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跟着周野,是否等于举世皆敌?跟着周野,最后博的是功名、还是恶名?
而周野麾下的百姓、豪族等势力,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自已是否要继续效忠?
一道圣旨,群王表态,从外部施加的恐怖压力,也将直接震入周野内部!
曹操孙权都满心期待,坐等周野家里起火。
……自打圣旨颁布,周野脑海中的系统通报就没停过。
“赵云忠诚度突破极限值,无视外界负面影响。”
“郭嘉忠诚度突破极限值,无视……”
“张飞忠诚度突破极限……”
“诸葛亮……”
“受【将帅无双】影响,王昶、王凌、秦宓等人阵营意志皆未动摇!”
“受张宁影响,宗教忠诚稳固。”
“受甄宓【洛神倾心——庇护】影响,百姓忠诚稳固。”
“百姓因得宿主好处,多赖宿主养活,反激化忠诚度上涨——”
“百姓对宿主支持力高度上扬,对诸王产生厌恶情绪!”
随着时间推移,外界的消息疯传。
坐镇后方的荀彧和戏志才,也在承受着外界的压力。
朝堂上下,颇有乱势。
周忠找到荀彧,让他拿出对策。
“坐观几日!”荀彧很沉着。
周忠有些急,道:“只怕时间越拖,民间声音越大,到时候乱了起来,一时难熄。”
“太尉勿忧。”荀彧摇头,道:“百姓受了我主恩惠,他们或许辨不清黑白,但能分得清谁对他们好坏。”
周忠这才勉强放心下来,乘船回了江夏。
周忠才走不久,万年又让人传话,让荀彧去一趟。
“臣荀彧,见过公主。”
“荀相请起。”万年美目一闪,道:“近来外头的风声,本宫也都听说了。”
荀彧颔首,面色严肃:“诸雄合力,指袁绍伪诏为圣旨,为的是团结众人之力,用来对付主公。”
“矫诏封王,罪该万死!”万年满脸怒色,自袖中取出一封密旨:“此物可助君侯。”
荀彧一惊,道:“公主这是……”
“先帝遗诏!”万年目中有追忆之色。
“什么!”
荀彧脸色猛变,死死的盯着那封圣旨:“公主……我们不必效仿那群反贼。”
“荀相误会了。”万年摇头,叹道:“昔日父皇将去,曾秘密召见本宫,将此物交付我手。言说将来有人暴汉称王,便取出此诏。”
天下大乱,如果真有人要称帝,肯定是要走个程序的:先王后帝。
像袁术那种傻叉,实在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葩。
荀彧急将遗诏打开,喜色立浮:“有此书在,必能震慑伪王!”
“可速公之于天下人。”万年道。
“还可等上数日。”荀彧将圣旨收好,奉还万年,又问道:“公主,先帝只留下了这一封遗诏么?”
万年略作犹豫,唇齿轻动:“不止。”
荀彧眼中猛地绽出惊骇之光,拱手退下。
百姓的情绪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最开始,有谣言四起,说冠军侯确是暴臣。
兴兵开杀,多斩诸侯,抄家豪族,这些都是真事。
如今汉帝年长聪慧,洞悉冠军侯之恶举,开始团结诸王,想要反攻倒算。
“或许,威震天下的冠军侯,将成为历史!”
民间,甚至传出了这样的声音。
但说这话的人,很快就被打死了。
打死他的不是官府,也不是周野手下的军队,而是那些填饱了肚子的流民!
他们被激怒了!
对于最底层的、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人来说,皇帝是遥远的,所谓的皇恩浩荡,都只在传说之中。
可冠军侯的善举,他们却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原先南阳司隶一片战乱,大小山贼、军头各自割据,杀人毁家,抢夺粮草,使我们无家可归。”
“自侯爷来,荡尽贼寇,扫灭军头,局势安宁。去南阳建楼、修路、构堤,就能分到饭吃,还能有房子安身,这都是侯爷给咱们的。”
“就是,不但管吃管住,还能领着钱去换婆娘。”
“侯爷洗了无良豪族,却将田和我们一块分了。”
“他抢谁我不管!反正我吃的是他的,住的是他的,田也是他给的!”
原先,激动的百姓们还在讲理。
发酵两日之后,他们变得更激动。
“暴他妈个比的臣!冠军侯文韬武略,就是当皇帝都不过分!”
“说得不错,这天子之位,就应该由冠军侯来坐!”
这是第一次,民间大规模出现推周野称帝的状况。
初出现时,将戏志才和荀彧都给吓了一跳,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
“这话现在不能让人乱说,以免落人把柄!”
荀彧看着火候差不多了,这才出手管控。
军政层和底层的一缕支持,让本就害怕屠刀的豪族也跟着吼了起来:坚决拥护冠军侯!
次日,太后召见荀彧,颇为担忧的问此事。
“百姓、豪族、诸臣诸将,皆忠心不变。”
“国土之内,泰然无虞,太后勿忧。”
荀彧恭敬回答。
“那便好。”何后轻轻颔首,又叹道:“所谓诸王合力,势力众多,他一个人吃得住吗?”
“内部稳固,主公从不畏惧外来之敌。五王合力,正好一展武威,横扫天下!”
一打五成就不世基业,必是震慑后世的壮举。
周野本身能力不必怀疑,而且在他的各种手段下,地盘内的国力和组织力也非常高。
放弃外交,平推过去,不是不可以做到!
激怒周野的代价,会让整个国力彻底爆发,把诸王卷入狂潮之中。
“哀家知道他厉害的很。”
“有国相这番话,我便放心了。”
何后挥了挥手。
退下之前,荀彧提及宣旨一事,并让太后出场公证。
“自然会来!”何后点头。
随即,万年在南阳宣先帝遗诏,布告天下:
“今汉室倾颓,奸邪并起,诸强伺国,民不聊生。
朕抱衰体于榻,诚思已过,却无能为以救天下。
每念及身后之事,皇尊遭毁,百姓受苦,深自责之。
若后帝无德,受制于奸逆,擅自毁约封王;或奸臣暴举,意图篡逆,割裂天下:
帝婿周野,汉皇之郎,文德沛然,武略盖古。
朕于病榻之上,托以国事,赠其号周,以周制称王,以王爵御汉!
天下有帝而不能主,苍生有天而不得公,今朕封周王,以王代行天下事:
有民不平可安;
有臣不忠可杀;
有王不仁可讨;
有君不明可黜!”
第793章
惊涛不断,先捏软柿子
遗诏内容,可谓是惊天动地!
得亏是刘宏死了,他要是活着都未必敢颁这样的诏书。
汉朝爵位有二十等,但王爵不在当中。
如果硬要给汉朝王评个高低,那也只能参照王爵,低一等的就是郡王,多是二字王,例如:渤海王、陈留王、弘农王等等。
但郡王之中,也有一字的,例如陈王、梁王。
这些虽是一字王,但都是郡王,名义上是一郡之主,地盘自然小了。
真正的一字王,多以古国号为前缀,例如吴王、楚王等等;能混到这种王号的,多是皇帝亲儿子。
现在曹操、孙权、刘备等人的魏王、吴王、昭王等等,每个人都有数郡甚至更多的郡,那就是货真价实的一字王。
地盘如战国一国,甚至更大,权力也完全自主,可以说是压倒了往日大汉那些宗亲王。
一字王中,又以“秦、晋、齐、楚”四个称号最为尊贵,因为春秋时代这四个国家是最强的。
所以袁绍的齐王,就是“诸王之伯”。
这四个后面,才是魏、赵、吴、越等等。
在隋唐之前,是没有人用夏商周去作为王号的。
因为秦之前没有皇帝之称,周王即为周天子,夏商之王也是天下之主。
以王为号,但地位对标的是现在的皇帝!
这个号,也就不能随便上。
周野姓周,直接盖上了个周王。
当荀彧摊开这圣旨的时候,他自已都觉得有些荒唐。
之后,他才渐渐想通:
圣旨是有前提条件的:“帝不能自主”和“诸强自称王”。
帝不能自主,很简单,已经完全成为了傀儡,连自已的安危都无法掌握。
诸强自称王——无视中央政权了,大家大的已经能捶死皇帝了,这时候的皇帝也是摆设。
东汉傀儡皇帝尤其多,不是命短夭折,就是让人下药毒死,怎一个惨字了得。
而刘宏走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能托付的——周野还在大漠。
大儿子刘辨,背后是何进、袁绍等人,皇位交给刘辨,等同于落入了世家之手——刘辨做傀儡。
小儿子刘协,背后只有宦官,在这混乱的朝堂,根本就撑不住——要么做傀儡,要么让何进搞死换刘辨。
年幼的皇嗣,就决定了他们必将沦为傀儡的下场!
天下大乱,乱的大家都称王了,死去的刘宏可以猜测到,但却没法做任何事。
唯一能做的,就是扶起一个实权人物,给他正当的权力。
因为刘宏很清楚,一旦皇帝失去实权,生死只是别人的态度和利益要求。
大不了,废了你,再杀了你,然后换一个当——刘宏自已不就是个小侯跑来当皇帝的吗?
将来谁是做这废帝之人,刘宏不知道,也没法现在去笼络他,盼着他公正一点、对自已儿子好点、给汉家皇室留点脸面。
他能做的,就是把大权,交给他当时最信任的人——周野!
论能力,这个不用论。
论信任和恩情,刘宏先嫁公主,再赐侯国,前后为周野阻拦朝廷所有压力。
他或许对不起任何人,但作为一个皇帝,对周野绝对够意思了。
就这恩情摆在这,周野做事不得掂量掂量?
如果没有这封诏书,大乱的天下也一定会角逐出一个拥有废立大权的人物。
是周野,刘宏还放心点。
不是周野,那就尽量托他一把。
(解释的再详细点,省得有些人哔哔哔……)
荀彧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眼眶颇红,凝视苍穹:“用心良苦。”
宣旨之后,荀彧便让人将遗诏送往前线,直接交付周野手中。
平原。
曹操登王位后,跟袁绍达成了一个共同协议:派遣人马进入清河,由清河进入安平,狙击周野所部!
走这条路,不必经过渤海,对袁绍而言是安全的。
而现在袁绍一人又无法抵挡周野,放开人马让曹操进来,共同迎敌,对于他也是一件好事。
双方政治同盟后,等来军事也在情理之中。
袁绍答应后,曹操以乐进、庞德二人为将,各领军一万五千人,从东郡一带进入清河。
袁绍所部直接开了城门,迎曹军入内。
乐进在清河驻下后,庞德继续开往安平。
袁绍很配合,曹操又很快,所以进入的非常润滑、顺利、迅速。
大营中的曹操,得到消息后不禁大笑起来。
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占下了两个郡国。
袁绍的意思是:让曹操去清河安平抵抗周野,不准从平原渡河,进入渤海地区。
但这已经由不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