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失去了最忠心的周仓,目睹同袍徐揖战死,冒死跨河,立下大功。在凉州众人的压力下,封赏就不用说了,连儿子都保不住……
这心,如何不伤?
一碗接一碗,烈酒如火,灌入英雄之肠。
昭王宫。
徐庶入内:“关平带到,绳索束缚,就跪在门外。”
刘备点了点头,起身抽剑。
寒光凛冽,伴随着出鞘之声,让立着的徐庶,还有跪在外头的关平,俱是一颤。
“去。”
刘备将剑交入徐庶手中。
徐庶大骇。
刘备让他将关平带来,他就知道刘备的意思了:无非是杀关平!
但,他可不想做这个刽子手!
当即拜倒:“大王!臣已多年未曾持剑,不能杀人。”
“元直!”刘备喝了一声,道:“你想什么呢?我怎会让你杀人?持此剑,斩掉关平绳索,再将剑给他!”
“什么?!”
徐庶一愣。
饶是以他的聪明才智,都没能想出刘备的意图。
只能浑浑噩噩的提着剑,出来砍断了关平的绳索,又将剑交到他手中。
等死的关平也蒙了,提着剑,同样浑浑噩噩的走了进去。
见了刘备,纳头便拜,哭声领罪,并试图解释。
“不必多言。”
刘备将他扶起,道:“唤你过来,别无他事,只是担心你父亲犯傻,伤了你性命。”
“你持此剑,住在王宫中,无论谁来伤你,皆可以此剑斩之!”
“切记,你不可做傻事。你要是死了,便是陷孤于不义!”
立在一旁的徐庶浑身一震,猛地抬头,一双眼死盯着刘备。
关平骤然将剑一丢,抱住刘备大腿痛哭:“伯父!”
过了一会儿,刘备才抚了抚他脑袋,安慰道:“好了,莫要哭了。”
“你父子的忠心,我又怎会不知呢?”
“忠心固知,但难堵他人之口,大王仁心宽恕关平,可要失去的却不少啊。”徐庶提醒。
他担心刘备一时昏了头。
“知道的。”
刘备颔首,道:“我与云长情同兄弟,他子即如我子。”
“刘备宁愿无功,不愿罪而不仁。”
“先将关平带下去,再将董和唤来。”
徐庶不言,只是下跪于堂前,行叩拜之礼后,领着痛哭的关平而去。
“但愿有一日,能为伯父死!”到了安置处,关平对徐庶道。
徐庶正色点头:“我亦如此!”
安顿好关平,他又去找来了董和。
董同志缠着绷带就来见刘备了,第一句话就是:“大王想通了?”
刘备下意识的去怀中摸剑,却想起剑已经给了关平。
当即带着几分不悦道:“周王好手段!”
“大王哪里话。”董和连连摇头,又开始论理:“大王的意思,是我王在抢功吗?”
“难道不是么?”徐庶反问。
“这话已说过了……无我王恩准,大王岂能对羌族动兵?持节赠刀之事,便不说了。”
“关云长败在姑臧山,关平来援,岂非我王授意?云长突袭休屠,我王心中也是提过的。”
“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何尝不是功劳呢?”
“再言我王居南阳,行大汉天子事,所谓功归最高,何来夺功一说?”
董和显然已经准备好了说辞,长篇大论个没完。
不过,他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能说周野是白抢功吗?
并不能,倒能说是他借关平入手,逼迫刘备让出了这个‘最高’之功。
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是在让刘备承认他所在的朝廷尊严,承认这一次对羌作战,双方一体,刘备从属于他的命令征战而已。
再说,他没有贡献么?他是干看着然后出来捡功劳么?
所谓各有各的说法,就是如此了。
“罢!”
刘备打断了他,直取重点:“谈些实际的吧!”
第1108章
谈判,双方条件
实际的,无非就是条件了。
董和闻言大喜,道:“既然得胜,那羌王人头自是要传过去报捷的。”
刘备点头。
“那些降服的羌族俘虏,大王可有打算?”董和又问道。
刘备目光稍凌:“彼辈既已降服,自当为我所用,何须多问?”
“真是如此么?”
董和可不是真没脑子的人,当即反问道:“西凉之地,不缺武土战马,大王缺的是兵源么?大王缺的是钱啊!”
被说到痛处,刘备再一次下意识的摸到腰间……
“这批羌人是主战派,放回去,是不安分因素;留下来,又要大王您掏钱养活。”
“有这钱粮,去招一批好说话的军马来,岂不是更好用?”
“大王麾下,本就是幽、并、凉州人马混合,再添一路存反心的羌军,有甚益处呢?”
要安置这些羌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羌族内部虽然穷苦,但人家毕竟有根在那,再加上思想觉悟低,你想一顿饭就让人长留在这?
那不大可能,除非你加钱。
刘备哪加的起钱?
如董和所言,他舍得加钱,干嘛不去西凉找雇佣军?
要的时候买过来打仗,不要了赶回老家,还不用养着。
而这波人,放回老家是不利于羌族稳定的——他们对刘备,对大汉,有敌意、有想法。
徐庶将剑横在膝上,问道:“周王可不缺兵源。”
“但是我王看上了这些羌人,说带回去做些下手活。”董和笑道。
刘备一时难明周野意图,摇了摇头:“留在这虽是麻烦,但送出去或许有更大的麻烦。”
“我们还能许以好处。”董和又道。
早说这不就结了么……刘备身体前倾:“讲来。”
“那群勾结羌族的西凉乱党,大王是不是也不好解决?”董和咧嘴,扯动了伤口,面部稍有扭曲。
刘备表情一肃,冷哼一声:“出卖凉人,孤何以立足?”
把这些叛徒交出去,跟自已杀了有什么区别?
凉州人为什么让刘备在这做大王?
不就是看他头铁,敢跟周野对刚吗?
“大王放心,我王绝不让大王为难。”
“我王说了,到时候会让凉州那群人,自已强者要将人送去南阳。”
董和说道。
刘备徐庶对视,眼中皆有意外:周野还有这本事?
将信将疑,徐庶代为开口:“倘若这些人没有如周王所言……”
“那此事就搁下,俘虏的事我们也不提!”董和做了保证。
“叛党不多,但可战之俘足有五万,还不够。”刘备这才道。
哪来的五万可战之俘,你刘玄德也不老实啊……董和心里吐槽,他哪能不知道刘备的想法?
所以——“可以加些钱粮。”
刘备身体猛地往前一倾,几乎贴在了桌子上。
徐庶咳嗽一声,示意他注意一些。
刘备这才直了直腰,慢吞吞道:“周王既要取征羌之功,那他出了这征羌钱粮,也是合情合理的。”
“非常合理,大王请讲。”董和笑着点头。
关羽大军两万,阎行支援部队五千,还是夸大一些……刘备伸出四根手指:“此战,出兵四万人,跨千里作战,又逢大雨,耗费极多……”
“知道了知道了!”
这一次,董和把他打断了:“四万人的钱粮罢了,我们掏了!”
刘备眼睛一瞪:这么大的数字,你都不请示一下?
徐庶嘴唇动了动:“说少了……有钱人真任性……”
“先生所言,可做得准!?”
见对方掏钱,刘备称呼都变了。
董和笑眯眯的从胸口掏出一封文书,和刘备徐庶核算好征羌所花钱粮后,双方将字给签好了。
“做数么?”刘备还是有点不放心,甚至有些小激动。
这就赚了一万五千人的差价?
不对!
阎行那批人根本没怎么动手,皇甫坚寿的人也在苍松。
再加上周野开的军费,那用钱方法能跟自已一样吗?
吃的、穿的,都不是一个档次!
一个土兵,等于两个土兵的花销。
这四万人的开销,让刘备来花,八万人都足够。
挤一挤,十万人也行;饿一饿,十二万也可;如果再让军土不穿裤子,那就可以再添一两万人。(别笑,古代打仗不穿裤子是常态,省钱还省事)
当然,这是一次出征花的钱,不是说周野大笔一挥,就让刘备可以多养这么多兵马了。
这差价赚的……刘备心情舒服了不少。
“作数吗?”刘备又一次询问。
董和没办法了,只能拿出另一张文书给他看,是周野写给董和的:“八万军所需钱粮之下,皆可便宜行事。”
刘备徐庶一看,登时肠子都悔青了:吗的,还是要少了!
董和一把火将那东西点了,道:“此事就如此决定了,明日我便启程回去。”
刘备巴不得他快点走。
送钱粮,还解决麻烦事……这样看,周野夺了功,倒也不算坏?
至于关羽的事,两人都明智的没有提。
这件事,过于敏感了。
周野是会大方封赏关羽,让凉州众人无可奈何;还是干脆让关羽憋屈,加剧关羽等人和凉州内部众人的矛盾呢?
这个决断权,全在他一人手上。
处理完这些事,刘备问道:“云长在做什么?”
“令狐孔叔家中饮酒。”徐庶道。
刘备犹豫了一会儿,一挥手:“我这还有好酒,送去!”
第1109章
南阳,南蛮的征服
令狐邵府中,突闻刘备送酒来,二人皆是一滞。
端着酒杯的令狐邵便落下泪来。
关羽抬头,只道:“谢大王……兄长赐酒!”
言罢,开坛痛饮。
徐庶见状,也不劝阻:毕竟,关羽的儿子保住了,但此行的损失还是极大的不是么?
一向海量的关羽,今日大醉,直到次日中午方才醒来。
床前,一人伺候着,正是关平。
镇定的关羽猛地从床上坐起,惊呼道:“吾儿归来看为父了!?”
关平让他说的摸不着头脑:“伯父说事情已了,自然放我归来。”
关羽懵了,伸手在儿子脑袋上拍了拍,匆匆披袍出门,令狐邵却已疾步走了进来。
脸色古怪,或喜或叹:“大王同意了董和之语。”
关羽立时驻足。
良久,他才道:“我这便去见兄长。”
“大王有令,今日不见任何人。”令狐邵摇头。
凉州大小官员,得到消息皆大惊失色。
“竟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