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7章

    崔安如还是情绪稳定,盟友之间,互相了解很正常。

    结果陆景琛说了一句:“按照本王最初的想法,陆景霖已经死了……谁能想到,那个萧让能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背信弃义,求娶林知音,却没有勇气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直接要了陆景霖的命。”

    胡白商又插了一句:“这不是很正常么,当初萧让看到镇国公父子都死了,就拼命想要跟温家靠拢,回京的路上迫不及待地让林知音怀孕,就是让她回到京都之后哪怕家人反对,都没有办法反悔,他们萧家落魄多年,受人白眼,对于权利和地位的渴望,近乎变态,当然了,这种情况都发生在人品本来就不好的人家。”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那日他没有要陆景霖的命,说明他认出来了,想到将来刘太妃总会把王爷害死,陆景霖就是新的翊王,他得罪不起,所以只能忍着丧子之恨,把陆景霖供养起来。如今通过自己的妹妹,还成了陆景霖的舅兄,只能说这小子是有些运气在身上的。”

    他的分析陆景琛和崔安如都没有否认,事实便是如此。

    “林知音丧子这份恨意,如今萧家一定都算在郡主头上了……”

    陆景琛的语气格外肯定。

    萧家人的人品,甚至不用分析,显而易见的卑劣。

    “我明日就要离开了,就不去看什么大庆三皇子入京了,估计也没有什么机会见证你们把京都搅成什么样,反正温家那边,我去了一趟之后,肯定有的闹。师傅同我说的时候,我都震惊了,温家历经三朝而不倒,竟然如此恶心……那个温太师是个渣男没有跑了,那个温丞相是怎么回事?脑子里被人灌了粪水么?”

    胡白商毫不客气的吐槽了一句,任何人知道这些事,都会觉得不适应吧。

    崔安如却说道:“温太师的血脉起到的作用太大了吧,根子上就已经烂了。”

    陆景琛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

    “郡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对付温家?本王听着,好像是没有林知音和萧让的事,你也没打算放过温家?你跟温家……”

    第110章

    无所畏惧

    崔安如看着若有所思的陆景琛,完全没有逃避他的眼神。

    “王爷难道不知道,温丞相曾经在我父兄战死的消息传回来,萧让和林知音还没有到达京都,并没有殿前求亲的时候,就已经提议过,收回我们崔家的爵位。”

    崔安如的语气平稳,陆景琛却有些意外。

    “这件事从来没有人公开提起过,哪怕温丞相当时跟皇上提起的时候,也并不是在大殿之上,郡主又是如何知道的?”

    崔安如也没有顾虑胡白商在场,直接说道:“王爷难道忘了,我是跟谁做的交易,要给王爷治病?我能还给太后娘娘一个健康的外孙,娘娘让我知道自己的敌人都有谁,这个并不过分吧?”

    胡白商只是吃瓜的心态,也不担心自己会被人灭口。

    有些事他听着也就是图一乐,不打听,也不追问。

    反正人家讲到哪里,自己就听到哪里。

    陆景琛没有再追问,反正也是真的没有什么必要。

    崔安如没有浪费时间,真的帮他检查了一下身体。

    “看来雪莲丸的功效确实不错,王爷的恢复情况比臣女预期的好一些。不过看到太妃娘娘和二公子地方表情,王爷还是要担心入口的东西。”

    “多谢郡主提醒,如今更加危险的一定是郡主,简直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刘太妃和二弟那边,为了对付我,也会从你下手,这是最简单的方式。”

    从崔安如决定公开身份的时候,陆景琛就明白,最大的压力一定不是在自己这边。

    胡白商说道:“小师妹,反正师傅有话,若是需要他和师兄弟们帮忙,尽管开口。”

    “知道了,多谢师兄。”

    “你也算是为了本王多承担了风险,所以你的安危,还是由本王来守护。你活着,本王才能康复。”

    陆景琛也表了态,让崔安如不要有后顾之忧。

    胡白商看着两人之间的互动,倒是也没有说什么,只不过觉得有些遗憾。

    这两个人如果早有交集,是不是可以避免很多事?

    人生啊,确实是个谜。

    他们这边谈论什么,刘太妃他们没有办法探寻,只能在院子里面干着急。

    “母妃,这个陆景琛是正式跟我们宣战了么?”陆景霖最不希望的就是这个。

    刘太妃点头:“看样子,这个崔安如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他以为自己在崔安如的调理下,一定能够康复。只要我们想办法让崔安如死了,他就会从满载希望,变成无边的绝望,哪怕是出去躲清静的太后娘娘,也回天乏术……”

    “可是那个院子,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接近。”

    陆景霖试过几次,都没有成功。

    “想要让崔安如死的人,又何止是我们。一旦崔安如建功,而且能够借着医仙弟子的名头在京都彻底站稳脚跟,安南侯的人比我们更加着急。别忘了他们背后还有温家,只要温家想要对付崔安如,总有办法让她消失在京都。”

    刘太妃已经想好了办法,借刀杀人。

    “母妃高见。”

    陆景霖还是有些脑子,此时已经领会了刘太妃的意图。

    这时外面有人来报,说是翊王那个院子,有人行色匆匆地去报信。

    “怎么了?”刘太妃赶紧问道。

    “不太清楚,不过街上已经有人在传,丞相夫人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孟家,不久之后宫中太医再次折返温家,不知道这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

    刘太妃有些茫然,这些信息总结起来,只有一个真相,那就是温家也出事了。

    他们刚想着借温家的刀,让崔安如消失,都没有想好怎么让对方更加坚定的出手,就听到温家出事的消息。

    “再去查……”

    陆景霖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温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陆景琛和崔安如他们,此时正在听着下人的汇报,温家太师二次病倒,丞相夫人带着孩子离开了温家,似乎跟温家发生了争吵。

    此时温家已经乱成了一团,不知道还会发生多少事。

    “原来当年的事,还能让温太师有这么大的反应,还真是让人意外。都已经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了,怎么突然想起来忏悔了?”陆景琛觉得挺可笑。

    胡白商说道:“毕竟岁数大了,而且经历了几次生死,对于年轻的时候犯过的错,总会多想一想,人生啊,在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才有时间为过去默哀。”

    崔安如并没有说话,温家发生任何事,也是他们自己的报应,怨不得任何人。

    “行了,去吧。”

    陆景琛跟刘太妃那边的慌忙完全不同。

    “看来能对付你的刀子,暂时顾不上了。”陆景琛对崔安如说道。

    “温家根深蒂固,当年的事没有那么容易让他们失去锋芒,该准备的我还是要准备,毕竟将来让林知音死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胡白商听到这里,反而感兴趣了。

    “师妹,你想下毒,还是暗杀?若是前者,需要什么药材,我都能给你弄来。”

    崔安如没有劳烦他,而是说道:“师兄,这件事暂时还不需要你出面。我所有的计划,肯定没有办法一蹴而就。毕竟这些人的背后,还有一个目前谁都没有办法撼动的人。”

    陆景琛明白她说的是什么人,这些年他一直留着其实没有多大本事的刘太妃母子,也不过是因为背后那个人而已。

    从翊王府离开的时候,崔安如直接在门口就跟胡白商分开了。

    胡白商毕竟还是外男,跟着她去镇国公府不太方便。

    回到府中,崔安如整合了一下外面的消息,对丹白说道:“该让百姓们知道的事,还是要知道,不过这次的力度应该大一点,还是留出足够准备的时间。毕竟明日大庆三皇子就要抵达京都城外,这几日他才是百姓们口中的重心,会分散那些乱七八糟的流言,那我们就再等等。”

    丹白点头称是,这个计划需要准备的东西确实不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

    温家一片人仰马翻之后,温继礼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贺老夫人还在那里一边自责,一边委屈,说都怪自己,才把好好一个家弄成了这样。

    结果她的戏还没有演完,下人就匆匆来报,说是看到胡白商朝着贺家的方向去了。

    第111章

    不能容她

    “拦住他!”

    贺老夫人吓坏了,温太师都承受不住这件事,若是让贺家老太爷听到了,那肯定是没命了。

    下人赶紧出去了,四处喊人,浩浩荡荡朝着贺家冲了过去。

    温继礼此时已经格外心烦,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孟氏带着自己好不容易培养了多年的儿女出走,偏偏孟家又不是他们能够用威压解决的人家。

    如今父亲还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妹妹一家坚持不肯离开,说是一定要亲眼看到父亲醒过来,就连自己一直不喜欢的萧让也是杵在那里,不知所措。

    他心情格外烦躁,想不明白为什么孟氏会这样执着,只认自己已经去世多年的亲娘为婆母。

    看到温继礼的状态,贺老夫人没有敢继续用自己的委屈战术,只能小心翼翼地说道:“继礼啊,你一定不能倒下,这个家都靠你了……”

    “我没事。”

    温继礼的嘴唇动了动,几乎要发出“母”那个音了,最终却放弃了。

    看到他动作的贺老夫人心中一慌,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其实我明白,为什么孟氏心中有这么多怨气,他们孟家毕竟书香门第,一向注重规矩礼仪,当年若不是你亲娘和孟老夫人之间的约定,她也不会嫁给你。她对我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人没有办法孝顺,也是应该的,你也不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了,这么多年,我们不是也过来了……”

    温氏此时也知道服软了,毕竟她已经看出来此时温家乱了。

    “哥哥,今天的事,确实怪我,嫂子对大娘有感情,对姐姐也有感情,这个我们本来就应该理解,毕竟她跟你是青梅竹马,当年也是带着姐姐一起玩的,这些年,她肯定没有办法忘记他们,这说明嫂子是个长情的人。”

    温氏的话,终于让温继礼表情有了松动。

    看到温继礼有了反应,温氏继续说道:“这些年嫂子认真持家,为温家生儿育女,而且把孩子们教养得都那么好,无论让谁说,都没有办法说出她的问题,哥哥,这个确实怪我们……”

    温继礼这才开口:“唉,说来说去,还不是怪我……”

    “哥哥,千万不要这样说,这些年你一直夹在中间,也是有苦难言……”

    温继礼说道:“无论如何,母亲对我总有养育之恩,她顾念着小时候跟我亲娘有过接触,不肯叫母亲一声婆母,可是如风和如雪,总是应该叫一声祖母……”

    贺老夫人赶紧说道:“如今还有必要计较这些么?你父亲还躺在床上没有醒过来,你若是想要让他醒过来之后心情能够好一点,最好去把孟氏和两个孩子接回来。”

    温继礼听了之后,脸上都是犹豫。

    “可是父亲这边……”

    “无妨,我们不是在这里守着?”

    “不行,要去也是明日去,大家都冷静一下。那两个孩子简直不把我这个父亲放在眼里,竟然就这么跟着孟氏离开了……”

    温继礼想到这里,也来了脾气。

    贺老夫人在一边劝着:“你都知道孝顺我,他们孝顺自己的母亲,那有什么问题?”

    “现在父亲昏迷的消息,难道他们没有听到?为什么不赶回来?”

    温继礼的话音刚落,就听到下人来报,大公子和大姑娘回来了。

    温继礼瞬间觉得自己被人打脸了,为了找回面子,故意问了一句:“那夫人呢?”

    “并不见夫人跟着一起回来……”

    温继礼终于找到了机会继续不高兴。

    结果温如风他们兄妹两人已经进门。

    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也没有觉得害怕。

    “母亲教导,祖父出事,我们做孙辈的理应在场,不过她担忧又要被人误会阻止亲人探视祖父,影响家中气氛,还有祖父的身体,今日就先不回来了。父亲有什么事,尽可以跟老夫人商量,她肯定是没有意见的。”

    温继礼看着说话的温如风,他的目光之中是有担心的。

    还好,他们还知道把祖父放在心上。

    “在孩子面前,胡言乱语,你们母亲还说了什么?”

    温继礼有些不解气,继续问道。

    温如风说道:“母亲没有太多话,外祖父倒是说了,一会回带着舅舅一道过来看看,他们也担心祖父的身子。”

    温继礼想起自己那个不苟言笑的岳父,还有不用脏话就能骂得人抬不起头的舅兄,顿时有些头疼。

    “行了,去看看你们祖父吧,同他说说话,说不定他哪句话听进去了就醒了。”

    温继礼没有办法再追究这两个孩子之前跟着孟氏离开的事。

    贺老夫人和温氏煽情的部分也被打断,只好退到一边,默不作声。

    宫里这个时候还是来了旨意,宣温继礼和萧让进宫,商谈大庆使团入京的事。

    温继礼虽然不放心家里。也知道自己留下没有任何帮助,就喊上了萧让,一道进宫去了。

    路上,温继礼认真地打量着萧让。

    萧让心中十分紧张,他这是第一次单独跟这位威严的舅舅单独相处,以后能不能全面获得温家的支持,主要就是在他身上。

    “知音的事,你打算怎么办?”温继礼突然开口。

    萧让没有太听懂问题,就尽量按照自己理解的回答。

    “舅舅说的是孩子的事?舅舅放心,晚辈不会给她任何压力,一定让她养好身体,心情也会让她平稳下来。实不相瞒,今日若不是外祖父出事,晚辈也不想让她出门走动,毕竟还在养身体。”

    “我是说,她这个孩子并不是她自己的原因留不住了,你就没有想过替你们的孩子报仇?”

    萧让都有些激动了。

    “我当然想了!只不过事情虽然因为二公子,可是他也是被崔安如算计了,这一切还是应该跟崔安如算账……”

    温继礼听了之后,沉默了一会。

    其实萧让也是在赌,赌温继礼会为了外甥女跟他站在一边。

    温继礼再抬头的时候,目光坚定了几分。

    “如今温家有这些乱子,也是她和那个胡公子弄出来的,就冲这一点,温家都不能再放过她……”

    第112章

    上梁不正

    萧让内心一阵惊喜,都不用自己多说了?

    “舅舅,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次,她实在是太过分了……”

    温继礼知道,萧让对于自己也想对付崔安如的想法,一定是高兴的。

    不过他并不介意,温家这个局面,确实要怪崔安如。

    一个天山雪莲王,一个胡白商,就把温家已经掩埋了几十年的秘密抠出来,造成了这么大的混乱。

    他还在担心,派出去的人能不能拦住胡白商,不让他去贺家胡言乱语。

    看他这个架势,是想要去贺家再提一次当年的事,送走贺家老爷子。

    入宫之后,皇上的书房之中,李存忠已经在那里了。

    一同出现的,还有三皇子陆景尧。

    温继礼带着萧让给他们行礼之后,就安静地站在一边等着皇上发话。

    “温爱卿,适才同李尚书谈及明日出城迎接大庆三皇子一事,景尧有些不同意见。”

    皇上开口,直接说明了眼前的情况。

    “不知道李尚书和三皇子的分歧,是出现在何处?”温继礼问道。

    “李尚书主张随意一些,毕竟对方是战败方,这次是来求和,如果我们大夏太把他们放在心上,难免会让他们产生错觉,说不定回去之后,又要狼子野心。而景尧认为,我大夏乃是礼仪之邦,即便对方是战败而来,能主动送个皇子过来议和,已经是诚心之举,我大夏战场已经胜利,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礼节上的优势,让他们心服口服才是。”

    两方的说法,其实都有一定道理,所以才会僵持不下。

    不过大庆的使团明日就到了,皇上这个时候才研究这个问题?

    温继礼抬起头看了看李存忠,又朝着陆景尧的方向看了看。

    这两个人的表情,明显对这件事并不是十分知情,也在有点发蒙的状态之中。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