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31章

    自己父亲的眼神,更像是给自己判了死刑一样。

    他是个弃子。

    罗正阳垂下眼,心中有些麻木了。

    “阳儿。”就在这个时候,罗鸿出声。

    罗正阳没动,身子却是颤了颤。

    罗鸿继续,“阳儿,爹会救你出去,你耐心等着。”

    最终,经过了一番挣扎,罗鸿还是选择了罗正阳。

    虽然,让他失望。

    可,现在,他不想再损失儿子了。

    不然他所谋,有何用?往后带进棺材里么?

    罗鸿想到这,脸色就很是不好。

    然而,罗正阳没反应,却让罗鸿脸色更差。

    不过,就在罗鸿要发难的时候,罗正阳开口了,“爹……真会救我?”

    罗正阳的声音很是沙哑,眼底有着不信。

    罗鸿脸色很差,却还是冷冷开口,“我说会,就会。”

    因为对罗正阳有气,所以罗鸿说完,也没有多留,转身就走。

    看着罗鸿的背影,罗正阳却松了口气。

    这么多天来所带来的郁气,几乎在这个时候全都吐了出来。

    原来,他爹没放弃他。

    罗正阳有些小雀跃。

    就在这个时候,两个狱卒走了过来。

    罗正阳看着那两个狱卒,微微蹙眉,却没有说话,直到两个狱卒开始开锁,罗正阳才觉得不对劲。

    “你们想做什么?”

    就是再蠢,他也知道,没有皇上的圣旨,自己根本就没有可能离开牢房。

    既是没可能离开,那这两个狱卒进来做什么?

    “做什么?”一个狱卒笑,“兄弟两个看你不爽。”

    说着,二话不说,就朝着罗正阳一阵拳打脚踢。

    虽说入狱好些天,可罗正阳却从不曾受过皮肉之苦。

    罗正阳从前养尊处优,哪里受得了这一阵的拳打脚踢的?

    本来,罗正阳也能反抗,可不知怎的,就是逮不着机会。

    最后,整个牢房里,就只能听到罗正阳的哀嚎声和求饶声。

    狱卒直到满意了,才离开。

    而在这之前,宋琼冰和齐天昊就已经离开了天牢。

    宋琼冰看向齐天昊,“那两个狱卒是你的人?”

    齐天昊点头,“是。”

    宋琼冰:“如今罗鸿已经准备救罗正阳,你让人打他,就不怕他出来了会报复那些狱卒?”

    罗正阳会被放出去,这是她早就知道的事情。

    但是,那狱卒却无辜

    齐天昊一听,并没有立刻回答宋琼冰的话,只是用无比复杂的表情看着宋琼冰。

    被齐天昊用这样的眼神看着,宋琼冰莫名。

    这,看着她做什么?

    她脸上有东西?

    还没有等宋琼冰想明白,齐天昊便开口,“敢觊觎你,本王岂能轻易饶了他?”

    宋琼冰:“……”

    真不轻易了。

    不过,这男人这般为自己记仇,她喜欢。

    宋琼冰心情美滋滋,然后忽然一顿,想明白了。

    “你是不是——”

    “是!”

    第710章:贝丞相内涵罗鸿不要脸

    两个人状似哑谜的话,此时此刻怕是只有两人才懂。

    给了对方一个只有对方看得懂的眼神,两人便离开了。

    翌日,罗鸿就开始动了,且动静还不小。

    一大早,当所有的官员上朝的时候,便看到罗鸿笔直的跪在皇宫门口,一时间,自是引来了诸多官员的侧目。

    议论纷纷的有,看一眼就入宫的也有,但是不管怎样,最后还是动作迅速的进了皇宫。

    毕竟,早朝可没有人胆敢迟到的。

    早朝上,诸位官员也像是约好了一样,谁都没有说宫门口的事情。

    倒也不是他们不愿意说,而是他们觉得皇帝的眼线遍布整个皇宫,宫门口的那一幕不可能不知道。

    事实也是如此,从罗鸿跪下的那一刻开始,宋允达便已经得到了消息,但是此时却是当做不知罢了。

    左右,在宋允达看来,让那个老东西多跪一会儿也没有什么不好。

    臣子们不说,宋允达也不提,早朝与平时一样,小事当朝解决,大事收了折子,明日再议。

    等早朝过去,已然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就在要退朝之际,丞相贝正清像是忽然的想起来一般,上前一步,开口道,“启禀皇上,武鸣侯此刻正跪在宫门口。”

    群臣看向贝正清,像是好奇贝丞相为何在这个时候提及这件事一样。

    不过,贝正清提了,他们也很想知道皇上的态度,于是小心的抬头,看向永康帝。

    永康帝,也就是宋允达闻言,一脸惊讶,“武鸣侯在外头?快宣。”

    群臣迷惑了,原来皇上竟是不知武鸣侯在外头么?

    难道不是故意让武鸣侯在外头跪着的么?

    众臣子还没想明白的时候,武鸣侯罗鸿就被带了上来。

    大家能够看得到,武鸣侯走路都有点不太利索了。

    这,跪了半个时辰,倒是也能理解。

    毕竟,宫门口的青石板可硬着呢。

    罗鸿没看旁边,只朝着宋允达跪下参拜,“吴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允达看着罗鸿,一副明君的模样,“武鸣侯请起。”

    罗鸿起身,只是因为腿疼,差点摔倒。

    宋允达看着,却只当没看到,问罗鸿,“武鸣侯今日入宫可有事情?因何不通报却在外头跪着,这若是贝丞相不开口,朕都不知外头还有人跪着。”

    罗鸿:“……”

    心中很是有些咬牙切齿。

    身为皇帝,宫门口的事情能不知道吗?

    还有,通报?

    他找谁通报去?

    宫墙甚高,宫门紧闭,怎么通报?找谁通报?

    还是说,让他在宫门口大声喧哗?几条命都不够作的。

    罗鸿心中这般想着,面上是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

    朝着贝正清投过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后,罗鸿朝着永康帝行了一个大礼。

    “微臣自知犬子罪孽深重,只是微臣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嫡子,还请皇上能够饶了犬子。”

    罗鸿话音一落,全场寂静。

    饶了罗正阳?

    罗鸿这话是怎么说出口的?

    罗正阳如今可是已经判了死刑的,并且罪名成立,洗都没法洗的那种。

    而宋允达还没说话,贝正清就义正言辞的出声:“武鸣侯,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众臣子闻言,下意识的看向贝正清。

    这新相可是了不得的,看着无害,一开口就能噎死人。

    所以,此时此刻,大家就觉得,贝正清这话,还没完。

    果不其然,下一刻,就听贝正清道,“罗世子他那是罪证确凿,你如今说这话,不是让皇上为难么?”

    说着,贝正清上下打量了一眼罗鸿,然后有些一言难尽。

    罗鸿被贝正清看得,不由得心一紧,看着贝正清的眼神里也带着戒备。

    “侯爷您别紧张,本官瞧着你是带了脸来的。”贝正清笑着道,一副很良善的样子。

    众臣子:“……”想笑。

    而罗鸿,他虽然这段时间在京城,但是他属于外任官员, 是不需要上朝的。

    所以,罗鸿对于贝正清,虽说有所耳闻,但是了解还是不那么足。

    所以,有那么瞬间,罗鸿并没有反应过来贝正清话中的意思。

    但是他却敏感的发现了其他人的异样。

    然后,很快,罗鸿就知道了,贝正清这时在内涵自己自己不要脸。

    弄明白这个事实之后,罗鸿脸色非常的难看。

    “贝丞相,你——”

    罗鸿想要发难。

    毕竟,在皇帝面前他要夹着尾巴,可不代表他在贝正清这个毛头小儿的面前需要夹着尾巴。

    然而,罗鸿话没说完,贝正清就淡淡的开口,“侯爷何须动怒?难道本官说的不是事实?本官哪里说的不对?侯爷指出来便是,毕竟年纪大了动怒可不好。”

    年纪大了的罗鸿:“……”

    一时间,他既然无从反驳。

    不然,他能够反驳什么?

    说他其实没有带脸来吗?

    要真是这般,岂不是就正面说明了自己真的不要脸了?

    罗鸿手中青筋暴起,脸色微红。

    可不愧是罗鸿,很快的就冷静了下来。

    在这里跟一个小辈评理做什么?没得忘了自己的正事。

    深吸一口气,罗鸿对着宋允达,继续,“皇上,微臣知道,微臣的请求有些过分,但是微臣愿意用东西交换,以此来恳请皇上和长公主殿下的谅解。”

    罗鸿的姿态摆的很低。

    宋允达眸色幽幽的看着罗鸿,良久,才出声问,“武鸣侯想用什么东西换?说来朕听听。”

    宋允达话音一落,罗鸿却沉默了。

    来之前他心中确实有了计较。

    可,经由贝正清这一打岔,他却忽然觉得自己心中的计较是不是能够换回自家儿子。

    若是不能,自己此行怕是白来。

    并且,失去了底牌和先机。

    所以,用什么筹码来换回自己的儿子,对于此时的罗鸿而言,是相当的关键。

    “嗯?”坐在上座的宋允达出声询问。

    罗鸿回过神来,道:“臣,愿意用一半的兵权交换。”

    原本,他是准备用三分之一的兵权的。

    但是,如今为了保险,只能用一半的兵权了。

    一想到这里,罗鸿就对贝正清气得牙痒痒。

    说完之后,罗鸿自己解释,“这一半兵权,是微臣如今仅能够交出来的了,因为此次微臣入京,也就带了这一半的虎符,还请皇上饶了微臣的嫡子。”

    交出兵权,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这年头,谁不看重权势的?

    但是,交出一半,留下一半,给他时间,他也依旧能够壮大自己的势力,只不过都是时间问题罢了。

    众臣子闻言,都很震惊。

    这罗鸿,先前不是不管那个罗世子了么?

    如今竟然愿意用兵权来换,这可真是不得了。

    众臣子目光再次转向永康帝,等着瞧永康帝的决断。

    毕竟,就算皇上没有表露出来,但是皇上将武鸣侯留在京城这么许久,不就是忌惮他手中的兵权么?

    既如此,皇上应该是会答应这件事的吧?

    毕竟,哪个帝王不想将兵权留在自己的手里?

    就是当初的永成帝,在喂大了罗鸿的胃口之后,还不是想了几次办法想要将兵权拿捏在手上,却没有那个能耐。

    如今,因为长公主的事情,这事竟是这么轻易的就成了。

    几乎所有的臣子都觉得,永康帝会点头。

    然而,永康帝却开口,“罗卿的诚意,朕瞧见了,不过这次的当事人毕竟是朕的长公主,因而还得长公主同意才行。”

    话音一落,宋允达对着一旁的大太监,“来人,去叫长公主来。”

    众臣:“……”

    这么大的事情,让长公主做决断?

    皇上,是不是太儿戏了一些?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