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243
从省城回到滨海后,周黎明先找到了王高原,把省委书记高建国和省纪委书记马俊卿与自己谈话的内容向王高原做了汇报,并把手头的工作同王高原做了交接。事实上,就是周黎明不向王高原汇报,王高原也早已经知道了。
早在与周黎明谈话之前,高建国就以省委的名义和王高原通过了电话,把省委的决议通报给了王高原。
所以,周黎明一出现在王高原的办公室里,他就知道周黎明此行的目的。
交接完工作后,周黎明向王高原推荐了孟宪良,说孟宪良跟了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自己现在离开了滨海,希望王高原看在大家搭班子一场的份上,人事调整的时候给自己的秘书安排一个合适的去处,哪怕是去下边县区挂职锻炼也行。
对于周黎明的离开滨海前的最后要求,王高原没有拒绝,表示人事调整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周黎明的意见,给孟宪良安排一个合适的去处,并表示晚上安排一个时间,给周黎明践行。
周黎明拒绝了王高原的好意,道:“王书记,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明天我就要去北京报道了,一切都还没来得及收拾,今天晚上我得收拾一下,所以,还是改天王书记您到北京我们再把酒言欢吧。
”
王高原了解周黎明此刻的心情,也就没怎么坚持,道:“既然这样说,那我就等你到北京扎下跟后再率领市委几大班子成员去看望你。
”
周黎明再次表示了感谢,和王高原握手告别。
周黎明从市委办公大楼出来之后,一声不响钻进停在门厅里的车中。
赵虎见状,立即发动引擎。
车很快驶出市委大院,平稳地在滨海街面上行驶着。
熟悉的街景扑面而来,又被甩在车后。
周黎明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当过文学青年,此情此景,让他不由得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句诗:“我在这城市多年,如今才发现是如此陌生。
”想到这句话,心中点点感伤就如暴雨中地小火花,转瞬就被扑灭了。
车子驶入富民路的时候,放在孟宪良身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孟宪良取过手机一看,是朱良玉的电话,道:“朱市长的电话。
”
周黎明和朱良玉搭班子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关照,早就接下了如兄弟一样的深厚的友谊,因此,听孟宪良说是朱良玉的电话立即伸手接了过来。
朱良玉在电话里叫了两声“周市长”,似乎难以开口,停顿了半天才说:“周市长,怎么……怎么听说你要离开滨海去中央党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周黎明努力镇定着情绪,道:“你都知道了?”
“知道了,现在市委市府大院都传开了,说你去中央党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
周黎明没有否认,道:“是的,上午的时候,省委高书记找我谈话了,让我去中央党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遵照省委的指示,我已经把手头的工作全部移交了高原同志,以后有什么事,你直接向高原同志汇报把。
”
朱良玉讷讷地说:“政府换届工作在即,省委怎能……怎能做出这种决议呢?我认为你……你应该找高书记,把所有厉害关系说清楚……”
周黎明镇定不下去了:“良玉,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不要再提了。
”
“怎能不提?这样做,对你来说不公平。
”朱良玉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省委既然这么决定,总有他们的理由,良玉,谢谢你的关心,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就不要再操心了。
”
说罢,周黎明默默地放下了电话。
电话还没交到孟宪良的手中,又再一次响了起来。
周黎明觉感觉这个电话一定很可能还是朱良玉打来的,事情闹到这一步,作为自己同一战壕里的弟兄,最亲密的战友,他一定不会漠然置之。
直到伸手抓过话筒一听,才听出来到来电话的不是朱良玉的,而是陈振江。
陈振江也是得到消息后为周黎明鸣不平的。
关于周黎明将调离滨海去中央党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的消息已经在市委市政府传的沸沸扬扬,几乎人人皆知。
一听到这消息的时候,陈振江怎么都不能相信这是真的,直到给朱良玉打电话,从朱良玉那得到证实后,陈振江才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不得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得知周黎明的确被安排去中央党校参加干部培训后,陈振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场阴谋,一场残酷的政治阴谋,有人在背后给周黎明下绊子。
为此,他义愤填膺,为周黎明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愤愤不平,大声咒骂那些制造阴谋,背后向周黎明下绊子的人。
作为滨海市政府秘书长,他最敬仰最佩服的人就是周黎明,他也最了解周黎明的人品和官品,他见证了周黎明代理市长以来为滨海九百万群众所做的所有工作和全部贡献。
作为代市长,作为党的优秀干部,周黎明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滨海市九百万的干部群众。
周黎明代理市长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在他的带领下及滨海市政府班子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成绩有目共睹。
最为难得的是,周黎明心里装着滨海市的老百姓,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始终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当成市政府的头等大事抓,在市财政极其紧张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在市委书记王高原和相当一部分市委班子成员不怎么看好不怎么支持的情况下,他顶着层层压力,率领市政府一帮班子成员迎难而上,多方筹措,多方争取,最终从国家财政部争取到几亿元的资金对部分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从而救活了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题。
正是在周黎明的英明领导和正确决策下,滨海市各项工作都突飞猛进取得了飞跃性发展,滨海市工业总产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几乎翻了两番。
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不能全归功于周黎明一人,但每一项成绩的取得几乎都凝聚着周黎明的心血,都流淌着周黎明的汗水。
但是,让陈振江想不明白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今天,为什么还会那么多的阴谋,而省委书记高建国竟然会忠奸不辨,任由阴谋的发生。
因此,对于省委省政府做出如此武断的决定,陈振江很是不服,很为周黎明遭到如此的不公平待遇而愤愤然,感到不平。
为此,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那份愤怒,情不自禁掏出手机,拨通了周黎明的电话,电话一接通,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一腔火药味地吼道:“周市长,政府换届工作在即,您怎么能离开滨海呢?周市长,恕我多嘴,这是阴谋,是一场特大的政治阴谋,我认为一定是有人故意在背后向你下绊子,把你赶出滨海,以便混水摸鱼,实现自己非人的目的,因此,您一定不能离开滨海,您应该马上去省委找高书记,向高书记说明一切,揭穿阴谋,还你清白。
”
周黎明何尝不知道这是阴谋,又何尝不想揭穿这场阴谋。
但是,这是省委的决议,作为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干部,他明知道是阴谋,还必须沿着省委的决议走下去。
官场如同浩瀚无边的大海,谁都渴望在大海中遨游,但是又有谁能弄的懂大海呢?大海表面很可能是风平浪静,但海底是什么情况,谁都无法预见。
很多人在官场驰骋一辈子,做了一辈子的官,到头来竟然连官场的含义都没搞懂,连自己为什么做官,这些年在官场上做了些什么事,在官场上的口碑怎样,他们都无从得知,但他们都知道,也都清楚,要想在官场上混,要想在官场上出人头地有一番作为,必须遵循一条一成不变的潜规则,要讲究的是服从,要有全局观念,要有大局意识,要有牺牲精神。
什么是服从?什么是全局观念?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又是牺牲精神呢?
说白了,就是牺牲一部分,保全绝大部分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当权者。
省委书记高建国和省长郭泓志虽然没有卑鄙到靠牺牲他周黎明来保全自己的那种地步,但不能担保其他人没有如此卑劣的想法,不能担保高建国和郭泓志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得不挥泪站马谡,通过牺牲一个周黎明来维系滨海市安定团结的局面。
高建国和郭泓志虽然分别是省委省政府的一把手,可以驾驭全局,但他们也有太多的无奈,有时候,他们不得不妥协,不得不委曲求全,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利益,换取滨海市的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