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皇帝不置可否。便有宫人奉命,到外头宣召惠真去了。
虞忠夫妇暗自对视,都有些忐忑。
虽然已经和惠真达成一致,但,今日事发本就蹊跷,只怕惠真会反口……
谁知片刻之后,前去宣召的宫人,却只带了那御史的小厮回来。
“怎么回事,惠真呢?”御史责问。
小厮趴在地上磕头告罪:“老爷见谅!奴才见惠真迟迟不来,就去庵堂寻找,谁知惠真已经死了!
今日清晨她们那个庵堂炸贡品,灶上的姑子不小心,油锅火逸,烧着了窗纸。不但庵堂烧了,连着庵堂所在的二十多户人家都烧了,整整半条街!
等火灭下去,就不见了惠真师父,后来,在她禅房的废墟里扒拉出来一具烧焦的尸骨……”
“怎会如此!”绯晚第一个失声惊呼,问道,“其他人呢,庵堂的师父们,还有街上的民户,可有伤亡?”
小厮答:“里正统计过了,除了烧毁房屋,其他人口倒是不曾伤着,唯有惠真师父一人遇难。”
绯晚落泪低泣。
“阿弥陀佛,嫔妾当初和惠真师父有过几面之缘,她很和气很慈祥,待人极好,怎会……”
和太后娘家忠清伯府交好的人,便有站出来说话的。
言道:“此事若细细想来,倒是有些可怕。怎么那个姑子早不遇难,晚不遇难,偏生在需要证明昭贵人身份时,遇难了呢?”
送袁氏遗书的御史一听此言,当场跌足懊悔:
“是微臣疏忽!微臣不该昨晚提前通知惠真,一夜之间怕是有人闻讯,做了手脚,倒是微臣连累了那位出家人!”
被贤妃压下去的那个嫔妃又出来添火了:
“袁氏遗书上说,惠真是当初把昭贵人送还给虞家的人,那也就是唯一可靠的人证了!可她偏偏遇害……
难道是,有人为了甩掉‘欺君之罪’,杀人灭口?如此看来,难道昭贵人真的是虞家的小姐不成!?”
虞忠夫妇连忙大声否认。
两人都是心惊胆战。
不知到底是什么人算计虞家。
惠真死了,倒比活着反口更可怕。
反口还能辩解,可人死了,虞家倒有了杀人灭口的嫌疑!
虞忠的政敌站出来,朗声言道:
“陛下,虽然今日是太后寿辰,不宜扫兴。但此事若不澄清,虞大人兵部侍郎的官职,怕是不能再担任。
只因兵事关乎国家兴亡,不能马虎。
若虞大人真如传言所说,将亲女伪装婢女送进宫,蛊惑君心,图谋不轨,他图谋的到底是什么,就很值得思量。
如今在西北和敌国作战的统帅,可是虞大人极力保举的。
昭贵人短短两月不到,从宫婢升为正五品小主,假以时日,若再高升……
宫中、朝中、军中里应外合……
臣不敢多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
殿上顿时轰然。
欺君之罪,妖妃作乱,里应外合……
这是要把虞家和昭贵人往死里整啊。
满门抄斩都是轻的,夷平九族也是理所当然!
简嫔装作吃惊的样子,讶然掩口:
“可是偏偏,能证明昭贵人身份的惠真,今早死了呀!”
贤妃狠狠瞪她一眼。
简嫔低头收声。
心里头很不服气。
觉着贤妃真是昏头了,帮昭贵人有什么用,等着昭贵人升成昭妃,跟她抗衡吗。
还不如早早剪除,以绝后患!
“陛下,太后娘娘,嫔妾害怕……”
绯晚含着眼泪,直接跪倒在御前。
抽泣着陈情,说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否是虞家女,但绝对没有魅惑皇帝的意图。
“嫔妾得蒙圣宠,三生有幸。只是嫔妾福薄,怕是受不住帝王恩宠了。短短时日,竟有这么多的人非议嫔妾,还连累了虞大人……
还请陛下除了嫔妾位份,嫔妾愿意听太后处置,去寺里出家修行。往后余生,嫔妾会日夜为陛下和太后祈福,为我大梁祈福!”
她哭得梨花带雨。
娇弱委屈得很。
心里头却是清明冷静,暗赞皇后手段。
袁氏死了多时,还能被拿出来利用,可真是死了都要被榨干价值。
当初在刑房,袁氏有没有血书遗留给皇帝,已无从查证。毕竟收尸的和后来收拾袁氏遗物的宫人都没留意,胡乱把死人东西送还给袁家人罢了。
而袁家人,遭逢削官变故,家里乱糟糟,一时疏忽了清点遗物也在情理之中。后来袁家偶然发现遗书,交给言官供呈御览,想把连累家族落难的昭贵人拉下马,很正常不是么?
事成事败,都是袁家手笔,皇后隐在背后毫无干系呢!
只要皇后在派人挑唆袁家时不留痕迹,就算袁家事败攀扯皇后,都没有证据。
绯晚暗暗冷笑。
把惠真弄死这一节,更是神来之笔。
直接让虞家和她百口莫辩。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皇帝会不会迁怒于她,“杀人灭口”的嫌疑一旦在帝心留影,等以后日子久了,皇帝若得了新人,厌腻了她……
到时候这罪过就可以翻出来,成为压死她的巨石之一!
“昭卿,你先起来。”
皇帝清冷开口,面色也是清冷。
嘴角的笑收了,一派帝王威严。
“陛下……?”绯晚含泪楚楚。
皇帝看她的眼神不再缠绵,只是言道:
“你便是出宫,也要查明身份才行。”
“否则,朕岂非成了宠幸祸妃、被臣子玩弄于股掌的昏帝王这么一开口,满殿的人,都陆续收了声。
感受到帝王怒意,一时不再有人站出来触霉头。
丝竹声早已停止。
一片寂静之中,皇帝看向太后。
意味深长地问道:“您老人家年纪大了,想必见识多些,不知在昭贵人证明身份之事上,有何高见?”
太后岂能听不出皇帝的讥讽。
只是此时,倒不愿和他言辞争锋。
认定只要打下绯晚,皇帝的英明便自然受影响。
于是微微笑道:“人证死了不要紧,证明血缘,自古已有妙法。大理寺和刑部的朝臣,可有谁知道么?”
被太后注视的两个大理寺官员汗流浃背。
磨蹭片刻,一个站出来勉强答道:“《洗冤集》上有记载,若血亲不辨真假,可以父子二人之血滴入水碗,看是否相融。融,则为血亲,不融,则无血缘。”
“滴血验亲么?”
“回太后,正是。”
“典籍记载父子相认可用此法,父女呢?”
“父女、母女皆可。”
太后便问:“皇帝以为如何?”
“朕准了。”
“哀家懿旨,昭贵人和虞侍郎,滴血验亲,即刻施行!”
虞忠身子一抖,伏跪在地。
虞夫人已经面无血色,如被雷劈。
而她带进宫来的庶女虞素锦,此时也是面如土色,再也顾不上给皇帝暗送秋波。
只因她心里明白,若是虞家真背上欺君之罪,她也是要被连累获罪的。
还谈什么入宫不入宫!
真是个祸害!她暗暗朝绯晚投去怨恨的目光。
可不管他们几个怎么害怕。
宫人的动作是很快的。
一只水碗被端到了绯晚面前。
“小主,得罪了。”
宫正司的嬷嬷执起绯晚的手,刺破她一根手指。
鲜红的血滴入碗中。
“虞大人,请。”
虞忠的血,也随即滴入。
众目睽睽之下,那两滴血在水中慢慢扩散。
片刻之间,便融合在了一起!
宫正司的人拿着水碗,先呈御览,再在太后、嫔妃席上走一圈,又走过底下各个席位。
再回到御前时,那两滴血已经融得不能再融,完全化在一起,将整碗水染成了浅红色!
殿中惊讶的议论此起彼伏,再次嗡嗡一片。
“昭贵人真的是虞侍郎亲女!”
“没想到啊……他把亲生女儿送进宫里当婢子,到底什么居心?”
“昭贵人自从晋封,宫里头一桩事连着一桩事,可是风波不断。”
“可见是个媚乱宫廷的祸害。”
之前那个挑刺挑唆的嫔妃,幸灾乐祸瞧着绯晚。
“昭贵人,这下你想出家也不能了。欺君之罪,为祸宫廷,你未必能有全尸啊。”
“按着祖制,合该凌迟处死。”
殿外走进皇后一行,步履匆匆,到御前倒身下拜。
“皇后,你怎么来了?”胜券已握的太后语气和缓,温言相问。
皇后身穿明黄色凤凌九霄织锦朝服,容妆一丝不苟,举手投足没有半分病中模样。
说话也是中气十足。
“回太后,臣妾身子本已大好,只是陛下心疼臣妾,才让臣妾再养一些时日罢了。
今日不能给太后拜寿,是臣妾的罪过。
臣妾本不该前来,以还有一丝病气的身体扰了寿宴,只是忽然听闻昭贵人出事,臣妾怕她有失,连忙赶来。”
说着看了一眼浅红血色的水碗。
正色恳求道:
“臣妾在殿外听闻,昭贵人已被证明是虞侍郎的女儿,欺君合该凌迟。
可臣妾以为,她好歹侍奉过陛下,而且也善待宫人,不管是否是装相做戏,一些宫人确实得到了好处。
陛下向来宽仁,不如从轻处罚,起码留她一个全尸吧!
臣妾替昭贵人拜谢陛下,拜谢太后!”
皇后磕头行了一礼,方才起身。
发间九凤挂珠钗微微晃动,光华灿烂,端庄而不失威仪,尽显正室国母体统。
太后赞许点头:“这才是后妃该有的心胸和气派。”
绯晚跪在地上,柔弱无助,满是楚楚可怜的破碎感。
暗道皇后好心机,太后能见机,可你们说了都不算!
她一脸难以置信,盈盈朝帝王投去委屈的目光。
委屈中,还带着三分倔强。
两分不服。
一分决然。
“陛下,嫔妾从不信自己是虞大人的女儿,更没有心怀叵测入宫。”
“受此污蔑,嫔妾本该一死以证清白。”
“可此事连累了陛下名声,嫔妾为了陛下,一定要将此事分说明白,弄个水落石出才行!”
“陛下,请容嫔妾行事!”
皇帝微微挑眉。
这样强硬的昭卿,还是第一次见到。
看她脸色严肃、泪光盈睫的模样,倒是比平日柔婉顺从时,更动人几分。
之前挑刺的嫔妃忍不住出声嘀咕:“这个时候了,还不认罪博个从轻发落,想怎么闹呢?怕是皇后娘娘也救不了你了。”
只是皇帝连一个眼风都没给她。
让她尴尬又惶恐地住了口。
太后和皇后没有阻拦绯晚。
只因认定她必死无疑。
容她挣扎,倒体现自家的宽容仁德。
“昭卿,你想如何行事?”皇帝问。
“回陛下,嫔妾要做的事,怕是有些大胆。但,嫔妾一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