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两人离开,张郃去备军出发。走到门口,马超一脸郁闷:“想我何等威名,没想到还要听他小子指挥。眼看着大功在前,却要整这么多头脑,不是坐看战功失去么?”
张郃摇头,叹道:“主公让他担任监军,自有计较,你我只能听命。”
“这小子嘴皮子能说会道,我看主公难得糊涂,被他给忽悠了。”马超依旧不忿,叮嘱道:“这小子满嘴放炮不靠谱,你可要自已当心点,别让他坑了。”
说完,挥袖即去。
张郃愕然,好久才轻轻叹了一口气:“无威望统军,确实大忌啊。”
“希望他靠点谱吧……”
帐内,王平给诸葛亮倒了一杯茶:“马孟起是大将,又跟侯爷亲近,你干嘛要得罪他?”
“他为将,我为监军,军中只有取胜之道,无容情之理。”诸葛亮摇头。
“但是人有亲疏,地位有高低……”王平嘀咕了一句,道:“只怕他会去侯爷那参你一本,搞不好这监军屁股没坐热就得回家了。”
“不会的。”
“你怎么知道?”
“我相信侯爷。”诸葛亮笑着抿了一口茶。
王平挠了挠头:“就算侯爷这次帮你压着他们,万一这仗打输了呢?”
“未必会赢,但绝不会输。”诸葛亮很坚定。
“你怎么知道?”
“我相信自已。”诸葛亮又笑了。
王平瞪大了一双眼,看着诸葛亮。
半晌没说话,很久才道:“别说他们两位大将,就是我都有点怀疑……你真的会打仗么?”
“一般一般吧。”
诸葛亮摘下一道令箭,丢给王平:“王平领命,前往监督张郃行动,不得有误!”
“是。”
第663章
风波延续,赐剑假节
采取军事行动是大事,照常例,诸葛亮得给周野去写信。
除他之外,马超也写了一封信给周野。
诸葛亮是报告军情,而马超是请求把诸葛亮换下去。
“为战之道,将土生死,军势胜败,关系重大,超不敢因私交而忘公。
恳请主公,暂罢诸葛亮监军之权。
督其勤学,待其成长,经验更添,再委以大任。”
这封信也一同送往南阳。
南阳,周野早已赶到此处。
不同于往日直接前往前线,这一次他发动了四路骑兵军团,总战场范围太大。
身为三军统帅,第一时间任意加入一战场,都有可能会导致对其他战场局势的错误研判,从而顾此失彼。
所以他将指挥部推到南阳,在这里总握全局。
等到时机合适,局面明晰之后,再于关键点着手突破。
为了更好的配合周野,荀彧已提前将大本营从江夏北推到南阳。
四路人马,三路已动,第一线的战况已连续传来。
周野虽未在前线,但依旧很忙。
“连番落败,姑臧山反败为胜?”
周野大为讶异,道:“可有直接来信?”
此刻,外界对于战斗详情,也都还在猜测状态。
“到了!”
戏志才走了进来,呈上马腾之信。
“乌丸将皆精,斗将难胜。”
首先,马腾做出检讨,也阐述了自已失败的原因。
正面难以斩将,这是原因之一。
但之所以会输,是后来中了埋伏。
对于这结果,周野并不意外。
马腾虽然在西凉地位很高,但亲自上阵的能力并不强,能挤进二流就不错了。
(无论演义还是史料,都没看到对马腾武力的直接描述,所以马腾武力强是大家的假想。甚至武力记载还没曹操多,毕竟曹老板除了找老娘们之外,打架、翻墙、刺杀都是一把好手——哦对了,刺杀一次没成功过(6127702761))
最后,马腾将胜利的功劳分给了成公英和白发人!
“姑臧山上,忽现白发人,使锈枪一杆,有神鬼莫测之威,枪挑四将,乃大破乌丸!”
“此人失却记忆,闻‘冠军侯’时,却有异色。”
周野目光一缩:“姑臧山上白发人!”
“贾诩可在?”周野问道。
“主公忘了。”荀彧拱手,道:“文和为监军,随文远与公明出征去了。”
周野点头,他翻出了一封信。
“绣心怀明月,奈何明月染血。
恩仇并在,从君不孝、从曹刘不义、从袁绍不忠。
天下之大,已无容绣之处。
唯有一死,唯有一去,姑臧山上,飞尘一缕。”
这是当初张绣离开时,留给周野的信。
张济死在周野手上,张绣替他卖命,是为不孝。
卖命曹刘,又辜负周野相救之恩,是为不义。
卖命袁绍,于国不忠。
无处归去的他,最终去了姑臧山。
“张绣离去时,曾有兵土看见,白发苍苍,一路往北……”
周野叹了一口气,道:“天地之大,却难容他,可怜之人,会是你吗?”
荀彧听后,一拱手道:“若为张绣,实他之幸也。”
“文若何出此言?”周野问道。
“失却记忆便无立场,不知来历,出手救人,是生之善性,虽救寿成公,却未负叔父,以全其孝;
扶汉斩乌丸,扬威于姑臧,是为国尽忠,以全族我之大义;
身负绝学,得以出手利国,未负天生之材,以全其功。
大丈夫至此,纵披白发入苍山,独守锈枪于寒林,又有何憾?”
荀彧一脸正色。
“纵披白发入苍山,独守锈枪于寒林……”
周野念叨着,终是点头:“文若所言极是。”
“要真是张绣,倒弥补了我心中遗憾。”
“等到此战结束,我会和文和前往姑臧山,亲自验证。”
不久,马超所部和楼班相遇的战报,以及多方书信,又呈到了周野面前。
行军之外,将军和监军之间存在矛盾,这是普遍现象。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于周野并非坏事——互相牵制,防止叛变。
但这一点对于周野而言,是多余的。
参谋过后,荀彧率先发表看法:“诸葛亮虽睿智聪慧,却过于年幼。”
“马孟起历经多战,况有张郃为辅,当以二人之见为主;亮此行,以监军为要。”戏志才也开口了。
他跟诸葛亮平日关系极好,这是在公言公,意思是让诸葛亮以监督为主,但不能擅自指挥。
周野还在端详战报,摇头:“二位可曾看过战报?”
两人都点头。
“我们离战场太远,只能掌握大的方向,对于细节之处的把握,很难精准。”
尤其是双方是骑兵,打的主要都是遭遇战。
情况一日百变,等战报送到这边,那头情况或许早已生变。
“所以……”荀彧欲言又止。
周野一笑,道:“所以你们认为,这件事当应该交给马孟起做主?”
“二将商议,意见一致,自然以他们为主,毕竟二人经验更加丰富;若有争执,再听取诸葛意见。”戏志才道。
周野对诸葛亮的器重,众人都看在眼里。
问题是打仗是大事,不是儿戏,他们也担心周野因偏心而误大事。
为臣之道,上行谏言,这是他们该做的。
两人带头,其他众人都表示附议,防止少年前线坏事。
“朱公伟可在?”周野忽然问道。
朱儁一愣,随后站了出来:“侯爷有何吩咐?”
众人先是纳闷,随后恍然。
朱儁位列四方将军,而且资历很老,在这关键时刻,派他去解决矛盾,再好不过。
周野摘佩剑,交于朱儁,见他一一脸莫名,便道:“有劳你持此剑,送往前线,交于诸葛亮。”
“持此剑者,如本侯亲临,如有不尊者,全军上下,皆有先斩后奏之权!”
“文若再拟书一封,上表太后,为诸葛监军阵前假节,以名正言顺。”
朱儁大惊,道:“这如何能行?”
“主公,万万不可!”荀彧和戏志才也慌忙劝道。
周野袖一挥,道:“我意已决,持剑速往,不得延误!”
在周野这里,众人只有参谋的份,不存在反抗的说法。
纵然心有疑问,朱儁还是领命上路。
四方将军亲自送剑,这当中意义,马超也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来。
听不听话,就看他自已的了。
“主公。”戏志才站了出来,道:“要不我同去前线?”
“不用了,你留下来,替我参谋要事。”
周野挥手,道:“诸葛亮那边,不用管了,下一事。”
荀彧等人忧心忡忡,但见周野如此固执坚信,也不好多说。
第664章
他乡遇故知,吕甄再会
“吕布陈宫多番来信,解释用兵刘备之意,请主公缓和兵势。”
“冀州之地,各方势力也纷纷上书。”
他们的意思很明白:冠军侯你收了钱,为什么还要打我们?
负责主攻冀州的郭嘉黄忠部已动,这让冀州人感到不安。
“接受袁绍封赏,吕布已成反贼,打他还用理由吗?”
周野冷笑,道:“回信冀州各族,告诉他们,要想避免一战也行,将吕布砍了,人头送来。冀州之土,定然无事。”
即便冀州本土人会答应,也大概率做不到。
吕布已进入战争状态,手里握着兵权。
生死存亡之际,谁敢跟他玩内乱,都躲不过一刀。
但周野不管那么多,冀州内部越乱,战争打的就会越顺畅。
众人各自散去后,戏志才还留了下来。
“志才有事?”周野问道。
“小事,让人头痛的小事。”
戏志才一脸苦笑,拿出一封信交给周野:“主公忙于军事,忘了一人。她送信无门,故托信于我,问我……芦苇精去何处了。”
周野将信接了过来,笑了:“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去吧。”
“喏。”
戏志才见周野完全不给机会开口提诸葛亮的事,内心一叹,无奈离去。
门口,荀彧还在等待:“志才,怎么样?”
“没机会开口。”戏志才摇头:“主公的脾气,你也知道,决定之事,必不更改。”
荀彧来回渡着步子,道:“两军交战,尺寸之失,便有可能是亡国之灾啊!”
战争无小事,这一次更是如此。
动用人力物力,出动九万骑兵,大批名将。
任何一部受损,都是极大的损失。
戏志才摇头,表示没法劝了。
兵发冀州,有一人强烈参战:吕玲绮!
周野本将她摁在荆南,但这丫头独自涉水,一路跑到了南阳。
昨晚,才被截住。
她不会傻到反对用兵吕布,她强烈来这只有一点要求:跟周野一块去冀州!
这傻妞脑子难得好用,知道冀州非常关键,周野自已迟早会去,所以死咬着这一点不放。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为人子女,周野能够理解,答应她保全严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