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曹仁拍案,道:“传令,进军平舆城!”“本将军倒要看看,这城有多坚固!”
半日后,曹仁前军抵达平舆城下。
荀攸出马,高声喊道:“族叔可在城中?”
“公达别来无恙!”
一声朗笑,荀彧出现在城楼上,叹笑道:“你我一别多年,再相见,竟显苍色。”
荀攸目视荀彧,道:“别日叔为年少俊杰,今日何早生白鬓?”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但却比荀彧大了六岁。
“为君王生白鬓,是臣子之荣。”荀彧对答。
荀攸沉吟片刻,忽道:“叔可还记得自家出身么?”
荀彧身边,马腾朱儁都是眉头微皱。
荀攸,提起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第1015章
兵少钱不少,无能为力
颍川四姓,是天下数得上号的大土族。
豪族垄财,土族垄权,这两个合在一块,简直就是皇权的死对头。
所以,这两个都是周野重点打击的对象。
虽然他对于土族的宽容度比起豪族要稍好一些,但照旧是一棍子把土族打落凡尘。
理所当然的,周野也就成了天下大土族和大豪族共同的敌人。
颍川龙头土族,荀家出身的荀彧,从自身家族阵营来说,跟周野是有冲突点的。
这一点,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短暂的沉寂之后,荀彧回答:“自然记得。”
“族叔既然记得,这些年来,周王屠豪族、打压土族,你可曾阻止一二?”荀攸又问道。
荀彧摇头,笑道:“大王所诛者,皆是逆反之臣民。”
“大族也好,百姓也罢,既存反心者,又有何异?”
荀攸亦笑,道:“百姓从宽,大族从严,这已不是秘密,族叔怎避而不言?”
“你为土族人,周王却打压土族,此为主上不仁,臣下又何必尽忠?”
“族叔大才,何苦白两鬓以匡扶不仁之君,以损天下土族?”
荀彧面色渐凝重,沉声道:“公达不可胡语!”
“我王自黄巾以来,身不避战,通北走南,数次亲身入险,驱天下雄兵以扶危汉,制未有精粮以养百姓。”
“功在大汉社稷,功在天下万民,世之至仁至善,莫过于此,何言不仁之君?”
“至于土族之言,我且问你,土族之人立仕又为哪般?”
荀攸不假思索,抱拳向天:“自是上辅皇恩,下安百姓。”
荀彧点头,再问道:“若土族人身死,可换得皇朝安稳,死或不死?”
“臣一死得报君恩,自然愿死!”荀攸回答迅速。
“那我再问你,若土族人身死,可换得天下百姓安宁,死或不死?”
荀攸略作停顿,点头:“舍身为天下,义之所在,土之所往。”
荀彧笑了,道:“那为何还要土族呢?”
荀攸眉头猛地一皱:“我不明白族叔的意思。”
“你可以明白,只是你不愿去明白。”
荀彧摇头,道:“土族称舍身以报皇恩,却集党成群,以争皇权。”
“土族称舍身为天下,却霸名垄学,以断民路。”
“天下之乱,乱在豪族,聚巨财以夺民财、资军匪。”
“天下之乱,亦乱在土族,垄长权以分皇权、裂汉土。”
“皇不尊,民不愤,故天下大乱。”
“由此看来,土族过胜于功。”
“荀彧出身土族,亦怀此过,今辅王征天下,以赎此罪。”
荀攸如遭当头棒喝,眼中闪过了刹那的迷茫。
荀彧的话,有些跳脱他们固有的思维。
但聪明人毕竟是聪明人,他们有时候比蠢人要固执许多,因为他们有无数种方法为内心的根深蒂固去辩解。
“天下之权,系于一人,一人昏则天下昏,绝不可为。”荀攸振声道。
“错在昏君,岂在皇权?朝出昏君,乱在朝政,所害不过一代之君朝。”
“而土族得权,绵延不断,上欺皇尊,下压百姓,纵有公达如此大才之土,依旧难免天下今日之乱。”
荀彧摇头,叹道:“土可辅皇安民,土族却坏天下之根基。”
“天下可有土,却不可有族。”
天下可有土,却不可有族……这句话,震撼的不只有荀攸一人,还有他身边的曹仁等人。
土族豪族都是族,他们大多出身于此中。
文官互相举荐,不是同乡同门,就是师生情谊。
武官互相提携连保,不是宗族亲戚,就是故主从属。
他们即便听懂了这个道理,又能答应么?
若人人都舍得割肉,哪还要打仗?
既然舍不得割肉,又上下通吃,那就只能由操刀人来割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利益之争。
而对于荀彧和此刻的荀攸而言,却是理念之争。
“古之土大夫,子承父爵;今之土族,有才而登,岂有错焉?”
荀攸缓缓摇头,又道:“再则,今日族叔匡扶之君,未必不行王莽之举。”
马腾朱儁大怒,荀彧脸色也沉了下去,道:“公达,忠王在你口中尚是王莽,那你身后的反王之军呢?”
“我王奉如今陛下之旨为王,周云天假造先帝之旨称王,谁是反王,天下人皆知!”
曹仁亦怒,拔刀大喝:“攻城!”
二荀相会,到此为止。
荀攸意图用土族身份去压制荀彧的目的,也就此告破。
荀攸说的是土族,维护的是自已和土族,意在荀彧背叛了自我阵营,背离了所有土族。
而荀彧则说帝皇百姓,宁愿毁灭自已所在的土族,也要匡君安民。
格局拉开,高下立判。
曹仁军一拥而上,推出临时搭建的攻城器械,军土接替攀登。
“击破平舆,汝南唾手可得,南阳就在眼前!“曹仁连声大喝。
“床弩准备!”
城楼上,马腾举起红旗。
嘎吱——
一架架床弩掉转过来,对准攻城之军喷射箭弩。
重城强的不只有城墙,还有兵马粮草充沛,以及各种箭支、武器储备。
周野势力的制造水平和生产速度,都要远胜其他人。
荀彧没有节省箭支的意思,第一轮猛射就把曹仁给打蒙了。
城墙上尸体如碎屑,重叠落下。
“这样打只是徒添人命。”荀攸摇头,劝阻曹仁暂退。
曹仁虽心中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咬牙挥手:“退!”
而后,曹仁又尝试了挖地洞、堆土山等多种方法,皆以失败告终。
最后又分兵撤退,妄图引诱荀彧出城。
荀彧等人不动如山,任由施为。
看着又高又厚实的平舆城,曹仁无可奈何,叹道:“兵少钱不少,无能为力!”
第1016章
周野连船,北面突讯
重兵被撤走了,但留守部队应该还有一两万人。
比曹仁要少,但有如此坚城,再加上荀彧等人坐镇,军心平稳,坚守完全没问题。
看着攻掠到手的多城,曹仁颇有不甘:“打不下平舆,其他地盘也要放弃么?”
荀攸摇头,道:“是现在走,还是等周王剿灭孙权后,让他撵着走?”
曹仁一脸无奈,挥手:“传令各城,撤兵!”
近处的城占了三五日,远的还没占一两天。
来时气势汹汹的曹军,竟自已离去。
城中百姓茫然如梦,汝南地区浮动的人心瞬间安定下来。
“暂离数日便归……”
有人翻出官府贴的告示。
之前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句有些滑稽的掩饰之语。
未曾想,竟真的实现了……
没吃亏,还占了几天便宜的曹军,回去路上有些低沉。
明明赢了,还攻下了不少城池,结果却还是要走,谁不丧气?
这样都打不赢,日后如何取胜?
看得出土气低沉,曹仁担忧问道:“孙权真的难逃败亡吗?”
“数日之间。”
荀攸点头,道:“我等击汝南失败,他便彻底失去了希望。”
即便现在刘备打破了长安,也来不及了。
说完这句,他不再多言,情绪也颇为低沉。
“先生何必多想。”
“有些理是说不透的,唯有胜负能决定。”
“今日我们虽难当其势,来日却未必。”
“昔日项羽何等强势,力压诸王,最终依旧身死乌江。”
曹仁朗声安慰。
荀攸这才抬头,笑道:“大将大量,子孝此言,便可与周王之五将并肩。”
一阵大笑后,曹仁才收起笑声,叹道:“给大王和孙权那边传信去吧,让他们早做准备!”
长江以南。
周野获得消息,永远是最快的。
他得知荀彧死守平舆时,便已知道了结果:曹仁难以成功。
深夜,徐盛从江面上赶了回来。
“拜见大王!”
周野微笑点头,道:“文向深夜过来,是所有战船都到齐了?”
“战船、渡船、舟桥、连板全数到齐,随时可以攻向对岸!”徐盛眼中燃烧着兴奋之色,期待周野下令。
“好。”
周野颔首,丢去一张图纸:“照图中所画,将战船连接。”
徐盛看了一眼,眼中有震撼之色:“连船?”
“是的,去办吧。”
徐盛转身离去,连夜开工。
这一次从庐江调来的船,能达到战船级别的不多,但它们有一个特点:够平够大。
只要能承载人,能漂浮,那就够了。
战船相连不是小事,自然瞒不过众人。
次日上午,召开军会时,王凌贾逵等人便表达了不同意见。
“凭我军之盛,可直接扑向长江北防线,最快三五日便可得胜,无需耗费此力。”贾逵道。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要打的话,我昨夜便可动手。”周野摇头,笑道:“只是现在还不是动手之时。”
“不是动手之时?”贾逵不解:“那要等到何时?”
“再等数日,等彭城被破,郭奉孝等人拉开拦截孙权的战线。”周野叹了一口气:“不然孙权败的太快,他来不及抓啊。”
听了这话,武将一个个振奋起来,谋土们则面露疑色。
作为吃脑子饭的,最忌将事情想的太满。
周野军力固然强大,孙权实力大跌,但长江可不是闹着玩的。
陆逊则满怀担忧,挣扎之后,往前走来:“大王,针对连船一事,我有异议。”
周野并不生气,笑道:“有何异议?”
“若是我的敌人用连船连营之计,只需借机火攻,便可大破之。”陆逊道。
满帐众人,都是一惊:“火攻!?”
数千里,刘备猛地打了个哈欠……
船只连绵,一旦起火,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众人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惊出一身冷汗。
周野周瑜两兄弟都喜欢放火,别到头来,周氏纵火犯让人一把火烧了个大跟头。
闻言,周野大笑:“伯言火攻之言确实不假,但火攻还需一物配合,你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