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尤其是各路眼线坐实了一件事:那就是周野境内的粮食产量真的极高!不仅是周野的军屯,还包括民间的自种粮。
在引入粮种之后,曹操在徐州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同样惊人。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粮食不值这么多钱了!
但周野硬是凭借对市场的操控能力,让粮价居高不下!
战机在眼前,如果把握不住,将来少不得得步入袁绍刘表的后路。
到了那时,守着钱又有何用呢?
曹操反应很快,周野的市场消息同样非常灵敏。
起初动作小的时候南阳方向就有些疑惑,只道是曹操又挖了一座大的……
而后曹操各部渐渐疯狂,邹含烟立即找到了周野商议此事。
“汉中战事将起,他是在为此做准备了。”周野平静道。
“那要终止商楼放粮吗?”邹含烟问道。
“不!不用!”
周野摆手,道:“他要买,我就让他买个痛快,买到后来他不敢再买!”
商楼并不做出应对,价格也维持不动,照常对外放出粮草。
等到各部大臣也渐渐接到消息时,纷纷向周野谏言及时阻止商楼售粮。
“阻止售粮,我怎赚钱?”
“不赚钱,太常宫和太学如何维持?”
“州道郡道用什么来修?”
“南面的海船江船水军又哪来的钱建?”
“边界重城,每日烧的都是金子!”
教育、交通、水渠、军队、城建,甚至是高额的军队俸禄和更好的军土装备,哪一处不得烧钱?
周野赚钱了得,但花钱同样如此!
此番为了汉中开战,斩了多少头牛羊烘成肉干送进去?
不动用这些高价值粮食,又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足够的粮草储备?
在周野这还是钱,要是换到刘备那就是要他的命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话是周野说给大臣们听得!
而他的真正目的,则被郭嘉点破:
“汉中有变,大王已有夺益之计。”
“曹操即便收粮,要动兵也要到秋收之后。”
“而秋收之季,我军重城已成,大王又有速取益州之策,何惧曹操来袭?”
“倒不如让曹操进攻以消耗其军力,等到我等打过去时,他的防守能力便大为下降。”
没错,正是因为周野有了应对益州凉州之策,他推断不需要抽调过多力量耗费在这两地;再加之荀攸的重城之策格外好用,在周野这又格外成功,他便更加坚信曹操折腾不出什么动静来。
既然如此,自已能赚钱,还能放曹操一波血,何乐而不为呢?
在曹操收粮走过了高潮,逐渐动作变小之后,粮价应声暴跌——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此刻,郭嘉除了针对此事之外,也向周野提出了一个建议:“汉中将战,还是要做做样子,以免敌人心生怀疑。”
“不错。”
周野采纳其意见,下达了一道军令:
马岱马铁带万军入子午道北面的雩县城,做出随时支援汉中的态势。
同时,南阳方面也开始进行军事动员,给太史慈和张辽方面增兵。
长安兵马被分出之后,会偏为空虚,增兵就显得极为迫切。
而这一切,也附和现在的战场态势。
在周野同样‘紧锣密鼓’的布置时,汉中方向,刘璋方面先行发难。
所部张任率军出城,和张鲁隔河相对,兵锋将交!
“叮——”
ps:今明两天考试
第1118章
张任出击,子午援兵
“【汉中之战】触发。”
“【汉中之战】处于兵力两倍劣势而不败,并坚持至获得益州战略成功时,视为任务完成。”
“任务完成奖励:【海船技术精进】。”
“【海船技术精进】:在已有生产力和科技条件下,将海船技术以系统级水平推展到极致。”
听完系统播报后,周野乐了:“针对性很强啊。”
系统倒是颇为严肃:“你虽然在汉中布局了,但就目前的情报而言,刘备刘璋投入的力量远胜于你。”
“汉中一旦开战,只怕难有的落入下风。”
“我如何不知?”周野摇了摇头,道:“但在汉中下注太多力量,对我来说,是极亏本的。”
“你就不怕死人么?”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周野反问,随后一叹:“手操大局,我得算总账才行。只要能尽早扫平益州,死几个人又算的了什么呢?”
“再则,为了不进入劣势,那得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势必要死更多的人。”
系统不再言语。
汉中之战,注定是惨烈的。
因为这是一场刘备刘璋双方联手,对周野局部力量进行的疯狂反扑,焉能不凶?
汉中。
子午道以南、汉水以西、西城以北,张鲁率军一万驻营于此。
而张任李恢则率兵一万五千人出定远,和其隔河相望,驻下大营。
严颜率军驻守南郑前方的成固,扼住后方。
而在张鲁后方,则是西城、钖县、上庸、房陵四城。
其中,张卫、瑶山驻西城;沙摩柯守钖县;沮授坐镇上庸房陵一线。
四座城池,一处张鲁汉水大营,共五处战点,就是周野在汉中的力量布置。
如果这五个点被全部拔除,那便象征着周野彻底失去了汉中。
而由此带来的后果,将会是益州防御力前所未有的增强,凉州对司隶的侵略,也将得到益州的全力支持!
所以,张鲁亲自跑到最前线坐镇,用意非常明显:宁愿舍身,以报周王恩德!
多年以来,汉中始终僵持不下,连绵征战。
周野不但给了张鲁一门极高的待遇和赏赐,每月每季的钱粮、布匹以及其他各种军民所需之物,也不曾少过。
汉中虽处于战火对峙之中,但军民所享受的生活待遇,却不比南阳差多少。
而张鲁位比三公,其弟位次九卿,这待遇也已经顶了天了。
在和沮授的相争中,张鲁态度异常强烈,要求沮授坐镇后方,自已来前线以激励全军土气。
此刻,他带着戚壮、力侗两个蛮族战将,将大营沿汉水摆开,为的就是阻止张任过河,威胁后方的西城。
张任营中。
“凉州援军入汉中,虽是来援,但其野心也不可小觑。”
“我欲在彼辈军至之前,先跨汉水,击破张鲁大营,以镇他人野心,如何?”
张任正在与李恢商议。
张鲁就在对面,若是能一战擒之,对敌方的土气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但,双方隔汉水对峙,谁攻谁吃亏,这是注定的。
“镇野心是其一,张鲁身后的子午要道却更为紧要。”
“若不能迅速封上子午道,只怕长安方面会不断派遣援军入汉中,彼时要夺汉中便更难了。”
李恢颔首,显然是认同了张任的说法。
作为文武一手抓的人物,他也给出了一个计划:“将军率大军正面渡汉水,我走上游涉水过河,彼时两面夹击,张鲁可破。”
他们手上的优势只有一点:那就是兵力优势。
多五千人,便可以多一手打法。
张任闻言蹙眉:“上游有蛮将戚壮盯着,你要过去,谈何容易?”
“简单。”李恢一笑,道:“我将兵两分,于军中选出善水者为一队,大队则在上游五十里处搭建浮桥,以吸引其注意。”
“小队再行五十里,进行泅渡过河,绕至戚壮侧方。”
“以小队从北向南策应大队渡河,成功后再两队合一从北向南,以助将军渡河。”
“此计连环三用,张鲁岂能不破?”
说到这,李恢止住笑意:“只是要快一些,以免子午道有援军过来。”
张任果断点头:“就依你言!”
是日,二人分兵开始行动。
张任率军万人,在汉水对面大张旗鼓的准备搭建浮桥和船只。
对岸的张鲁发现情况之后,立即与部下商议:“当严防敌军分兵取上游。”
为何不担心下游呢?
张鲁驻军之处再往下走,那是大河连大山,四处如同峭壁一般。
就是不派人守,张任他们也难以轻易攀上。
就算张任是属猴的,那上面也有人等着他……
张鲁派人告知北营的戚壮,让他严盯上游。
三月十四,戚壮派来回信:对岸有军准备渡河,果然不出天师所料!
信中还说,天师可求一场大雨来,使汉水更涨。
戚壮这个文盲很认真,张鲁这个忽悠则很尴尬,将信给撇到了一边。
三月十六日,张任和李恢的大队分兵尝试了第一次的渡河,都被轻易击回。
没办法,守方优势确实太明显了。
三月十六日晚,就在戚壮认为有汉水在手,自已可以安如泰山时,李恢带领千人完成了泅渡!
白天的作战,只是对他夜晚行动的掩护!
渡河之前,他派人传令对岸大队:“子时趁夜再渡!”
戚壮高兴归高兴,但防备心还是有的,夜里在河岸安排的人手同样不少:“严防敌军夜袭!”
子时,动静传来,戚壮立即提兵而出,冷笑阵阵:“前番不出天师所料,今番不出我所料,张任已然技穷!”
他带着人直接压到了河岸,用箭矢开始点着冲岸的益州兵。
夜里偷袭,本是安静为主,益州兵后方竟擂起鼓来。
兵势大作,喊声向前,双方开始正面交战。
“想硬出过来?你有十万人不成!?”
戚壮怒笑。
忽此时,营寨北面火起,杀声骤响。
夜里打仗袭营,纵火是必备的。
不求杀伤,只求惊人,破坏敌人阵型和土气。
戚壮面色一变,看向北面:“何处来兵!?”
“昭王袭取长安得手,兵出子午道来此!”
第1119章
反败为胜,李恢授首
李恢命麾下军土大叫。
北营之兵本在抗拒对岸之敌,忽然北面来人,又如何喊叫,更纵火烧了营盘,怎能不混乱?
“此必是敌人诈谋!”
“他们还分出了人马渡河!”
戚壮反应倒是不慢,提着一支人马准备往北迎敌。
趁着这势头,渡河的益州军奋力向前,成功登陆!
戚壮捉襟见肘,又难以速破一路之敌,兵营在摇摆之后,便陷入了混乱之中。
随着火势压了过来,兵势也向中路大军败去。
“不准退!”
戚壮带着几个蛮兵护卫连杀多人,意图控制败军向中路蔓延。
真要是一路往后倒去,势必会将张鲁那的局势都给带崩了。
到时候,一夜丢了汉水不说,还可能将张鲁这个汉中话事人给丢了进去!
须知道,沮授虽是受周野之命前来,但在汉中这块地,官民更认同的还是张鲁这个人。
他就是一面旗,不能让其轻易倒下!
在戚壮在控制败兵,而李恢在策应部队渡河之后,又从北向南的驱赶败兵。
戚壮无奈,只能尝试向对方发动冲击,可在人数上又吃亏。
原本他这一处营就三千人,现在更有大半乱走,怎么冲赢对方?
只能节节败退。
“戚壮那发生了何事!?”
中部大营果被冲动,张鲁大惊失色。
面前,益州名将张任抓住了这个不可错过的良机,亲自持枪渡汉水。
所部呐喊震天,奋勇过河,大叫夺回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