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二十八章 大明总参谋部

    对于用不用洪承畴的问题,崇祯皇帝考虑的良久,最后还是决定用他。

    现在大明的废物官员就在于只贪污不办事,洪承畴起码还是个肯办事的人。

    崇祯皇帝是恨极了满清,为了干死满清,什么阴招狠招都肯用。

    他已经丧心病狂到连军工复合体都肯拉出来用一用,更别提洪承畴了。

    而洪承畴,在三边总督任上,吊打农民军,几乎将农民军主力全部剿灭,完成再造明朝壮举。

    在蓟辽总督任上,是在袁崇焕之后,唯一一个能正面跟清军作战的统帅级别人才。

    在皇太极死后,洪承畴很可能是当时整个中国战略水平第一人,甚至超过多尔衮和范文程。所以他打仗,往往布局时候已经赢一半了。当然,如果上级非要改他的布局,那就另当别论了。

    洪承畴虽是贰臣,没有守住为人臣者的气节,背叛了明朝,不过他还真算不上多无耻。

    毕竟他真的在松锦战场与清军抗衡了很久,他也是尽了全力想要帮助明朝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被包围之时,皇太极命令他投降,他没有动摇半分,还组织了两次突围,可是均失败告终。

    洪承畴被困了六个月,粮食全部耗尽,松山城守副将夏成德投降清军,清军攻陷松山城,洪承畴与曹变蛟(曹变蛟当时重伤无法战斗)等一众将领被清军俘获。

    结果就是曹变蛟不肯投降被处死,洪承畴投降。

    而松锦大战是失败,其实也不是洪承畴无能,纯属朱由检微操的结果。

    皇太极想围点打援,等的就是明军全部压上来,像以往一样在预设战场全歼明廷生力军,附带抢光粮草辎重。

    但洪承畴只想清军撤围,如果不撤围那就等你后勤不行、士气出问题的时候我再压上决战。

    双方都在等,只有京城里的朱由检和陈新甲这两个脑残不明白。

    皇太极想要什么,朱由检和陈新甲就给什么。

    在这场战役中,他们两个简直就是满清的间谍。

    通过前期的试探,最后洪承畴做了一个判断,再耗到秋后就可以。

    他这话讲的就是后勤,清军几万人围城一围就是一年多,经济就要撑不住。

    至于锦州城内,粮食多的是。

    哪怕是被包围的祖大寿也不着急,写信给洪,慢慢来,不要浪战。

    可京城里的人想的是,据说前方小胜了几场那有戏啊,何不全力出击,那一定大胜!

    然后陈新甲就派了一个叫张若麒的职方郎中去前线监军,洪承畴被架空。

    张来了后就写了情报分析送回北京,告诉北京这儿形势大好,可以出战了。

    然后陈就去找朱由检,理由两个:我军很能打,可以打了;兵部后勤压力大,太花钱。

    就是这么脑残的体制,洪和祖两大军事主官的专业意见被扔到一边,完全不被重视。

    更可怕是碰上了一个不知兵、不知前线真实情形的皇帝。

    如果搁朱元璋或朱棣,陈新甲的脑袋这会可能已经掉了,根本混不到后来替皇帝背锅的那天。

    但朱由检信,不止信,这种事还干过好几次——孙传庭就是这么被逼出战而死。

    朝廷真缺再坚持三个月的粮饷吗谁信谁傻。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缺,想想一旦急于出战而败的后果——十万精锐一朝丧尽,辽东从此尽失,清廷就此坐大,甚至有一股作气南下入关之患。

    和咬咬牙再募几个月的粮草比起来,哪种局面更能接受

    即便关内有闯军压力,这时候催战也是极为愚蠢之举。

    退兵放弃锦州回师关内,都比催战的结果要好。

    说一千道一万,京城里面的问题太大。

    大明当时的军事决策机制完全是本末倒置,军事主管一个个被坑死,最后文官们开城投降了事。

    当陈新甲派人去前线督军,洪承畴无奈之下全军开拔把底牌全部扔上去时,此战结果已经注定。

    至于后面洪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导致不敢倾力进攻之类的问题,已经是小问题了,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可以说,要不是朱由检催着瞎打,洪承畴未必会输,孙传庭未必会死。

    想通了这一层,崇祯皇帝就决定用洪承畴了。

    朱由检喜欢微操,关他朱有才什么事

    他朱有才,主打一个放权给前线将领,绝不微操!

    听到崇祯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一众忠臣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有了少府这个超级军工复合体,崇祯皇帝就能养得起自己的天子军队了。

    而且他的天子亲军中,将无视外朝,全部选拔崇祯皇帝看得上的精锐。

    搞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想法,杨镐有些不确定的道:陛下,您确定要这么做吗外朝那里,恐怕会很反对这个的。

    这是实话,大明开国的时候,文臣转武官那是抬举提拔!

    可是到了如今,文官可比武官高级太多了。

    把他们招募进天子亲军,恐怕没人会愿意。

    崇祯皇帝笑道:杨镐,那你愿意来朕的天子亲军效力吗大明帝国的总参谋部已经构建了,李靖将军,将会是我们大明的总参谋长。你要是来了,也能挂个参谋当当。

    老臣,当然愿意了!

    杨镐直接就怂了。

    他现在可不是文官,而是被判了死刑的死囚。

    只是崇祯皇帝心善,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这不就行了。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我大明贪污受贿的官员那么多,死刑都不够判的。

    朕是明君,肯定会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的。

    谁要是不愿意,那就准备杀头吧!

    杨镐顿时就惊呆了,崇祯皇帝说的没问题啊。

    按照大明的祖制,贪污六十两直接剥皮充草。

    这京师里面,不贪污个六十两,也好意思说自己当官

    可以说,这些贪污犯,现在全部都要赎罪啊。

    洪承畴,现在肯定也贪污了。

    在为崇祯皇帝效力或者被干死之间,他肯定会投降嘛。

    所以崇祯皇帝也打算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他不愿意,那就杀掉算了!

    吾皇圣明,他们一定愿意为陛下效力的。杨镐一脸佩服的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