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良心推荐 第435章

    。

    特别是王平家,由于分土地时他老汉儿不在家,队上的人欺负他老妈一个女人家不懂,分的田地都是出不了多少粮食的薄弱土地。

    一年种的粮食,交了公粮之后根本剩不了多少。

    等王平兄弟俩大一点后,家里有半年时间煮饭都要一半大米,掺一半杂粮。

    不然就接不到新粮成熟,就要饿肚子。

    首到王平过几年长大点后,出去打工了,不再吃家里的米了,家里的粮食才慢慢有点结余。

    放暑假了,农村孩子都是要帮家里干活的。

    至于写作业,那是吃过晚饭之后的事。

    至于能不能完成,妈老汉儿一般不会管,也没时间管。

    完不成自然有学校老师收拾你。

    妈老汉儿上坡之前就叫俩兄弟在家把中午吃的粥早点熬好,不然到中午才熬好的粥烫得吃不成。

    等粥熬好了之后,比弟弟大三岁的王平就想把粥锅端下炉头放凉。

    蜂窝煤灶上再煮一锅猪食,等老妈放工回来好喂猪。

    他老汉儿是个砖工,也就是泥瓦匠。

    为了经久耐用,他老汉儿就把蜂窝煤灶跟柴火灶砌在了一起,一样高的灶台,也觉得使用起来方便些。

    所以要端锅,王平就必须搭一个小长凳子才行。

    这个小凳子还是他5岁半上学前班时,他老汉儿给他钉的。

    别奇怪,生在80年代的川东农村,他还上过学前班。

    因为王平他们整个生产大队上百户人家都住在一个叫八角岩的几十米高的山岩上。

    山脚下就有一个完全小学,还设有初中部,方圆几个大队的娃儿都要来这里上学。

    所以有学前班也并不奇怪。

    据他妈说,当年她就是因为这个学校离他们家近,才愿意从离县城更近的娘家嫁到了山上。

    理由就是以后娃儿读书方便!

    从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