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他不但自已来了,还将妻子都带来了。“孝直可知我唤你来何事?”刘焉问道。
“知晓。”法正笑着点头,道:“不但已知,还有解决之法。
刘焉大喜,道:“愿闻高见。”
“冠军侯兵发长江,使君欲降而不甘,欲战而难胜,故而两难。”
“不错,除了降便是战,别无其他路可走了。”刘焉叹了一口气。
“非也。”法正摇头,笑道:“还可以让冠军侯退兵!”
“让他退兵!?”刘焉一惊,道:“他执意要取益州,如何会轻易退兵?”
“法正愿单身前往,凭三寸之舌,说他罢兵休战,退出益州。”法正拱手再行礼。
刘焉父子大惊:“事关重大,孝直勿戏言?”
“愿以妻子相抵,以佐我为使之心。”法正再道。
主动把老婆孩子带来,要的就是刘焉父子放心。
同时也告诉他们:放心,我一定会回来,不会去投了冠军侯,做带路党的。
刘焉思索一阵,快步走来,扶起法正。
“有孝直相助,实我益州之幸。”
“百姓安危,还有我这颗项上人头,就都托付给孝直你了!”
法正点头:“定不辱命!”
第628章
战与不战,初见法正
法正领命出使的时候,身在长江水道的甘宁已进兵到白帝城下江关以东。
(注:江关即瞿塘关,前文作者用了瞿塘峡,后来发现在东汉时并没有瞿塘峡这个称呼。而对于瞿塘峡来源解释的《乐府古题要解》也是成书于唐代。李白称呼瞿塘峡也是瞿塘,所以瞿塘峡这个名字应该是汉至唐这个时间出现的,瞿塘关是南宋至今的正式称呼。)
浩荡江水,雄伟天关,竖立在前,是为天堑。
如此雄关,才给益州的守军带来一些信心。
然而,蛮族部队不在眼前,据说寻觅山间小路,打算翻大山而入。
整个防线以内,兵将的心都提了起来。
巴郡之地,众人更是在惶恐中备战,同时等待刘焉的援军。
刘焉的援军没来,来的只有一艘快帆,一位青年。
有消息灵通者已带出话来:主公以法正为使,退冠军侯之兵。
消息一出,益州哗然。
一个扶风的外地小儿,怎敢夸下如此海口?
倘若他背信弃义,卖了益州,去做了冠军侯的带路狗,那如何是好?
“已将妻儿为人质。”
消息很全面。
“只怕是舍妻儿求荣华的小人。”
“冠军侯兵锋强盛,诸侯辟易,岂是他一张嘴能说退的?”
众人依旧不信,怀疑法正有其他心思。
在他离开之后,便有许多益州本土派找上了刘焉,劝他积极备战,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个外来的小子身上。
“法孝直既敢开口,必不负我。”刘焉摇头。
几个本土派退去,对视之间,目中冷光闪烁。
“这些外来者和我们可不是一条心。”
“打压的劲头还是差了些,让他们父子冒了头。”有人后悔。
“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将他踩入尘埃之中?”
“法衍为人刚直,得罪过不少人,正好对他下手……”
他们认定法正无法退兵,一面给法衍下套,一面在外放出声音,说法正怀揣私心出使。
等到冠军侯兵打进来,法正无论是回来还是呆在冠军侯那,他这一派都将遭到打击……
周野大帐之中,他正在和众人商议益州之事。
此事事关重大,他将荀彧、戏志才、郭嘉、汝南的贾诩、许攸几个都调了过来。
打益州,利弊皆有,是个两难之题。
在外人看来,周野已经起手,打益州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他自已其实还处于犹豫之中。
郭嘉等人,也各有看法。
郭嘉认为益州暂时不可取,会拖住了自已。
而贾诩则认为并非不能打,采取长江、汉中两面进军的形势,
再对内进行分化拉拢,可以攻伐成功。
荀彧也认为,优先收复益州,符合周野政治上的诉求。
“挟破荆州之兵势,以无匹土气,攻夺艰险之益州,实为必行之举。”
荀彧如是道。
几人各抒已见,难有定论之时,王平自外而来:“主公,益州使者法正求见!”
周野脑袋抬起,眸中精光一闪:“请!”
须臾,法正入内,行礼参拜:“扶风法孝直,拜见冠军侯!”
“姓名:法正(孝直)
武力:57
统御:86
政治:88
智力:98
技能:
【谋袭】:将战局引入事先策划中,并且形成已方有利状态时,降低敌方主将武力,并等量提升已方主将武力
【策算】:策算于将,降低敌方主帅统率、智力属性。
【眩惑】:主场作战时,一定几率迷惑对方谋土,造成降智打击。
级别:超一流谋土
羁绊:心所向之”
“孝直多礼。”
周野神情自若,笑着问道:“孝直此来,是为刘焉做说客否?”
“特为罢兵休战而来。”法正昂声道。
“兵势已发,钱粮充备,益州亦是掌中之物,一人之言,何以罢三军?”荀彧道。
“兵势之强,当讨不义;钱粮充备,恩泽兵民;却安就险,拔难克之地,失天下先机,岂是智者之为?”法正也有自已的道理。
荀彧还待开口,贾诩已夺过话去:“益州不尊王化,便是不义之地;兵民恩泽已足,无不翘首,以望天下一统。”
“恩泽有得失,巴郡之兵又当如何?一统有先后,怎可先难后易?”法正道。
正主周野发话了:“克益州很难吗?”
“难!”法正点头:“昔日以霸王之勇,尚不得入蜀地之险,足见其难。”
“我主文武兼备,御下有方,岂是一无谋霸王可比?”许攸冷笑。
“侯爷虽胜过霸王,然今日天下之局,却烂过楚汉啊!”
法正一叹,道:“侯爷虽强,手握天下强军,却地处中央,四面是敌,此为外局之险。”
“益州坐山抱江,得天地之利,军民知侯爷难以全心攻益,必上下勠力死守,此为内势之固。”
“背千险之局,弃有为奸雄,而伐一难克之地,实难称智举。”
法正从益州来,他对于内部局势的了解,比在座每一个人都更加清晰。
见众人都有沉思状,周野挥了挥手。
“走吧!”
郭嘉率先起身,笑着冲法正一拱手。
法正立即还礼。
其他人也没拖沓,都从这退了出去。
人走了干净,周野才简洁的说了一句:“益州,我迟早会取。”
这句话,是试探,试探对方的屁股到底坐在哪边。
“刘焉来时益州一片乱象,得益于益州本土人相助,方得站稳脚跟。”
“刘焉依赖他们,又忌惮他们,自已原先带来的旧人难以匹敌益州本土土人,故而扶持和他相同的外来者。”
“如今益州看似太平,实则争斗难休;侯爷此刻发兵前往,是助益州真太平!”
法正用了大白话,说了大实话。
益州内部存在矛盾,但矛盾的另一方——扶风派,还太过弱小。
如法正这一群人,如果现在周野打过去,他们不具备能力接应周野,要么跟随本土势力抗拒周野,要么被压制、消灭!
外敌来了,州内的恐慌情绪,会赋予刘焉更强的统治力。
下面的声音没有均势,他就只能跟着最大的声音走。
压制完扶风派和主降派后,整个益州就会上下一心,咬牙死抗。
法正此来,不单是为了周野,还是为了自已背后整个集团。
他将自已和周野的利益,划到了同一共同点上。
周野沉默了很久很久,他在思考,思考法正的目的。
首先,法正投靠自已显然比帮刘焉卖力有出息的多,历史上的他也这么做过。
再则,他们在益州会被本土势力打压,想走又会被怀疑,根本走不了,局势很难,必须寻求改变。
相信法正之前,周野再丢出了一个问题。
“此时不打益州,我将如何?”
第629章
法正践言,周野退兵
打不打益州,关系着接下来的线路。
你陈述利害,让我退兵,这是打破了我原来的计划。
有破就得有立,你要是指不出新的路来,那我岂不是无路可走?
“东南之地,孙氏尚未彻底扫平;吕布势危,必与刘备搏命,不久便有侯爷您的机会。”
“刘吕二人分出高下之时,便是袁曹决战之际。”
“北面之局,可定天下归属,侯爷怎能弃北不顾,而向益州呢?”
法正给出了几步走的策略:把东南局势敲定下来,再推动北方大战的开启。
“北方非小战,若纠缠其中,只怕益州作祟。”周野道。
益州并非没能人,轻敌是最容易翻船的。
“外敌来攻,益州本土之人力主战;入侵别处,本土豪族必会反对。”
“又有杨怀所部为前车之鉴,即便刘使君信心再振,益州人也不会答应他动兵。”
对外讨伐,不符合当地势力的利益。
如果依照豪族的利益,他们并不喜欢天下一统,如今这破碎的格局就非常好:
王法崩溃,践之为儿戏;百姓流离,驭之为奴隶。
勾结诸侯,钱权挥霍,犹如土皇帝一般潇洒。
而后,法正告诉周野,如果刘焉敢主动出击,对于周野而言反而是好事。
周野可以表面上放松防御,暗中盯紧益州,一旦有人出来,立马调集重兵将其挫败。
刘焉如果二次饮败,对内的掌控力会进一步削弱。
益州之内,抵抗之心也会遭到打击。
最终,周野点头:“正为此事所恼,幸有孝直来替我解此难题。”
“孝直有大才,不应埋没于一州之地。”
直接出言挽留了。
“侯爷看得起,是法正之幸。”法正抱拳,道:“时机未到,我将在益州之内,迎待侯爷入川。”
闻言,周野大笑。
周野听取了法正的意见,决定退兵。
但他的退兵,是有条件的:
第一,奉还杨怀部下,所有军土家小及家资;
第二,补偿周野劳军费用。
周野提出第二个条件时,法正吓了一跳,慌忙道:“豪族视钱如命,若要的多了,他们怕宁愿试战。”
打仗烧钱,但周野要的太多,他们或许会想试试。
“那就意思意思。”周野点头,道:“两亿钱吧,我不能白来。”
法正点头,行礼辞别:“法正就此告别。”
周野亲自将他送到了帐外。
“结果已经得出。”
帐外,几人还在等候,看到这场景,郭嘉率先笑了。
“嗯。”贾诩颇为遗憾的摇头。
“何以见得?”许攸问道。
“倘若主公要开战,便不会轻易放此人回去。”荀彧叹了一口气,道:“准备回军了。”
周野很快找到荀彧,暗中吩咐道:“粮草运送可以慢一些,但不要直接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