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郑邈的表述已经足够委婉了。闻人明恪在同他讲这番话时,用词堪称大逆不道,句句都是诛九族的浑话:
“我此番在桐州动作太大,刚一上任,就发落了一个五品官,难免引得皇上侧目。”
“前些日子,下官向京中申领了一大笔军饷,用来填补欠饷亏空。这笔钱对桐州军务十分要紧,但此事一出,下官怕皇上认为我本事太大,所以还需得郑大人帮忙,推上一把。”
“您在面圣时,可以提上一句,说我与乐无涯有些相像。”
初听到他的这一想法,郑邈难掩讶异。
但闻人明恪给出的理由相当充分:“据您所说,下官确与那位乐大人样貌相似。您即便不说,有朝一日,下官上京面圣,总不能掩面上殿、不见天颜吧?您与乐大人是故交,若您不事先禀告,皇上事后回想起来,难免心生不悦,认定您有心欺瞒。因此,您不如开诚布公,直言相告。”
“左右我这个小官已经给皇上添了不少堵了,也不差这一条。”
“史官们时时侍奉在侧,记录着君王的起居言行,皇上可以因为下官锋芒毕露,对我不喜,可您要是提上这么一句,情势便大不一样了。”
“若皇上,下官与奸臣乐无涯相似而加以苛责,岂不是显得皇上为君不仁,且对那位奸臣大人念念不忘,恨意不绝?”
“要是运气好一点,他说不定肯再拨给我一些,以示大度宽仁呢。”
事实真如那闻人明恪所说,皇上尽管面色不豫,但当真大笔一挥,多批了一笔军费。
十二个字,抵七万两银子。
折合下来,真能算得上一字千金了。
张远业不敢再细问了,怕平白再听到一耳朵大逆不道的言论。
然而,在沉默地并行一段后,张远业突然开口问道:“真有那么像吗?”
郑邈简练道:“像。”
张远业扯起嘴角,勉强笑了一声:“郑大人未免言过其实了吧。世上人才千千万万,我只见过一个乐大人。若是这位闻人知府真有那位大人的才情,在科考时不就该崭露头角了吗?”
郑邈想说,闻人明恪与乐无涯的相似之处,可不仅仅是才情而已。
但他选择了闭口不言,没再反驳。
整个大理寺如今的班底,都是乐无涯在任时打下的。
包括张远业,是乐无涯离开大理寺后要来的最后一批人才。
张远业仅与他共事一月有余,便已为他心折不已。
对这么一个在心中暗暗崇敬着乐无涯的人,郑邈不必强行说服于他,反正怎么说,张远业怕也是不肯轻信的。
既然连闻人明恪自己都笃信他将来总有进京为官的一日,那就等到那一日,再让张远业亲眼去看吧。
想到这里,郑邈嘴角轻轻一翘。
他突然开始期待起将来乐无涯进京后的盛况了。
桐州府牢城。
乐无涯意态悠然,步入幽暗的高墙深垒之中。
即使外面艳阳高照,光芒落在沉而黑的监牢泥墙上,便仿佛被尽数吸走了似的,窒闷得令人恐慌。
待进入监牢内部,更是寒暑难辨、日夜难分,不管走到何处,都是统一的晦暗阴森。
乐无涯在一间牢房门前驻足,与牢中人两两对望。
早在听到脚步声由远及近时,卫逸仙便立起了身来。
他精神尚可,唯有发丝略显凌乱,但显然是经过仔细打理的,只是牢狱中没有镜子与梳子供他精心梳洗,卫逸仙即使有心求个体面,也实在是有心无力。
不过,卫逸仙作为输家,可称得上一句风度翩翩。
被拘押下狱那日,他并未暴跳如雷或是痛哭流涕,而是异常平静地接受了他的失败。
身陷囹圄后,据狱卒所言,他照样是有吃有喝,对粗劣糟糕的牢饭、肮脏腥臭的环境并没有半句的挑剔抱怨。
卫逸仙的心性素来如此:愿赌,便要服输。
若胜负易主,他计谋成功,叫牧嘉志背上了那洗不清的污名,以卫逸仙的性情,恐怕也不会过分得意招摇,只会态度悠然地收起钓竿,慨叹自己又钓得了一尾大鱼。
所以,乐无涯同样不必洋洋得意。
那样反倒是落了下乘了。
卫逸仙规规矩矩地向他行了一礼:“大人来了。恕卫某不便出门迎接。”
乐无涯:“听狱卒传话,卫同知有事找我?”
“是。劳烦大人跑这一趟了。”
“公务繁忙,有何事情,直说罢了。”
“这些时日,罪人身在牢狱,冥思苦想,大抵想明白了您的手段与安排。”卫逸仙缓缓道,“唯有一件事情,我辗转反侧,实在想不清楚,便斗胆请大人来为罪人解惑,不然的话,罪人死后下了十八层地狱,怕也是不能瞑目的。”
乐无涯一言不发。
卫逸仙径直问道:“您是何时知道,罪人要对付的不是牧嘉志,而是您?”
卫逸仙实在想不明白,他布下了这么一张罗天大网,静等着乐无涯入彀,他却能无比精确地躲过每一步杀招,反而取了自己的命?
账面亏空、军士欠饷,人心不齐、得用者寥寥。
对他来说,这些明明才是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明明只要一着不慎,他就会陷入泥淖中,裹足不前。
为何他能绕过这些明面上的障碍,将他的新官三把火全点在了他卫逸仙头上,把他的官衣官帽烧了个干净?
卫逸仙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他可以败,却不能败得不明不白。
然而,他同样心知,闻人知府身为胜者,是没有必要给他答疑解惑的。
他做好了乐无涯拂袖而去的准备。
因此,从乐无涯那里听到答案时,他一时间居然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你在布局,我也在设网。人说桐州多倭寇、多匪盗、多刁民,可在我看来,这世上诸乱,大多自上而起。上梁不正,带坏风俗,才致民心动摇、天下不宁。”
“所以,不是你,就是牧嘉志。我在你们两个人里选了选、看了看,还是你该死。”
乐无涯的坦诚,令卫逸仙瞠目结舌。
然而,片刻之后,他释怀地一笑:“原是如此吗?”
乐无涯笑道:“上京之后,要拿我这番话说给皇帝听,诉诉冤屈、泄泄怒火吗?”
“不了。”卫逸仙摇头道,“乖乖认罪,最多是个斩首。攀咬上官,又无真凭实据,若得了个凌迟,受那些零碎折磨,还不如砍头痛快。”
事到如今,他指使马四杀死两条人命、意图收买訾永寿作伪证,人证物证俱全,再辩解訾永寿不是他绑架到自家院里的,又有何意义?
况且,这“乱自上起”的一番高论,乐无涯有胆讲,卫逸仙没那个胆子复述。
卫逸仙一揖到底:“多谢大人为卫某解惑。”
乐无涯无意与这手下败将多呆。
他手头公务确实很多,连嗑瓜子都没有空闲了:“不必言谢。下十八层地狱时,诚心诚意地多跳几遍油锅,就算你感谢我了。”
卫逸仙:“”
他愣了半晌,失笑出声。
见乐无涯抬步欲走,卫逸仙再度出声:“闻人知府,您肯解罪人之惑,罪人无以报偿,有一句话赠给您,请您善听。”
“桐州倭寇绵延难除,看似有成千上万之数,然而十有八九实为大虞本地商贾,不过托倭之名,雇善水倭人,以行走私之事!”
“皇上封海岸、禁海运,走私者铤而走险,可获暴利,乃至于此。”
“闻人大人,您大可大刀阔斧,清倭寇、除匪患,可这些倭人背后,是无数本地士绅,利益相牵,他们怎肯相让?”
“这些年来,我从中取便,竭力周旋,就是想在众多势力中取一个平衡。罪人有罪,可有罪者,何止罪人一人?”
“钱知府绝非罪人所杀,可他当真是死于意外坠水吗?要知道,他与其他知府交好,就是想合力整饬走私一事,充盈桐州府库!”
“大人,您斗倒了我,可斗得倒这潜伏暗处的无数商贾士绅吗?斗得倒皇上严禁海运的明旨吗?”
乐无涯回过身来,静静望着面皮红涨、情绪激动的卫逸仙。
他听得出来,这确是卫逸仙的肺腑之言。
这是他与他相交以来,卫逸仙最为真心恳切的一番发言了。
“多谢提醒。”乐无涯颔首谢过,抬起眼来,眼中隐隐生光,“人已至此,何不一试呢?”
[164]赠礼
卫逸仙倒台的消息传至上京,并没引起什么了不得的轩然大波。
一个五品官,在地方上能只手遮天,放在上京,那只不过是小鱼一条,小虾一只,无论死活,都激不起一丝涟漪。
然而对桐州府上下官员来说,这变动堪称地动山摇了。
郑邈和乐无涯珠联璧合,将这件消息封得极死。
底下的两州十二县得到信儿时,卫逸仙已经在大牢里吃了整整三天牢饭了。
先前,桐州府诸位官员都晓得,卫大人一手揽着军权,一手揽着人事,三任知府都倒了台,他还是屹立不倒,实力可见一斑。
众位知州、知县自是把宝都押在了他身上,对破格升任的新任知府则抱持着观望态度,端看此人是雷厉风行、要与卫大人相竞相争的能臣干将,还是识时务、懂进退,处事圆融的“明白官儿”。
乐无涯最初的表现,挺像后者。
对底下两州十二县的官员来说,闻人知府颇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意味。
他上任之后,并不气势汹汹地争权夺利,也不急着召集众位官员入府议事,只叫各府送去条陈,简述县情、州情。
迄今为止,他们甚至都没能和新任知府见过一面。
有人假托政事,前去桐州府衙拜谒,想在新知府面前混个脸熟。
可接待他们的不是卫同知,就是牧通判。
闻人明恪就这么往衙里一缩,并不大刀阔斧地求进改革。
到任一月,他推行的唯一一项政令,就是由他自己出钱,训练一支府兵,
他的举动如此低调,让桐州府诸位官员都放松了警惕。
他们想等到闻人知府出了招,再借此摸出此人的行事作风。
届时,他们对症下药,各得其美。
没想到,大家观望着、观望着,把卫大人给观死了。
这就很尴尬了。
最关键的是,此事从明面上看,与新任知府半点关联都没有。
就好像是知府大人什么都没干,卫逸仙就一通活蹦乱跳,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但让这些人精相信卫逸仙的倒台与新任知府半点干系都没有,那是绝不可能的。
在底下官员夜不能寐、反复揣摩新任知府到底对卫逸仙做了什么时,乐无涯正哼着《老鼠嫁女》的小调,怡然自得地做他给项知节的回礼。
姜鹤淹留桐州,等了这么些时日,总不能叫他白等。
小六赠他的礼物如此用心,他合该礼尚往来才是。
近来,乐无涯喜欢上了和元子晋下棋。
他一个知名的臭棋篓子,如今碰上了元子晋这个更臭的,简直是如获至宝。
元子晋棋艺疏松,偏偏格外较真,常常是经过半晌的冥思苦想后,自信满满地下了一步送死的棋。
趁他思考棋路的间隙,乐无涯能忙里偷闲地拿起柄小锤敲敲打打,为他的礼物收尾。
元子晋正搓捻着棋钵里的棋子,权衡该落在哪一处。
见状,他恨恨道:“你专心点!”
乐无涯头也不抬:“少来。想你下一步怎么走吧。”
这些天以来,无论是在等待案发,还是在郑邈查案时,他都是如此这般挤出时间,一点点赶制他的礼物。
“穷酸死了。”元子晋觑着他的礼物,“你很缺钱吗?”
“缺啊。”乐无涯理所当然道,“你不是说要给你爹写信要钱吗?不如一步到位,我亲笔写一封勒索信吧,让元老虎来赎你。这样你能回家,我能拿钱,两全其美。”
元子晋拿棋子丢他,斥道:“不许那么叫我爹!”
乐无涯凌空一抓,将那枚棋子接在掌心,把玩片刻:“舍不得我啦?”
“放屁!”元子晋涨红了脸,“我爹要我混出个人样儿再回去,我要是夹着尾巴一事无成地回了上京,成什么样子?”
乐无涯:“那给你一个小队长做吧。”
元子晋本能地要翻他一个白眼。
翻到一半,他愣住了:“你说什么?”
乐无涯低头端详他的礼物:“昨天,那些不得用的府兵已经被发回去了。等新人来后,你去挑十二个人,当个小队长。能不能干?”
“能!”
闻言,元子晋立即激动起来,连棋也不下了,跳起身来,攥着棋子,在房中来回踱了两圈步子,欣喜得两颊微微泛红。
他深思熟虑了一阵,问乐无涯:“我非得在新来的府兵里挑吗?不能在现在的人里挑十二个吗?”
因为擅长掰腕子,元子晋跟现在的一批府兵玩得很好。
“不行。”乐无涯断然拒绝,“你和他们太熟了,不好管。”
元子晋第一次没有急着反驳乐无涯的话。
他沉吟着思考一阵,点头道:“我明白了。”
乐无涯看他一眼,微不可察地一点头:“你怎么管教他们,我管不着。我只有一个要求:新来的十二个人里,你最多只能选六个留下。”
元子晋急了:“为什么?”
乐无涯淡淡道:“小老虎,自己想。”
说罢,他继续低下头,整饬他的礼物。
新送来的府兵,材质仍是良莠不齐。
元子晋如何识人用人、如何从中取舍,也是乐无涯给他出的一道考题。
他是更重才能,还是更重德行?
是会被逢迎拍马之人迷了双眼,还是能透过表象观其本质?
端看他如何选择、取舍了。
“你说的什么意思,我还是想不明白。”元子晋思索过后,简洁利落道,“但我会照做。”
说着,他回到棋盘前,坚定无比地落子:“你就瞧好吧!”
乐无涯通览棋局,微微一笑,随意布下一子:“行了,你输了。做你的事去吧。”
元子晋:“”
在元子晋一心扑在他的新事业上,精挑细选他的小队
【网址:..】成员时,姜鹤从乐无涯那里拿到了礼物,辞别桐州,返回上京。
抵达上京时,秋气已渐浓。
草虽未凋,护城河的荷花却已衰残,仅有数钱绿意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