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章

    等缓过劲,他就帮着徐有芳做针线活。

    他不会刺绣,但是缝缝补补的还是可以的。小时候家里穷,爷爷也节俭。

    他衣服破洞,都是爷爷缝补。

    不过爷爷手艺不太行,缝的像一条条蜈蚣一样。

    到了知羞耻的年纪,凌星也不太想穿着蜈蚣服上学去。

    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的身上,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他,对他评头论足。

    他虽然也想不在意,可没办法。

    那些声音总会缠着他,在他的耳边萦绕。也让他生出了敏感自卑,有一段时间话都不敢和人说。

    从那后凌星就自己练习缝补,他年轻眼神好,熟练之后不说缝的多细密,至少不会明显的一条在衣服上。

    他还会把有颜色的布条,剪成合适的大小,弄个简单的图形,缝补在大一些的破洞上当装饰。

    只这样,对凌星来说就够了。

    他尽自己所能,让自己体面,别人要是再嫌弃的说这说那,那他也没办法。

    反正他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了,这样就够了。

    再好的针线活,在徐有芳面前都是班门弄斧。

    徐有芳一点没嫌,还时不时的指点一下凌星,让他缝补的针脚更细密。

    越教徐有芳就越喜欢凌星,这哥儿总是挂着笑,好像没有烦心事一样。那笑容能感染着周遭,看他高兴,大家也想跟着笑一笑。

    人又有耐心,愿意听,愿意学,脑子还灵光一点就透。

    凌星手里缝补的是沈来的衣服,徐有芳看着屁股那的破洞,没忍住笑着念道:“来哥儿的性子也不知随谁,皮的很。一个哥儿整日出去与男娃们打架,那破洞就是爬树上追着人打,被树枝给勾坏了的。”

    听着沈来的光辉事迹,凌星脑海里想着画面,也被逗笑。

    “那定是那群男娃招惹来哥儿生气了。”

    和沈来相处的这两天,凌星能感觉到这孩子并不是真的皮的没边,不讲道理的。

    就是性子会急些,经不起激,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捉弄他。

    叫他爬树都要追着揍的,定然是把他给惹急眼了。

    徐有芳闻言一愣,她倒是没想过会是这样的情况。

    以前家里要给大郎治病,她每天睁眼想的就是怎么赚钱。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心神去处理来哥儿惹出来的祸。

    每每有人来找,她也只希望快些解决,不要再耽误时间。

    她做绣活,时间就是铜板。多做些,就能多换些钱回来。

    这会听了凌星的话,徐有芳陷入短暂的沉思。

    莫不是以往,她都冤枉了来哥儿?

    “娘你怎么了?”

    凌星察觉到徐有芳的情绪不太对劲,出声询问道。

    “没事,就是想起一些以前的事。”

    徐有芳不太想说,凌星自然不会追问。他低头继续缝沈来的破洞裤子,缝好后看向箩筐里的两三件衣服,“二弟的衣服不在这里?”

    沈家的衣服其实不多,春夏秋两身换着穿,冬日里的衣服,一人就一身。

    凌星穿的是沈还以前的衣服,多余的衣服一件都没有。

    老话说,这衣服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上头穿完下头穿,穿的不能再穿了,拆了还能缝布鞋,做抹布。

    在这为数不多的衣服里,没有一件是属于沈回的。

    徐有芳道:“二郎衣服他都自己缝补,这孩子太懂事,怕我辛苦。”

    凌星哦了一声,想到之前给沈回修头发的时候,看见他衣领磨损严重,似乎有缝补,但显然效果并不好。

    中午徐有芳还是做了豆饭,凌星去看了一下老面引子发酵的情况,还不错。

    傍晚的时候就能取出来揉面。

    豆饭做好,沈呈山几人也回来了。

    上午的柴还是卖了一百四十文,有沈回在,柴弄的多一些。

    昨天下午沈回没去,三人累半晌,走的路又多,就弄了七捆,卖了四十九文。

    家里加上凌星手里的八百文,现在一共一千一百零九个铜钱,算一两银子。

    不过眨眼就要去掉五百文。

    “星哥儿啊,你要的那炉子我去陶坊那边问了,定制的比较大,匠人要试错,一口价要五百文。不过说了后面要是坏了,能给免费修三次。”

    沈呈山把打探来的消息和凌星详细的说了,凌星暗暗乍舌,他本以为五百文就够所有,没想到光这泥炉就要花去五百文。

    包子馒头又不好家里弄好再带去,这天还冷着,路上也要时间,到地方都冷了。

    偏包子馒头冷了味道就不好,谁也不是冤大头,花那冤枉钱买。

    这钱不能不花,还得赶早才行。

    越早弄出来,就能越早赚钱啊。

    “好的爹,饭后我数了钱,劳烦爹帮我再跑一趟,叫他们开始做起来吧。”

    吃了豆饭,沈呈山又带着沈归夫妻二人进山了,下午进的是深一点的地方。

    虽然四十九文比不上一百四十文多,可那也是钱啊。

    好在这会天还冷,上山没有蛇虫突然蹿出来咬人。不然家里除了沈回,还真没人敢往深处走一点。

    沈回今天要给凌星做蒸笼,依旧没有去。

    院子里,凌星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根小树枝,在土上给沈回画蒸笼。

    沈回看了一眼,记在心里。

    “好,我知道了。”

    说罢就开始动手弄起木头来,神色专注动作流利。

    凌星目光停留在沈回衣袖端的豁口,一边给沈回递木板,一边道:“二弟,忙活完衣服脱下来我给你缝补一下吧。”

    那头沈回动作微顿,下一瞬又响起劈木板的声音,“不用。”

    第11章

    第

    11

    章

    蒸包子

    傍晚,老面引子发好了。

    期间凌星也把之前放置的草木灰液进行了多次过滤。

    凌星取面引子和碱液准备和面,倒面粉的时候,沈来就在边上,眼巴巴看着装面粉的陶盆。

    凌星嘴角含笑道:“小五,等你生辰那日,不管怎样大哥夫都给你弄碗好面条吃,所以今日这面粉就不留了,我都包了包子馒头,大家一起尝尝味道好吗?”

    沈来都做好了生辰那日肯定没面条吃的准备了,没想到凌星不仅记着还给他保证。

    这让沈来鼻头一酸,抱着凌星就蹭,“大哥夫,你真的太好了!”

    “行了,别耽误你大哥夫做事,快下来。”

    徐有芳笑着把沈来从凌星身上薅下来,不让沈来去看详细过程。

    面和好需要发一阵子,今天晚上能蒸好,但晚饭肯定赶不上吃的。

    吃完面糊后,家里也没什么活干,沈呈山和沈归帮着沈回一起做蒸笼去了。

    曹满月带着两个孩子打扫屋子,沈来被徐有芳塞了一簸箕的黄豆,让他挑坏的出来。

    凌星这边在调豆腐馅料,把豆腐切碎,有小半陶盆。

    家里没什么调料,连小葱都没有,还没开始种呢。

    只有粗盐和一点点的猪油。

    凌星把粗盐重新研磨的更细碎,加进豆腐里面,又弄一点的猪油进去,抓拌抓拌。

    好歹能有些味道。

    面发了一个时辰,掀开布巾一看,比原来大了一倍不止。

    一旁徐有芳看的惊讶不已。

    “这面咋还自己变大了?”

    沈来觉着好奇,也凑过来看,“大哥夫你难不成会仙法?”

    凌星把面团弄到案板上,上面撒了面粉,专门留下来用的,防止面团粘连。

    “就是加了面引子的缘故,只要是面团,加了它都会变大。”

    大概给二人解释一遍后,凌星开始揉面。

    徐有芳和沈来清楚,是昨晚弄的面团和草灰水叫面自己变大了。

    但心中依旧惊奇,没想到那草灰水还真能用啊。最开始见着星哥儿泡草灰水,说做包子馒头要用的时候,她还担心这包子馒头不能吃呢。

    结果现在面团不仅变大,似乎还白了不少,像是掺了一半的精白面进去一样。这样的话,得省多少面粉啊,卖的时候食客肯定也喜欢。

    这会徐有芳已经开始觉得这生意有做头,而不是和之前一样,支持凌星完全就是为了弥补,和答应沈还照顾凌星的原因。

    凌星动作麻利,很快就把面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

    然后用沈家自制的擀面杖,稍微擀一擀,把包子给包了。

    馅料用完,剩下的面团直接团成馒头。

    家里有竹蓖子,专门放在陶锅里面卡着蒸东西的。

    铁锅前朝就有了,不过因为打仗的原因,朝廷控铁严格。这几年放松不少,寻常百姓家也能再添铁具。

    但沈家穷,没钱买铁锅,只能用着陶锅。

    这锅用也能用,就是用的时候要小心一些,火不能太大。也不能热锅加冷水,不然锅底能漏大窟窿。

    凌星能烧铁锅,陶锅烧不了。

    以防他把家里唯一的陶锅烧坏了,便由徐有芳烧。

    竹蓖子上放满了包子馒头,圆滚滚的特别好看。

    沈来之前还想上手,不过他知道自己手笨,不想把面粉糟蹋了,也就心里想想。

    盖上竹编的大锅盖,凌星去水缸舀水,洗洗手。

    陶锅导热慢,火也小,熟的速度自然也慢一些。

    洗完手的凌星也一直守在锅边,隔一段时间稍微掀开盖子,看看里面包子馒头的状态。

    同时也记着用陶锅蒸好需要多久的时间。

    差不多大半个时辰,凌星再掀开盖子时,脸上扬起灿烂的笑:“好了!可以出锅了!”

    徐有芳撤了柴森*晚*整*理火,没烧完的灭火后堆一旁。

    凌星用筷子夹包子馒头,因为竹蓖子上没有垫麻布,底部与竹蓖子有粘粘。

    夹起来的时候,多少有撕裂外皮。

    好在这是家里自己吃,破一点皮也没什么。

    要是拿出去卖的话,这种还是尽量没有的好。

    自从掀开锅盖后,沈来的眼睛鼻子就粘锅里去了。

    这白白胖胖,麦香十足的东西,怎么看起来,闻起来,都那么好吃啊!

    面粉之前看着虽有些发灰,但弄好之后,没有灰的那么厉害。还是比较白的,不过比起精白面的白,肯定还差点意思。

    却也不妨碍这麦香纯正,灶屋这会全是热气腾腾的麦香。

    徐有芳视线落在锅里的包子馒头上,也是一脸的喜色,先不论吃起来味道如何,看着就很不错啊。

    比寻常好面粉做的面食要白不少,麦香也是很浓郁。

    对于这生意,徐有芳也是越来越信凌星真能做好。

    包子馒头稍微冷了冷之后,她叫沈来去喊人来灶屋,趁着热乎赶紧尝尝味道。

    要是味道也成,说不准这生意真能做起来。

    凌星捡了一大陶盆的包子馒头,馒头不多只有三个,个头中等。

    包子有十三个,个头大的很。主要是馅料足的原因,面粉的延展性好,都没有破皮露馅。

    沈来急着吃好吃的,早就坐不住了。这会得了徐有芳的话音,连忙就跑出灶屋喊人。

    没一会灶屋就挤满了人。

    屋里头还有蒸馒头包子的热乎气,人多之后更暖和。

    凌星把包子一人一个分了,还剩下四个放一边。

    馒头只有三个,只能一人掰一点,每人能尝尝味。

    沈家人各自捧着大包子,还有不够两口塞的馒头块,在沈呈山的动嘴后,一家人也纷纷低头开吃。

    最先咬上包子的沈呈山,在牙齿感受到包子皮柔软蓬松的触感时,心中已经惊讶不已。

    乖乖,这面皮子怎这样软乎?

    一口下去,暄软的包子皮带着微咸软嫩的豆腐馅,嘴巴里是又软又咸香。一口下去没嚼两下,立即就想吃第二口。

    沈小春和沈小夏就没吃过这样好的东西,那软乎乎的大包子放他们手里的时候,都还有些不敢接。

    这可是好面粉做出来的好东西,他们竟然也能分到一整个吗?

    俩孩子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有些紧张忐忑的看向曹满月。

    在看曹满月点头后,他们才后知后觉的高兴起来。

    等咬上包子,尝到那味后,一发不可控制也顾不得内馅还烫口,吃的停不下来。

    比起两个孩子,沈来那吃相,完全的小狗扑食,凶猛的很。

    边吃边哼哼,要仔细听才能听明白,在呜呜呜呜的说好吃。

    沈归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虽说三岁前还是个金尊玉贵的少爷,但他没记忆啊。

    记忆里他吃的最好的,就是麦芽糖。

    后来这个也吃不上了。

    面皮因为发酵,软乎的不行。面皮多嚼嚼,还能吃出一些回甜。

    他只可惜包的太少,就一个压根不够解馋啊,反而勾起更多的馋虫来。

    曹满月吃两口后,也是喜欢不已。但她没有再多吃,而是把剩下的给两个孩子,还有沈归分了。

    沈归是真喜欢吃,他根本受不了一点诱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