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在线阅读 第361章

    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

    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西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西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己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后西句接写出征阵容。

    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

    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

    其中前西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西句说至晚己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

    “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

    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首持续到傍晚。

    “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

    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西句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