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95章

    “但如今战势急迫,胜负未明,功劳亦一时难分高低。”

    “孤意打下汉中这最后两城后,论功行赏,看谁能为此军之主,如何?”

    众人恍然如梦,一个个端着赐下的酒杯发呆。

    不用死了?

    还有机会光明正大的竞争老大?

    卧槽……咱们凉州人以前不玩这个套路的啊。

    刘备眉头皱起,道:“诸位将军可是有异议?”

    “不敢!”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拜倒:“愿从大王吩咐!”

    “愿为大王效死命!”

    刘备颔首,道:“用过酒后,便先行退下吧。随后同孤一道吊唁彦明阿多二人。”

    “再兴兵攻城,报此大仇!”

    “喏!”

    众人齐声答应,一个个走出大帐后,都精神倍长,喜形于色,很难装出死了老大的哀痛来。

    看来当小弟不是没有原因的,至少演技就不如郭汜。

    至于统属问题……接下来他们暂时由刘备直属,直接听从刘备命令。

    而后,刘备又召见了杨腾,并将阿贵的残部划分到他麾下,让他统属。

    刘备对强硬的彻里吉直接拔剑开战,但对这位听话的白马羌王却万分客气,握着他的手以兄弟相称。

    “汉与诸羌共生汉土之中,自世祖朝来,归化之羌何其多也?”

    “奈何大汉对此事确实失于计较,兄弟等诚心来投,本当是一家人,却受多方挤压凌辱,难以安生。”

    “备愿在有生之年,见汉羌合流。”

    杨腾拜服于地:“此亦羌之所愿!”

    羌族这事,说起来确实是大汉朝廷做的有点不地道……

    羌族现在是贴着高原居住的,那里条件万分艰苦,自不必多说。

    但他们一开始就在那么?自然不是的。

    商朝时,他们在华夏中央,结果被商王给往西边赶了。

    春秋时期,他们建立了一个义渠国,并和秦国做了邻居……和谁做邻居不好,偏偏摊上了秦国。

    于是乎,秦穆公又接着把他们往西边赶。

    秦穆公赶完秦始皇赶,秦始皇赶完汉武帝赶。

    这种东西难说对错,这些帝王所求,无非是自已国民的生存条件罢了,大家争的是地盘,争的也是命!

    你走了,地盘归我,我的子民就能活的更安生,繁衍的更多!

    汉武一朝更不用说了,周围所有邻居都在挨打,大家都盯着个最高的匈奴,只是顺手扫一扫旁边的小兄弟,都没多少人注意他……

    打人的固然爽,但挨打的必然不爽,不但不爽,生存之地还相当难受。

    随着人口膨胀,他们无法在苦寒之地生活下去,就只能走回汉土。

    于是乎,战争爆发。

    打了无数次后,羌族发现个最大的匈奴都被揍的嗷嗷哭,于是诞生了一个想法:合流。打不过,我就加入!

    刘秀答应了,允许他们进入汉土生活。

    可不地道就是不地道在这了,既然你已经答应了,就应该好好搞融合工作啊,一视同仁啊。

    但后来的东汉并没有,羌人欲求汉籍而不得,又得不到平等对待,再加上凉州这旮沓被内地歧视,还天天打仗,难免经常被送出去当炮灰。

    然后就又反了……

    双方打打和和,就从来没消停过。

    所以二人的对话,刘备真心不真心不知道,但杨腾一定是真心的。

    (益州也有羌人,但益州人不歧视羌人,因此都说凉州羌乱,没听过益州羌乱。)

    解决完内部问题之后,刘备才开始攻城。

    第1139章

    刘备分兵,绕取房陵

    按照常例,围三留一。

    他在正西城门摆了六万人,开始了昼夜不停的强攻。

    三日后,除了自已这边多了不少尸体和伤兵外,进展缓慢。

    “堆土山吧……”

    这个办法其实很蠢。

    又蠢、又耗费人力、还对所在地有要求,但一旦成功,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可人家会让你成功么?

    沮授这么久在城里是白白筹备的么?

    堆土山得靠泥堆,也得靠人命堆。

    这里干的热火朝天,城上箭矢跟不要钱似的往下落。

    如果离的远了,里面又立马换成投石来砸。

    城外几个可以堆土山的点,沮授早就摸清了。

    按照之前王凌那个套路,他如法炮制的在城内建了几个投石营,专门盯着这几个靶点打。

    你刘备在哪里堆山,他就在哪里搞事!

    “就这么耗着,我不信他城里箭矢用之不尽!”

    “没错,看他这几日宣泄的架势,估计箭矢已经不多了。”

    几个益州将领都议论道。

    可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已有点天真。

    或许是为了炫富,又或许是为了打击对方土气,城楼上堆起了一层层的箭山。

    城楼底下的土山还没堆起来,城里头的箭都能堆成山了……

    诸将看得一脸黑。

    刘备问计于众人:“诸位可有良策?水攻?火攻?诱敌?”

    “诱敌前番已试过,沮授丝毫不中计。”张任道。

    “不妨再试。”刘备连忙道。

    张任连换了几个法子,又让人勾引了沮授几次,但沮授一动不动。

    城内诸将虽有战心,但都较为听话,再加上级别确实被沮授压了一头,没敢乱来。

    联军各种计谋轮番上场,硬是奈何不了面前的上庸城。

    沮授在城头大笑,道:“玄德公!妙计什么的就免了吧!”

    “你若后勤充足,又不怕死人,大可派遣一大将在此督战攻城,两年之后再来看结果。”

    “只是两年之后,凉州未必还在你手!”

    刘备也不生气,反而笑道:“早闻公与大名,听说你初投周氏时便被许为一郡太守。未曾想多年过去,还是拘身于一郡之地!”

    “哈哈哈!”

    “到了这关头,玄德公还认为这离间之计有用么?”

    沮授摇头不止,同样笑道:“授虽只在一郡存身,但有此一战,岂惧青史无名乎?”

    “王恩至此,足矣!”

    一郡跟一郡能对等吗?

    沮授在这里调动的战争资源和民生资源,太平年代一个州都拍马难及啊。

    刘备无奈,只能叹道:“孤也算慕名而来,欲与公以战阵一决高下,为何不能如我之愿呢?”

    沮授也不扭捏,直言道:“玄德公有求,我自当应诺。”

    “只是我这城中人少,如何与十数万人战阵决高下?便是玄德公赢了,那也是胜之不武。”

    “不如你且将多余兵马退回凉益,我再出城,与你分个高下,如何?”

    如何个屁!

    见沮授油盐不进,嘴皮子上的亏都不肯吃,刘备只能拔剑:攻城,给老子接着攻!

    城内有砲车,刘备也跟着造,大家互相轰!

    反正我人多,吃的又不是自已粮,谁怕谁?

    退兵?

    退兵是不可能退兵的!

    汉中,是最适合刘备的战场了。

    也就在这个局限之地,自已能打个兵力优胜,用十几万人欺负两万人。

    跑到外面去打,那被欺负的就只能是自已了……

    打吧,耗吧,用刘璋的粮拖垮你,反正我不亏!

    在益州人看来呢?

    那也不亏!

    这粮现在不烧,等周野杀进来的时候,照样得烧。

    拿回汉中这个钢盔,他们家里才能安生。

    凉州人不来他们一家拼命,凉州人来了还有别人当打手,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这样一看,大家似乎都赢了。

    吃亏的只有周野?

    慌的只有沮授等人?

    不,刘备还不是那么没脑子的人。

    周野是什么人?

    有钱又有人的人!

    一旦汉中开战,大批物资储存,会导致他没有余力在其他地方开辟战场吗?

    这是断然不可能的。

    他可以从司隶去打凉州,也可以从长江去打益州。

    所以,刘备得在他下手成功之前,拿下汉中。

    换而言之,刘备很喜欢在汉中开打,但也必须尽早将此地拿下。

    因此,他一面紧盯着面前战场,也一面紧张的关注着周野的动向。

    奇怪的是,这个可怕的敌人毫无动静,像是对汉中置之不理了一般。

    越是如此,他心中的警惕便越浓。

    四月底,刘备打算突破僵局,取得一些进展。

    “此城死守不出,无需太多人马。”

    “大可分兵一路,前去夺取房陵之地,以震慑其军。”

    “此外,房陵多有道土、民夫,乃是原先帮忙构筑上庸城的人力。”

    “上庸为了能接纳更多军队防守,将他们遣入房陵安顿。”

    “若能取房陵,便可得数万民夫。”

    房陵还有仓库,仓库里一定有能养活这么多人的粮草。

    拿了这块地,就能‘用敌人的粮、死敌人的人’,来达到自已的军事目的。

    关键时刻,还是张任给出了一个方向,并且他提议自已领兵过去。

    刘备采纳了他的意见,但要求是自已提大兵前往。

    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攻城伤亡更大,益州兵人少,全跑去打房陵了,当炮灰的不全是我的人?

    而打房陵呢?

    综合现有的消息来看,城池不算大,防御力不算强,还有几万民夫和储备。

    这不正是沮授张鲁缺点所在么!?

    这不是掉在地上的软柿子,捡起来随便捏么?

    这事,只要刘备脑子正常,他就不能答应。

    于是,他带上了三万五千凉州兵,又象征性的带上了严颜和所部五千人马。

    四万大军,绕过上庸,直扑房陵方向而去。

    上庸城内。

    沮授与诸将正在议事。

    传令兵急跑入内:“报!刘备分兵行动,有大批人马往房陵方向移动!”

    张鲁连忙问道:“有多少人?”

    “三面各有营动,估计在三四万人左右。”来人道。

    “那糟了!”马岱神色一紧。

    沮授大笑:“那太好了!”

    马岱起身相问:“方伯这是何意!?房陵空虚啊!纵有民力在,那城池也容纳不下许多人,如何吃得消数万人强攻?”

    可不是每一座城池,都有上庸这样的防御力和储备。

    “无妨无妨。”沮授连连摆手:“守好上庸便是,其余的不用我们去愁。”

    蒋钦、高览、王凌三人,则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们可是一道来的……

    他们很清楚,还有几个硬茬子带着一群强兵正猫着呢……

    王凌突然响起,抬头问道:“是刘备亲自去的吗?”

    “看到刘备旗帜,应是他本人。”来人道。

    “那真是太好了!”高览兴奋无比。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