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司琪进屋时,就见楚云溪面容严肃。她毕恭毕敬行礼:“小姐,您找奴婢。”
楚云溪想了想,既然是恩师送到她身边的人,应不会害她,便直接问道:
“你与司空家,有何关系?”
司琪似乎并没有多吃惊,只是微微抬头,看向楚云溪。
“奴婢的母亲,原是司空家的养女。”
“养女?”
这个答案,着实让楚云溪没有想到。
“是,就因为是养女,又已外嫁了,才能在那场浩劫当中,逃过一劫。”
“那你父亲母亲现在?”
楚云溪欲言又止,想起司琪是卖身葬父来的将军府。
“奴婢的父母,都在奴婢五岁时,被人杀害了。”
司琪的表情,这才有了些微变化。眼神中的悲伤与仇恨,楚云溪这个过来人,又怎会看不真切。
她明白司琪并无虚言,只是,一个司空家的养女,又为何会在多年以后,遭到暗杀?
“你可知当年真相?”
司琪有些痛苦的摇摇头。
“奴婢只知道,奴婢的父母,是为了守护司空家的一样东西,才会遭遇不测。可不知到底是谁动的手。”
楚云溪拧眉,值得两人用生命守护的东西,会是什么?若真如司琪所说,那这司琪的父母,也算得上是忠义之人了。
对司空家有觊觎的,无非是萧家和皇帝。如今萧家已倒,司琪到她身边,难道是为了查皇家?那司琪,会不会迁怒君凌云?
楚云溪想到初见司琪时的情景,不由问道:
“你为何,会以卖身葬父的身份,出现在我的面前?你葬的父,又是谁?”
“小姐容禀,那是奴婢的养父。当年,是司空家族唯一活下来的,少主司空玉,救下了奴婢,并将奴婢安置到了养父家中。”
果然,司琪来找她,并非偶然,的确是恩师指引,可是。
“你为何不直接来找我?如果你说明实情,又何必走这些弯路?”
司琪如果有心想要隐瞒她身上的这些秘密,就不会在此刻和盘托出了,定是有其他理由。
司琪跪了下去,这才小心开口。
“小姐容禀,奴婢从前,听了些小姐不好的传言,奴婢怕所托非人,才会,才会想了个笨法子,试探小姐的心性。”
楚云溪愣住,她没想到,她在磨砺试探司琪心性的同时,司琪也在试探她的心性,果然是当局者迷。
现在楚云溪唯一担心的,就是司空家族,与皇家的恩怨。
“司琪,我可以将你带在身边,但是你要记住了,太子殿下是我的夫君,我的家人。我不管你与皇家有何恩怨,若你胆敢对太子殿下,生出一丝半点儿谋害之心,我定不饶你。”
第312章
七月初八,大吉!宜婚嫁!
司琪恭敬叩拜下去,认真保证道:
“奴婢定当凡事以小姐的意思为先。没有小姐的命令,绝不私自行动。”
楚云溪见她诚恳,上前拉她起身。
“我知道你受了很多苦,也知道你心有不甘,但不要尝试以卵击石,我跟你保证,总有一日,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司琪紧绷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有了裂纹。她控制不住泪水,只好低下头去。
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太过薄弱,才会下定决心,听从恩人的安排,跟在楚云溪身边,辅佐她,直到,看到司空家族洗清冤屈,父母的付出,没有白费的那一日。
如今,她知道自己跟对了人,更有了盼头,如何能不高兴。
楚云溪拍了拍司琪的手,安慰她。
曾经,自己也是这样孤立无助,是君凌云给了她希望。如今,就让她,来给司琪希望吧。
“小姐。”
小莲还没进门,欢快的声音已经传了进来。司琪忙擦干眼泪,侍立一旁。
小莲小跑着进来。
“小姐,太子殿下给您留了话儿。”
她说完,才发现司琪还没有退下。不由停了话头,看向楚云溪。
“无妨,说吧。”
楚云溪想要信任司琪,便也想先得到她的信任。
小莲犹豫了一下儿,见楚云溪果真没有让司琪退下的意思,这才开口道:
“小姐,太子殿下说,萧家祖孙,已经从这世上彻底消失了,再也不会恶心小姐了。让小姐,开开心心的,等着他明日来迎亲。”
君宏炎和萧国公,死了?是真的,死了!
楚云溪浅笑着看向司琪。
“司琪,你听到了吧。恶贯满盈之人,报应是早晚的事儿,我们要开开心心的活着,精彩地活着,才对得起逝去的人。”
司琪重重点头,泪水又模糊了眼眶。她没有想到,像楚云溪这样养尊处优的大小姐,真的能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
司琪也终于露出了,自入将军府以来的第一个笑容。
真切又美好。
小莲看着两人的互动,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些话,小姐为何不与她说,而是要与那个,才进将军府没多久的司琪说呢?想不通,她干脆不想了。
“小姐,院子都布置好了,真是太喜庆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楚云溪含笑应下,与两个丫鬟一起,到了屋外。
入目都是大红的喜绸,就连院儿中那棵老树上,也是挂满了小小的红灯笼,和写满祝福的福袋。
似那千年的姻缘树,挂满了公子小姐们,对美好姻缘的祈福。
这一日,楚夫人和果郡主,又来来回回几次,给楚云溪交代细节和注意事项。
三位兄长,也是忙忙碌碌,安排下人们布置明日招待客人的场地。尤其交代好伙房,食材务必照看好了,莫要让人钻了空子。
楚云溪看着家人们忙碌,心里都是满满要溢出的幸福。这一世,她无憾了。
……
七月初八,风清日朗,大吉!宜婚嫁!
京城中的百姓,但凡不愁生计的,今日都是早早就起了,连早饭都无心吃,便要去看热闹了。
听闻一大清早,那红毯,便从皇宫,一直铺到了楚将军家门前。整条路两旁,都是御林军守卫。
他们的战神太子殿下大婚啊,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这样的盛况?
将军府,一派喜气洋洋,连门口的石狮子上,也是绑着喜庆的红绸花。一早便热闹起来。
楚将军带着三个儿子,在门口迎接客人。这时候来的,都是和楚家沾亲带故的。
宁远侯府的老侯爷和老夫人,年事已高,已经有几年不曾出侯府了,今日也是身着华服前来,虽拄着拐杖,却也神采奕奕。还带着一大家子人,来给楚云溪壮一壮气势。
男女分席,楚将军亲自引着老侯爷到男席,这才告罪退出,去接待其他客人了。
老夫人和宁远侯府的一众女眷,则由果郡主,引到楚夫人身边。
浩王和浩王妃,也只有在这种大日子,才敢光明正大地来楚家走动。
“父王,母亲。”
返回来的果郡主,正碰上自己的父母,高兴地迎上去。
浩王点头示意,果郡主便又挽着浩王妃进内院了。浩王妃不由嘱咐一句。
“今日是你小姑子大婚,你忙一些也是应该的,多照应着些,莫要失礼了。”
“是,母亲,女儿知道。”
果郡主笑着应下。楚家所有人,包括楚云溪,都待她那样好,她当然要投桃报李。
新娘子楚云溪,也已经早早起身,沐浴净身。还没有开始换喜服,就听闻客人都已经到了,先着便服,来见过这些特意为她而来的亲戚。
浩王妃这次主动施礼。
“见过太子妃。”
楚云溪忙伸手去扶。
“王妃,您是长辈,折煞我了。”
浩王妃握了握楚云溪的手,笑道:
“先国礼,后家礼,应该的。”
她从丫鬟手中,接过一个小盒子。送到楚云溪手上。
“这是我与浩王,给你的添妆,望你与太子殿下,从此和和美美,一生顺遂。”
楚云溪知道,这种时候,是不好推辞的,便大方接下。
“多谢王妃。”
浩王妃点点头,也知道楚云溪今日会很忙,没有多占用她的时间,便松开了她的手。
“拜见太子妃。”
她的几位舅母,同时上前行礼。楚云溪也是忙着扶起。
“这里是在自己家中,舅母们不必多礼。”
楚云溪扶了这一圈儿,又收了几份添妆,这才到老夫人跟前。楚云溪赶忙先行见礼。
“溪儿给外祖母请安。”
老夫人笑得眼睛弯成一条线,给新婚的小辈,送上金玉良言。
“哈哈哈,好,我们溪儿,可是长成大姑娘了,等进了宫,可比不得在家中自由,万事要三思而后行。”
“溪儿谨记外祖母教诲。”
楚云溪点头应下。
老夫人又从手上,摘下一只红宝石戒指。套到楚云溪手指上。
“这还是,我与你外祖父成亲时,你外祖父的母亲赠与我的,今日,便送于你,愿你小两口,也能白头到老。你可要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
“外祖母,这,溪儿怎么能收?”
楚云溪既有些羞赧,又有些感动,这戒指,外祖母珍爱了一辈子,没有传给她自己的孙子孙女,却赠给了她这个外孙女。
老夫人拍了拍楚云溪的手。
“戴着,长辈赠,不敢辞。”
“谢谢外祖母。”
楚云溪只好收下,一同收下的,还有家人满满的祝福。
第313章
新娘子早起梳妆
苏妍的母亲笑道:
“今日,就让妍儿跟在你身边,随你使唤。”
“表妹,你可千万别跟我客气。”
楚云溪掩嘴一笑,看向同样笑得开心的苏妍。
“谢谢舅母,谢谢表姐。”
老夫人拄着拐杖起身。
“别耽误了时辰,走,祖母给你梳头去。”
楚云溪没想到,老夫人要亲自给她梳头,怕老夫人身体不便,推辞道:
“怎敢劳烦外祖母。”
楚云溪没有经验,楚夫人却过来人,听到老夫人这话,自是欣喜的。
她的母亲,宁远侯府的老夫人,是真正六亲俱全,儿孙满堂的有福之人。由老夫人来给溪儿梳头,她是再高兴不过的。
忙拉住楚云溪。
“溪儿,还不快谢谢你外祖母。”
楚云溪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梳头,也是有讲究的,自己差点儿坏了好事儿,便含羞带怯地施了一礼。
“谢谢外祖母。”
老夫人满面慈爱。
“好好,从今以后啊,可得我这把老骨头,给你这个太子妃行礼了。”
楚云溪搀扶上说笑着的老夫人。
“没有的事儿,溪儿永远是您的外孙女儿。”
老夫人看看自己大着肚子的女儿,又看看这个俏皮的外孙女。还有日日给她请安的亲孙女,那笑就没停下过。
一行人回到楚云溪住了十几年,却马上又要离开的闺房。
楚云溪想起上一世入宫时,没有祝福,没有欢笑,只有冷冰冰的一顶轿子,冷冰冰的心。
这一世,却是亲人环绕,欢声笑语,让她的心里,被幸福填得满满当当。
上次来给她试妆的两个宫女,还有媒婆,都已经等候许久。
连圣雅郡主,也是起了个大早,来看楚云溪梳妆。
“姐姐快来,你不施粉黛,已经这么美了,我好想看看你梳妆之后的模样儿,该是怎样的倾国倾城。”
楚云溪在家人的簇拥下,坐到镜前。
取下头上的白玉发簪,如墨的黑发,便倾泻而下,顺滑地泛着光泽。
荷香将一把新梳,双手送到老夫人手上。正是上次君凌云回京时,送给楚云溪的碧琼梳。
她一直没舍得用,珍藏到今日,才第一次用上。
老夫人端详了下那梳子,满意地点点头,女人一辈子,只风光这一次,自然什么都要是最好的。
她将碧琼梳,温柔地放于楚云溪额前,又轻轻缓缓地向后梳去。一路梳到发梢,口中念着:
“一梳梳到尾,夫妻恩爱不用愁。”
楚云溪的脸,在家人殷切的目光下,明显的红润了几分。
老夫人又重复方才梳头的动作:
“二梳梳到尾,举案齐眉到白头。”
“三梳梳到尾,无病无忧多福寿。”
“四梳梳到尾,儿孙满堂绕膝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