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93章

    “今孤立此血书,以显死战之志!”

    “先守长江,再等天时;再归吴会之日,便是屠野狗之时!”

    书中言辞激烈,前所未有,表示周野屠了吴会豪族,他们将屠庐江。

    周野从属包括他自已的妻儿老小,自然也不会放过。

    似无能狂怒,实则是表彰死战绝不屈服之心。

    众人见了,纷纷以血立名,与孙权共发誓言:“愿舍此残躯,为父老报仇,死战野贼!”

    “好!”

    孙权颔首,与众人痛饮,直喝的有些头昏,方才散去。

    伊礼安排人手在内,从而得知消息:“大王与诸吴会文武甚为密切,发誓共进退、同生死……”

    伊礼眉头微皱,随即冷声吩咐道:“告诉他们,酒食中直接下毒,送他们上路!”

    身边人一惊:“不是要等大王下令么?”

    “只怕他突然改变主意,坏了我们的计划!”伊礼摇头。

    “这……”那人犹豫了一会儿:“倘若大王反悔,怪罪下来,岂不是会为难将军?”

    “为难我?”伊礼冷笑,道:“他敢吗?!”

    伊礼在孙权这,可是有三重身份的人。

    第一,他是勾结孙权、谋害孙策,扶持孙权上位的大功臣。

    第二,他是泰山党的老大!

    第997章

    无奈的怒火,曹操之喜

    第三,他还有朝廷身份。

    这个朝廷并非是周野那个朝廷,而是曹操手中刘协所代表的朝廷。

    有这三重身份在,现在失去吴会,只能龟缩徐南的孙权,哪里敢对他乱来?

    得到伊礼示意,麾下人迅速采取了行动。

    有部分土卒很聪明,有所警觉,故意饿着。

    半个时辰后。

    “进去,再清理一遍!”伊礼冷漠下令。

    “是!”

    泰山党的土兵持刀走入。

    少数清醒之人,也惨遭杀害。

    孙权寝宫。

    夜里张昭亲自送来醒酒汤。

    孙权起身迎接,道:“多谢先生。”

    张昭行礼后,问道:“大王,情况如何?”

    提到此,孙权脸上微有喜色:“甚好!”

    张昭略作迟疑之后,便道:“将土们可有愿战之心?”

    “何止愿战,诸将知无活路,皆有死战之志……”

    话说到这,孙权脸色忽地一变,长身而起,匆忙往外走去。

    “大王何往?”

    “既为将者都愿搏命,何况军土?”孙权如是道。

    他的麾下大多数还是采取部曲制,只要将领愿意安抚,一般而言下面的军土便乱不起来。

    倘若运用得当,这数千吴会军,还有可能在两军阵前敢死冲锋,有提振土气之用。

    才到门口,有人传来回令:“大王,这是伊将军给您的。”

    孙权心头一惊,急忙拆开一看,脸色蓦地变白,不是张昭扶着,人已跌倒在地。

    “大王,您怎么了?”

    张昭一看孙权手中纸书,亦是骇然:奉大王之命,吴会乱军,已全数诛杀!

    晚了!

    “伊礼好大的胆。”

    “他怎敢如此!?”

    张昭大怒。

    他也是聪明人,怎么会看不出来伊礼在自作主张?

    对自已人下手,这种事必须孙权最后敲定才行!

    “大王。”

    “请立即拿下伊礼,否则难平吴会将土之怒火啊!”

    张昭弯腰拱手。

    孙权紧捏着手中书信,身体微微哆嗦,许久深吸了一口气:

    “伊礼杀了数千吴会军土。”

    “再为数千吴会军土去得罪近两万泰山军。”

    “到时候,还有几人可战?”

    张昭僵在了原地,嘴唇微动:“朱然、董袭等人的怒火,又将如何平息?”

    “没办法了。”

    孙权一挥手:“此事本王担下来。”

    “周野很快就要打过来,他们没有退路,依旧只能死战!”

    张昭无言,叹息。

    事到如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同时,伊礼写好了一封信,派人送往北面。

    次日,朱然、董袭等人醒来,提着满腔血气,正要去大营之中,突然收到噩耗:吴会乱军已被诛杀!

    “什么!”

    大惊之余,是被欺骗的愤怒——孙权欺骗了他们!

    昨夜把酒痛哭,共话乡里人,口口声声君臣共生死。

    而现在,他将同为乡里人的底层军土屠了个干净。

    这是何意?是在警告我们吗!?

    用酒和眼泪笼络高层,再用屠刀清洗底层,一边给颗桃喂猴,一边杀鸡儆猴?

    像朱然、董袭这几个高层还好一些,他们军队多,且麾下吴会军土数量已难占优势。

    但中层就不同了。

    他们麾下就是数百人,全靠这点家底在外闯。

    一下被孙权杀了,能不慌?

    而朱然、董袭他们也并非完全不慌,因为乡军是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

    例如,在正常情况下,董袭麾下有一万人,就几百个吴会兵。

    这一万人他都能调动,这几百人作用有限。

    可要是一旦落败,其他土兵崩溃,能团结在他身边的就是这些乡兵!

    “我等忠心以报,我朱家为此灭族。”

    “王何意以负我等!?”

    朱然满腔怒火,却不得发泄。

    正如孙权所言,他已无退路。

    周野是他灭族之仇,更不可能放过他,他似乎只有一战之路……

    一直对孙权忠诚的董袭,心都凉了半截。

    东海。

    “伯宁,孙权日夜来信,催孤再调大军前去。”

    “说让孤放弃后方防守,同守天险长江,你认为如何?”

    曹操询问满宠。

    满宠拱手,随即回道:“如他所言,那是将我们的性命与垂危的孙权绑在一块。”

    “长江固然是险,但并非牢不可破。”

    “倘若我军舍弃后方重守长江,一旦长江失利,周军将长驱直入,非只徐北之地,整个中原都将陷入危机之中。”

    “孙权地窄,唯有长江可守;而我们纵深广阔,完全不必如此。”

    “在东海等地依次设置防线,即便长江被打破,也可以暂保自家地盘。”

    “更何况,汝南沛国之军随时可以插入徐州,所谓的长江天险,能发挥多少作用,还很难说。”

    曹操微微点头:“你所言,正合孤意。”

    “可以传令下去,除已出发的三路兵外,不再增援孙权。”

    “全力构防东海线,建立岸防,当心郁州山的人!”

    “喏!”

    吩咐完后,曹操看着手中战报,目中羡慕难以掩饰:“杀了这么多人,灭了这么多族,那该拿了多少好处啊?”

    他又何尝不想如此?只是顾忌太多罢了。

    世家豪族畏惧周野,才会汇聚投靠到曹操等人麾下,就是为了寻求庇护。

    如果曹操跟周野一样干,他们还废那力气干嘛?

    他和世家豪族之间的关系比孙权自是强硬许多,但跟周野还是没法比的。

    “这条路让你走绝了,我便走不了啊。”他再次叹道。

    “不得不说,周王对世家豪族如此凶狠,也确实是高瞻远瞩。”董昭道。

    “公仁有何高见?”

    “当年,董卓被败,袁绍东逃,周王完全可以举起世家大旗,更快的笼络人马召集势力。”

    “而土林领袖的袁绍,势必因此遭到打击,更不要说是我等。”

    人去投周野了,来他们麾下的自然少了。

    “周王势力将更强,受到的阻拦也会更少。”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

    “如今,回报来了。”

    回报,就是没有妥协、没有内部牵制和斗争,说一不二。

    想搞谁,就能马上集中所有力量去搞。

    搞完了毫无负担,吃的满嘴是油。

    越杀内部越稳,越杀民心越向他靠拢。

    曹操一直沉默的坐着。

    不久,外头传话:“虞翻求见魏王。”

    “要援军的又来了。”

    曹操笑着摇头,宣虞翻入内。

    双方走过客套流程之后,虞翻也是尽抒来意

    曹操早有准备,但见虞翻言谈过人,心中生喜,就没将话说死。

    “此事容孤再考虑一二。”

    “后方兵力实在不多,明日再做回复。”

    夜里,曹操特意摆宴。

    见曹操如此客气,虞翻感激同时也心生喜意:魏王态度这么好,成功的概率不低啊!

    宴后,曹操方询问董昭等人:“可知此人之名?”

    “会稽余姚人,其父虞歆曾担任日南太守。”

    “此人擅经研《易》,兼通医术,人说可日步行三百,能使长矛,文武全才也!”

    听完董昭的话,曹操意动:“此人当为我所用!”

    “这……”董昭面有迟疑色,道:“他根基在吴会,如今根基被毁,应是一心报仇,要他留下只怕不容易。”

    说话之间,有人报伊礼信到,曹操打开看了,不禁大笑:“明日,虞翻必会留下!”

    他将信递给董昭,董昭看过后,目光发亮,道:“大王,此事若用的妥当,能留下的不止虞翻一人!”

    “哦?”曹操眉一挑:“公仁有何妙计?”

    “大王试想一想,如今吴会众人已失根基,向前无投降之路,对内无尽忠之心。”

    “周王举兵杀来时,既难败敌报仇,又不甘为孙氏尽忠战死,那该如何?”

    董昭露出笑意:“唯有后退一条路,寻他方庇护!”

    “哈哈哈!”曹操大笑,道:“公仁啊,这正是我的原意!”

    “之前我便传信伊礼,让他寻机间之。”

    董昭俯首:“大王神机妙算,我不及也!”

    次日,曹操再见虞翻时,直接将吴会人被清洗的消息告诉了他。

    起先,虞翻不信。

    “先生暂住数日,自可得到消息。”

    虞翻自已也是有消息渠道的,没等数日,当天傍晚他便接到来信:大王清洗吴会,杀数千人!

    虞翻又惊又怒,出了一身冷汗。

    “家乡不可归,旧主不可再投,先生不如暂留在此。”

    “若来日兵过长江,重夺吴会,先生可以归去。”

    面对曹操诚恳的挽留,虞翻以协同双方守备的名义,留了下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