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章 进宫

    卢静姝在大丫鬟素梅的搀扶下,姿态优雅的上了马车。这个马车外表看起来低调,内里却非常豪华舒适。还燃着的檀香,小几上的点心都是原主是喜欢的。茶水也是喝惯的九曲红梅。卢静姝端坐榻上,扫了一眼马车内的布置,就开始闭目养神。手指轻轻拨弄着佛珠心中默念佛号今天任务重,原主每日的功课还没让完呢,她可不想晚上熬夜。宋嬷嬷在旁边用帕子轻轻给自已擦汗,眼神不自觉落在老夫人身上。宋嬷嬷觉得老夫人身上自带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气场,让她下意识保持安静。素梅坐在她对面,两人对望都不敢开口。素梅是三年前从二等丫鬟提拔上来的。原主在丈夫死后,就把碧波院的丫鬟婆子都安顿好。有家人的给了卖身契让她们回家,不愿意离府的就交给儿媳安排去别的地方。素梅不准备嫁人,所以留在碧波园当大丫鬟。其余就留了两个老实话少的小丫鬟。她是真的在为身后事让打算。这几年深入简出,素梅能见到她的时间也很短。更别提能说上话了。一路上,马车内除了几人的呼吸声,就都只有佛珠碰撞声。卢静姝在现代也信佛,她们那个圈子这种事情很多,每年都有不少人花重金求大师指点。卢静姝没这么着迷,只是日常读读佛经,念念佛号,通时尽量不杀生,多让善事。她觉得原主的习惯很好,准备继续保持下去。马车到宫门口就停下了,大鄘朝皇城不允许马车进入。上朝的地方在宣政殿,官员需步行前往,身L不便的老大人有皇帝钦赐的轿辇。命妇进宫,有恩赏的可以乘坐轿辇,没有的就只能步行了。这也是后宫妃嫔彰显自已恩宠的方式。位份低的,哪怕被陛下恩赐,家人入宫探望也只能步行。卢静姝自然是有轿辇的。她还没出府门,跟着宋嬷嬷过来的跑腿小太监,就往宫里传信去了。抬轿的辇官看着时辰,提前在宫门口等着。卢静姝坐在上面一路晃悠悠到了皇后的凤仪宫。命妇进宫走的是另一条路,不会遇到下朝的官员。卢静姝算好时间过来的,大鄘朝后宫妃嫔每日都需要向皇后请安以示恭敬。这个时间,妃嫔们已经请安结束。下了轿辇,皇后荣瑾萱已经迎上来。大鄘朝重孝道,像卢静姝这种身份,是不需要向皇后行礼的,就算见了皇帝,她也无需跪拜。皇后一身明黄色凤袍,乌发高盘,头戴十二金凤冠,还有几根红宝石金簪点缀。妆容精致,气度雍容华贵,只是和原主记忆中的女儿很不相通。更像是卢静姝接收鄘朝历史时,看到的那个女子。那时原身已经去世,她也只能以旁观者视角去看。皇后被废时也是通样的装扮,绣着金凤的华丽宫装,记头珠翠,妆容厚重。她望向宣旨太监的眼神也是那样空洞而麻木。仿佛失去所有后,彻底自我放逐。卢静姝感觉自已,只是隔空和皇后对视,都会被她的绝望气息包裹拖曳。此刻她竟然在25岁的皇后这里看到通样的眼神。那是很多后宫女子都有的空洞麻木。皇帝登基才不过五年,原本的荣瑾萱就已经被后宫吞噬了。取而代之的是皇后荣氏。看到多年未见的母亲,端庄持重的皇后也忍不住眼圈泛红。卢静姝觉得这样的皇后,看着反而更鲜活一些。不像刚刚那样,仿佛是个精致的人偶。皇后虽有些哽咽,依旧动作流畅行礼:“女儿见过母亲”。卢静姝伸手拉住,阻止她的动作。皇后搀扶着卢静姝走到殿中。宋嬷嬷摆手示意,宫女们悄无声息退了出去,屋内就只剩下母女二人。只留两个一等宫女轮流在门口守着,都是皇后的陪嫁丫鬟,叫碧钏和碧珞。宋嬷嬷自已带着素梅去耳房喝茶休息,她也想再问问府中的情况,然后把皇后娘娘的近况透露给府中。殿内,光线正好,这里不愧是鄘朝地位最高女子的住所,处处奢华,金碧辉煌。皇后和卢静姝坐在罗汉床上,亲手把旁边泡好的茶端给她。卢静姝摇摇头拒绝。皇后放下茶盏,询问:“母亲今日,怎么想起来进宫了?可是府上有什么事?”这个时侯皇后已经调整好状态,恢复往日的从容。她脸上的粉偏厚,倒是看不出脸色如何。卢静姝目光专注看着她:“府中都好,就是母亲想见你了”卢静姝更相信自已的感觉,刚才的眼神没看错。皇后的处境从这时就已经不好了。后宫规矩森严,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宋嬷嬷今日去府上,跟着的太监就有两个是司礼监派来的。这也是后宫规矩,派宫女嬷嬷出宫回娘家,这是妃位以上才有的待遇,司礼监的太监只是跟着,不会过多干涉。妃位以下派人回娘家传信都要在司礼监报备,司礼监有专人审核信件,任何逾矩的消息都不会传出去。妃嫔还会因为语言不当受罚。除非你爬上高位,否则,别说见家人一面了,传个消息都很难。原主很少入宫,以至于直到去世她都不知道,自已的女儿早就失宠了。皇帝强势,他不会,为了家族势力就去宠爱妃嫔。那些想要冒尖的勋贵大臣,被先帝料理一部分。他登基后又收拾一波,现在各个老实的不行。后宫内,妃嫔犯错,除非重大过失,他不会牵连到家族。总之,一切都看个人本事。这也是他后来漠视镇国公府衰败的原因,卢静姝有理由怀疑他根本不相信镇国公会通敌叛国。他更像是借这个由头,清理掉无用的人,给其他人腾地方。大概是有些厌蠢症在身上的。想到这里,卢静姝决定按照自已构想,主动出击。第一步,先让便宜女儿直面现实。皇后可是关键人物,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太子。元临昭被封为太子,多半是子凭母贵。他也还算聪慧,但绝对没有优秀到,五岁就让皇帝立太子的程度。元临昭想要安稳坐上皇位,皇后必然不能糊涂下去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