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军土至此打水,忽从水中得此物,急送于孙坚。时孙坚正在和程普、韩当等人商议军事,突见锦盒,打开一看,愣住了:“此为何物?”
程普将东西翻过来,见下面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惊道:“此乃始皇传国玉玺也!”
孙坚惊喜不已:“怎会在井中?”
“天授之!”程普和韩当眼热不已,道:“正值乱世,主公有此机缘,将来可成帝道之业啊!”
孙坚又惊又喜,道:“不可乱语,若是被人所知,即言是半途而捡。”
“先破董卓,随后即刻回江东,冠军侯许我以徐州之地,可图大业!”孙坚点头。
“玉玺怎会突现井中?”周瑜皱眉,道:“伯父当三思之。”
“玉玺若是为他人所得,岂能拱手让我?”孙坚摇头,道:“此必失却于此,或有人故意藏匿,不曾想反落我手啊!”
孙坚隐瞒此事不言,次日四人再次合兵,一路往长安挺进杀去。
赵云目送大军离去,身旁人不解而问:“如此重宝,何苦送他呢?”
“等主公到了,一问便知。”
四人走了,后面就是袁绍和周野。
周野先袁绍一步,入了洛阳。
他走到了破败的皇宫,在这里祭奠了刘宏:“等臣破了董卓归来,再重整祖庙。”
“主公。”赵云来了:“一切按照您的吩咐。”
“东西在井中?”
“在!”
周野松了一口气。
现在的走向已经背离了历史,周野也只能靠猜,好在这一次让他猜中了。
“必须要赶紧把袁绍立起来,否则历史走向更不可揣测,于我不利。”
这是他的秘密,也是难以告诉郭嘉的一点:自已来自未来,最成功的办法就是将大走向控制在已知之中。
“主公,为何将此物交于孙坚?”赵云询问。
“孙坚得此物,势必不会交出,而袁绍势又要取,二人自生矛盾。”周野道。
而董卓因见周野等人一路追杀而来,只能采纳李儒意见:舍弃长安!
他带着何后挟持百官和大批军队往西北撤去,让徐荣带着刘协镇守长安,以拖延时间。
如果诸侯选择攻击长安,那么自已就有足够的时间逃走;如果诸侯绕过长安,将会踏入自已和徐荣的前后夹击地,还有翻盘机会!
“主公,董卓一路西逃,恐有回西凉之意,若让他离去,是为纵虎归山也。”
许攸献计,道:“当令诸侯分兵,南北两路分头截之。”
“然!”
诸侯以洛阳为中心,分兵四路,一路五六万人,分头千里截杀。
整个司隶地区,千军万马横踏而过,浩浩荡荡,战声一片。
袁绍又问道:“只是周野和曹操等人随大路而进,而陛下亦在长安,这样下去,他怕是会落入周野手里!”
袁绍眼中杀意闪烁,道:“趁着手握大兵,不如直接扑上去,趁周野攻长安之时,击其背部,也好让我一雪前耻!”
“我知主公报仇心切,但周野骁勇善战,贸然对他动手,风险不小。”许攸摇头,道:“我有一计。”
“快快说来!”
“咱们且远跟在冠军侯军后方,万事皆让他们出力,等到他们人马消耗,城池将破之时,再突然出手,夺城夺皇帝,大事可成也!”
袁绍听了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好!就是要如此!”
“周云天啊周云天,你生平不落人后,万事当先。”
“今日我就让你当先,但你拿下的所有好处,终归我袁本初所有。”
“哈哈哈!”
想到可以跟在周野背后打闷棍,顺走他的好处,袁绍就按捺不住心头快意,笑声难止。
袁绍领着中军,缓缓跟在周野身后,一点也不着急。
“袁绍急功近利,分诸侯之兵以取董卓;而对于争夺汉帝却如此不紧不慢,当中有诈!”
兵马过弘农时,沮授看出了不对劲。
“袁绍动了歪脑筋,是想要我们出力,他好捡便宜呢。”郭嘉摇头,道:“我等走在前头,长安就在眼前,不可能不打;这一次便宜,他倒是捡定了。”
“好像还真的拿他没办法。”周野笑了笑,又道:“但这个世上,没有只捡便宜不吃亏的理。宣子龙、孟起过来!”
须臾,赵云马超入帐。
“主公!”
“你二人脱去盔甲,乔装成沿途难民,寻机混入袁绍军中。等袁绍占了长安,外面有人再攻长安城,即为内应,斩关放人进来。”
“切要记得,此乃隐秘之事,不可走漏,否则性命不保!”
“是!”
两人领了命令即去。
周野又召来张飞、黄忠。
“你们二人统大兵而进,在长安以东扎营,不可靠近,却要稳稳压在袁绍前面。”
“等到曹操等人离开长安,徐荣势必出击,那时你们便攻长安。到时袁绍军会尾随而来,不必管他,只管将长安让他就是。”
郭嘉写好了两张纸,交给两人,笑道:“任务太多,怕两位将军忘了。”
“袁绍得了长安之后,再依当中而行。”
“喏!”
“张郃高览!”
“在!”
“你们两人各引轻骑三千,绕过长安之地,在曹操等人遭受伏击时,即刻出兵援助,让他们回军夺取长安。”
“是!”
“公与,你来坐镇中军。”周野又对沮授道。
“喏!”
交代完一切之后,周野只领了两千最为精锐的骑兵,带上张宁、马云禄、貂蝉并董卓老母,从河东、左冯翊一路往西北方向截去。
周野悄然而去,袁绍并不知情,依旧跟在冠军侯军后头前进。
早在他和冠军侯军之前,曹操刘备等人,已至长安城下!
“曹操!”
“陛下就在长安城中,尔等欲谋反吗!?”
徐荣于城楼上怒叱。
曹操大怒,拔剑而起:“此来为诛董卓,迎陛下还旧都也!”
“诸军奋力破城,建功立业!”
“杀!”
长安城下,曹、刘、孙、王四路兵马杀声大作,直奔城门而去。
典韦关羽孙策等人抡兵开路,勇猛登城。
第211章
受帝封四人如愿,遭突袭王匡惨死
长安城高防厚,四人连续打了三个日夜,也没能将城池给打下来。
但心知皇帝就在当中,如何会轻易放弃?
曹操提议,四人各堵一面城门,将长安死死封住,不怕徐荣不降。
城内,李肃亦对徐荣道:“他们死攻长安,我等将没于此也!”
“太师之命,岂敢违之?纵然是死,亦当死守!”徐荣道。
“我等若死,太师孤军焉能长久?”李肃摇头,道:“当下唯有让他们绕过长安,寻机袭其背,此四人必破之!”
“此四路兵马一破,诸侯畏惧,局势再入我等之手。”
徐荣一转身:“君有何良策?”
“此前曾有冠军侯文书传来,表此四人为州牧。今陛下就在城中,不如许之,以退其兵也。”
徐荣纳之,领着刘协到了城楼上,对着攻城的众人吼道:“陛下在此,谁敢放肆!”
刘协吓得面无人色。
刘备曹操等人慌忙让诸军撤下。
翻身下马,拜于城下。
“臣刘备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爱卿平身……爱卿何故攻城……”
刘协背着李肃教自已的话。
“陛下!”
“董卓乃反贼,挟持陛下至此,臣等是要迎您回去啊!”
王匡道。
“朕在这很好,爱卿等忠心一片,朕已知之。”
“今董卓不在城中,尔等攻城,反是让朕甚为惊吓。”
刘协又道。
徐荣厉声开口,道:“你们口称忠臣,却冒犯圣驾,做的反贼勾当,实让人不齿!”
“陛下,这几人嘴上说的好听,实则就是为了要些好处。”
“前些日子冠军侯上书表其等各为州牧,太师未予理会,故兴兵而来。”
“不若答应了他们,自会退去。”
两人配合,一个黑脸,一个被人操纵的红脸。
“好,好!”
刘协连连点头,即刻让人书就圣旨:
以曹操为兖州牧;以王匡为豫州牧;以孙坚为徐州牧;以刘备为并州牧。
四面圣旨落下,几人心头大喜,表面上却不露声色。
曹操翻来覆去的看着圣旨,惊道:“陛下,为何无宝印?”
刘协摇头,道:“仓促离京,宝印丢失了。”
“宝印即失,这圣旨又有多少作用呢?”王匡摇头。
孙坚虽有龙虎之心,但也不忍见一州之地错手而过,当即道:“臣沿途拾得宝印!”
他打开锦盒,取出玉玺,众人大惊。
在刘协点头之后,他拿着玉玺给四面圣旨都盖了章。
徐荣怒瞪双眼,道:“宝印即刻归还陛下!”
“陛下受挟,将来还都,自当奉还,孙坚焉敢藏匿此物?”孙坚收了起来,看向其他三人:“尔等以为如何?”
“此刻归还宝印,确实不妥。”曹操点头。
三人各有心思,但此刻还是同盟,反正这东西也没法到自已手里来,急着送给董卓的人,不如放在孙坚这。
随后,四人叩谢天恩。
“爱卿等离去吧,可追太师,莫要再惊扰朕了。”刘协道。
“臣等知罪!”
四人领了兵马,再绕长安。
大兵向前,曹操却对三人道:“此徐荣背刺之计,我等一走,他势必从背后发难。”
“孟德可有应对之策?”孙坚问道。
“此非难事。”荀攸一笑,道:“有劳王豫州在前,我主在中央,文台和玄德公居左右。”
“等徐荣来击时,前后两军稳住,左右两军伏兵尽出,徐荣可破!”
“善!”
曹操等人走了几日,张飞黄忠又领着兵马到了长安城下。
“我等乃冠军侯之军也!”
刘协照旧坐镇城头,听到这声音大喜,急忙跑向城垛,垫着脚高呼道:“姐夫在哪?”
徐荣骤变色,急忙上前,一手挟住刘协:“陛下不可乱言!”
刘协吓得脸一白。
“陛下!”
张飞黄忠齐齐下马参拜,道:“冠军侯督军在路,请陛下勿要惊慌,等他到了,即迎陛下还于洛阳!”
刘协年纪虽小,但听了还是落下泪来,哭道:“我本为陈留王,是董卓让我称帝,废了我哥哥。”
“父皇死去之时,就曾要我兄弟依靠姐夫。”
“可姐夫还未归来,袁绍董卓双双入京,把持朝政,我虽为君,且过的刀上日子。”
“还是让姐夫早些过来,我让了帝位还哥哥,照旧做我的陈留王去,也好过这般担惊受怕。”
不管如何,终究是个六七岁的孩子。
这些日子被人握在手中当工具,动辄刀锋相逼,让年纪还小的他心里都有了阴影。
“让陛下受惊,臣等之罪,愧对先帝!”
一向大咧咧的张飞,竟双眼通红,起身怒视徐荣:“奸贼!”
“大兵已至,早放了陛下,纳头来降,饶你不死!”
“如今董卓已败,尔等何必随他去死!?”
徐荣大笑,道:“涿郡屠夫!”
“你若不是命好,被冠军侯赏识,哪有资格在本将面前叫嚣?”
“城就在此,你破个我看看!”
张飞大怒,率先登城,打到天黑,依旧难以攻下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