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这样的动作,无疑是在告诉孙权:“你要跳阵营,我不同意!”孙策死没死还是个疑问,你凭什么改变他的阵营决策?
好了,理由上站住脚了,能拖了。
徐琨孙贲等人本来就想拖,无奈找不到法子,正好借坡上了——我不反对,但想先确认孙策还在不在。
你是老大,我听你的。
万一你哥还在,你不是呢?
孙贲徐琨年纪大,表达颇为委婉。
孙辅年轻,性格直接,他则不一样,直接表示:“即便伯符哥不在,也轮不到你来继位!”
孙辅这个人喜欢抱大腿,而且喜欢挑粗的大腿抱。
他觉得冠军侯的大腿最粗,之前跟着冠军侯很安全,你孙权要改抱曹操大腿——我不同意!
矛盾立时激化。
孙权大怒,又不好直接动手,只能随便翻出一具差不多的尸体,说是孙策的。
这一来二去,时间便被慢慢拖长。
北行的曹操,近来心情大好。
“审配走投无路,伤病并发,死在城中!”
闻言,曹操点头,带着笑意叹道:“审正南是个忠臣,可惜了。”
“不过他这一死,青州算是彻底定了下来。”
“现在我唯一担心的……”
“主公不必担心了。”
荀攸走了进来,面带笑意:“计划成功,孙策已死。”
砰!
手中杯落地,碎成了花。
曹操猛地站了起来,抓住荀攸的肩膀:“此言当真!?”
“自然。”荀攸点头。
“哈哈哈!”
大笑声回荡。
“不过,这当中有些意外。”
“怎么说?”
“孙权还没正式继位时,便动手除掉了昌豨……此人虽年幼,但却不简单啊。”
“他有这样的手段!?”曹操一惊。
孙策如虎,所以曹操忌惮。
原本他认为,除掉孙策之后,换个小子上台,自已动用泰山贼来掌控他,应该难度不大。
没想到孙权竟果断把泰山贼的问题解决了,还借此吃了一块肉。
“倒是失策。”曹操眉头提起:“这小子不会跟他哥一样吧?”
“那倒不会,他向周瑜等人,下达了撤军之令。”荀攸摇头:“阵营立脚,没有问题。”
“那就好!”
曹操又大笑起来,道:“他帮我,与冠军侯为敌,越是聪明,冠军侯不就越是头痛么?”
至于和自已为敌,那路还长。
就现在的格局而言,除非曹操有朝一日强过周野,不然孙权的阵脚绝不会轻易生变。
“孙策没了,我倒要看看,冠军侯如何应对!”
冀州。
“叮!霸主孙策退位。”
“继任者【孙权】,尚未表明从属态度。”
“所获得效果【霸主从属】,暂时封印。”
“寿命封锁五十年,声望封锁八万点,武力封锁至106点。”
“当继任者【孙权】宣布从属时,封锁收益重新获得。”
“当继任者【孙权】宣布叛变时,封锁收益彻底消失!”
孙策出事的时候,周野便收到了系统提示。
在消息传来的这几天,于外人眼中,他开始少有的沉默了。
“还是无法阻止么?”
“只能再等等消息了。”
有些东西,似乎真的是命中注定?
原本的孙策是死在许贡门客手里,因为自已的出现,历史线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结局依旧未曾改变。
这是周野沉默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孙策退孙权继的问题。
虽然消息还没传来,但周野心里已经大概有了答案。
“表面上看来,是外人的阴谋插手,自已人心生间隙,从而导致了这场变化。”
“根源上,还是内部矛盾过于激烈。”
于吉的死,还有随后而来的清洗,暂时稳住了吴会之地的人。
但徐州一带的矛盾,依旧尖锐。
或者可以说,是整个徐兖青豫冀这几个北方大州之中,豪族已经发展到了一种难以压制的程度。
采取压制的方法,就会形成矛盾。
如果不加以压制,那就只能选择跟他们一块走。
这是一个无法避开的死环,破解之法除了从内部釜底抽薪,便只能从外部去摧毁他!
例如南阳、汝南这两个当世最大的郡,当中的豪族势力更是强大无比。
现在周野安在这,这群人却非常老实,为什么?
因为力量消耗完了。
当初的张济、袁绍、袁术三人势力盘在两个大郡,背后豪族倾尽全力帮助他们抵抗周野。
周野打垮了张济和袁术,是袁术和张济不行了,也是他们背后的力量彻底被耗空了。
剩下的,要么是服从于周野的,要么无力兴风作浪,被轻松给清洗了一遍。
这件事,让周野决定重新看待已经打下的地盘。
吕布五郡。
以甄家为首,加上一遍清洗之后,现在活着的豪族,是依附于自已,不敢乱动的。
但这依附,是永久的么?不说其他人,即便是甄家,只怕也难以做到。
选择来自于高层的人性,这一代的甄家主人选择牺牲甄家可能在冀州做大的利益,来换取一个安稳。
但利益终究会压倒人性、脑袋始终会被屁股决定。
本身的豪族性质,就决定了它拥有夺取地方权力的能力。
“要想坐的稳,就得下手狠。”
“不投的先宰了,投了的也要慢慢放血才行。”
他的心中有了一些主意,但还没有完全根治的措施。
这个难题,需要和众人好好商讨一番。
就现在而言,控制一些极个别大家族,防止他们犯错,周野还是有不少办法。
回头,跟甄宓好好探讨此事。
在他把信送给荀彧、诸葛亮人的同时,他也收到了一封信。
信是甘宁那边送来的。
甘宁将孙策的血书抄录下来,并且阐明了真相,将一切告知了周野!
第776章
孙策遗书,调走张辽
在这封信中,甘宁简短的描述了援救开始以来的所有:
“入塘以来,先后至两处怀疑点,都未见仲谋等人;贼军布置,也非朱然所言——情报造假,朱然已反。
无奈,欲脱身先走,至河道口,潘璋未至,而贼军加防——要害为其所卖,潘璋亦反。
现随朱桓而去,若我与仲谋皆未归,则是朱桓反;
若我未归而仲谋归,则是仲谋叛生二心!
姐夫当速下令,夺其权治其罪,缴孙氏之地,奉以朝廷。
孙权既反,必有扶持之人,暗中响应之众,亦有不少。
孙氏内部,孙贲、孙辅、徐琨等人皆可用之,其余众人……
见此信后,策已别人间,与姊夫、姊姊隔于阴阳,再难重逢。
策于泉下,再拜姊夫照拂策与孙家之恩。
权若行反事,罪有应得,其余孙家众人,望姊夫仁慈以待,策不胜感激。
愿姊夫早日一统江山,安平天下。
——孙策绝笔”
沉默。
周野拿着这封铁证,并没有所谓的雷霆大怒。
对于一个成熟的统治者而言,此类情绪毫无用处。
除了感慨孙策一片真性情之外,便是要拿出解决之法。
有孙策遗书,可以在台面上撕裂现在的东南势力,让孙策旧部和扶持孙权的派系分裂开来。
再用旧部为主力,对孙权进行讨伐,达到铲除他的目的。
但,仅仅依靠失去孙策的旧部,未必能够达到这种目的。
必然需要自已下手,那就是再开一面战端。
凭借周野现在的国力,不是不能做到,而是要考虑划算不划算的问题。
地盘大了之后,就像是掌握了一个大家庭,每一笔花费都得考量好。
现在天下这个局势,打仗是必然的,但要保证每一次开战都是有意义的。
一次乱用兵或许不算什么,但多次失于计较,可能会将整个国力拖垮。
这件事,还需要妥善考量。
两日后,孙权对外公布的消息、以及周瑜传来的书信,准确到了他手中。
张纮直言:孙权改书登位!
而孙权的阵营表态,更是触动了周野的利益所在。
不过,他早在很久之前,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孙权跳反了,公瑾等人是继续对付曹操,还是回头去为孙策报仇,这是个问题……”
为了拿出一个万全之策,周野将身在冀州的智囊都给调了过来。
郭嘉、荀谌,还有身在元氏的庞统,身在灵寿的贾诩。
“让他们最迟明天赶到!”
“喏!”
临到信使出发之前,周野突然临时加了一则命令:
“张文远斩蹋顿有功,加食邑两千户,进江乘侯,领扬州刺史,假节。”
“赐钱三亿,效仿吕布之陷阵营,组雁门骑。”
“即刻赴任,不得延误!”
北面正打的不可开交,突然下令撤走大将,而且还是撤去现在较为和平的东南面,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张辽的侯爵食邑所在,更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丹阳江乘。
这个地方很特殊,往上渡了长江便是广陵,是孙氏地盘;往右则是吴郡,那也是孙氏的地盘。
至于这次给他加的官——扬州刺史。
刺史,按官秩只有六百石,但有多大的分量,是个人都清楚。
在此之前,周野还没有任命武官为一州之主的先例,更别提扬州这种敏感的地方了。
扬州并不完全是周野的地盘,吴会两个麻烦地,是孙氏的。
所以,当消息送到灵寿时,张辽都是懵的。
虽说兄弟我功劳是捞了不少,但问题是功劳谁嫌多?
眼看着这北面还有仗打,你怎么把我调走呢?嫌我抢人头太厉害,给其他人让让?
唯有贾诩,面露深色,对张辽拱手开玩笑:“张使君,恭喜恭喜!”
张辽尴尬一笑,道:“军师折煞我了!”
任命来了,不走也得走。
何况他的封赏提前下来,张辽也是心情大好。
跟徐晃张飞等人作别后,开始踏上南归之路。
徐晃等人相送,半开玩笑道:“真不知道是该羡慕你还是同情你。”
“应是同情,袁绍还没倒呢,功劳捞一半被调走了!”张飞哈哈大笑,
道:“许是主公都看不下去了,想让你给俺们挪挪窝啊!”
蹋顿的人头让张辽抢了,这事可让张飞羡慕的紧。
让张飞这么一说,张辽也有些郁闷了。
升官发财是好事,但东南毕竟一片太平,过去能捞多大的功劳?
在这捞到结束再去上任,那才过瘾啊……
但张辽毕竟是个严肃的人,面无表情道:“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