明天上午就能打破房陵城。”
穿着甲胄的将军道。
“有多少人马?”
“四万人,三万五的凉州兵,五千益州军,将领各是……”
“除了这个严颜,其他的人都称不上悍将。”英俊道土摇了摇头,随后笑道:“兵力不少,将近我们两倍了。”
几人都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
“刘备天下枭雄,虽有仁义之名,用兵之能却不可小觑,亲上战阵之能,绝非孙权可比!”一个年纪更长些的民夫道。
“以少围多,此计可行么?”
道土说完,便侧头看向旁边的书生。
书生连忙拱手,道:“此来只是学习,不敢妄言军事。”
“你如在课堂上那般,随口一谈吧!”道土笑道。
其余几人皱了皱眉,但没有表示反对。
毕竟,这人地位最高,偏偏性格最好,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完美性格。
从不歧视谁,从不端架子,不好女色,不好钱财……无懈可击。
听到这,书生方才道:“敌人之优势,只有人多。”
“而我方之优一在地利;二在攻其不备;三在牵引入敌,分割战局。”
“如此,便能促成第四点:局部兵力亦有优势。”
他的意思很清楚:打拉扯。
道土点头不止:“那我们先前商议之策,便是可用了。”
“诸位将军久经战阵之策,自是可用!”书生点头,随后道:“只是,最好能看看敌人究竟如何。”
早在刘备抵达之前,他们已经制定下了具体的策略。
但打仗是这样的,形势不断再变,必须跟上节奏,确保计划成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