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02章

    有人捧着一个箱子走了进来。

    孙权大喜,打开箱子时却一愣:这么多?

    他翻了翻,发现全部一样,又清楚看到下面那一行批注,手一抖:“这是什么意思?”

    “长江上有南岸来人,用各种手段丢下不少这东西。”宫人道。

    孙权僵住了……

    手木讷的像是雕刻的,僵硬的又翻了翻……

    “啊!!!”

    脸涨的通红,孙权高举木箱,轰的一声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这让他怎么办?

    这让他如何见人!?

    “大王息怒!”

    亲信宫人连忙跪了下去。

    “周野!”

    孙权咬牙切齿,恼羞成怒:“既然你不开窍,那我就与你死战一场。”

    “纵然我粉身碎骨,也要拼的你霸业沦丧!”

    他目视跪着的宫人,喝道:“起来!”

    宫人不知所以,茫然起身。

    铿!

    孙权突然拔出王剑,向他脖颈上斩来。

    噗!

    鲜血喷涌,泼的孙权满头皆是,赤血红发。

    他一伸手,提起了那颗人头,面色冷漠:“传孤令,召群臣!”

    天未亮时,受惊的文武得到消息,一时不知所措。

    更有甚者,担心孙权直接用这个机会做掉他们,好去投降。

    “此事八成为假,切不要中了敌人奸计。”吕蒙开口,道:“再则,敌人既将信公布,哪还有投降一说?”

    “子明言之有理,大王应是要对此事做出解释,诸位勿惊慌,且同去之。”

    张昭德高望重,将众人安抚下来,带着众人一同去孙权行宫。

    行宫内,文武进拜时,却见孙权披王袍,未束冠带,散发如血。

    左手提人头,右手持剑,在微弱的光线中,渐渐走近众人。

    众人心同时一凛,张昭吓得面白:“大王!”

    孙权厉声开口,一改平日温和形象:

    “亲近宫人,盗孤宝印,仿孤字迹,假传孤意求和!”

    “以至于受贼凌辱,诸臣生误,使孤蒙羞。”

    “孤亲仗剑,已杀之!”

    张昭率先反应过来,拜伏于地,众人相随。

    “今,用此人头,以告群臣!”

    孙权高举手中人头,声音更响,杀气弥漫:

    “自孤以下,务必死战长江,与野贼绝命一斗!”

    “孤宁死,不退广陵半步!”

    吕蒙高声道:“愿随大王死战!”

    朱然、董袭等吴会籍将领,在这个节骨眼上也只能道:“愿随大王死战!”

    砰!

    孙权将人头丢下。

    带血的人头,在地上翻滚,至伊礼面前。

    “长江第一城,为江都城,由卿督此第一阵,如何?”

    江都的位置,还在广陵前面,紧靠长江,也是孙权防备的重点。

    可以说,江都在长江在,江都一旦失守,周野的大军便无可阻挡的杀上了长江。

    “这……”

    伊礼犹豫了一会儿,道:“臣出身泰山,乃山林中人,不擅水战。”

    “孤亲率诸将坐镇广陵,替卿支撑,巩固长江防线!”孙权声音严厉:“野贼人多势众,断然不能让你一人在前。”

    广陵城是广陵郡治所,距离江都很近,不过数十里而已。

    孙权要防守的是整个长江线,所有部队全部靠到第一线,那不现实。

    因为没有水军,所以最适合孙权的防守方式是:

    沿江布置一道防线,再调一路重军坐镇中枢;

    防线后方布置第二道防线,既可以做二次防备,又能支援一路,查缺补漏。

    守长江,打法主要为三点:

    一,断其水军源头,这一点孙权不但用不了,还被周野提前反制了;

    二,击敌半渡,阻止登陆——第一道防线职责;

    三,对方勉强上岸,跟脚未稳,未曾修整,突然发起攻击,将其再次驱入水中——第二道防线职责。

    至于第三道,那已经没有兵力布置了,因为孙权将所有人都安排在这两道上。

    和长江共存亡,不再是空话。

    至于让伊礼去第一线,那是最好的安排。

    凭借伊礼跟曹操之间的猫腻,让这家伙待在后方,一旦战事不利,大概率就带着部下一块逃了。

    作为杀害吴会土卒的第一凶手,伊礼身在第一线,他要跑朱然这批人都不会答应。

    而且,路途这么远,他也难从周野手中逃出。

    至于周野更不可能接受他,所以伊礼在第一线,除了死战,别无选择。

    但,伊礼不愿去。

    “泰山土卒,皆惧水战。”

    “依城而战,又不入水,何来水战一说?”吕蒙反驳,道:“兵从将,你去他们怎敢不去?”

    孙权往前一步,眯起了眼:“莫非,伊将军认为那封信真是本王写的,故不愿出战?”

    伊礼抬头,看着孙权滴血的剑,心头一寒。

    平日里对他客客气气,不敢逼的太紧的孙权,今天豁出去了……

    朱然、董袭、步骘等吴会籍人站了出来,高声道:“谁敢怀疑大王!?”

    “伊将军!”孙权目光冰寒。

    伊礼额头冷汗滴落,头一垂:“末将领命!”

    第1009章

    张飞出击,西面告急

    孙权嘴角一扯,笑了。

    “将军放心。”

    “长江在,孤命便在。”

    “到了这关头,孤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死守长江之人!”

    你得去,但我也不会眼看着你死。

    这倒是实话,要守住长江,必须前后协同防守。

    放弃了伊礼,也等于放弃了自已。

    伊礼迫于压力,叩首领命,在诸将的监督下,带着泰山军前往江都城。

    动身之时,有人密语伊礼:“我们凭什么去第一线给他们挡刀?不如现在撤去,去投曹公。”

    “住口!”

    伊礼低喝,眼睛防备的扫过按剑的吕蒙等人。

    他也不甘,可没有任何办法:“我们要是走了,他们会不顾一切先对付我们!”

    最高层的孙权疯了,战心前所未有的坚定,这让伊礼无力反抗。

    送走伊礼,孙权扬血剑号令全军:“依广陵长江线,死战不退!”

    “死战不退!”

    “抱死长江,便有胜机!”

    “抱死长江!”

    接下来,孙权的战斗意志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他彻底放弃了妥协的念头,用尽手段挽回人心,意图将周野堵死在长江以南。

    在诸多文武眼中,他们看到了一个未曾见过的吴王。

    孙权将所有心力,都砸在了长江防线上。

    “报——”

    “郭嘉、张飞、许褚、臧霸、高览等人,率军十一万,从沛国向下邳进发,威胁我军西部!”

    这时,当头一棒突至!

    孙权的注意力全在长江,死盯着周野时,郭嘉发难了!

    周野要渡江,郭嘉等人可不用渡江。

    沛国南连下邳,北接彭城,可以同时威胁到孙权两个要点。

    只要郭嘉冲开口子,孙权的长江防线就会沦为笑话。

    周野南面二十万军要渡江,郭嘉张飞北面十万军又不用渡江。

    正面交锋,现在的孙权,要挡住这十一万人也难啊!

    下邳面对沛国的门户是淮陵,为原先高览所击之处;彭城国面积不大,位置紧要,重点就在彭城县城,也是臧霸原先所击之处。

    之前打淮陵时七万人,现在打淮陵时十一万人。

    人数多了四万,但总体还是那批人,不过高层已经变了。

    明星的大将和监军阵容,表明了周野方一个态度:在这里丢的场子,在这里找回来!

    上一次高览来,是佯攻为周野打掩护,而这一次——是认真的!

    守在淮陵的,依旧是吴景的五千人。

    孙权压下跳动的心,问道:“谁敢支援淮陵?”

    董袭应声出列:“某愿往!”

    淮陵北是淮水,后靠大片湖泊,防守优势很大。

    孙权点头,道:“淮陵安危,便交给元代了!”

    步骘进言,道:“张飞等人出击,汝南空虚,可速发信魏王,让荀攸曹仁对汝南发难,可一解困局!”

    孙权眸子亮了起来:“此乃上上之策!”

    汝南,天下第二大郡,紧守南阳门户,连接周野心脏所在。

    郭嘉张飞等人出击的代价,就是汝南防守力量的降低!

    “我愿一行。”步骘道。

    孙权看着他,摇头:“虞仲翔一去多日未归,孤身边急缺谋者。”

    像步骘顾雍这群人,他不会随便撒手了,只派人传信一封往东海而去。

    根本不用等步骘进言,陈留的荀攸早就反应过来了。

    一直贯彻防守策略的他对曹仁道:“汝南有一战之机!”

    他们已经集中了兵力,正在行动中。

    沛国下邳交界处,淮河以北,大军所在。

    “各部各领一军,四面围城,接连强攻,不日便可打下淮陵。”

    “攻城时,大可再调一军从两湖中穿插而过,威胁孙权长江防线。”

    “等到淮陵城破,人马集中,大王渡江之前,便可一鼓击破长江!”

    贾逵提议。

    诸将对视,皆点头:“可以!”

    实力全面占优,直接强推过去效果极佳。

    张飞看向郭嘉,询问:“奉孝可有异议?”

    “无论我们帮手与否,长江防线,对于大王而言,都形同虚设。”

    郭嘉将烟斗别在腰上,道:“我们此行的目的,根本不是击败孙权,策应大王过长江。”

    贾逵皱了皱眉:“愿闻其详。”

    “依你方才所言,我们打破淮陵,大军长驱直入,破坏长江防线。”

    “到了这一步,孙权那批人,该如何走?”

    郭嘉反问。

    沉吟片刻,贾逵回答:“分守城池、向后逃窜、被杀。”

    只有这三个下场。

    “不要忘了,夏侯渊曹洪还在彭城,也就是我们上方。”郭嘉一笑,道:“关键时刻,他们一定会出手从后牵制,给孙权等人争取到撤退时机。”

    打不过,跑还是能跑的。

    孙权一路往后跑,跑到哪去了?东海郡,甚至更北面,曹操的地盘。

    贾逵恍然,点头道:“若是如此,我们只夺得数郡之地,却未能斩草除根。”

    “对,说的更准确一些,就是没能做掉孙权!”郭嘉点头。

    世人皆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却不知能统帅文武的君主霸主更加难得,一世往往只有那数人而已。

    这样的人物,只要活了下来,很快就能聚拢一片势力——孙家三代都是这种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