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虽同为孙家之地,但吴候之事尚未查明,分歧尤在啊。”
“对峙与此,挟兵据城而谈尚可,贸然入境,实为不智!”
“再则,泰山琅琊,战事已在眉睫。当务之急,我等应是守住东海,防止后方出事,以策应琅琊之战!”
面对黄盖的苦口婆心,孙贲眉头微沉:“公覆的意思,是要用让我助徐氏立功,好让他掌我孙家之事?”
黄盖一怔,瞬间无言以对。
作为孙氏的老资格,对于内部的这些事情,他哪又能不清楚呢?
孙策一死,无论是继位还是扶政,孙贲都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如今他虽受封侯爵,但内心对于徐琨依旧不服。
孙氏孙氏,他才姓孙,凭什么让徐琨当了这个话事人?
黄盖只能道:“伯阳,人不可轻信啊!”
“兄弟尚不可轻信,何况于外人!?”
闻此言,孙贲面有怒气。
既是心中气,又是利益所在。
“东海尚有守军五千人,我同带走。”孙贲道。
黄盖大惊:“不可!”
“若事可为,我率兵而进,徐州与吴会同效忠周王,如伯符在时一般。”
“若事不可为,进可破军掠地,退可抽身而去,怎会不可?”
孙贲坚持道。
“所部随你而去,我凭何守东海?”黄盖面露苦涩。
“你和我同去!”孙贲下令。
一个执意,一个不肯。
黄盖僵持一日后,收到了一封来信:周野派人送来的!
信中,他严格叮嘱孙贲:不可继续南行,即刻退回!
“伯阳,这可是大王的命令!”
黄盖大喜,内心松了一口气,解围的总算是来了……
孙贲看信许久,忽然一抬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伯阳!”黄盖骇然变色。
“更何况,我们只能算是外家之臣。”孙贲又道。
他们名义上尊从周野的领导,接受周野政治册封和庇护,但实际上还是孙氏的人马。
周野之于孙策,也是宗主之于附庸的关系。
孙贲的话,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你要违抗大王之命么!?”
看着神态坚决的黄盖,又看着手中那封信,孙贲妥协一步:不动东海守军,并且给黄盖多留两千人马。
“无论是为我自已还是孙家,都必须去冒此险!”
孙贲在赌。
不久,他进入下邳,并在下邳城内,和孙权会面。
面前人,少年依旧。
何等渺龄,显得他身上的王袍有些突兀。
见到孙贲,孙权大步走来,面带愧疚与激动之色:“大兄!”
孙贲在略做犹豫之后,试探着拱手:“大王。”
孙权脸色大变,惊怒中带着悲伤,几乎落下泪来:“弟幼龄,怎敢屈位称王?大兄如此折煞,是在怀疑我吗?”
数句之后,面对掏心窝子的孙权,再结合两人之前的书信往来,孙贲开始逐渐放下戒心。
一方面是他信任孙权,一方面是对于他而言,他想让孙权值得被自已信任。
“兄长一死,世人皆推罪于我,岂不知我身不由已。”
“大兄与兄长等人举兵向北,徐南和吴会便被曹操渗透。”
“那些大族与其勾结,又使泰山军入境……”
孙权展开了自已的话术。
对于套路孙贲,孙权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在阵营上,表述自已的心意是跟着孙策走。
无论是执行孙策一贯的政策,亦或者是本身对于周野的畏惧,孙贲在站队周野这方面还是比较坚定地。
如果孙权一上来就摆明真正的立场,搞不好会立即翻脸。
还有一个点:孙贲不服徐琨,这也是孙贲会来找自已的重要原因。
但孙贲毕竟也是老人,没那么好忽悠:“那之前诸事,和丹阳之战,又是怎回事?”
孙权看了看门外,十分小心,道:“母亲等人,一直被掌握在吴会人手里!”
“为了欺瞒住他们,夺回孙家之力,我也只能假意答应他们,借机培养自已的势力。”
“可有结果?”
“丹阳一战,借张辽之手,杀死了许多豪族中层!”孙权说道:“如今在下邳的贺齐、宋谦等人,皆为我之心腹,可成大事!”
孙贲眸子一闪:“成何大事?”
“大兄统领本部兵马,只需与弟合兵一处,对外打着支援曹操攻杀公瑾等人的幌子,等到了前线,矛头一转直取曹操,此功弥天!”
孙权倒出了自已的计划:“如今公瑾与夏侯惇相持于泰山琅琊,公瑾兵马粮草皆少于夏侯惇,此刻你我行此计,便是挽狂澜于即倒!”
“凭此弥天之功,兄长莫说是压过徐琨,就是入朝为公卿之将,也无不可。”
“弟借此功,便可一证清白!”
孙权的“计划”很直白了。
让孙贲先宣布投靠孙权,等于他假意背叛周野阵营,在周瑜和夏侯惇相持的时候趁乱入局。
再于大乱之中,给夏侯惇一击!
这功劳,最小也是大破夏侯惇的首功。
如果进行的完美,甚至可以直接插入深处,威胁兖豫!
孙贲惊而起身,眸中有意动之色。
第897章
阴谋,孙权的野望
“大兄!”
见孙贲意动,孙权趁热打铁,紧随起身:“战机稍纵即逝,不可犹豫啊!”
孙贲很心动,但他这些年终究不是白混的,在犹豫之后,转过身来:“计确实是好计。”
孙权一喜。
不等他开口,孙贲接着道:“但,后方未定,我们掺入泰山琅琊之战中,万一吴会之人趁势而发,当如何?”
孙权懵了一下,随后道:“丹阳有张辽重兵,他们岂敢乱动?”
“防守并非出击,留人防备张辽,调兵突袭我等,并非不可。”
比起勾心斗角玩弄政治,孙权确实是天才。
但要论起打仗,孙贲也不是吃白饭的。
这一次孙权发呆的时间更长了——没办法,这他确实不擅长。
“我倒有一计,更为周到稳妥。”
孙权暂时哑巴,孙贲倒是由被动变为主动:“你我先不急支援琅琊,而是先定内部。”
“我助你扫清叛逆,将各地握入指掌之中,功劳同样不小!孙家之地,也得以再归孙家!”
他也是带着诉求来的,可我怎能如你所愿……
但,不可急着拒绝,否则让他生疑……
孙权脑海中迅速闪过念头,随后一鼓掌:“大兄此言不差!弟请你来,起初正是为此。”
“只是要扫清叛逆,非一日可成,所以才思出方才之计。”
没有急着拒绝我,也没有坚持的要推行他的计划……孙贲对于孙权的信任,更深一步。
说到这一步,两人的目的都很明显了:
孙贲要重夺吴会、徐南,将孙氏的地盘再度纳入掌控之中。
这样一来,无论是实控地盘还是功劳,他都将压过徐琨,东南话事人舍他其谁?
而孙权的目的,则是忽悠孙贲,借口突袭曹操,实则突袭周瑜!
除掉周瑜,攘除异已,便能使自已遭受打击的威信再次立住。
吸取消化孙策旧部,实力大为上涨。
于眼前而言可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危机,于之后而言可以摆脱曹操对自已的控制——两全之策!
两人虽然在意见上产生了分歧,但在感情上却修复了裂缝。
孙贲是认真的,而孙权……演的更好!
在无人时,常泪流满面,以亲兄事孙贲。
同时,他加大了对孙贲麾下的笼络,尤其是对于曾经跟过孙贲的蒋钦。
“他虽然来了,但却不轻易中套。”张昭皱眉,摇头道:“真要用兵之时,搞不好会被他阻拦。”
“他既然来了,便摆脱不了。”
孙权冷冷一笑,道:“必要之时,他若还执迷不悟,那就休怪我无情了!”
张昭默默点头。
“对了先生,可探清楚周瑜等人钱粮来处?”
周瑜就那么几个郡,还不是完全稳定的,再加上之前多遭战乱,能有多少粮草支撑他开战?
这小子硬是撑到现在,背后必然有鬼啊!
“孙贲来时,从东海府库取走了不少粮草。”
“没有孙贲相助,日后他们取粮会越发困难。”
张昭先说结论,接着道:“粮草供应,跟东海糜家有关!”
“糜家!?”孙权眼中,杀气一闪而过。
“不错,是以东海糜家为首、心向周云天的豪族!”张昭点头:“如冀州之甄氏!”
听到这话,孙权猛地转过身来,眼中杀气再也无法掩饰。
用糜氏比作甄氏,那自已成了谁?
吕布,那个死鬼!
糜家,世居东海,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
周野横空出世,黄巾早早平定,他们没受到多大波及;而后孙坚孙策、袁绍势力,在东海反复争夺,也都想争取糜家支持,并未对其构成破坏和抢劫。
孙权登位之后,糜家处于孙贲的保护之内。
加上糜竺效力于周野,糜芳并其妹与周野的良好接触,糜氏成为周野在徐州豪族阶层的代言人。
自然而然的吸引到一片识相之人。
这段时间,糜家势力非但没有遭到打击,反而在暗中迅速发展。
“再给他们一次,如果不知珍惜,那便毁了他们!”孙权冷声道。
“怎样一个机会?”张昭问道。
孙权负手回身,道:“孤登王位许久,尚未立后。”
“听闻糜芳之妹国色,昔许周云天。”
“但,南阳大封时,未见此女之名,如今她在何处?”
张昭思索片刻,道:“许时年岁颇小,如今已然长成,听说糜家本打算送她往南阳,恰好逢乱……”
原先,徐州吴会都是孙策的地盘,糜家自然来去自如。
年纪不到的糜家小娘子,也去过许多次南阳游玩。
没想到最后一次打算动身时,徐州突生变故。
糜芳担心路上有失,便不敢将妹妹送去。
但这也是明面上的,至于有没有暗中将人保出去,张昭也不知情。
“下邳与东海,不过一步之遥。”
“如今孙贲大军在此,我真要做什么,岂是一个区区黄盖能挡住的?”
孙权一拂袖,冷漠着脸道:“嫁妹为后,中断与周瑜联系,先前之罪,孤可不追究!”
张昭点头:“这便着手处理。”
“对了,魏王可有回信?”
“正为说此事而来……他已下令,让夏侯惇出击,相信要不了几日,战讯便会传到。”
“嗯……”孙权缓缓闭目:“一旦周瑜出现败象,立即出击。好处,可不能让他的人全吞了!”
周瑜只怕支撑不了太久……这样看来,如果孙贲不开窍,命也不长了……张昭心中想着。
第898章
琅琊交兵,公来首战
“高览身体已恢复。”
“荆州水军正在调配当中,甘宁徐盛皆在。”
“张郃并所部,全数抵达扬州。”
“魏延进入扬州,正在赶往豫章,替换于禁。”
“当前最跟不上的是粮草,近来兖豫多灾,汝南缺粮。”
洛阳,周野在不断处理着送上来的消息。
汝南是大地方,而且人口极多,一旦遇上灾害就需要大批粮草接济。
再加上汝南、沛国维持的常备守军本就不少,大军从这经过,粮草必须靠后方运送才行。
“粮草不急着发,以免他人先做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