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0章

    她实在没想到皇帝会在筵席上当众顶撞太后。

    太后提起虞听锦,他便说虞听锦面善心黑。

    贤妃暗忖陛下这是怎么了?

    他虽不容人冒犯天子威仪,可以往对太后,都是很尊敬的……

    “贤妃还要料理宫廷琐事,哪有工夫。罢了,等皇后病好,再让贤妃伺候哀家不迟。皇帝,你要多关心皇后的身体,让她早日病愈才是。”

    太后毫不退让,直接敲打。

    见皇帝笑意更深,贤妃知道皇帝怕是更生气了。

    她可不愿意成为两人对抗的由头。

    立刻抢在皇帝出声前,给兰昭仪使个眼色。

    兰昭仪站起来给贤妃解围:“太后娘娘,等眼下这支舞跳完,咱们可有热闹瞧了。京城里眼下最红火的戏班子,带着拿手绝活进宫给您拜寿呢。其中最有趣的一场《刘生赶樵》,里头可有些新鲜玩意,您只管瞧瞧热闹不热闹,喜欢不喜欢。”

    太后等了等。

    见皇帝没有再说什么话,才觉着气顺了些。

    对兰昭仪点了点头。

    “倒也罢了,那就听听看。宫里教坊司的歌舞戏曲都看得不少,外头的新鲜玩意哀家也愿意瞧瞧。

    总之这些消遣取乐的东西,不是正事,尝个鲜无伤大雅。若是正事,那还是规规矩矩为好。”

    贤妃暗想。

    这分明是敲打陛下别宠爱来路不正的新人嘛!

    可叹她费心给太后挑戏,荐了戏班子进来,戏还没唱,却被太后用来对皇帝不依不饶。

    您老人家过寿,能不能别给我找麻烦!

    没看见陛下虽然笑着,目光却越来越冷吗?

    贤妃再次给兰昭仪使眼色。

    还看了看那边御座下空着的位置。

    谁知兰昭仪没有领会其意,倒顺着太后的话,继续说戏班子。

    贤妃可不想自己举荐的戏班子再被太后当棋子用,否则惹了皇帝怎么办。

    突然就听嫔妃堆里有人开口。

    声音清清冷冷的。

    “陛下旁边那个位子,怎么空着,是给谁留的吗?”

    声音虽然不大,但恰好在乐曲停顿时,便被附近的人听得清楚。

    贤妃暗赞一声,这话说得时机真合适。

    转头一看开口的是樱采女芷书。

    顿时对芷书更有好感。

    贤妃便笑道:“那是瑞王爷的位置,陛下特意吩咐将王爷座位安排在御座之下呢。”

    一句话提醒了太后。

    “瑞王去哪里了?”

    寿宴开席半晌了,小儿子还没到场,这可不像他的作风。

    瑞王席位旁边,瑞王妃扶着腰,站起来。

    笑着回禀:“王爷有寿礼献给太后,过一会儿才能到呢。”

    太后笑容漫上眉梢。

    和方才只浮于表面的笑完全不同。

    “这孩子,又折腾什么古怪玩意呢?”

    “太后一会儿瞧瞧便知道。”

    “好了,你坐下吧,小心身子。”

    “谢太后。”

    瑞王妃怀孕月份尚浅,肚子只是微微鼓起,却偏要扶着腰作态,让贤妃很是看不惯。

    瞄一眼皇帝,果然发现他目光更凉了。

    后宫子嗣单薄,早年有几个皇子,都是还没满周岁就没了。

    眼下皇帝只有两个公主,尚且年幼。

    瑞王孩子多,除了妾室们生育,王妃本人也生过一胎了,如今又总是带着二胎在宫里炫耀,不是给皇帝没脸吗。

    “陛下,您尝尝这道菜,臣妾寻了古法,特意命膳房复刻烹制的。”

    贤妃及时哄皇帝开心。

    那边瑞王妃落座,笑得大方得体。

    心里却暗暗发狠。

    瑞王的确准备了特别的寿礼,可却并非因寿礼而缺席。

    旁人不知道,可她刚才找不着瑞王的时候,暗中发现王爷的随从葫芦偷偷拿了衣服,跑进上林苑太液池的隐蔽亭子里。

    知道自己男人什么德行。

    瑞王妃一下就猜到瑞王怕是在那里胡来了。

    是哪家想攀高枝的贵女?

    还是妄想飞上枝头的宫女?

    敢趁着她孕期,在宫里勾搭王爷……

    瑞王妃已经派人去悄悄查探。

    若是让她查到了什么,一定要把对方扒层皮下来!

    “曹滨,这菜不错,给昭贵人送去。她养伤期间,合该多补补身子。”

    忽然,御座上皇帝出声,打断了瑞王妃思绪。

    吃了一口贤妃推荐的菜品,皇帝竟这样吩咐。

    瑞王妃不由暗想,这个最近得宠的昭贵人,可真是被皇帝放在心上啊。

    也不知道长得有多美。

    怎么把皇帝勾成这样呢?

    贤妃心里却是暗暗叫苦。

    她推荐的戏班子,太后拿来作筏子,敲打皇帝不该坏了规矩,太宠出身卑微的新人。

    她推荐的菜,皇帝拿来对抗太后作筏子,非要给新人送去。

    合着因为一个昭贵人,她这场寿宴是白筹备了呗?

    啪!

    曹滨端着菜还没走。

    太后那边,重重放了酒杯。

    声音很大。

    一时间,惊得附近嫔妃命妇都愣住,齐齐看过去。

    第117章

    皇帝很生气

    “太后怎么了?可是这酒,不合太后口味?”

    恰在此时,一曲舞毕。

    殿中安静得很。

    皇帝在一片寂静中,缓缓出声。

    年轻的君王嘴角含笑,语气宽和,仿佛真是一位孝子在关切母亲。

    然而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他在生气。

    咱们这位陛下,越是生气,越是温和。

    此时就连平日惯会谈笑的贤妃,也讷讷噤声,不敢出来解围。

    偏生此时皇帝见太后不言声,便追加一句:

    “这是什么酒,怎么给太后备了不喜欢的酒水?贤妃,你怎么办事的?”

    贤妃心里暗道倒霉。

    太后明明是为陛下给昭贵人送菜而发怒。

    母子俩不好对打,都拿昭贵人煞性子。昭贵人不在,她倒被拎出来了。

    却也知道躲不掉了。

    连忙在帝王注视中离座起身,蹲身行礼告罪。

    “是臣妾办事不力。光想着酒菜单子都是皇后拟好,且皇后前两日也把单子送给太后过目了,臣妾一时偷懒,就没有大改动,只略略更改添置了几样菜品。臣妾疏漏了,该更加谨慎精心才是。”

    既说明缘故,把锅甩给皇后。

    也表明了自己敢于担当的态度。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如此说来,不该责问你,起来吧。”

    “谢陛下。”

    “只是皇后病中,朕亦不忍责备她,毕竟寿宴前期都是她一手筹备,让她好好养身子便是了。”贤妃归座,皇帝转向太后,“您不喜这酒,也请容谅皇后,朕替她给您老人家陪个罪。”

    当着满殿臣工,皇帝这姿态,是做得足足的。

    也给够了太后面子。

    只是有一样不好,把皇后贤妃都拉出来问责,连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都在赔罪,衬托得太后仿佛是在无理取闹。

    后妃们殚精竭虑给你办寿,你还要因为酒的问题,当众摔杯子发脾气。

    是不是不得体?

    天下人可都看着呢!

    太后自不愿意吃这个哑巴亏。

    她出身勋贵之家,祖上是开国功臣,爵位虽不高,但自有体面在。

    且当了先帝正妻多年,连先帝都敬着她几分,如今岂能容忍亲手扶持起来的庶子给自己委屈受。

    太后缓缓地笑了笑。

    言道:“皇帝言重了,也误会了。这酒清淡甜香,口感绵软,很合哀家的口。皇帝是君王,自当沉稳贵重,岂能不问是非便随意责备后妃?寿宴是小事,酒亦是小事,朝堂军国却是大事,皇帝理政时,希望不要这样急躁才好。”

    这番话说得极重。

    皇帝已经君临五年,在朝堂上威势越来越重,太后却当着满殿臣僚命妇的面,责皇帝不该急躁。

    像训导孩子似的训他。

    等于在天下人跟前给皇帝难堪。

    事情若传出去,用不了多久,大梁上下的人就会以讹传讹,说咱们当今天子性子急躁、毛头小子不稳重,全靠太后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呢!

    那么皇帝登基几年来的勤政、宽仁、体面、君威,可全都成了笑话。

    太后说完了,自己拿起酒壶,斟酒一杯,拿在手中。

    扫视满殿臣僚,笑道:“你们来给哀家贺寿,哀家高兴,今早,慈云宫院子里的合欢树又开了一树花,让哀家心中颇为感慨。

    几株合欢树,乃先帝当年为哀家种植在凤仪宫的。先帝驾崩,哀家移居慈云宫,舍不得它们,便挪了过来。看着它们,便不由想起先帝在世时为国事殚精竭虑,常与哀家立在树下,谈讲心中忧烦。

    为了守住祖宗江山,先帝夙兴夜寐,辛苦一生,临终亦不忘谆谆托付几位重臣,嘱他们辅佐皇帝,勿要懈怠。哀家当时在场听着,也被叮嘱一番。如今每每想起先帝苦心,哀家都不免潸然泪下,感喟于心。”

    太后说得眼中含泪。

    接过十香嬷嬷递来的帕子,擦了擦眼角。

    忽然站起,高高举起酒杯,仰头看天。

    “这一杯,哀家敬先帝。这几年,哀家没有辜负您的托付,稳住了后宫。日后天上相见,哀家问心无愧。”

    太后将酒洒在地上。

    而后亮了杯底,扫视满殿朝臣命妇。

    “大梁的前朝,就靠你们了。望你们秉承先帝遗志,为国为民,兴家兴国,铸我大梁万世基业!”

    “谨遵太后嘱托!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满殿之人早在太后站起的时候,便纷纷跟着站起。

    此时有一人带头高呼千岁,其余人也陆续跟着行礼,出声回应。

    只是有人声音高,有人声音低罢了。

    高呼的那些,部分是勋贵宗亲和朝臣,和太后娘家忠清伯府关系不错的。

    还有不少是没看懂形势,以为是普通祝寿,随众附和的。

    而那些声音低微,甚至只是勉强跟着行礼,并未吭声的,便是看清楚局面,且不愿助长太后威势的。

    一时间,大殿之上山呼千岁。

    大梁朝真正的九五至尊,倒被晾到了一边。

    皇帝还坐在御座上。

    没有跟着太后站起。

    嘴角噙笑,看太后意气风发,看满殿人给她行礼。

    后宫,她稳住的。

    前朝,要靠大家。

    说来说去,原是没他这个皇帝什么事了!

    眼看着满殿勋贵朝臣,竟没有一个在此时站出来,指出太后的不妥当。

    皇帝眼底,隐隐透出几分失望。

    就连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几个臣子,都没出头呵。

    等满殿人随着太后重新落座,寿宴继续进行的时候,锣鼓声起,付家班登场,皇帝忽然笑了笑。

    “皇后这酒水备得好,太后喝了,精神更胜往日。”

    附近几个宗亲和嫔妃跟着附和,凑趣称赞。

    贤妃暗暗翻个白眼。

    蠢死你们得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