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34章

    这消息,曹操很早就收到了。

    但现在,更确切,形势也更加明朗。

    “有哪几个城池?”曹操让国渊画出。

    随着几座重要城池被点出后,满宠惊道:“这……是和我们一般,也在推行重城之策?”

    曹操脸一红一白,怒道:“他无耻!”

    抄袭?

    模仿?

    复制?

    你妹妹!

    第1052章

    凉益联合?再抄曹操

    曹操调夏侯惇、夏侯渊防备张飞、臧霸高览。

    自身率领诸将坐镇郯城,使曹洪、降将董袭、骁将王双防御厚丘,防止张辽突袭。

    至于赶来的诸军,还是被他遣至黄河沿线和针对冀州的防线中。

    可以说,整个局势始终紧绷,严阵以待的面对周野。

    曹操一边痛骂周野抄袭,一面摆好了架势支撑过这段困难时间。

    “灾荒不可能一直持续。”

    “等到重城拔起,我便无惧,就可坐观刘玄德对其进行袭扰。”

    为了顾全大局,曹操早已派信给刘璋,说服他给刘备粮草。

    对曹操来说,刘备可以穷,但绝对不能饿死。

    刘备穷了,无论主动或被动,他都要出来搞事,来啃周野。

    如果刘备饿死了,那他就难了,拖着两头猪跟一头猛虎斗,那真是要命……

    不过,从总体大局来看,周野虽强,但自已等人能够左右牵制,还是较稳的。

    益州。

    刘璋得知刘备退军,心中生惧,长江、汉中全部转入防御。

    又有刘备之使至,催刘璋借粮接济一二。

    “唇亡齿寒,昭王强而贫困,当给钱粮,用以备周。”众人建议刘璋。

    刘备活着,司隶就始终不安宁,周野无法从北面大规模用兵进入益州。

    益凉交接,双方互相扶持,意义还是很大的。

    刘璋面有畏色,道:“如今周氏罢兵修整,若我给粮于昭王,只怕会引起他主意,徒惹干戈啊。”

    众人无语:你这也怕?

    黄权站了出来,道:“倘若昭王倒下,周氏无凉州之患,益州战火必起!”

    “唇亡齿寒之道,不可不察!”

    见刘璋犹豫未决,黄权再次高声道:“王厌战,某有一计,可使益州既可一兵不出,又可免于战患!”

    刘璋一听这话可来劲了:“快快说来!”

    “凉州之兵,凶而好斗,独以粮草为缺,故每当征伐无果,便需长时间休整。”

    “我益州钱粮充沛有余,正好以此有余之粮,养凉州缺粮之兵。”

    “以粮草为驱使,使昭王伐周不止。”

    “如此,既可使周氏无顾我之功,又可用粮草绑架凉州,使昭王仰我王之鼻息。”

    刘璋颇为心动。

    我送钱拉仇恨,总没有刘备出兵仇恨度高吧?

    用粮草绑架刘备,他不出兵就不给他钱粮……实在是妙啊……刘璋都有些心动了。

    恰好,又有人送来刘备的兜帽:“昭王退兵时,遭轲比能冲击,险丧命于其手。”

    真惨……益州文武都一脸古怪。

    好歹也是一个大哥啊,混的这么惨,还拿出来卖。

    “同为盟友,望大王怜惜。”使者道。

    刘璋动容,道:“五十万石粮,已在路上,为玄德兄解燃眉之急。”

    次日,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凉州军阀饿不住,奉劝刘备干脆攻打益州,最终被刘备劝阻。

    这一则消息,可将刘璋吓得哆嗦。

    大手一挥,直接将百万石粮全给批了下去。

    不久,曹操信亦至,意在劝刘璋和刘备深度联合。

    接二连三的推动,让佛系的刘璋也开始切实考虑黄权的提议了。

    “去问问法孝直吧。”

    他找上了法正。

    “公衡此计甚妙,王可用之。”

    “只是,扶持凉州同时,亦需提防一二。”

    法正点头,完全认同了黄权的计划。

    刘璋大喜,道:“得孝直之言,孤无忧也!”

    夜里,法正正欲入睡,忽门人来报:“子度来访。”

    法正披衣起床,孟达披星戴月而至,解下外袍便责怪道:“孝直糊涂啊!”

    “此话怎讲?”法正面带笑意,为其侦察。

    “凉州宽阔易逃,其民彪悍,缺点只在粮草;益州外有天险,内中富裕,却弱在毫无战心。”

    “倘若使这两地联合,将再无缺点,岂不固若金汤?”

    “孝直你非但不劝阻,反而赞同此事,这不是糊涂么!?”

    孟达看来是又急又憋,倒豆子一般长篇大论。

    “子度莫急,先喝杯茶。”

    法正含笑摇头,道:“黄权此议,子度认为只是他个人之计么?”

    孟达沉吟片刻,摇头:“自然不是。

    这种提议,涉及到益州利益。

    要拿出好处驱使刘备,就一定要益州本土派点头。

    而黄权,正是益州本土派。

    “身为本土派系,却不惜出让利益,可见他们已感到了危机,所以才会主动提议。”

    “而荆州派系内,许多人也是持一般建议,犹豫的只有他一人而已。”

    “在内有各派,在外有曹刘,这时我若逆势而上,那么——”

    法正微笑着,说出让孟达冷颤的话:“你我等人,离死期就不远了!”

    如果法正利用刘璋的信任,挡住了所有人的路,那么众人只能让他这个挡路者,彻底消失!

    孟达沉默了,许久方再开口。

    “你说的固然有理。”

    “可此事一旦成了,大王收服凉益将遥遥无期。”

    “就像你上次说的,现在大王缺的便是一个好打的目标啊!”

    “不要慌。”法正含笑摇头,道:“保持距离,互相依靠,才会固若金汤。”

    “当走在一起,利益纠葛,矛盾自生,那时的固若金汤,只是表象而已。”

    “看着吧,联合之后,目标就出现了。”

    孟达听得心痒痒:“你是不是有对策了?快告诉我?”

    “时机未到。”法正摇头,心中腹诽:你个大嘴巴,别给我说了出去。

    孟达急的不行,但也撬不开法正严实的嘴。

    数日后,刘璋决断,采取黄权提议,开始推行凉益联合趋势。

    再原来的百万石粮上,再许百万。

    刘备得讯大喜,摸着头上的伤道:“能得粮草,再挨一锤又如何?”

    不久,消息传到了曹操那,他也是点头赞许:“刘璋总算做了件人事!”

    须臾,他又笑道:“有了刘璋的支撑,刘玄德便能摆脱困境。”

    “他能填饱肚子,要不了多久便可出兵劫掠了。”

    目光看向南阳方向,忽然发出奸诈的笑声。

    “嘿嘿嘿,也该你难受难受了……”

    就在曹操前线紧绷,和张飞等人对峙,自已盯着周野后方时。

    有一群人,正盯着他的后门研究、徘徊,决定着如何进入……

    Ps晚上再补两章

    第1053章

    酝酿多时,抢劫的来了

    郁州山岛。

    竹屋之内,一张摊开的地图前,围立着十人左右。

    “东莱三面环海,最易于进攻和撤退。”

    “按照往常惯例,东莱之粮早熟于北海七日左右。”

    “这个时间,曹军应已在收粮了。”

    鲁肃最先发表看法。

    青州,古之齐鲁大地,人口经济双丰,粮食产量极高,又背靠大海,是极安全的后方之地。

    原本,应饱受黄巾折磨。

    在黄巾被周野提前镇压后,青州保持了富裕的状态。

    在袁绍时期,青州是袁绍的粮仓重地。

    审配和青州被割裂之后,袁绍就毫无反抗之力了。

    灭袁之争,曹操之所以势力空前膨胀,原因就是吞下了青州。

    曹操的地盘主要有豫州北、兖州、徐州北、冀州东和青州全境。

    其中,豫州北紧邻汝南沛国,局势紧张,且被大郡汝南吸血严重,发育艰难。

    兖州多年灾荒,不提;徐州北先被周瑜消耗了粮草,而后又差点让他打烂了。

    冀州东,曹操在这和周野开战,差点把这给榨干了。

    所以,现在曹操最富裕、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青州,没有之一!

    背靠大海,前面有三州相护,这简直就是曹操的养分源泉。

    而青州最大的两个郡,就在北海和东莱。

    好巧不巧,北海和东莱,是鲁肃待得最久的地方。

    哪个县粮食多、各地收粮日有何区别、地形有何不同,他无比清楚。

    “根据贾诩那边送来的消息,驻在东莱和北海的护粮军,只有即墨城的田豫和何茂。”周瑜道。

    (注:汉末的即墨和今天的即墨距离相差很远。)

    “近日收粮,曹操不应增派兵马么?”黄盖疑惑。

    孙策哈了一声,道:“张飞几人在曹操前门点火,曹操捉襟见肘了。”

    众人一听,会心一笑:这是大王在给自已等人创造时机,打掩护啊!

    “既然东莱有现成的,子敬与承渊就先去东莱,抢曹操收割好的粮食。”

    “即墨守军得知消息,必赶往东莱,那时你们沿海走脱。”

    “黄公覆趁机进入即墨一带,我与蒋公奕登北海,收割北海粮草。”

    “抵达东莱的田豫等人,此刻定会回头,犹公覆拦截。”

    周瑜在地图之上,画好了众人的行动计划。

    张纮道:“收粮非一日之功,曹操反应过来,会增兵往北海而来。”

    “彼时你们身在北海,东有田豫,西与南又有曹操新添之兵,如何脱身?”

    “这里。”

    周瑜笑了,指着山东半岛下方一个缺口:“此地名为胶州湾,胶州湾往北有一条大河,名为大沽河。”

    “大沽河下连胶州湾、通大海,中游经过即墨,上游至东莱境内。”

    “这个季节,大沽河中下游皆能通船。”

    众人顿时明了。

    凭借这条水域,他们能做到让曹军干瞪眼。

    计划确定:

    周瑜蒋钦、鲁肃丁奉、黄盖五人率军一万出击。

    孙策、周泰、张纮领五千人留守。

    出发之前,糜芳将各战船箭支等所需之物补满。

    人不多,但船很大,量很足,离了郁州山岛,拿着周野新发的海图和罗盘,走黄海,一路向北海东莱方向去。

    到了胶州湾外的灵山岛,周瑜黄盖两部先停下,鲁肃丁奉继续前行。

    至东莱昌阳县附近,丁奉意动:“可否靠岸?”

    鲁肃判断出地点后,摇头:“昌阳以渔业为主,粮食不多。”

    “那我们得去哪?”

    “靠东绕行,入渤海,从东牟登陆。”

    “东牟以西是昆嵛山,以东是大姑夹河,粮草要运走,只有一条官道可行。”

    丁奉听了大喜:“有您熟悉便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