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4章

    第44章

    嗯,那我们把接下来的时间交给评委老师们,评委老师们有什么想点评的主持人笑着看向台下的评委,同时镜头也开始对着评委席。

    听到主持人这话,评委们忽然有些犯难起来。

    之前那七位参赛学生的演唱歌曲,问题一大堆,他们点评的头头是道,观众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而苏灿这首《光亮》,在听完之后竟然找不到一个缺点,都不知该如何点评。

    就在评委席陷入沉默时,华夏音乐学院李教授率先举手起来。

    李老,您请说!主持人对待李老相当客气,毕竟这位是音乐界的资深前辈。

    嗯。李老点了点头,看向苏灿,脸上浮现出笑意。

    苏灿同学,刚才那段戏曲念白后面三句,我好像并没有在古诗词里看到过。李老笑容和蔼,就好像是在看着自己的晚辈。

    他知道念白的前两句是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可是后面三句任凭他怎么回忆也想不到。

    他能猜到大概是苏灿写出的,但他不确定。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熟记所有的古诗词。

    同时,李老心中的这个疑惑,也是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而这个疑惑,也只有词曲的创作者苏灿才能解答。

    嗯,那段念白,[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畅音阁里终一叙,六百年一栗,沧海一梦],后面这三句并非出自某一首完整的故事,而是融合了多个元素形成的词句。

    畅音阁里终一叙......在畅音阁这个特定的地点,终于有了一次叙谈或相聚的机会,寓意着历史与文化的交汇,或某种重要时刻的叙旧。

    六百年一栗......紫禁城建立六百年,对于后人来说,这六百年如同一瞬,寓意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沧海一梦......人生如同大海中的一场梦,短暂而虚幻,寓意人生的无常与瞬息万变。

    苏灿静静地讲述着,通俗易懂。

    观众们仿佛在听老师讲课般,时不时点头,他们的确从这三句中学到很多东西。

    其中有过往的怀念,有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短暂而虚幻的感悟。

    在苏灿讲完之后,李老目光中带着震撼。

    苏灿,你这三句写的很好!李老由衷的感慨,就连我自己,我写不出这么富有哲理的句子啊。

    听到这话,观众们都愣住了。

    从苏灿的讲述中,他们明白苏灿本人的才华非常惊人,但他们没有具体的概念。

    但此时听李老这样说,他们才明白苏灿的才华绝对达到恐怖的程度!

    后台休息室内,一众参赛学生脸上露出苦涩。

    唱歌比不过,才华也比不过,恐怕他们大概要陪跑了。

    舞台上。

    谢谢李老。在听到李老的夸赞后,苏灿微微点头,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对古诗词研究比较多,能写出这三句,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您过奖了。

    年轻人不骄不躁,很不错。李老手抚胡须,能认识到如此优秀的后辈,他内心很是畅快。

    这时,李老忽然想到什么,继续问道:苏灿,你的戏腔是师从哪位老师

    不怪李老如此问,实在是苏灿的戏腔唱功太过了得。

    李老认识一些从小学戏腔的学生,但他们都唱的没有苏灿好。

    在李老看来,苏灿一定有高人指导。

    谁料,舞台上的苏灿却是微微摇头,我从小喜欢听戏曲,是跟着网上戏曲视频里的老师学的。

    苏灿的戏腔唱功完全是来自于系统,但这是不能说出来的。

    如果随便编造一个老师的,后面说不定有一大堆谎要圆。

    与其如此,不如说是自学成才。

    观众们要怪的话,就怪他自学能力太过优秀吧。

    苏灿:()

    而苏灿这番话也是把李老深深震撼住了,竟然有人自学戏腔到这个程度。

    这......属实是大开眼界!

    李老最终木讷的点了点头,他被苏灿的才华惊到了!

    ......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