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99章

    “拱手哪里够,给我磕个头来!”马超大声喊道。

    “好了。”

    周野手端茶水,轻笑一声:“几位亦是为国为民忧虑,情有可原,无罪。”

    四人很意外,却也松了一口气。

    而围观者则交相赞叹:“人言周王有英雄气,能容人之量,今日一看,果然不假!”

    “所谓名土,与他对比,何等不堪啊!”

    “笑话,虚名之土,也敢妄比周王?”

    “说得对,他们也配!?”

    赵岐平复内心,再道:“我等欲一观先帝遗诏!”

    “诸葛郎中。”周野目视诸葛亮。

    诸葛亮颔首,道:“遗诏在我这。”

    王绛邓渊大步而去,伸出手来:“愿请一观。”

    诸葛亮摇头,眼神颇冷:“立身伸手索要遗诏,两位是要等先帝向你们行礼吗?”

    扑通!

    两人冷汗刹那滚落,即时跪下,高举双手:“臣请先帝遗诏!”

    诸葛亮一抖袖,取出遗诏来:“遗诏在此!”

    包括周野在内,在场文武、兵马、百姓皆行礼。

    礼毕,四人才算接过遗诏。

    请出识先帝字迹者——字迹为真。

    几人自已辨识古物——判断时间为真。

    宝印时间也对的上——同样为真。

    “他麾下能人极多,要做出旧痕亦非难事。”

    最终,赵岐摇头,道:“要鉴真假,岂是一眼能辨?”

    “此物他怎会让我们带走?”张俭叹气。

    “王太常如何看?”邓渊问道。

    “此物必假!”

    王绛低哼一声,举起旨来,朗声道:“先帝作此旨,可有旁人为证?”

    “没有。”

    “颁如此重旨,当先召大臣秘议,可有大臣可为证?”

    “没有。”

    王绛松了一口气,道:“此旨先前天下皆不知,也未布告在先。”

    “如此重旨,却无人、无物可证。”

    “真假之说,还需两说!”

    王绛声音渐高。

    土兵冷如铁,一言不发。

    诸将目含杀气,只想把他给弄死。

    “这家伙就是挑刺!”

    “找麻烦,才是他目的所在。”

    “跟他费什么话,直接弄死他!”马超咬牙切齿。

    “虽然是挑刺,但确实有几分理……所以,他才敢如此放肆。”赵云皱眉。

    王绛向下扫了一眼,心中冷笑,向周野迈出一步:

    “敢问周王,既圣旨之真假尚未辨,您又怎能急着登位呢?”

    “谁说无人可证,无物可证?”

    这时,一道清冷之声飘来。

    第864章

    另一封圣旨,四人低头

    万年身穿金色宫袍,头顶玉凤冠,腰悬金绶。

    “拜见公主!”

    众人齐齐行礼。

    万年轻轻点头,目视王绛:“王太常,此旨由父皇临终前亲手交付于本宫,再由本宫取出,岂能有假?”

    王绛摇头,道:“公主若只是公主,此旨自然不会有假。”

    言外之意,你现在不只是汉家皇女,还是周家的媳妇。

    顺着婆家,也不是没可能。

    “亲不为证。”邓渊亦道。

    万年一笑,道:“本宫做不得证,还有物可为证。”

    “何物为证?”四人同时问道。

    “圣旨为证!”

    万年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当年父皇交付我圣旨时,担心后人生疑,还留下了一张圣旨为证。”万年道。

    赵岐摇了摇头,道:“圣旨在何处?”

    如果在你手上,那别说了。

    能造假一封,再造一封怎么了?

    “圣旨藏在社庙之中。”

    万年刚说完,似知道几人会怀疑圣旨是后藏进去的,又道:“守庙之人,依旧是当年父皇托付之人。”

    “宗庙外把守之人,还是当年袁绍和曹操留在洛阳之人!”

    也就是说,周野的人,从头到尾都没触碰过社庙。

    刘宏驾崩后,洛阳陷入了大乱,第一时间掌控洛阳的是袁绍。

    后来荀彧、荀攸、周瑜三人用计,导致袁绍落败离去。

    荀彧短暂控制洛阳后,从万年那得到消息:社庙不能碰,将来可做证据。

    所以给袁绍镇守社庙的人发下俸禄,并且告诉他们:“社庙是历代先帝所在之处,任何人不得乱闯。即便将来天下再乱,诸位亦可无忧。”

    很快,洛阳落入董卓手中。

    董卓畏惧周野,没敢对社庙下手,让列代先帝的颜面得以保全。

    袁绍的人已出不去了,也不敢离开,就守在此。

    等董卓走后,周野进洛阳,只是和大军匆匆祭拜了刘宏。

    当时,曹操刘备的人也在场。

    再往后,洛阳再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感念守军忠义,没有动他们,让他们依旧驻守社庙,照常提供钱粮。

    只是,他在社庙外又加了一层自已的人。

    曹仁撤走河南尹守军的时候,同样把守卫社庙的百人留了下来。

    他们原先的打算是控制社庙,防止周野会借此做文章。

    事实也是如此,周野没有动过任何一个守庙的人。

    见四人眼神交替,万年道:“去社庙。”

    社庙外,三层把守。

    最后一层是刘宏留下的人,原先有三十二人,病老死去十一人,只有一人逃离。

    其余二十人,还守在原地。

    赵岐出言询问:“先帝驾崩后,有哪些人进过社庙?”

    “袁绍、董卓、曹操等皆入庙祭拜。”

    这当中,没有周野。

    社庙内,还有十九个上了年纪的太监在打理这里。

    宦官是被土族和百姓痛恨的,但许多宦官,对皇室的忠诚度是很高的。

    (即便是被人唾骂的张让,死前也没伤害汉少帝——追急,让等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皆投河而死。

    同样,刘宏死前托孤的蹇硕,也向刘宏尽忠,想以一已之力扶持刘协上位,最后被何进杀死。

    没有给宦官洗白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

    在灵桌之下,掀开一关木板,出现一张皇封条。

    因木板保护,封条多年尤新。

    “这是陛下当年亲手贴上去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监走了过来。

    众人沉默,脑海中却出现一副画面:

    走到生命最后时光的刘宏,拖着蹒跚的步伐,独自一人来到此,将圣旨藏入当中。

    又呼来最信任的宦官,让他亲眼见证,嘱下重托。

    根据老太监所说,当时刘宏同时托付了两个太监,而另一人已经死了。

    万年无声落泪,行礼之后向前,打开皇封,从中取出一个锦盒。

    锦盒中,除了圣旨外,还有几篇赋文。

    “《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这都是陛下当初所作,是亲笔赋文!”少府田芬惊道。

    作为鸿都门学的校长,刘宏自身的文学水平也是不低的。

    他把这些东西藏在此,无疑是为了增加圣旨的可靠性。

    圣旨打开,和万年公布的那一封,一模一样!

    “先帝用心良苦。”荀彧眼眶通红。

    那时,周野在北,他在洛阳,在刘宏的最后时光,他跟刘宏有过不少的接触。

    他很懂刘宏:莫名其妙落下的皇位,砸在贫穷的自已头上。

    尝试挣扎之后,无法挽救的大局。

    清楚透彻的知道,大汉已经垂危,彻底没救。

    地方势力、朝堂势力的复杂强大,让他除了宦官,别无所依。

    自已死后,儿女将无所依……

    沉沦、清醒、糊涂、迷茫……凭空出现的周野,成了他最后的坚定之处。

    他希望周野能让他的两个儿子有个好一些的结局。

    他希望周野能给他独女一个依靠。

    他更希望周野能替他擦干净屁股,将他昏庸的账都给还了……

    这封圣旨,最后还多了几句话:

    “朕深知,此旨有负历代先帝,却不负天下、不负百姓。”

    “此旨启时,朕已离世多年,身在九泉,唯有一愿在:望贤婿扫清天下,再安百姓,以赎朕之罪也。”

    “诸臣见旨,当兢业辅王,不得懈怠。”

    社庙中,啜泣声一片。

    王绛、邓渊、赵岐三人有些难以相信,有些许惭愧,更多的是失败之后的失望与暗恼。

    或许,还有一丝对昏君的愤怒。

    张俭则双目通红,低下了头。

    唯有周野,面色微沉,无喜无悲。

    “将此旨请出。”

    “传本王令,除公示外,任何人不得靠近社庙半步。”

    “违令者,斩!”

    说完,周野行大礼之后,转身退了出去。

    刚到社庙门口,张俭弯腰行礼,一声长叹:“张俭心中有愧,先前所许之职,不敢受之。”

    “愿解此职,为一草民。”

    邓渊三人大惊,随后明白过来:这是以退为进,想借此保命啊!

    圣旨被坐实是真,周野怎能不秋后算账?

    周野回头,笑道:“张先生是担心本王加害于你?”

    “不敢!”张俭摇头,道:“心有所误,不敢再居官位,以免再误百姓。”

    周野略作沉吟,随即道:“既然张先生无心琐事,不如请你留居社庙,打理历代先帝皇作,修书著作;同时把守社庙,如何?”

    张俭大惊,连忙拜倒:“张俭疑王有罪,怎敢受此大恩?”

    “领下便是。”

    周野一挥手,道:“遗诏问题已解,当再归大典。”

    张俭留下了,但谁也不知道周野是真的放过了他,还是变着法算账。

    回到点将台后,王绛、邓渊、赵岐三人,忐忑不已。

    扳倒周野大旗的计划彻底失败。

    接下来,就是看周野会不会怜惜名声,从而放过他们了。

    或者说,看他处理张俭,这真的是一个大度之人?

    “本王要谢几位,一解天下人疑惑。”周野大笑,道:“诸位不必担心,事关天下,求证真伪,合情合理。”

    三人大喜,同时拱手:“谢周王!”

    “就这么放过他们了!?”马超不甘。

    郭嘉斜了他一眼:“想得美。”

    册封照常进行,直到诸将领了赏钱,彻底结束,也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