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章

    虞晗昭冲她拱手,算是见礼。

    “让长嫂见笑了,”虞晗昭面容冷淡,看不出悲喜,“长嫂要去何处?”

    谢知筠看出来,她主动问这一句,就是为了缓解方才的尴尬,倒是难为她还知这些人情世故。

    谢知筠笑笑,道:“我要去永丰仓,安排赈济流民,不如……”

    谢知筠想了想,道:“弟妇若是无事,不如同我一起去?”

    98第三十二章

    回忆

    虞晗昭愣住了。

    她耳力极好,在她跟卫耀来到花园之前,她就听到假山后有人。

    故而她不愿意同卫耀纠缠那些旧事,只说回来再议。

    她可以确定,方才她同卫耀说的话谢知筠一定听得清清楚楚。

    谢知筠应该知道自己要去西郊大营的。

    虞晗昭见她眉目含笑,仪态端方,不由有些出神。

    人人都说谢氏的嫡长女芝兰毓秀,聪慧过人,是琅嬛一等一的才女,去岁她嫁来肃国公府时,虞晗昭也如此以为。

    谢知筠很少出春华庭,不过就在家宴上同他们见上一见,虞晗昭即便再迟钝,也能感受出她同传说不太一样。

    但哪里不同,她也说不上来。

    谢知筠见虞晗昭愣住了,不由又笑了。

    她对虞晗昭客气道:“我从未去过永丰仓,也不太熟悉邺州城中事,弟妇比我早嫁来几月,定比我熟悉。”

    谢知筠语带歉意:“说起来,似乎有些麻烦弟妇了。”

    她温婉客气,落落大方的样子同她偷听者的身份全不相符。

    虞晗昭却并不介意她偷听,若要论起来,是谢知筠先来的花园,她同卫耀才是闯入者。

    她想了想,还是有些抱歉。

    “今日确实是有些事的,”虞晗昭纠结用词,“我要去北郊大营看望我三哥,他昨日受了伤,不知是何情形。”

    谢知筠听罢立即道:“这是正事,是应当要去看望虞三将军的。”

    虞晗昭冲她行礼,这才道:“若是……若是下次长嫂还要我陪同,晗昭绝不推辞。”

    这次倒是换了谢知筠愣神。

    一阵风吹来,吹动虞晗昭佩剑上的红缨剑穗,却不曾吹动她英姿挺拔的身影。

    她身如碧竹,青葱挺拔。

    谢知筠叹笑一声,道:“好,下次再去永丰仓,我一定请弟妇陪我一起去。”

    两人说罢,便也不打算在花园浪费时间。

    谢知筠领着丫鬟仆从往虞晗昭身边行来,同她并肩往月亮门行去。

    “弟妇要独身过去?”

    此时她才发现,虞晗昭并未带仆从。

    虞晗昭道:“我不需要人跟随,我自己会武艺。”

    语罢,她难得机灵一回,立即道:“我……我不是说你不会武艺,只能让人跟随保护……也不是这个意思。”

    虞晗昭差点语无伦次。

    谢知筠本来想拍拍她的肩膀,手伸出去又收了回来,也不知虞晗昭是否介意旁人碰触。

    “我知弟妇只是实话实说,”谢知筠声音温柔,“弟妇莫怕,我能听懂的。”

    虞晗昭显而易见松了口气。

    “我不太会说话,长嫂莫要见怪。”

    谢知筠觉得她这人还挺有意思,同琅嬛那些世家千金都不同,一句话不需要拆开八瓣来听,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可爱。

    她笑了笑,这才道:“你也早去早回,若是虞三将军有何不妥,直接去寻小公爷便是了,他一定会处理稳妥的。”

    虞晗昭有些惊讶,旋即却道:“无妨的,三哥身骨健康,不过就是受些刀伤,并无大碍。”

    大概武家出身的人都如此大大咧咧,谢知筠便没再多劝。

    两个人并肩从月亮门穿越而出,谢知筠一抬头,就迎上了郑娘子惊讶的目光。

    谢知筠依旧笑得优雅娉婷。

    她先去送虞晗昭上马,目送她一跃而起,策马而出,待她离开宫国公府,才同郑娘子一起上了马车。

    等到马车一路往前行去,郑娘子才道:“少夫人,往常外务多有大管家、尤二管家和奴婢打理,今日大管家有事,便由我二人跟随少夫人。”

    “您尽管差遣便是。”

    谢知筠点点头,先道了一声辛苦,才问:“二弟妇的三哥也来了邺州?”

    郑娘子道:“夫人所言甚是。”

    紧接着,她就简单说了说虞氏如今的情形。

    虞氏虽也是武将世家,但其出身可要比卫氏好得多,早年先秦时,虞氏就是殿前武侯,后来北越打败先秦,占领先秦十六州,虞氏也依旧是北越武将世家。

    不过虞晗昭的父亲上柱国大将军虞秉,确实是个能人,他自己在北越朝廷风生水起,长子也成了殿前司都点检,但他的二女儿却嫁入卫氏,成了卫氏二公子的夫人。

    也正拿着这个借口,他把三儿子直皆送入卫家军中,美名其曰看护妹妹。

    这么明目张胆的左右逢源,居然司马氏和卫氏都不在乎,虞三将军今年不过二十有五,却已经官至先锋营右郎将,直接成为了卫戟的心腹大将。

    自然,除了虞三将军的事,其余谢知筠都知晓,此刻听到郑娘子的话,谢知筠还是心生佩服。

    “上柱国大将军不愧是人中龙凤,让人颇为敬佩。”

    郑娘子便笑了。

    她想了想,还是说了些体己话:“少夫人,其实二少夫人的性子挺好,奴婢听在夏茵阁伺候的仆从说,二少夫人从不随意差遣人,若是办错了事,她也从不打骂斥责,日常生活都喜自己动手,不习惯被人侍奉。”

    谢知筠也看出来,她就是个利落性子,行事干脆利落,光明磊落,从不搞那些弯弯绕绕。

    如此看来,同整日喜欢诗词歌赋的二少爷倒是不甚相配。

    难怪卫耀当时会说,若是虞晗昭能嫁给卫戟,肯定比现在要幸福。

    谢知筠垂下眼眸,心中却知虞晗昭同卫戟做不成夫妻。

    她自己对于恩爱、幸福、夫妻和睦都没什么期盼,只要未来的丈夫能同她相敬如宾便好。

    作为谢氏嫡长女,任何人家都不敢怠慢于她,若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她也能和离归家。

    但当时她确实没想到婚配的是卫氏。

    卫戟不仅仅是卫苍的长子,他也是肃国公府的小公爷,是卫家军的少将军,他的身份太重,杀伐太过,他绝对不是琅嬛千金所能选择的最佳夫婿。

    一旦同卫氏成婚,便再无和离的可能。

    谢知筠自觉比旁人都强,比那些只会附庸风雅,无病呻吟的千金小姐都要优秀,可偏偏,父亲给她选了这样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泥腿子。

    刚知晓此事时,谢知筠自然不愉,还同父亲大吵一架。

    那之后,自然不是谢渊同她促膝长谈,推心置腹,他只是平静告诉她,这门婚事甚至不是谢氏选的,是卫苍亲自登门,选了她做嫡长媳。

    谢知筠敬重卫苍,也敬佩卫戟,这父子俩替八州百姓打下了一片安宁,无人不敬佩。

    但敬佩和嫁与是两回事。

    可那又如何,肃国公亲自开口,这门婚事不成也得成。

    98第三十三章

    永丰仓

    卫耀方才说了许多胡话,最错的一句便是虞晗昭同卫戟更合适。

    作为北越彪炳卓越的两个武将世家,若是卫氏的少将军和虞氏联姻,那司马氏的年轻皇帝还如何能睡得着觉?

    相反,卫戟选了世代清贵、名声显赫、却权柄没落的谢氏联姻,才能让司马氏安心。

    卫苍选的这三个儿妇,选得妙极。

    郑娘子见谢知筠突然开始沉思,便不再开口,马车里安静了好一会儿,谢知筠才回过神来。

    她笑笑,道:“我知道的,方才同二弟妇聊了几句,发现她还挺可爱。”

    这个形容有些逗趣,郑娘子也跟着笑了。

    “两位少夫人能和睦相处,夫人也会高兴。”

    谢知筠又问了问她崔季和沈温茹的病情,问了问春衫的情况,便不再多言。

    马车一路往南行去,很快便从刚翻新的南阳长街驶过,谢知筠掀开车帘,安静看外面的景物。

    邺州城里的一切似乎都是新的,翻新的屋舍,楼宇和街道,似乎预示了邺州的新生。

    一个晃神,谢知筠看到了熟悉的幌子。

    谢知筠同郑娘子笑着说:“没想到我家的粮铺就在南阳街上。”

    这粮铺是八堂叔掌管,谢知筠从未插手,故而一直不知到底在何处。

    郑娘子倒是比她更熟悉:“少夫人娘家的这一处粮铺,米价实惠,稻田米也好吃,街坊们很喜欢买。”

    前面有些拥堵,马车缓缓停下。

    马车的车窗正对谢氏粮铺的大门,谢知筠便往粮铺里面看去。

    入目之间,确实有不少街坊百姓在买米,也有背着麻袋过来售卖米粮的,谢知筠仔细看了,他们都满意地从粮铺里出来。

    粮铺中站着两个伙计,正忙个不停,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正站在柜台后打算盘,算账很是认真。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锦袍,头戴纱冠的中年男子背着手进了粮铺。

    不光两个伙计,就连掌柜都谄笑上前,同那男子见礼。

    谢知筠皱起眉头。

    这中年男子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八堂叔谢溪。

    往常八堂叔经常去老宅面见父亲,偶尔谢知筠也能见一见他,一家人用一顿晚食,谈一谈庶务。

    在谢知筠记忆中的八堂叔,是淡漠清雅,素衣薄带,从不铺张奢华。

    他言辞间也是一派谦逊,似在谢渊面前自惭形秽,根本不敢张扬自身。

    然而此刻,谢知筠所见的谢溪却衣着华丽,指点伙计和掌柜时是那么趾高气昂,毫无半分谦逊。

    谢知筠正看得出神,马车却缓缓行驶,街边风景变幻,那间粮铺很快便被甩在身后。

    郑娘子见她一直盯着粮铺看,便安静下来,自觉不多话。

    等到马车使出南雀门,谢知筠才松开撑着车帘的手,转身坐回凳榻上。

    她脸上的笑容一如既往淡雅,让人看不清情绪。

    “没想到生意还挺好,”谢知筠笑着说,“方才还瞧见了八堂叔,倒是意外之喜。”

    郑娘子便也跟着笑:“倒是巧了。”

    谢知筠随意问:“郑娘子可认识八堂叔?”

    “咱们家庄子上自有米粮,什么都不缺,倒是没什么机会去谢氏粮铺买米,”郑娘子说话滴水不漏,“不过因着姻亲关系,外出走动偶尔见了,也会说几句话的。”

    郑娘子道:“八老爷是个客气人,对咱家上下都很体恤,同大管家和尤二管家都是点头之交。”

    谢知筠笑容不变,道:“这倒是好事。”

    谢溪同卫氏上下的管家娘子都能说上话,这倒是谢知筠从不知晓的,看来邺州的粮铺交给八堂叔打理,倒是交对了人。

    她心中思忖,嘴上却说了别的话:“永丰仓还有多久能到?”

    郑娘子道:“永丰仓在南郊永丰村,从南雀门出来,大约两三刻便能到。”

    得了时间,谢知筠便闭目养神,不再说话。

    等到了永丰仓前,马车只是略停了一会儿,谢知筠听到尤二管家同守门的士兵说话,不过一盏茶的工夫,马车继续往里行驶。

    “因着经常走车,故而永丰仓的大门没有门槛,马车可直入直出。”

    郑娘子解释道。

    谢知筠点头,这一次却并不好奇。

    她没有掀开车帘东张西望,只安静坐在那,等到马车彻底停下,才抬起眼眸。

    外面又传来交谈声,等到声音渐歇,尤二管家的声音响起:“少夫人,永丰仓到了。”

    谢知筠被郑娘子扶下马车,顿时被眼前的景色震惊的说不出话。

    永丰仓光粮仓便有二百余座,粮仓呈圆筒形,上有尖顶,如同一个个堡垒,矗立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

    此处曾是先秦最大的粮仓,后来因战乱,人口流离失所,田丁税征收不上,早年已经荒废。

    后来肃国公府定府邺州,大批百姓跟随肃国公来到邺州,繁衍生息,开垦种植,以至邺州很快便稳定下来。

    卫苍很有远见,来邺州第一件事并非修葺肃国公府,而是让人修葺永丰仓。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而今永丰仓仓廪丰实,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心里都有了底气,有粮有米,便什么都不怕了。

    谢知筠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粮仓,很难不被其宏大震惊,震惊之后,她才心中感叹。

    有这么一座粮仓矗立在邺州,谁人会不心安呢?

    她很快就回过神来,看向站在尤二管家身后的中年将领。

    他大约三十几许的年纪,身穿铠甲,谢知筠粗粗看了一眼他身上的铠甲形制,便笑着开口。

    “可是粮道都司?”

    那名都司很惊讶,忙道:“是,属下姓张,以前在少将军麾下差遣,见过少夫人。”

    谢知筠依旧笑容优雅,和蔼可亲。

    “张都司辛苦了,眼前可是屋顶破损的粮仓?”

    张都司便道:“正是那间粮仓。”

    说罢,他话锋一转,却道:“少夫人,粮仓中灰尘铺地,脏乱不堪,少夫人便别进去看了。”

    谢知筠看着粮仓紧锁的大门,想了想,却道:“是要看一看的。”

    她言笑晏晏,语气淡然:“既然要拿来赈济流民,那粮食的数目绝不能差,我虽然不通军务,但粮食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

    “既然来了,还是要看一看,”谢知筠客气道,“张都司觉得呢?”

    张都司垂着眉眼,让人看不清情绪。

    “是,全凭少夫人差遣!”

    98第三十四章

    粮食

    话虽如此,但张都司并未立即就让人打开大门,而是对谢知筠客气禀报。

    “少夫人有所不知,粮仓里外有两重门,里外有三把钥匙,属下手里有一把,粮道郎将大人手里有一把,还有一把在国公府上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