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章

    曹满月给他的那点,他接下了。

    没法子,馋啊。

    不过咬了一半后,剩下的沈归又塞给曹满月,“媳妇你吃。”

    曹满月脸上挂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抬头看看,见没人看她这才接了沈归手里的那点包子。

    馒头没有馅料,但因足够的柔软,口感又紧实细密,干嚼着还带点甜,也很得喜欢。

    徐有芳和沈呈山是吃过好东西的,但不得不说,这包子和馒头不比他们以前吃的那些好东西差。

    尤其是这面皮,都不晓得面皮还能这样的发软。

    凌星挨个问口味的时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夸。

    先头并没有真的看好这生意,这下子是全都信生意真能做好了。

    倒是沈回没怎么说话,他混在人堆里不开口,凌星看了他一眼。

    沈回感受到有人看他,抬眸冷冷看去,见是凌星笑眯眯的样子,又收了视线。

    吃包子的时候,凌星就看沈回两口就给吃没了。

    他吃东西很快,馒头也是一样,囫囵个的吃进去,八成都没吃出味来就已经咽下去了。

    叫他说味道给反馈,能说出来才怪。

    在得到沈家其他人的一致认可后,凌星心里的压力也少了一些。

    他其实也有些怕这些会不合古人口味的,沈家人的喜欢不是作假,好吃就是好吃。

    吃完后天也不早,一家人准备回去睡觉。

    再拖下去,要烧不少灯油,舍不得浪费那灯油钱。

    凌星的包子没吃,他专程走沈回身侧,悄悄的给他手里塞去,小声道:“谢谢你卖头发帮我凑钱,对了吃东西要慢一点,太快会伤身体,胃会坏的。”

    说完人就抬脚快步离开,打着哈欠要去睡觉。

    沈回看着掌心白胖的大包子,又盯着凌星的背影看了看。

    “哎?二哥你包子没吃啊?那能不能给我吃一点点啊。”

    沈来借着月光,一眼叨中沈回手里的包子。

    沈回收回视线,当着沈来的面把包子塞嘴里,眉头一挑,“我的包子,不给旁人吃。”

    沈来看沈回嚼包子,馋的咽口水。

    不过他也没真以为能从他二哥手里弄来吃的,他二哥这人其实很大方,但是又很护食。

    简单来说就是,除非是他二哥不想要的东西,这东西不管多贵重他都会任人随意拿。

    要是那东西是他二哥想要的,那再低贱,别人也休想从他手里拿走。

    包子这么好吃,他二哥护食也正常。

    木头柜子里还有四个包子,不管怎样,他明天肯定是还能再吃上一口的。

    因此在确认他二哥不给,沈来也没缠着,吸溜一下口水,撅着嘴转身跑了。

    那包子的香味一直勾他,他不能再待。

    真控制不住上去抢,他能被他二哥嵌墙里。

    第二天一早,凌星起来后,发现沈呈山他们竟然没走。

    灶屋里人坐的齐,看样子是有事要说。

    凌星坐到沈来边上,沈呈山咳了一声,拿出了当家人的气势,“今天是要和你们说一说,往后咱们家里的日子要怎么过。”

    父母在,不分家。

    这是铁律。

    但若是一家人实在过不到一起去,也可以砌个院墙,稍微隔开。

    可想要另外盖房单住,是不行的。

    沈呈山和徐有芳昨天吃了凌星做的包子馒头之后,就知道凌星是真的有本事。

    前面沈回作为沈家人,给了凌星八百文。但他们不能因为这八百文,就要凌星的生意彻底属于沈家。

    沈呈山继续道:“以前因为要给大郎治病,家里的钱都是在一处使。现在大郎走了,我和你们娘商量过,各人手里都可存些银钱,为自己或是为自己的小家。”

    “你们自己在外赚的钱,多少都不必交公。家里田地的产出做公用,由你们娘管着,不会私分给你们。”

    这席话听的曹满月眼睛亮晶晶的,每年有农忙但也有农闲啊。

    农闲出去找活干,多少都是自己的,她手里头也能攒钱了!

    凌星听着沈呈山的话,他知道今日说这些,是有他的原因。

    他在说做生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将这生意算沈家的。

    反正最终都能改善他的生活条件。

    而他,也需要沈家的庇护。

    现在沈家和他说,不会要他的生意,但依旧是一家人。

    凌星突然觉得老天爷对他也还不错,虽说他现在的哥儿身份,因为时代原因,限制颇多。

    但好在他遇到了沈家人。

    第12章

    第

    12

    章

    多谢哥夫

    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人家对他好,他也会对人好。

    凌星等着人走差不多,拉着沈呈山和徐有芳道:“爹娘,我的生意全托家里给的银钱才能做。往后每月,我会给家中五成的收入做公用。这钱爹娘务必收下,不然我住在这里,心里难安。”

    之所以不在全家人面前说,是怕给沈回还有沈归夫妻两压力。

    要交公一部分,是他原因特殊。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特殊,把其他人给架起来。

    沈呈山夫妻二人知道凌星心意已决,沈呈山思索一番后提议,“你的手艺才是生意的根本,五成太多了,且那些铜钱是二郎给的。真要给的话,不如给一成给二郎,其他的就不必了,不然爹娘心里也同样难安。”

    凌星想了想,“再给两成给家里吧,我需要用公中的东西,算账也麻烦的很,不如直接给了省心。”

    两方推来推去,最后定下给一成给沈回,一成给公中。

    这下凌星给了钱,心里安稳了。沈呈山和徐有芳没有占孩子太多的便宜,心里也舒坦了。

    陶坊那边说泥炉做好要十天,这几天沈回空了就做蒸笼。

    柴火的价格在第五天的时候又降了,一捆六文。

    即便是这样,沈家还是一天跑两趟山。

    再少也是钱,家里穷的要揭不开锅哪里容得了他们挑三拣四的。

    不过是苦点累点,干就完了。

    这天凌星在帮徐有芳晒衣服,发现晾衣绳上有件衣服已经干差不多了。

    是沈回的。

    他的衣服一般都是自己洗。

    凌星也问过徐有芳,但徐有芳也说不上来沈回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洗衣服了,反正她已经很多年没有洗到沈回的衣服。

    晒完衣服后,凌星看到沈回的领口袖口有缝补。缝的并不结实,稍微磨磨,线能把布都给磨散。

    他见衣服干的差不多,便拿了下来,去西头房找针线篓子。

    中午沈家人卖了柴火回来,一家子坐一起吃了豆饭。

    席间沈来又把脑袋贴凌星的怀里去,“大哥夫,你啥时候再做包子馒头吃啊?”

    这几天他每天能问凌星八百遍这个问题,自从吃了顿好的,他就想的要命。

    他知道家里这样穷,不可能总吃那好东西。豆腐在他家都是奢侈物了,更别提包子馒头。

    但他控制不住自己,总期待着还能再吃上。只要想了,就去问凌星。

    甚至还说不要生辰面了,只要一个豆腐包子。

    陶炉还没做好,蒸笼倒是进入了收尾阶段。

    凌星算着能出摊的日子,对沈来道:“再过四天,到时候你帮我切豆腐馅,我给你个包子和馒头怎么样?”

    沈来两眼一亮,小狗一般,“好!我一准把豆腐馅切的漂亮!”

    这边对沈来说了,那头的沈小春和沈小夏也没落下,“小春,小夏,你们要来给大伯夫帮忙赚包子馒头吃不?”

    具体帮什么忙凌星没说,在凌星看来他们都是小孩子,能做的本来就有限。

    他张口,只是为了让两个孩子有参与感,觉得是沈家的人,没被排挤在外。本来他们在沈家连呼吸都小心着,怕惊扰到人。

    曹满月当娘的也知道两个孩子活的小心,这里面有她的原因,可她也是没办法。

    眼下大哥夫主动开口,想帮着两个孩子,曹满月心里感激,在两孩子怯懦退缩但又无比向往的眼神下,笑着点头,“快谢谢大伯夫。”

    沈小春和沈小夏小声的张口,“谢谢大伯夫。”

    说完还有些激动,脸都红了,不太好意思的低头。

    凌星笑笑,没有再继续说什么。

    吃完豆饭,曹满月片刻也等不了,要去砍柴。

    公爹说卖柴钱是给大哥夫做生意备用的,她多砍些大哥夫备用的钱就能多些。

    那包子馒头都要钱,她不能叫大哥夫白掏。

    蒸笼差收尾,沈回想着今天全部做完。

    路过晾衣绳的时候发现衣服忘记收了,便伸手取衣服。

    拿到手里才发现破损的领口和袖口,被重新缝补了。

    针脚不似他自己缝的那般松散,也不如他娘的那样精细。

    但缝补的很好,很结实。

    沈回拿着衣服,视线精准的落在不远处给沈来整理头发的凌星身上。

    此时凌星正巧抬头,见沈回臂弯挂着他缝补过的那件衣服,正面部表情的盯着他看,凌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沈来头发整理齐整后人就撒腿跑了,他在一个地方待不住。

    院子里只有沈回和凌星,凌星悄悄靠近沈回。

    “不好意思啊,擅自动了你的衣服。但要是不重新缝补的话,衣服领口和袖口没多久就会烂掉,到时候想缝都缝不起来了。”

    沈回带着茧子的指腹蹭了一下衣袖上缝补的痕迹,低头看向凌星,“多谢哥夫。”

    凌星笑着摆手,“没事的,你以后有需要缝补的都可以拿给我,很快就能缝补好。”

    之前沈回卖头发帮他凑钱,凌星是打心眼里面感谢。举手之劳的事情,他很乐意替沈回做了。

    沈回没立即回答,而是在沉默片刻后,沉声道:“那便劳烦哥夫了。”

    两人没再继续说,沈回要赶时间做蒸笼,把衣服放回屋,就出来干起活。

    凌星在院子里看了一会,没什么是他能做的,又去帮徐有芳打扫屋子。

    “星哥儿,你之后出去摆摊子,娘想着叫二郎陪你去。”

    凌星手里拿着秃头的苕帚,心里算了算日子,“那会家里要耕地了吧?二弟他一把子力气,留在家不是更好?”

    徐有芳哎了一声,“就是二郎力气大,人长得高壮,这才叫他陪你去啊。”

    “这话怎么说?”

    “外头且乱着呢,你这样的小哥儿身边没个汉子,不知有多少人会欺负你,找你麻烦。二郎模样凶,爹娘瞧着他,心里都会发怵。叫他陪着你,帮你镇场子,那些个二流子不敢靠近你的。”

    徐有芳一通说,凌星明白了。

    这里不是法治社会,他可不敢托大说不用。

    “全听娘安排。”

    到了约好的日子,沈呈山去镇上卖柴的时候,拐去陶坊取了订做好的泥炉。

    顺便从镇上的粮铺买了十斤的好面,一下子又花了二百文。

    泥炉死沉,还是沈回一路拎回去的。

    沈归则扛着十斤的面粉跟在后头,看一会就喊累,要他爹和他换着扛。

    到家后,凌星为了试试蒸笼和泥炉,又做了顿包子馒头。

    老面引子要现弄,做上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

    期间凌星又托沈呈山买了口陶锅,放在泥炉上用,还买了些麻布回来,做蒸笼布。

    东西都买回来,又花去一百五十一文。

    陶锅买了底厚实耐用些的,要七十五文。

    这时节的麻布一匹三百文,长四丈,宽二尺二。夏季的时候一匹二百文。

    沈呈山扯了十尺麻布,要七十六文钱。

    凌星洗了麻布,之后根据蒸笼大小裁剪成圆,垫在蒸笼里面。也只裁了十片,他有五个蒸笼,多余的收着,可以做替换。

    边角料被徐有芳收拾起来,留着后面缝补衣服用。

    包包子的时候,凌星五个蒸笼全用上了。

    一笼能蒸十个,但他没有放全。

    每笼就放了两三个,一共用了一斤面粉,一斤豆腐。

    蒸的时候要时刻注意着火候,盯着泥炉和蒸笼里包子馒头的状态,心里记着时辰。

    还需要来回的调换蒸笼顺序,保证每一层都蒸好。

    他手艺足够好,之前又积攒许多的经验,这次一次成了。

    沈家又吃了一顿豆腐包子。

    之前凌星对这边物价不太了解,以为五百文就够。原身出生富裕人家,脑海里也没有底层人民接触的物价参考。

    结果花到最后,沈回卖头发的八百文根本就不够。

    沈家给他添上了后续所有的空缺,凌星都记在心里。

    因为钱不够的原因,头先想的肉包子也往后搁置,就先做豆腐包子和馒头去卖。

    凌星估摸了一下,一斤面粉差不多能做十五个大包子,小一点的,二十个都能做得。

    馒头的话,大一点的能做七八个,小一点的能做十二三个。

    大包子有视觉冲击,但价格肯定会定的贵些。小包子虽然能便宜,不过也没办法便宜到哪里去。

    做早点的都是辛苦钱,起得早还忙得很。

    卖的贵一点,食客就不买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