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众人想通了一点,却又震撼于下一点:未发生的离奇之事——“大王怎知桑葚双结果!?”因为我知道历史……
《后汉书·献帝纪》载‘九月,桑复生椹,人得以食。’……
气候反常至灾荒持续,而这种异事,也随气候一直持续……
而且我知道后世桑葚产量惊人,亩产高达四五千斤……
可这些,我能告诉你们么?
周野背负双手,仰头看着桑树:“知天测地,以通晓人事之变,明世间之理。”
贾诩、诸葛亮、郭嘉、荀谌、戏志才、陆逊……这些当世最靠前的聪明人,一个个被震撼的无言以对,唯有拜服。
“大王真乃天命!”
这不是天命,那什么是天命?
天子的上天之子是吹出来的,大王这手段,倒像是真的跟老天有关系啊我擦……
许久,陆逊才从震撼中醒悟过来。
壮着胆子,道出最后一点疑问:“兖州人,就没有察觉么?”
“第一年收桑树时,桑树尚未二次生长,他们不知。”
“往后,大树几乎卖光,收的都是未长成的桑树,尚结不出果。”
“再则,我一直开放集市,让兖州人买粮。”
周野转过身来,笑看着他:“正如你一般,有饭吃,谁会去想着将这东西填肚子呢?”
再则,桑树不成片,偶有一两棵老桑树成了漏网之鱼,也会被人们认为只是这头桑树怪异。
谁能想到气候问题上来?
原来如此……众人心服口服。
只是,失去这天赐生机的兖州百姓,有些可怜了……有人动了恻隐之心。
“任峻。”
“在。”
“把新鲜的桑果采摘下来,让人送到市内,和粮食一起用来接济兖州之民。”
“告诉他们,只要愿来,不管来多少人,本王都养得起!”
周野挥了挥手。
任峻连忙抱拳,面露喜色:“喏!”
往日他屯田,作用多在军中。
而这一次,他的辛劳将用来挽救无数兖州生灵。
意义,自然不同。
周野摘下一颗果子放进嘴里,转身离去。
维生素、葡萄糖、苹果酸、微量元素……这玩意用来续命比树皮强一万倍~
咀嚼着口中的酸甜味道,周野也响起了曹操的一句诗,不由轻声念道: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在他走远后,一群人依旧弯着腰,心中敬仰无尽。
“大王口中所念,是忧心出现的画面么?”
“若无大王,这只怕不只是一句诗而已……”
众人叹息。
很快,接壤的赈灾点出现了新鲜的桑葚,搭配着稀饭来喝。
赶到这里的兖州百姓感恩戴德。
“这东西可以揣一些回去。”
商楼的人拿出一个小袋子,递给那些灾民。
袋子很小,里面装着的是桑葚干——往日留下的。
没多久,他们又赐了一些桑葚酒。
饥荒饮酒,这太奢侈了。
酒是需要耗费许多粮食才能酿出的,这在他们平日完全不敢想象。
酒味带着甘甜入喉,一路澎湃而下,似乎因为灾荒积压胸中的困闷,都被一扫而空。
虽一家只得一小竹筒,也足够让灾民们欢呼谢恩了。
粮食按量分配,给的比较紧张,但桑葚给的很大方。
两个搭配在一块,人们便能吃饱了。
“哪来这么多桑葚啊?”
“管那么多干嘛,大王给,咱们就收着。”
“周王真是好人啊,若非有他在,兖州这次只怕要死绝了。”
“有人咒他抬粮价,可粮食不也是他一直拿出来卖的吗?”
“现在用桑葚赈灾了,或许粮食真的有缺啊……”
各种各样的声音和猜测都冒起。
很快,没读过书但具备农学常识的灾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个季节怎有新鲜桑葚?
“我早先听梁国的人说,去年他们那就有一头桑树,九月还长果哩!”
“那不是吹牛的谣言吗?”
古人娱乐活动少,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乐趣主要来自于吹牛逼。
吹的人过瘾,听得人也跟着瞎传,各种离奇的事都有。
就这么点破事,谁会放在心上?
再加上,之前南阳一直出售粮草,他们有的吃,更不会去关注了。
“现在看,哪还会是谣言呢?”
没几日,周野开放了沿边的几处桑田。
他收了许多桑树,不可能当柴火烧了,只能找地方种植。
百姓被允许采摘,但有一点:进入周野境内采摘桑果后,不准回去。
兖州什么吃的都没了,人们已经顾不上了,越来越多的人拥向双方交界处,进入周野境内。
兖州各郡内风声四起。
“爹,快别撑了,再撑着命都没了!”
一个小伙拽着守着祖坟的老父。
饿了多日,老父只剩下一个皮包骨。
两只眼睛发绿,盯着祖坟上长出的一根野藤,喉咙不时滚动着。
不吃吧,顶不住了。
吃吧,这毕竟是祖宗养分滋养出来的……
“离了家也是死啊。”老人说话有气无力。
“哪里会死,周王在沿边赈灾,只要走过去就有饭吃呢!”
“粮价飞涨,肯定是缺粮了,他能赈十天半月,还能养兖州人半年不成?”
饿的不愿动了,实在不行,就死在这吧。
反正出去,也是没有希望的。
“您可别糊涂了。”
“周王那可不是一般人,您看这是啥!”
小伙摸出几个讨来的新鲜桑葚,递到老父面前。
老人眼睛终于出现了些许光,手像筷子似得连忙捻起,塞到嘴里:“哪……哪还有桑葚!?”
“周王给的!”
“他们说兖州灾荒之后,桑葚便开始生两季。”
“起先周王有粮,就让我们用桑树换钱,再用钱买了粮草来吃。”
“他自已拿桑树去种了,产的桑葚比咱们多多了。”
“如今粮食有缺,不得已抬粮价,又将种好的桑葚一同拿出,送我们吃!”
人们除了吹牛这个天赋外,还有瞎编。
瞎编的好坏取决于他们对此人的看法。
大众认定你现在是坏的,那就变着法的泼脏水。
如果你确实赐下恩泽,那他们就用嘴给你镀上一层金。
很现实,很纯粹。
老父被惊地坐在坟头上:“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人!?”
“外头都在说,周王是天生圣人!”
儿子用手遮唇:“隔壁乡的读书人说,汉室已衰,天降周王,就是来救咱们的!”
老头伸出了手,拔掉了坟上的藤,塞进了嘴里嘎吱嘎吱的吃下去一截。
可能是祖先赋予了他力气,马上蹭的站了起来:“走,去投靠周王!”
不同的一幕,处处上演,方向却十分一致:
人口,从曹操地盘,流向周野地盘。
而且这种流动规模,有郡县走空的架势。
各郡县官员和守将受惊,仓促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尽力阻拦。
同时,上报曹操。
郯城。
曹操手里正拿着一截桑树枝。
枝条上,结着桑葚。
他摘下了一颗,放在嘴里嚼着。
“这是好消息,桑复生椹。”第一个拿到桑葚,并送来的曹洪道。
“坏消息?”曹操还在嚼。
“咱们的桑树,早卖空了。”曹洪叹息:“周野用收的咱们的桑树赈灾,兖州之民倾巢而出,去投他了。”
嚼着嚼着,曹操嚼出了眼泪。
曹洪关心道:“是太酸了吗?”
曹操深吸了一口气,伸手指了指门外。
“再去给您拿点?”曹洪脑袋往前一探。
曹操嘴唇上下一碰。
“滚!”
第1059章
随之而来的麻烦,刘备的手段
一截桑树,一堂沉默。
桌子旁边,还堆着一堆钱。
董昭等人沉默的看着。
桑树还是曹洪送来的那截桑树,钱也是曹洪的钱。
就在刚刚,曹洪因为来见曹操时,帽子没有带规整,不合礼法,被罚了半年俸禄。
但现在,无人有心情去同情曹洪。
所有人脑子里都和曹操一样,充斥着一个念头:天都帮他?
没这么过分吧……
沉默了很久,曹操忽然一叹:“他是怎么算到的?”
众人抬头,看着他。
“如何提前一年算准,桑树会复生桑葚?”
“又是如何做到,为何今日一招,提前数年布局?”
万一灾荒减缓呢?
万一自已对粮价掌控没有这么如意呢?
亦或者有其他意外呢?
听到这话的一众人等,后背都渗出一层冷汗。
“这……”满宠左右看了看,道:“他底气深厚,有足够的试错成本。”
“布局与前瞻确实了得,但赌也是有本钱在。”
这话语,似乎在尽量避免将周野妖魔化。
曹操晃着脑袋:“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刚发出一些声的众人,再次被闷回了瓶子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座的即便再聪明,也生不出粮食来。
兖州之民,数以百万计,如何解决?
曹操不甘心:“粮价多少了?”
“四百钱。”
八倍!
曹操一个哆嗦,咬着牙道:“真狠……”
董昭叹了一口气,道:“如今之计,唯一能用上的,只有众人之口了。”
“众人之口?”曹操终于来了点兴趣,但持有怀疑:“万民之口都被他的粮食和桑葚堵上了,谁会替我们说话?”
“不会替我们说话,却会因粮价说话。”董昭分析道:“上次登册时,兖州有口四百零四万。”
“早在黄巾之前,兖州人口便开始减少,如今应有三百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