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只忠于陛下
4太子陷入沉默,仔细思考秦豹的话。自己强大,才能不惧任何挑战。
怕这,怕那,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这样的人,注定只能守城,绝对无法东出争霸入主中原。
太子一直在宣武帝的身边,受宣武帝的影响,也想着凉国东出,要掀翻腐朽的周朝,要取得胜利。
最主要是开边互市的利益很大。
搞成了,就有无穷好处。
太子思考后道:我们去见陛下,向陛下汇报开边互市的情形,你再亲自阐述利弊。
秦豹惊讶道:不再考虑考虑,把各方面考虑周全再禀报吗
不考虑!
太子摇头道:既然有了这个想法,就要行动。磨磨蹭蹭的,拖拖拉拉的,猴年马月才能安排啊更何况父皇考虑周全,他老人家也能给出建议。
秦豹也没有再多说,起身跟着太子入宫。
两人进入章台宫,宣武帝见两人一起来,一副好奇神色:你们今天一起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的确有要事,向父皇禀报。
太子没有隐瞒,说了他找秦豹商讨开源求财的事情,以及秦豹提及开边互市的建议和试点。
全部的情况阐述完,太子郑重道:儿臣觉得开边互市,虽然有一定的风险,却值得试一试。一旦成了,好处是巨大的。
宣武帝捋着胡须,心中也思考着。
开边互市!
这是凉国没有过的事情。
从立国之初,凉国就防范西面的羌胡,防范北面的匈奴,更防备东面的周朝,所以对边境的管控很严格。
边境的控制,从来没有松懈。
现在突然放开边境的管控,恐怕会有大批的物资流出。
万一对朝廷有影响呢
利弊如何呢
宣武帝心中快速思考,缓缓道:小秦提及的开边互市,是要借此赚钱。
这是好处。
开边互市的弊端,则是加剧物资流出,尤其频繁来往,也容易让边境混入很多探子,增加边境的管控难度。
之前朝廷管控了,都有很多的物资流出。现在没有管控,恐怕会泥沙俱下,盐、铁和茶等物资不受控制的流出。
朕认为弊大于利啊。
宣武帝给出了他的判断,问道:小秦,你觉得是否如此呢
秦豹摇头道:陛下,臣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儿。
宣武帝道:朕洗耳恭听。
秦豹不疾不徐的解释道:封锁边境,有很多的人走私盐铁,这是不受控制的。
陛下要彻查,也很难办到。
因为一切都在暗中。
开边互市后,这些走私的就难以为继,因为一切摆在了台面上。
互市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朝廷对边境的掌控。
第二个好处,互市开边后,双方的商人来往,商业兴盛,朝廷收取的赋税也更多。
第三个好处,很多生意不一定交给普通商人,朝廷也可以经营啊。比如,朝廷直接官营销售酒水,或者是销售其他,能赚取无数的钱财。
第四,您说朝廷的盐、铁和茶不受控制,恰恰就错了。
在边境互市,哪些人可以卖哪些物资,且售卖的物资是什么商品,铁器可以到哪种程度,是易脆的生铁,还是坚韧的好钢,都由我们说了算。
这个政策的实施,也赚钱。
比如说,你要专门来经营酒水,必须有朝廷发放的许可证。这个许可证,就是朝廷要收取的钱。没有许可证,就是非法销售。
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销售奢侈品,好的绫罗绸缎,好的香料茶叶,越是昂贵,越是高档,反而最好售卖。
秦豹眼中带着笑容,开口道:其实开边互市,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宣武帝身体前倾,问道:什么优势
腐化蛮夷贵族!
秦豹说出了六个字,沉声道:不管是羌胡的贵族,亦或是匈奴贵族,缺少奢侈品,缺少亮丽的绫罗绸缎,缺少好的金银瓷器。
让他们享受,反而会瓦解斗志。
你越是压着他们,他们反而越会南下。
普通匈奴人、羌胡人的死活,匈奴大单于和羌胡王会考虑吗
不会的!
秦豹沉声道:高高在上的人,目光不会触及底层,他们只会管自己的死活。
宣武帝眼中迸射出精光,赞叹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小秦的分析很好,这是我凉国忽略的大问题。
秦豹正色道:陛下是支持了吗
宣武帝思索后道:刚才太子说,你们打算选择永兴城作为试点。要在永兴城开边互市,朕同意了。
秦豹开口道:只是要开边互市,恐怕也不容易。朝廷中,必然有人要反对的。
太子若有所思,忽然道:先生的意思,朝中有走私的利益集团
肯定有代言人。
秦豹回答道:能够在地方走私,地方上肯定有利益集团,或大或小。
这些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团伙勾结在一起,在朝廷中就有代言人。
之前,朝廷封锁边境,所谓的代言人就是收点好处,给一些照拂,充当保护伞。
什么都不做就有好处,谁不乐意呢
现在朝廷突然要做出改变,这些人收了好处,肯定会跳出来反对。
秦豹笑道:这才是很正常的。
太子沉声道:这些人真是该杀。
宣武帝接过话,摇头道:太子,凡事不要太绝对。说他们有错,的确是有,因为他们充当了保护伞。
要说他们不忠于凉国,那倒是不至于,这些人生于斯长于斯,是忠于凉国的,只是各自有利益罢了。
这是治国的复杂性,也是朝廷盘根错节的复杂性。
宣武帝点拨道:太子,你要好好应对,要仔细琢磨。
明白!
太子立刻回答。
宣武帝的目光落在秦豹身上,说道:小秦,你说这件事儿该怎么安排
秦豹笑着道:陛下,其实很简单。我们这样,这样……
当即,秦豹说了详细的方案。
宣武帝哈哈大笑道:你个小秦啊,还真是心眼多。
秦豹正色道:陛下,臣曾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农户决定要开窗户,却遭到无数人反对。
他改变策略,干脆发狠话说要烧了房屋。
所有人都吓到,立刻支持他开窗户,说开窗也没什么,事情反而办成了。
开边互市也是一样的道理。
宣武帝赞许道:你说得很对,明天有朝会,朕在朝会上讨论开边的事情。到时候,你来提议,朕唱红脸。
陛下圣明!
秦豹心中也松了口气。
太子见议定开边互市的事情,知道未来有了赚钱的渠道,心中也松了口气。因为东宫有事情,太子先一步离开了。
秦豹却留下了,没有离开。
宣武帝问道:小秦,还有什么事儿吗
秦豹说道:康王殿下回来了,邀请臣明天上午去赴宴。
你尽管去就是。
宣武帝不假思索回答,他心思一转,深深看了秦豹一眼,直接道:小秦是担心老三有不该有的心思
秦豹回答道:陛下,臣和康王不熟悉,不知道康王殿下的心思。只是对臣而言,不论是太子,亦或是康王,都不是臣效忠的人。
宣武帝嘴角上扬,问道:你效忠的是谁
是陛下!
秦豹坚定道:臣本布衣,父不慈,继母不爱,在家中没有立锥之地。
蒙陛下提携,才能参加四国文会,才有了拜师的机会,才能进入朝廷做官。
陛下有宏图大志,胸襟更是广阔。
有陛下恩典,臣才有现在。
对臣来说忠于陛下,为陛下效力,是臣唯一的想法。
秦豹正色道:其他的事情,臣不愿意去参与,也不想去费心思。因为内耗的凉国,是不利于凉国发展,更不利于凉国东出争霸的。
宣武帝脸上笑容灿烂。
看看,秦豹的觉悟就是高,他才是秦豹的伯乐。
宣武帝对秦豹更是满意,赞叹道:你说得对,复杂的朝政会加剧内斗。恰是如此,朕早早册立了太子,就是要稳定人心。
你能开诚布公的谈,朕很满意。
朕也一直在安排,尽力让老三少介入政务,顶多是让他去战场上打仗。
朕也知道,老三或许单纯,或许一开始也没有争夺的心思,却架不住身边有人拱火。
初心,往往就是这么没了的。
他的身份,注定了很容易卷入是非。
宣武帝吩咐道:你尽管放心,朕不会让凉国内乱,更不会纵容老三的。凉国要东出,绝不容许皇帝夺嫡内耗。
陛下圣明!
秦豹这才松了口气。
他开诚布公谈忠于皇帝的事儿,也是在试探,看看皇帝的态度,看看皇帝对康王的意见。
夺嫡内斗,就在于皇帝。
皇帝偏宠,皇帝对太子不满,或者是皇帝要搞权斗,就会闹出内斗。一旦宣武帝太宠溺康王,会加剧康王的野心。
皇帝清醒,一切就好办。
宣武帝摆手道:康王邀请的事儿,你尽管去,不用担心什么。你要考虑的不是皇子间的事情,是去永兴城的事情,把开边互市的问题解决好。
臣领命!
秦豹向宣武帝行了一礼,才告辞退下。
他出了皇宫,骑着马慢悠悠的往回走,脑中思考着开边互市的事情。
秦豹去永兴城,有马伯远的支持,加上马良这个有才华的人,以及留在永兴城的韩炬等人,开边事情应该不难。
稍微棘手的是匈奴大单于乌都,之前永兴城一战,乌都在秦豹的手中吃了大亏。
得知秦豹去了的消息,乌都肯定要报复。
这是要应对的。
秦豹思考着乌都的情况,乌都是匈奴大单于,实际上,只是匈奴最大的部落话事人。
各部落有自己的利益。在利益相同的时候,这些人会支持乌都。利益相悖的时候,各部落的匈奴人会反对乌都。
最好的策略,是拉拢一批人,利用匈奴人打压乌都。
一念及此,秦豹反而期待起来。
他先回了叠翠园,临近申时结束,才又去了公主府。
因为王采薇回来了。
定亲后的两人在一起,很是自然,聊了会儿天,秦豹就捉摸着永兴城互市开边的事儿,王采薇弄玉海楼的事情,各忙各的却分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