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小说网/我不是叛国贼/ 第二百零七章 一份礼物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二百零七章 一份礼物

    画面之上。

    华修文继续读着信:

    “刘院士,很抱歉以匿名的方式为您写下这封信。”

    “我,是一个对您极为敬仰的学生。”

    “望此信能被您的家人看到。”

    “请准许学生对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学生曾记得,您说过一句话。”

    “核武器,不单单只是普通的原子弹这么简单。”

    “大国,身为一个年轻的大国,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核武器,那将无法做到真正的崛起。”

    “您通过您和小组一切老师们,做到了。”

    “正是有您的努力,令大国彻底停止了腰杆。”

    “因为,国防力量,才是国家外交最为坚强的后盾!”

    信读到这里。

    在现场的观众,几乎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回忆起了,几乎都快被忘怀的事。

    数十年前,那个令大国大漠方向,爆发出一朵灿烂蘑菇云的人。

    这朵蘑菇云,致使周围所有国家为之胆寒。

    为之敬畏。

    自此以后,再无人胆敢站在实力的角度上同大国说话。

    这丝毫不是开玩笑。

    氢弹作为二代核武器,威力远比原子弹要大。

    仅仅一颗,便会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就是强者的证明,超级大国的后盾。

    有它,别人才不敢拿着剑指着你。

    没有它,那大国永远不可能崛起。

    而最受震撼的,当属当代的年轻人。

    许多人,甚至连刘院士的名字都不知道。

    甚至都不知道,当年那么多国之院士的名字。

    “不对啊,刘院士被授予了这么高的名誉,为什么没有多少人知道他?”

    “按理来说,这是会写在历史书上的人啊。”

    “我记得,刘院士似乎就是倒在实验室中的,受了核辐射……”

    “那是因为,这份荣誉,刘院士没有领取!”

    “刘院士当时说,这是所有参加氢弹研制小组的荣誉,不属于他个人。”

    “但在我们的心中,这份荣誉的确就是属于他的。”

    “氢弹研制小组,大多数数据都是刘院士一个人计算的!”

    “没错,刘院士接收这个荣誉,当之无愧!”

    网上对此已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无数人争先恐后的讨论。

    更是直接给不少对刘远山不了解的人,了解了他的一生。

    “为什么林院士会给刘院士写这封信啊?”

    “刘院士离世的时候,林院士似乎十岁左右吧?”

    “可能是因为,刘院士和林院士很像吧?”

    “对,刘院士就是隐姓埋名默默为大国铸剑之人!研制开始,知道这个项目的人少之又少。”

    “直到研制结束,蘑菇云炸开,我们才知道他的名字!”

    “难怪林院士会说自己是仰慕刘院士的学生,原来如此……”

    “看来,刘院士给林院士的影响力绝对不小!”

    “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林院士也在隐姓埋名的情况之下,做出了惊人的功绩!”

    众人一阵唏嘘感叹。

    许多年纪偏大一些的人不由得回想起了那年。

    那个令全大国人民都为之沸腾的日子。

    当时,刘院士却并没有展露在大众面前,甚至也没有演讲。

    而是继续开始新试验。

    结果,第三代核武器还没研制出来,刘院士就倒在了试验台前。

    当年的防护措施并不高,参与过核试验的许多人员,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核辐射。

    以至于许多人都落下了大大小小的毛病。

    举个例子,邓春芝就是如此。

    直到现在,她的各项器官指标,都比同龄人低一大半。

    不过好在现在的医疗条件好了。

    这些后遗症也能通过高科技医疗进行医治。

    ……

    与此同时,前往京城的路上。

    林牧野微闭着眼睛,看着陆楠手上的手机。

    上面播放的,正是大国家书节目。

    “林院士,您是想成为刘院士那样的人吗?”

    陆楠忍不住开口问道。

    林牧野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这让陆楠顿时有些不解。

    林牧野缓缓开口道:

    “我想成为,但我却不能成为。”

    “我要走的路,注定和刘院士不同。”

    简单的两句话,却是让陆楠为之一愣。

    随后,他便明白了林牧野的意思。

    林牧野要走的路,的确和刘院士完全不同。

    当时,是从0到1的突破。

    大家埋头苦干,吸取知识与经验,才铸就了大国国防的坚强后盾。

    而林牧野,则是在1的基础上,往一百,一千,一万,无限的扩展。

    想要做到这样,就没法林院士一样埋头苦干了。

    因为当时大国的各项科技水平,都远远低于超一线国家的水准。

    许多科技毕竟都是吸取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制作出来的。

    大国科研计划启动的要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米国要慢上许多。

    因此,只能出国。

    通过不断的摄取知识,和使用最尖端的装备。

    最终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

    此时,画面之上。

    华修文继续读信道:

    “林院士,这二十年之间,变化太大了。”

    “继一代核武器原子弹二代核武器氢弹后,又接连又出了两代核武器。”

    “第三代,有中子弹、电子脉冲弹、冲击波弹、等离子体武器等。”

    “第四代已经超越了核武器,不产生核辐射,甚至可以当做常规武器使用。”

    “如今,全世界都在突破第五代核武器。”

    “您放心,大国……没辜负您的期望。”

    “我们一直都在在追赶。”

    “如今,学生做到了一些成就,望您过目。”

    “也希望,若是刘院士的家人看到这封信,可以将这些,交给大国。”

    “请您放心。”

    “学生谨记着您的教诲。”

    “我们研究核武器,但却抵制核武器。”

    “研究核武器的根本,是不让同样有核武器的家伙,威胁到我们。”

    “——一个对您有敬仰之心的后辈学生。”

    ……

    信很短。

    不一会儿,便读完了。

    但是听到最后这两句后,众人顿时傻眼了。

    在现场的院士顿时坐不住了,纷纷讨论了起来。

    “林院士说的……我感觉我们对不起刘院士啊。”

    “十年前的大国,只是刚刚掌握了第三代核武器技术,第四代还未完全掌握……”

    “现在我们做到了……”

    “等等,该不会林院士说的礼物,就是第四代核武器的技术吧?!”

    ……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