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明知道自己此时被所有人鄙视,他还是坚定地走了出去,跪在前面。“皇上,臣以为这些都是因为这两个无耻的人冒充身份,才开始了这样的误会……若是大庆没有诚意,就不会千里迢迢让一个皇子过来。我们和大庆打了这么多年,虽然最终赢的是我们,可是边关百姓确实不胜其扰,而且劳民伤财,对于我们两国来说,都是一样的。”
萧让的话,让场面暂时安静下来。
庄随和假公主都开始紧张,他们的命运,这个时候才开始等来宣判。
皇上绷着脸,盯着庄随。
“是什么人让你去大庆国都潜伏?”
强大的威压,让庄随整个人差点顶不住。
陆景琛没有帮他撑腰,他该说的话已经说了,剩下的命运,确实要交给皇上。
“是安南侯的副将……”
最终,庄随还是坚持了自己一开始的说法。
一切问题都归咎于那个已经死去的副将,萧让虽然会被怀疑,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至于那个假公主,就未必有这样好运。
“你不是说,有办法帮大庆迷惑大夏的将军么?为什么事到如今,局面变得越来越糟?你一个低贱的宫人,靠着谎言成为了和亲的公主,如今却让我们大庆陷入了这种境地,你真是该死……”
万俟百里对假公主说的话,也有开脱自己的成分,不过皇上并没有追究。
崔安如静静地看着他们的表现,在国家大事面前,她没有办法多说什么。
温继礼开口:“若是存心欺瞒,导致巨大的误会,确实罪无可恕……”
皇上的表情,显然是同意他这样说。
假公主百口莫辩,她没有办法解释。
最终,她慌乱的眼神撞向了崔安如。
崔安如静静地盯着她,知道假公主是想求救。
毕竟她攀咬的是崔定邦,是国公的世子,是镇国大将军,是崔安如的哥哥。
若是崔安如帮她求情,这件事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
只可惜崔安如并不是圣母。
“你不用这样看着我,你是自愿也好,被逼无奈也好,都是你们大庆的事,可是你做的事,刚才说的话,都实实在在伤害了我们崔家,也差点毁掉了我们镇国公府用鲜血和多年的光阴积攒出来的战功,更是险些让我父亲的一腔热血和衷心变成了黑心,你不配获得我的求情。大庆皇室怎么对付你,那是他们的手段,你若是因为我不肯求情,就记恨上我,那你死得不冤。”
崔安如的语气格外认真严肃,捍卫崔家声誉这件事,不容置喙。
所有人都震撼了,也完全没有道德绑架她的底气。
崔安如又看了万俟百里一眼,说道:“不说大庆皇室被一个宫女骗得团团转,到底有多离谱,就凭三皇子信口雌黄,抹黑我父亲却推脱责任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愧疚的本事,也知道你们大庆这次到底有多大的诚意。”
第135章
救你一次
事情已经到了这样,崔安如并不想继续待在这里。
她面向皇上,跪了下去。
“皇上,如今我们镇国公府的清白已经得到澄清,可是方才梁大人越俎代庖,要让臣女嫂子给一个骗子让位当妾室,还要把镇国公府的小世子交给一个大庆的人抚养的时候,心里怕是已经为了一己私欲,忘记了自己该有的立场,请求皇上务必严惩……”
梁大人吓坏了,刚刚崔安如怼萧家的时候,那个严肃无比的样子,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躲不过去。
刚刚他就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尽量不往前,不冒头。
结果崔安如在对付萧家那样激烈的情况下,还能想起来拐个弯收拾他,他也是有些担心。
皇上铁青着脸,如今看来这个梁大人确实是丢人现眼。
“贬。”
皇上就一个字,已经让梁大人痛苦不已。
之后,皇上直接做出决定,梁大人有失国体,一撸到底,迁出京都,全家随行。
这个决定,几乎是断了梁家之后所有的前程,梁大人跪在地上,只能谢恩。
崔安如没有动,还是笔直地跪在那里。
他在等,等皇上处置萧让。
她只是不提醒,并不是不想听。
皇上也意识到她在等什么,最终还是说道:“安南侯一时失察,差点酿成大错,罚俸一年,闭门三月,以儆效尤。”
崔安如一阵心寒,看来皇上果然是要保住萧让的。
之前陆景琛说的话,再次在耳边萦绕。
这位皇上,真的值得他们崔家全部的信任么?
林知音没有得到什么惩罚,也没有人对她军医的身份提出任何质疑。
崔安如想了想,这个时候确实没有必要提。
皇上的态度,已经决定了他现在不会动萧家。
无论是因为温家,还是因为朝廷想要一个活着的功臣。
她看了一眼万俟百里,再看了一眼已经绝望的假公主,果断地提出要离开。
毕竟她守孝期间,原本就不该参加宫宴,更何况她不会允许自己跟意图抹黑她父亲的大庆人坐在一起。
她要离开,陆景琛也不想留。
“皇上,臣身子还没有大好,不宜饮酒,也接受不了长时间的喧闹,想必郡主心情不好,臣带她回揽辔阁看看外面的风景,换换心情,毕竟有时候看看大自然的壮美,比看到丑陋的人心,更加让人放松。”
陆景琛的话,扎了在场好多人。
就连李皇后都觉得一阵难受。
毕竟刚刚落井下石和浑水摸鱼的人,她绝对算是一个。
皇上没有什么理由拒绝,而萧让却觉得陆景琛和崔安如之间有什么别的事。
他那种莫名其妙的占有欲又在作祟,他不要的人,要么找个比他差得远的男人,过着无比悲戚的生活,让崔安如终身活在悔恨当中,不然就一直没人要,见证自己儿孙满堂。如今,崔安如凭什么跟翊王走得这么近?她想干什么?把翊王治好了当王妃?
越是想到这里,陆景琛就越难受。
皇上没有拦着他们,经过这些事,他也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崔安如经过万俟百里身边的时候,站定了看着他。
“百里皇子,你可知道我的名字是出自哪里?”
万俟百里本来就心虚,此时他再怎么能算计,在绝对的劣势之下,也施展不开。
“请郡主赐教。”
“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我父亲对大夏百姓的美好希冀。他这一生征战,为了大夏,为了百姓,只希望他们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你们却造谣他好战,希望战争不要停止,我永远不会原谅。即便将来大夏和大庆真的和解,对于你今日的行为,还有大庆参与了这个计划的人,我都不会原谅。”
之后,她回过头看着萧让,又看了看林知音。
“至于大夏的一些人,还是去过边关,从边关捡漏获得军功的人,竟然没有第一时间维护我父亲,反而默认大庆的人毁掉我父亲的名声,从而动摇大夏的军心,虽然皇上没有重罚,我还是希望这样的人,再也不要出现在战场上,容易变节。”
崔安如没有理会皇上变化的脸色,跟着陆景琛离开了。
一句“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足够表达镇国公活着的时候对大夏的忠心耿耿。
不少大臣都低下头,大概是在自省。
萧让和林知音听到刚刚崔安如的话,感受着大臣们看向他们的目光,也觉得有些担忧。
让他们赖以生存的军功,在万俟百里这个败类的反向证明之下,变成了捡漏。
皇上刚刚的有意维护,更加像是一个笑话。
从宫中出来,陆景琛笑着说了一句:“今日本王算不算是救了镇国公府?”
“多谢王爷,此恩无以为报……”
崔安如没有否认,这种事没有必要否认。
陆景琛又说道:“其实你也有办法证明,只不过太危险,那个人现在不能出现,不然会引起轩然大波。除了镇国公府,刚刚本王还救了你一次。”
崔安如心领神会,说道:“王爷看出来了?”
“是啊,本王再不把你带走,估计你就要追问镇国公和大将军为什么会兵败战死,之后反而被萧让这个半吊子捡了军功。”
崔安如没有否认,她确实想过,只是不会这样直接。
“本王相信你也看到了皇上方才的态度,有些事现在就是不能说,而且萧让的军功,你否定得太狠了,对大夏的军心是个打击。眼下大庆边境的危机解除,还有其他的边关……”
崔安如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君是君,臣是臣,这些年父亲从未逾越,为了让君放心,更是从来不结党营私,那又如何?他和哥哥的死都已经被多年的对手无意中说出有蹊跷,君同样置若罔闻,还要公然维护那个假货……我父亲无愧于他,无论是君臣,还是兄弟,而他对我父亲,只怕午夜梦回的时候,只能强调自己是君主,身不由己,如此安慰自己了。”
陆景琛轻松地说了一句:“之前你还会藏着掖着,今日这样坦诚地说出这些话,看来已经相信本王了。”
崔安如看着天上的太阳,释然地说道:“毕竟那位已经表现得如此明显,除了王爷,这些话臣女已经不知道该同谁说。”
陆景琛很知道分寸,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深耕。
他转换了一个话题:“那个胡白商临走之前特意在贺家门前晃悠,那个贺家老太爷是不是要死了?”
第136章
拒绝回家
崔安如越发觉得这个翊王殿下这些年虽然闲着,不过是真的喜欢观察。
这些事不但没有办法瞒过他,他还挺喜欢自己琢磨。
“贺家那位不是早就应该死了么?我师父的药帮他吊着一口气,可不是让他长命百岁的。”
崔安如的话,也让陆景琛更加确定了她跟贺家和温家之间,还有更深的仇恨。
“你恨温家,恨贺家,真的只是因为萧让和林知音么?”
陆景琛的问题,崔安如半天没有回答。
到了他们各自上了马车,朝着揽辔阁驶去。
宫中,一场闹剧,尴尬的没有办法收场。
对万俟百里这种无礼的行为,大夏这场宫宴若是继续下去,那就是不把自己的脸面放在心上了。
皇上直接下令宫宴停止,安排万俟百里去驿馆休息,至于那个假公主,交给万俟百里自己处置,庄随肯定是活不下来了。
这一点,陆景琛从一开始就知道,庄随自己也清楚,反正他的家人已经不在这里。
萧让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那些大臣的鄙视。
就连温继礼都在看着他叹气,之前好不容易拉回来的一点好感,似乎又荡然无存了。
林知音看着舅舅那个表情,就知道今日这件事,大概是要出问题了。
虽然皇上没有真正惩罚,可是已经埋下了伏笔。
刚刚的偏袒,所有人都在看着。
明明那场战事已经出现了疑点,皇上没有追问,崔安如也被翊王拉走了,这个疑惑就这样扎在众人的心中,这对镇国公府也许没有什么损失,毕竟他们战功卓绝,已经不需要这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可是萧让的根基没了……
“母亲,怎么办?”
散场的时候,林知音哭着问温氏。
温氏也是一筹莫展,这次她无比直观地感受到了天威,也感受到了朝廷这些大臣对镇国公府还是拥护。
哪怕有温家,萧家想要取代崔家成为真正的功勋之家,几乎是绝无可能。
“先回去再说,你舅舅只是有些失望,又不会真的放弃你。你可是他看着长大的,为了你他都能把你舅母那个女人气走,你还不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么?”
温氏的话,并没有安抚到林知音,反而让她疑惑。
“舅母是因为我才离开的?难道不是因为母亲和外祖母?”
温氏一阵脸红,只能狡辩:“若不是你看上他,还用了那么极端的手段,怎么会出这么多事?”
林知音赶紧回头看了看萧让的方向,还好他没有听到。
“母亲,这个时候还有必要说这些话么?难道不是想办法挽回么?”
“你想怎么挽回?你跟我说,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温氏也有些怀疑了。
林知音支支吾吾的样子,更是让她放不下心。
这个时候林川走了过来。
“母亲,就不要为难妹妹了,她也不想这样。都怪那个万俟百里,弄什么假公主过来和亲,这不是在公然打皇上的脸么?还有那个庚帖,乍一听还挺唬人,结果呢?翊王几句话就站不住脚了,话说回来,翊王为什么要这样帮着崔安如?只是为了让崔安如救他活命么?”
林川的问题,成功地让林家人的注意力转移。
林志远冷哼了一声:“孝期不好好守孝,还敢勾三搭四,都和离过了,还意图攀附皇室,真以为自己从镇国公府出来,就有了当王妃的资本了……”
林川也说道:“说不定他们早就有了什么,看翊王殿下那个护短的样子,说不定……”
“你不要命了,这是宫里,肯定会有太后娘娘的眼线。”
温氏赶紧提醒了一句,让他小点声音。
不过林家人那个鬼鬼祟祟的样子,并没有让温继礼留下。
他此刻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夫人,你不跟我回去么?那件事情,确实是我不对。”
温继礼拦着要走的孟青霓,温声说道。
温如风和温如雪离得老远,并没有上前。
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这点面子还是要留的。
“老爷,这些年我都没有怎么回娘家待过,想要在家好好陪陪父亲母亲,反正府中没有什么大事,外面有你和如风,内里还有如雪,老爷何必着急让我回去?”
孟青霓好不容易轻松几天,还真的不想这么早回去。
温继礼知道她并没有消气,就说道:“父亲已经大好了,他也在念叨你,你也知道老人家这些年都仰仗你的照顾,若是因为念叨你,身体又病了,想必你也不会安心。”
孟青霓听了之后,脸上浮现出一抹心领神会的笑容。
“老爷,何必用孝道压我?你那个妹妹指责我不孝的时候,你好像并没有反驳,我竟不知,出门才一两天,我又突然因为不在而成了家中被人惦念的孝子贤孙了……”
温继礼被孟青霓怼得哑口无言,温氏之前确实言语无状。
那个贺老夫人,同样也不无辜。
“夫人,我们之间已经二十多年的感情,非要这样说话么?”
“老爷,我们之间只有二十多年的感情,远远比不上你和老夫人还有林夫人的感情,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从来不会自不量力,所以在离开温家这件事上,我没有多少负担。如今儿女都已经长大,有着良好的教养,我就更加放心了。你心疼把你养大的老夫人,心疼跟你一起长大的妹妹,可是我父亲母亲生养我一次,并不是为了体谅你心疼别人的时候一直纵容他们诬陷我顶撞我,所以老爷不用跟我认错,毕竟错了这么多年,不是一句抱歉就能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
孟青麟走了过来,看着温继礼。
“刚刚那样的场合,你都能忍住不帮安国郡主,哪怕你们之间确实有些个人恩怨,你也是大夏的丞相,竟然不知道维护镇国公,我们大夏军士们的信仰,我是真的不理解你们温家到底读的是哪一路的圣贤书,又是学的哪一派系的治世之道。”
温继礼被说得脸上发烫,却不知道该反驳。
孟青麟又问了一句:“我相信经过翊王的去伪存真,你已经知道真相,我等着看丞相大人是还镇国公府一个公道,还是继续维持如今的局面。”
第137章
贺家求见
温继礼的眼里瞬间没有了光彩,孟青麟的话,已经问到了他的肋骨上。
他当然知道真相,更知道皇上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