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噗!孙贲剑一横,抹出憾血,洒落满地。
砰!
带着无尽悔恨,孙贲栽倒在地。
城楼上,黄盖双目赤红,似染了孙贲之血,点了点头。
“好!”
第922章
死啃郯城,孙权呼人
“孙权!”
“鼠辈!”
黄盖激愤大骂:“你先害伯符,今日又害伯阳,你罪万死难赎!”
痛骂,既是为了泄愤,更是为了告诉城中人——孙贲是孙权害死的!
而孙贲临死之前的话,无疑是在帮黄盖,也在告诉他的部下——杀了孙权,替我报仇!
这一刻,孙权也清楚——招降手段彻底破灭,必须来硬的。
他不演了,亲自来到军前,冷声道:“黄盖,孤身后有五万大军,你区区一座孤城,如何能挡?”
“不如早降,许你全尸,饶恕部下!”
黄盖这老油条自然吓唬不了,但吓唬吓唬城中其他人还是可以的。
“哈哈哈……”
听到孙权说这话,黄盖于悲愤中大笑起来。
“孙权,你十万兵尚不敌张文远千人之众,惨败于丹阳,遁逃于溧水,嚎哭而归。”
“今只有区区五万之众,又能作甚呢?”
兄弟们别怕他,这家伙之前被人吊着锤,就是个垃圾!
哪壶不开提哪壶……老东西,我草泥马!……孙权大怒,吼道:“攻城!”
“大王!”贺齐一惊,道:“我等是骑兵,黄盖早有准备,仓促之间,岂能破城?”
“孙贲才死,城内人心浮动,正是破城之时!”
孙权“深通”兵法,执意要攻城。
部下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去。
等待他们头皮的是黄盖备好的隔夜屎,孙贲逃来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煮着了。
此刻恰好火候到了,沸腾鼓泡,烟中带香。
哗啦一声泼了下来,浇在人和马身上,惨叫声一片。
人的耐受力不行,一泼就躺地上挣扎了。
但马可不一样,热汤一泼下来马上发烈,掉头乱撞,奔着孙权所在就来了——也想请他共享一杯热乎的。
城上一泼屎,城下乱成一锅粥,不战自败。
自相冲撞践踏中,损失惨重。
孙权再一次用事实证明:打仗,自已上,是真的不行!
见孙权狼狈退去,黄盖带着诸军大喊:
“去去去!”
“速召十万兵来!”
“不甘张文远专美于前,我亦欲借你成名。”
“速助我一臂之力!”
马背上,闻着香味的孙权浑身哆嗦。
又羞又怒又气!
“黄盖,孤誓杀之!”
匆匆退去的孙权哪里咽得下这口气?
打不过张辽就算了,毕竟张辽斩过蹋顿,在周野麾下也是独当一面的人。
但黄盖可是孙家的老臣。
连家奴都收拾不了,如何服众?
更何况,还让这老奴当众羞辱了一顿!
孙权一回头,拉起大军,再至城下!
而这时间,黄盖也将消息往北传去:孙权统大军来袭,孙贲为其所害。
城下,董袭提议:先造攻城器械,再行攻城。
“敌知我要先造器械后攻城,又恰好胜了一阵,或正在松懈当中。”
“军中尚有云梯,可先攻城试之。”
攻城器械很多,云梯只是最简单和常用的一种。
孙权似不服输,有心洗刷自已‘屡战屡败’的标签,再次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是老大,他说了算——董袭等人能干嘛?
攻城!
孙权效仿前人,亲自擂鼓助威。
看着土兵架着云梯往城墙边冲去,孙权心想今日必要洗刷耻辱……结果想多了。
上去一波下来一波,冲锋的军土疲了,擂鼓的孙权也疲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他不行。
孙权脸色黑了下来,只能采纳董袭建议,命他负责加紧督造攻城器械。
同时,召步骘、张昭、顾雍等人商议对策。
面对顽强的黄盖,众人的意见也各有不同。
张昭建议困住黄盖,先拉拢东海其他势力,慢慢耗死他就行了;
步骘认为孤城难守,围困断粮断水,许之以利,等到人心分化再攻击;
顾雍提议……
孙权抓瞎。
作为一个优秀的君主,他懂得用谁去打仗比较好;
作为一个优秀的战略家,他也知道该采纳战还是不战的建议;
但对于具体的怎么打才能赢,采用何种战术去施行,那就有些难为他了。
毕竟全能的人才不多,像曹操这种既懂政治、又会军事、文学造诣极高、连挖墙脚都无敌的奇葩,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极少的。
其曹贼属性,纵跨两千年之历史、横跨百家之血脉,成功感染天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男性,颇有青史之中,独孤求败之姿。
乱糟糟的孙权,只能乱糟糟的打。
器械造好之后,再次攻城——失败。
第二天,失败;
第三天,失败;
第四天,还是失败……
又有人建议,让他用沭水去灌城。(沭水很长,从琅琊流到东海。)
步骘急忙劝阻:如果用水灌城,那之前断水断了个寂寞?
“只怕黄盖已预先储水,断水无用。”孙权摇头,发动人力开始灌城。
城内黄盖有点懵,随后急下令,让众人在城内挖渠收水,作长时间储备来用。
给黄盖补充完水分后,孙权的水攻计划又终止了。
为何?
没水了!
不是包租婆关的,而是上游的孙辅给他堵上了。
沭水刚被周瑜玩了一通大的,本就失水过多,都要榨干了。
孙辅堵起来,那叫一个轻而易举。
看着如同小溪般的水流……孙权面皮狂抽不止。
“哈哈哈!”
城楼上,黄盖大笑,竖起大拇指:“奇才,用兵之奇才!”
“孙氏两代之武略,尽为你所得啊!”
“老匹夫!”
孙权气的不行,当即下令:“召吕蒙来!”
这大概算向现实低头了。
我承认自已打仗不在行,但换个在行的来。
“请张文远来!”
恰好城楼上的军土们也在起哄。
孙权面色发红,转身急走。
军土们也没法从大军中找到孙权的身影,只是大喊:
“张文远!”
“张文远!”
但凡听说孙权走出来了,他们便奉上这三个字。
吕蒙现在在干嘛呢?
在负责防守后方。
为了一雪前耻,扫清黄盖之后再解决周瑜,孙权不得不抽调他过来。
第923章
吕蒙的手段,精准打击
吕蒙抵达之前,孙权依旧没少折腾。
但除了啃下几块城砖之外,效果甚微。
终于,吕蒙抵达。
他在第一时间摸清楚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黄盖是周瑜后背第一道防线,且负责看守后勤要道,必然死守此城。”
“自周瑜进攻夏侯惇开始,黄盖就转入防御,当中一定做足了准备!”
即便孙权贯彻之前的断水之计,也未必能把黄盖逼死。
“依你之言,郯城不可破?”
“天下无不可破之城,只是短时难破。”吕蒙摇头。
短时间难以击破,长时间风险太高。
毕竟周野力量充沛,万一他又重新抽调一波兵力来打孙权呢?
这样一来,所有进攻计划都会化作泡影,坐看良机失去。
“但我们不必打破郯城!”
“大王的目的从来不是黄盖,而是周瑜。”
“黄盖人少,只能死守此城,我们以优势兵力压制郯城,使他轻易不敢外出;再分兵一路,断周瑜粮草。”
“如此一来,黄盖虽在,却也形同虚设。周瑜无粮则必败,周瑜败后,黄盖岂能持久?”
吕蒙给出了跳脱性的打法:不必死咬着黄盖不放。
孙权听后大喜,道:“就依子明之言!”
他随即解下佩剑,交给吕蒙,道:“今由子明代孤掌军。三军上下,但有不遵命者,即斩!”
吕蒙双手接过王剑,负责总指战局。
不久,吕蒙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朐县之粮并不经过郯城,但是每一次有粮草经过,郯城中都会出兵马护送。
如今,黄盖被围,不可能再分兵而出了。
朐县的粮草运送,也必然会更加小心!
“不走郯城,那就是从朐县直接北上琅琊!”
吕蒙派遣一军前往朐县北面,将入东海地界的祝其县:粮草必经此地而过!
随后,他又让董袭率领一万人马北进:“伏击援救粮草之军。”
孙权不解,问道:“黄盖被困而不敢出,粮草哪还有援军?”
“孙辅!”
孙权恍然。
孙辅驻守在琅琊都城开阳,距离郯城并不算远。
但他人手和粮草同样有限,不可能出城直接来援黄盖。
人马有限,将孙权击退的希望渺茫,到时候救不了黄盖,还极有可能将自已搭进去!
而孙辅的任务,主要有三:
一,防守后方,作黄盖之后的第二道关卡;
二,看守俘虏,曹昂等人都关押在开阳——如果周瑜失利,那就撕票;
三,负责接应粮草运输问题。
吕蒙不是孙辅,不可能对他的任务完全了解,但他可以肯定,粮草事关重大,在黄盖被困之后,孙辅一定会来护粮!
一切如吕蒙所料——
身在郯城的黄盖虽知孙权分兵,但因力量差距太大,且郯城不容有失,根本没法出城。
吕蒙的奇兵杀到祝其县位置时,粮草队伍被迫进城避难!
古代送粮草不是说就那么一拨人,顶多拉个一两里的队伍,过去了就过去了。
这不对。
粮草队伍是很长的,在粮食紧缺,没法一步到位的时候,粮草运输更是持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