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当着群臣的面,刘备毫无征兆的吼了起来,指着羌使的面:“回去告诉羌王,要么率军来投,要么一决生死!”羌使不敢反驳,抱头鼠窜而去。
等人走了,杨定叹息:“此刻与羌族交恶,风险太大啊。”
“羌族都平定不了,还拿什么争雄天下!”刘备喝道。
杨定当即面红,拱手道:“臣惭愧!”
“云长备兵,随时准备迎战羌族!”
关羽抱拳:“喏。”
徐庶眼中闪过一抹深意。
施恩于内,施威于外……打凉州内部会乱,打周野会输,而羌族,正好是一块磨刀石。
若是此战顺利,实力再次扩充不说,凉州内部的这群人,也将对刘备心服口服。
冒险?刘备哪次不冒险?
能当老大的人,果然不简单啊……徐庶心中,已有了计较。
羌族势胜,最近正好对兴国氐王阿贵形成了压制。
这,或许是个机会。
毫无意外,夜里刘备等人再次进行了密议。
由刘备和关羽牵头,敲定了讨伐羌族的念头。
“唯一需要防备的,还是他。”
“数百万难民,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解决的吧?”
“不救则毁名,救则自身困难,这一击虽打痛曹魏,也给他自已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我竟有些幸灾乐祸,这是怎么回事?……刘备心态乐观。
第1061章
制度问题,与何后的深入交谈
南阳。
随着时间推移,从兖州迁移来的灾民越来越多,仓库的粮草也不断往外运输而去。
南阳的水陆两条大道,也昼夜不歇的从荆州、扬州送来粮食。
粮价只涨不跌,出粮送多于卖,让众人幸曹操之灾时,也渐起担忧。
痛击曹操时,似乎也为自已带来了一些麻烦~如何解决?
万寿参天宫。
万寿宫最高一层,取名凌云参天之意。
自刘备冒犯长安,何后便移驾回南阳。
相对而言,洛阳并不安全,发挥的作用更偏向于礼仪和象征。
周野阵营的实质大本营,依旧是南阳。
宫殿四处,立着雕像一般的剑侍。
两道人影对坐,皆是一身黑。
何后着黑宫裙,披红纱,眉目成熟,丹唇丰润。
纵是盘坐在那,依旧难遮婀娜与风韵。
一点小酒顺着小嘴入喉,在媚脸上点缀起片片牡丹红。
“这一次动静闹得颇大,但也算是将孙权那碍眼的解决了。”
何后轻蹙着眉头展开来,带着几分温柔:“希望天下早日安定,你也可以歇下来,省得在家待不了数日,又得出去东征西讨。”
周野笑了笑,道:“身为汉臣,这是职责所在,谈不上辛劳。”
“我知道你身子骨好,不怕累。”
何后白了他一眼,道:“战场终是战场,刀枪无眼的,如今你已是周王,犯不着什么都亲力亲为吧?”
“下次有什么仗,派他人出去便是了,你养着那些将军作甚的?”
“谢太后挂念。”
周野摇了摇头,道:“小战与防守无关紧要,但灭一方之战,还是不容疏忽。”
优势就能浪?
派一个将领出去就能横扫一方么?
除土燮这个弱鸡之外,其他人哪个没几把刷子?
历经东西两朝强汉,英雄在这个时代被培育到顶峰。
派一个统帅过去,并谈不上优势,和对方全部主力交锋,大概率是被压制的。
例如刘备之关羽李严阎行,曹操之曹仁夏侯,刘璋之张壬,又有哪个是简单之辈?
派多名统帅,那就等于是自已去了。
不然又有谁有能力,同时协调一群悍将?
周野不会大意,袁绍曹操亲自上阵,尚有官渡赤壁之败,何况下面的将帅?
有时,一场战争,就会颠覆历史!
周野这么说,何后也不好反驳,眸子瞥了他一眼:“你在外,内部之事,也要多多留心。”
嗯?
周野心思微动。
何后此言,似有所指。
“有父亲与文若领朝廷王府之事,百官辅佐,豪族低头,内部还有何患?”周野先丢出了问题。
“你父与你一家,所做之事皆是为你,自无二心。”
“荀文若赤胆忠心,亦是可靠。”
何后轻叹,道:“但有些事,要往后看。”
“基业初创之时,君王之威在,诸臣咸服。”
“可传世之后,人心总会生变。如今日之荀彧忠诚,将来他的子嗣便能忠诚么?”
周野抬眉:“太后所言,是制度问题。”
看来历经起落,又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之后,地位在最高层的何后,还是看出了不少问题。
说透了,是土族世家问题。
豪族被打灭了,但有官员就会有土族,现在的土族因周野强势不能抬头,但往后的土族呢?
他们既能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也能利用条条框框的影响力,来分割皇权,束缚君王。
更要命的是,
“是什么事,突然让太后对朝政感兴趣了?”周野笑问道。
何后冲着一旁的剑侍招了招手:“拿过来。”
“是。”
须臾,一个锦盒摆在了周野面前。
修长的手指打开锦盒,从中取出一封封折子,交到周野手中:“你自已看看。”
最上面三封,署名分别是:大司农张义、廷尉宣璠、少府田芬。
三人,位列九卿。
在周野初立朝廷,清洗原朝廷官员时,三人提前认怂,留了下来。
往后,则是侍中李用、侍郎张吉等人。
前前后后,有数十人之多。
信中所言之事,隐晦表示愿意扶持太后重掌大权,还有则是借粮价说事。
“粮价高而伤民,降之有利天下。”
“太后亲主此事,既利大汉百姓,又收天下之心。”
——这是大司农张义的原话。
廷尉宣璠也认为,周野拔高粮价,最终也不会利于自已。
他们将在朝会上提出此事,但需要太后支持。
周野看完了,表情淡然:“胆子不小。”
“权心使然。”何后摇头:“在位而无权,便会谋其权。借民发声,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他们敢这么做,无非是认为百万灾民,我也为之焦头烂额。”
“到时候我借坡下,将粮价一降,他们最少也能大揽一波名声,甚至趁机抓回一些权力。”
周野冷笑一声,道:“算盘打的不错,看来有些事也该去做了。”
这件事,张义等人做的过分吗?
并不过分,可以说很正常。
话说的好听点,他们是忠汉之心不变,土族本色不改。
趁机拿回土族之权,防止周野专权。
但站在周野角度,也可以把话说难听:吃里扒外,不是东西!
命是我宽恕的,官是我点头你们才能当的,还在这给老子上眼药?
“此次借粮价发难,关乎百姓,稍有不慎便会败坏名声,你可不要操之过急。”何后善意提醒。
周野仰头一笑:“以往操之,太后都是催急催快啊。”
宫裙角忽然一震,何后抬起眸子,给了周野一个致命的白眼。
眸子深处,弥漫起一层雾气。
“百万张口,日夜要吃,你的粮可足?”
周野喝完了杯子里的酒:“我知太后深浅,太后岂不知我量足?”
何后猛吸了一口气,两条白蟒似得腿交在一块:“你说的哀家有些乏了~”
“臣扶您进去休息……”
第1062章
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只能一块掏钱
深夜。
周野神清气爽得回到周王府。
诸多赶回的文武要员,已等候多时,万年和周忠负责接待。
通过荀彧和贾诩的渠道,众人也摸到了一些风声。
“要俺说,趁着今天夜里,直接杀个干净!”张飞目吐凶光。
这种事,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
贾诩第一个摇头:“今时不同往日,这批人乱杀不得。”
“非但不能杀……”荀彧摇头,看向周野:“此事还要大王定夺。”
“朝堂之上,争议难免。”周忠则道:“相对于百万张口而言,算不得大麻烦。”
众人不再开口,等着周野发话。
他笑了笑,道:“都不算麻烦,已有解决之法,诸位先回去吧。明日朝议,可不要迟了。”
诸臣虽疑惑,但不敢多问,纷纷起身。
正要离去之际,周野张口将他们喊住:“哎,先等等!”
“大王还有何事?”众人又回头。
“回家点点府库,准备一些钱粮。”周野笑道。
“啊?”一干人都愣了一会儿。
要我们准备钱干嘛?
不会割我们的韭菜吧……众人脖子上,凉飕飕的。
他们跟着周野混,钱财产业自然不缺,问题是周野扒钱的时候可心黑了,一扒拉就是千万起步……
揣着满肠子疑惑,众人告退。
周忠留了下来,又跟儿子谈了几句:“有权力,便会有矛盾;土族涉入之深,其实远胜豪族。”
例如他们之前的周氏,台面上有之前的三公,地方的太守;台面下还有门生故吏,周氏的小人物在小地方,那也是有影响力。
土族力量可能看上去孱弱,但实则遍布方方面面。
一个简单的水利政策,推行下去涉及到的许多细节,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响力。
“他们可以不反抗你,但也可以不配合你。”
“土族是一直在的,不可废除。”
周忠苦口婆心。
说这么多,他是担心周野一时兴起,杀的人头滚滚。
周野笑了,安慰道:“父亲放心,事情一件件来。”
“灾民用钱粮解决,土族用制度解决,天下无难事。”
钱粮?那得多少钱粮,那是个无底洞啊……制度?察举制根源在春秋,成制在汉武。
无论是影响还是效率,都是公认最高的,哪能说改就改?
周忠摇了摇头,也走了。
“大王乏了。”万年端了一碗滋补汤过来,道:“宫人水已备好,可以沐浴。”
“不乏。”
周野接过汤碗,笑道:“沐浴完了,还能造个世子。”
万年脸蓦地红了。
次日,朝会。
高座之上,垂下一道密集的珠帘。
一道玄色身姿,被两个宫女搀扶着坐下。
“拜见太后!”
“哀家今日身体有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