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2章

    “千真万确,怎敢欺瞒于您?”赵范磕头道。

    “好,那你和刘泌同去,限桂阳五日之内投降,否则打破城池),寸草不留!”周野道。

    两人唯喏而退。

    “昭陵突然失去,他们还没反应时间,放了回去,未必会轻易投降。”郭嘉摇头,“但依照赵氏兄弟的胆量和气魄,再加上刘表短时间无法来援,他们也不敢来硬的。”

    桂阳和零陵是并列在一块的,而桂阳的治所在郴县,距离昭陵其实很远,在东南角。

    零陵的位置相对而言在正南,如果周野领兵去攻打郴县,那就有可能被零陵偷袭后方;若是攻打零陵,也将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让徐晃领军走西,取零陵方向;让魏延军改走东面,沿阴山县一带南下,直取郴县。”

    周野适时作出调整。

    徐晃魏延各自收到命令,兵分两路,加速行进。

    另外一头,刘泌和赵范回见赵延,告知昭陵已失、张羡被诛一事。

    赵延大惊,随后道:“刘荆州待我不薄,未战而降,于心不忍。”

    “冠军侯军势虽强,但此刻人手不多,故放我归来,就是妄图借威慑之力骗取桂阳。”赵范亦点头,又道:“应先将消息传于荆州,再做应对。”

    两兄弟商讨具体方案之前,把刘泌给拿了下来。

    他们怀疑刘泌通敌,控制起来才最为靠谱。

    刘泌有口难言,也只能老实的蹲大牢。

    随后,两人又将几个郡里的能人找来,询问应对之法。

    可惜桂阳是整个荆州最小的郡,人口和地盘都不行,人才也不多。

    除了樊家几个大族之外,赵延手下勉强还有两个能打的,名为陈应、鲍隆。

    陈应道:“不如先口头服软,让沿途县城人马撤入郡城之中,一则可麻痹周野,使其大意;二则集中军力,可进可退。”

    “正合我意。”赵延点头,派人给昭陵方面传信,表达投降之意。

    同时,他又告诉周野:“桂阳为刘景升旧地,麾下多有他亲信,轻易投降,恐身遭不测;请冠军侯前来,再将桂阳相让,以保全身家性命。”

    周野将信给众人看了。

    陈到又从外而入:“往桂阳方向,昭阳、重安一带守军皆退,大开城门。”

    “若真心投降,何须如此?赵延尚有抵抗之心。”庞统道。

    他和诸葛亮年纪还小,但周野决定此行让他们跟在身边,更利于学习和成长。

    这么一来,他们的能力或许会超过历史上原本的自已。

    周野看着他,笑问道:“你认为当如何应对?”

    “兵马两分,一部守昭陵以防零陵有变,一部由您亲自率领,且往桂阳而去;再让魏延将军抽大军中抽调精锐,秘密改道,与我们会和。”

    “等到赵延施展奸计,再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自已初次开口,就能得到周野的重视,这让庞统有些兴奋。

    让人兴奋的更在后头,周野思考之后,直接点头,采纳了庞统的意见。

    也有部分人反对,认为明知有诈而行,太过冒险。

    加上提出这条计策的是庞统,庞统既年轻,又无一官半职,所以众人敢驳回。

    郭嘉则立在一旁,闭口不言。

    “就依此计,许褚寇封领五千人,守昭陵。”

    “白毦军随我出发,去桂阳!”

    周野拍板,众人再有异议也不好开口,纷纷点头。

    “喏!”

    昭陵城破的消息,也先后送到零陵、武陵、南郡、襄阳,引起轩然大波。

    冠军侯已经动手了!

    第558章

    刘表的对策,桂阳献樊氏

    此前虽然暗中风云激荡,但双方表面上还是一片和平。

    骤然传来的消息,就像悬着的石头,最终还是没有发生奇迹,压在了众人身上。

    惊的有,慌的也有,怕的更是不少。

    刘表早有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一直被他视为能人的张羡,竟然连点波澜都没弄出来,就直接倒下了。

    还把苦心经营的南部大门送了出去。

    “偷粮是我们的意思,不能怪张羡。”蒯良叹道。

    刘表沉默,许久之后,才做出决定:“命人讨回张羡尸体,迁乡厚葬,表其子张怿为骑都尉。”

    张羡的善后工作是小事,应付周野才是大事。

    刘表第一时间将消息放了出去,并且公开谴责周野,向天下人宣告自已对于朝廷和太后的忠心。

    而周野非但不领情,反而持刀兵相加,其残暴不仁,由此可见。

    他还号召天下,应当勠力同心,消灭周野,迎太后于渤海,使二朝归一。

    在批判之后,他又忏悔自已曾经被周野蒙蔽,差点沦为反贼同党。

    如今天下分离,势力众多,但总得还是两面大旗:周野的太后旗,袁绍的汉帝旗。

    不管暗地里利益是怎么划分的,在明面上,大家都是在这两面旗子底下混。

    刘表向周野求和的时候,就从袁绍的大旗下跳到了周野这边。

    如今跟周野拔刀相见,就必须再次拉拢袁绍,以为外援。

    发出舆论攻势,以做到“名正言顺”后,刘表又再次送信去益州,向刘焉阐述唇亡齿寒之意。

    “让桂阳零陵一带,以合力防守为主,等待援救。”

    “以文聘为将,领军出襄阳,施压南阳;

    以蔡瑁为水军都督,领水军沿长江而下,进军长沙;若此军能得手,则可斩断冠军侯南北联通,迫使他退军;

    再由刘磐统领南郡之兵,往南部支援前线,同防冠军侯。”

    蒯良给出的路线很清晰,也是最好的应对之策:冠军侯战力强大,跟他硬刚讨不了好果子吃,所以正面战场只能防守拖延。

    拖延的同时,采取多线施压方式,让冠军侯国也为此疲于军力。

    而留给周野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他不能迅速收拾荆州,其他势力就会做出反应。

    刘表全部采纳。

    不得不说,两人觉悟还是很高的。

    刚是刚不过的,当初在南阳跟周野硬刚,头都被捶爆了。

    这次学聪明了,换个怂一点的玩法。

    刘表一切施开后,便让刘磐整军。

    消息如飞而出,天下哗然。

    北方几个掐成一团的势力也愣住了。

    “还是动手了!”

    曹操兴奋起来,道:“他动手向南,我的机会便来了。”

    “南阳那边粮食买到没有?”

    “已在送来,但有些奇怪。”程昱皱眉。

    “如何奇怪?”

    “他们不只要钱,还找我们要一种东西。”

    “何物?”

    “桑树。”程昱道。

    曹操猛地转身:“桑树?要桑树作甚?”

    “不知,大小皆能换,要是连根带种的价格更好。不只是我们,兖州许多大族和百姓都挖了桑树去和他们换粮。”程昱也是一脸狐疑。

    “他又搞什么鬼?”

    曹操想不通,还把荀攸叫来,又遍问董昭、毛玠等人。

    众人皆摇头,不明其意。

    “莫非要做什么新东西,好拿来卖钱?”

    “不知……”

    这个问题曹操注定无法获得答案。

    而眼下他要用兵,粮草一定得到位,所以他也没反对这事。

    直到那一年到来,奇迹发生之时,曹操和兖州境内众人才后悔不已。

    “提防曹洪异动。”

    汝南方面,贾诩非常警觉,决定先发制人,让张郃、轲比能部往前,威胁颍川、陈国之地。

    兵马驻守重城,盯紧曹洪曹真等人,防止他们报复。

    曹操还没收拾好内部的情况,这时候只能捣捣乱,做不了太大的动作。

    只要盯紧了,出不了大问题。

    汉中方面,沮授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和赵云商议后,由赵云亲统大军,以马岱、鲜于辅为辅,挺近南郑之地,再开战端,以震慑刘焉,使他不敢乱来。

    南阳方面,镇西将军黄忠兵至新野,直指文聘。

    长江水面,朱儁亦出兵,准备拦截蔡瑁。

    双方角逐之势皆成,发力点便在桂阳零陵前线。

    守得住,荆州还有希望。

    守不住,搞不好就是节节败退,荆州崩盘!

    桂阳战线。

    领军南下的魏延领军一万五千人,半路接到周野命令后,立刻将兵马分流。

    留九千人照旧直走,抽调六千人,分批赶到郴县西侧。

    周野让张宁、马云禄分别为两军统领,埋伏下来。

    吕玲绮因为上次偷了两颗马云禄的人头,自知理亏,也没有争执。

    周野布置好后,带人继续往前挺进,在郴县外下营。

    郴县,百姓豪族得知冠军侯兵临城下,皆大惊。

    好在,赵范已经拿出了对策。

    “樊家有女名樊素,美姿国色,可献于冠军侯,麻痹其意。”

    (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云别传》:赵云拒绝后,赵范逃亡,樊氏不知所踪。赵云攻取桂阳的时间大在此后,此刻樊氏还未嫁人)

    听到这话,赵延猛地抬起头,直视自已的弟弟,却不开口。

    赵范理解自已兄长。

    赵延两人是常山国人,而樊氏也是早年避祸,从冀州搬过来的,双方是同乡关系。

    因为是外来者,所以赵延想要在桂阳站稳脚跟,必须培养自已的力量。

    樊氏也是外来者,这一点和赵延同病相怜;再则樊氏虽是外客,但势力很强,有表率作用。

    最重要的一点,樊素确有国色,美名远扬。

    “欲成大事,何惜女子!”赵范道。

    赵延叹了一口气,道:“此前沛王等人屡施美人计,皆未成功。”

    “我们可反其道而行之。”

    陈应站了起来,道:“我已打听清楚,魏延大军在便县一带,位于正北方向;而冠军侯则在西面,距离我们更近。”

    “我们可主动将樊氏送出城去,让冠军侯在营中接亲,使其疏于防范。”

    “彼时由都尉送人,我和鲍隆领军左右而出,猛击冠军侯部。”

    “冠军侯虽勇,却只有两千人,忙于结亲,逢击必败!”

    第559章

    赵范得手,周野负伤

    赵延最终采纳,找来樊家之人,商议此事。

    樊家之主樊闻听完道:“我与太守为同乡,又同在异地,自当同出力。”

    赵延闻言大喜,亲自备好礼物,和樊闻相约同去见周野。

    而樊闻在回到家后,却是态度立变:“我樊家虽在桂阳颇有势力,却终是客居,而在南阳江夏大有投资,不如投靠新主,以求稳妥。”

    赵延要对刘表尽忠诚义务,可樊氏却没这义务。

    更要紧的是樊氏避难荆州时,带来的都是钱财,而不是政治资源,他们是豪族,不是世家。

    在江夏南阳兴起的时候,他们大批金钱投入了当中,如果跟周野作对,就意味着这些钱可能要泡汤。

    樊闻没有再犹豫,但还是将女儿叫了过来,听听她的意思。

    “父母之命,女儿不敢多言,全听爹爹安排。”樊素轻声道。

    “那便好,你早做准备。”樊闻满意点头。

    次日上午,他和赵延出城,持礼拜会周野。

    “桂阳虽小,却也势力诸多,凭我一人,无法扫平。”

    “以联姻为契,引侯爷入城,借您之力,荡平局势。”

    赵延的话滴水不漏。

    周野面带笑容,道:“赵太守能如此明理,乃桂阳百姓之福也。”

    赵延连忙谦虚一番,将话头让给了樊闻。

    “樊家是普通人家,不敢高攀,是侯爷自取,还是配于他人,皆由侯爷自已做主。”樊闻姿态很低。

    郭嘉立即插嘴,笑道:“我常听樊家小姐国色,不知真假?”

    “不谦虚的说,或可冠盖荆州。”

    “既有如此姿色,足以上配。老先生将她送来便是。”郭嘉又道。

    “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