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97章

    但不难选。

    肃清帝很快就给出答案了,“朕相信云神医和丹神医。”

    一句云神医,让丹神医险些落泪。

    云际,就不该背负庸医的罪名。

    少顷,收敛心神,丹神医道;“老朽要住在宫里,最好是住在乾阳殿,皇上若是担心,派人盯着老朽便是。”

    这就大逆不道了,乾阳殿是肃清帝的寝宫,配殿是可以住人,但谁敢住?谁有这个天大的福气住?

    本以为这就足够大逆不道了,殊不知丹神医还加了一句,“若皇上不能允许,便请皇上移步到药王堂,您身边离不了老朽。”

    第1474章

    止痛

    肃清帝沉默片刻之后,叫人收拾配殿,派太医院的医士去伺候他,同时派遣张启文和戚贵亲自保护他,跟随他出入。

    他知道张启文拜了沈万紫为师,让张启文去保护丹神医,是为了让丹神医放心。

    丹神医放心,他也要放心,所以又派了戚贵去。

    他还下旨让整个太医院配合他,以他的命令为尊。

    这权力很大,但其实肃清帝希望是用太医院进的药。

    丹神医不在乎这个,只要吩咐下去的事情有人做就行了。

    但从肃清帝派出张启文和戚贵便可看出,肃清帝对后宫的人也不放心。

    现在他和丹神医一条命,丹神医死,他死,丹神医活,他起码能有三年活。

    三年很短,但足够他做许多安排了。

    安置好丹神医的起居事宜,便在寝殿里商讨治疗的方案。

    太医院所有人都在,像个学生一样跟在了丹神医的身边,听他说。

    丹神医道:“眼下首要便是止疼,不止疼,活着就是受罪。”

    他没说,一直疼痛便无法上朝理政,这样不是活着,是苟延残喘。

    止痛这话,说到肃清帝的心坎上,他已经快承受不住了。

    “止疼,有两种方法,但以皇上目前的情况,需得双管齐下,一个是用药,一个是施针封穴麻痹痛感,这就是为何我得在宫里住下,因为封穴不能长久封,两个时辰便得缓一缓。”

    他从药箱里取出一瓶药,递给吴院正看,“这味独活白芷麝香驱痛药估计太医院也有用的,我还添加了好几道止疼的药草炼制,叫舒适丹,你们查验查验。”

    吴院正双手接过,倒出一粒,想要用水化开,但想着丹神医的药都是贵的,便只在鼻尖闻了闻。

    丹神医却道:“吃一颗,这药对你的头风也有用。”

    吴院正一怔,“您知道我有头风症?”

    “我自进来,你用手指摁了几次头。”丹神医瞧了他一眼,“眉眼气色也能瞧出。”

    吴院正不由得心生佩服,这望闻问切,丹神医只用望便可断症,实在厉害。

    他吃了一颗,顺带试药。

    头风痛丸太医院也是有的,可以止痛,但效果不算特别好。

    不过,这药他服下一盏茶不到,便觉得头痛减轻,大为震惊,连忙表示药管用,有奇效。

    丹神医说道:“疼痛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这药对你来说有奇效,但对皇上来说,只能起到作用,不能完全止痛,需要走针辅助才可真正止痛。”

    说完,他从药箱里取出针包。

    吴院正等人连忙别过头去,不看他施针。

    杏林有行规,医术不轻易外传,飞针更甚,若不是亲传弟子,不得随便偷窥。

    但丹神医却道:“在座诸位都是医术高明的,不妨也看着些,若有什么不对的,随时指点。”

    吴院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丹大夫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看着您落针?”

    “落针有什么不能看的?你们也都懂得的。”丹神医淡淡地道。

    太医们都知道,懂得,和对应症状用针可不一样啊,施针便等同用药,并非是一概而论的。

    施针是刺激穴位,还是封穴,都有大的讲究,就更不要说细致到刺哪个穴位,或者是同时施哪几个穴位了。

    至于封穴来说,速度和技巧更是严谨,所谓封穴,不是真的封死,真封死了穴位是很危险的,但封多少,留多少,得看大夫对施针技术的炉火纯青。

    第1475章

    我们是兄弟

    正当他们激动之际,却发现原来看与不看,根本都没有区别。

    只见丹神医每一个指缝里夹着一根针,一眨眼的功夫,四根针全部落下,他们仿佛只看到了一只手的幻影,便已经尘埃落定。

    四个穴位,虽然相隔不远,但首先需要找准穴位,谨慎落针,便是再快,那也得好一会儿功夫吧。

    可他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四根针就已经稳稳落下。

    施针之后,再给肃清帝服舒适丹止疼。

    止痛效果是明显的,肃清帝脸色瞧着便好了些,不再显得那么青白。

    丹神医拔针之后,开了方子,再从药箱里取出一瓶丹雪丸,道:“大家都以为这丹雪丸只是护心脉,但也可固本培元,助益五脏六腑,皇上以后用药会比较猛,需要以丹雪丸护着肝肾,本该是七天服用一颗的,但现在丹雪丸比较少,压箱底的我也掏出来了,先用着,回头寻到药了再慢慢炼制。”

    大家都知晓丹雪丸金贵的,也知道药王堂如今是一药难求,想来这一瓶已经是丹神医的珍藏。

    能止痛,肃清帝已经十分满意,张口说赏,还没说赏什么,丹神医便说谢皇上赏他歇息,他恰好累了。

    肃清帝愣了愣,想着金银财帛未免俗气了。

    用了丹雪丸之后,遂叫人把丹神医带下去安置,独留下谢如墨在殿中。

    他还吩咐了吴大伴去取折子来,如今疼痛止住了不少,他也有精神处理些政务。

    谢如墨搬来椅子,就坐在宋惜惜方才坐的位置。

    肃清帝好好打量他,发现回京之后,他确实也没养回来些肉,想还是那样的瘦。

    想来,宋惜惜所言为实,他确实在因担心而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要进些粥吗?”谢如墨瞧着他凹陷的脸颊,瘦得都没二钱肉了。

    肃清帝说道:“不饿,同朕聊聊吧。”

    他说着,慢慢地坐了起来,谢如墨伸手扶了一把,往他的后腰塞了个软枕。

    他刚坐起来,便又说:“朕想去解手。”

    “那臣弟叫人取夜壶……”

    肃清帝一副嫌弃地摆手,“不,朕想走一走,朕已经好几日没下床走动了,你陪着朕去吧。”

    双脚踏地的那一瞬间,他像是踩在了棉花上,身子几乎站不稳,双脚发麻,没有力气。

    但在谢如墨的搀扶下走了几步之后,便渐渐觉得利索些,力气也稍有增加,他笑着道:“朕要谢谢你请了丹神医进宫来,今晚应是能睡个好觉了。”

    “臣弟不敢居功。”

    谢如墨扶着他慢慢地走向如意房,想陪着他进去,但肃清帝让他在外头候着,他要自己来。

    谢如墨知道他要强的,虽有些担心他会摔倒,却也只能在外头候着。

    里头窸窸窣窣了好一会儿,听得尿声断断续续地响起,谢如墨这才放心。

    肃清帝慢慢地出来,也不要他搀扶了,脚步虚浮地走着回寝殿,半躺在贵妃榻上。

    他抬起头,气息还有些微微地喘,唇角却噙了一抹苦笑,“你去请丹神医的时候,惜惜把朕骂了一顿。”

    谢如墨给他递了杯热水,“皇兄莫跟她置气,她素来心直口快,但没有恶意。”

    “她说得对。”肃清帝喝了一口水便摆手不要,望着谢如墨,“她说,朕应该是最了解你的人。”

    谢如墨放下茶杯,神色不显,“我们是兄弟。”

    肃清帝眸色微柔,喃喃道:“是啊,你是朕的弟弟啊。”

    第1476章

    淑妃娘娘教的吗

    肃清帝怔怔了好一会儿,神色渐渐认真起来,“丹神医说朕还能活三年,原先,太医说朕能活一年,结果也就只有半年,朕想着,大夫们的话,到了朕身上总是要打个对折的,一年半,兴许还未必能有。”

    “皇兄莫要悲观……”

    肃清帝压压手,“你听朕说,朕现在很清醒,没犯糊涂,立储之事也是要抓紧的,但不敢立谁,离新帝亲政还有好多年,丞相老了,江山社稷交到谁的手里,朕都不放心,除了你。”

    谢如墨没说话,因为他知道皇兄对他的信任与猜忌,都是毫无章法的间歇性。

    “朕有三个儿子,本来有嫡长子,国本之事毫无悬念,但大皇子平庸,平庸也不要紧,可他懒惰骄纵自私,胸无大志,耳根子软,都七八岁了还像个没断奶的婴孩,他皇祖母与太傅用心教导,只能稍作约束,并不能改变他,一旦皇后在他跟前娇宠几句,他便故态复萌,甚至较之原先更甚。”

    “二皇子聪慧伶俐,懂得孝顺,更显仁德,才五岁多,刚上学便出口成章,可见德妃没少教导他。”

    “至于三皇子到底还太小,只有三岁,瞧不出品性来。”

    谢如墨听着他分析三位皇子的品性与德行,显然他对大皇子是十分失望,只是没到绝望。

    肃清帝继续说:“大皇子是嫡长子,若不立他,便要早早打发远些去当个闲散亲王,如何享乐富贵,都随他去,可这并不能万无一失,他的弟弟一旦亲政,皇嫡长子的身份便是最大的原罪。”

    “二皇子如今显露出来的天赋……平心而论,他是最适合的,不管是能力还是品德,都让人无法挑剔,但是……”

    他的话止住,眉心微微蹙起。

    “皇兄,但是什么?”谢如墨问道。

    肃清帝微微叹气,“天赋极高,品德俱佳,但总似乎带着一层假面具,一点孩儿的心性都没有,像是被人精心雕琢出来的,他的一言一行,都仿佛提前演练好,在朕和母后面前,他无比谦逊懂事,却故意在惜惜路过的地方,露出点孩儿心性来,而这一切都是有人盯着他的,这代表什么想来也不难猜。”

    谢如墨知晓此事,听惜惜说过,二皇子并非因为喜欢吃糖而偷偷躲在那地方吃,分明是有意在那里等候,引出一句夸赞惜惜的话。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个,让惜惜对生出好感,觉得他被逼着懂事,缺失了孩儿的志趣。

    第二个,便是替德妃说出那句巾帼英雄,以此拉拢。

    而以上两个目的,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便是德妃猜测皇上的病情不好了,而北冥王府会在国本之事上有话语权,这份谋算也算不得说有多厉害,只是这份经营太早了,相信他们也私下拉拢过不少朝臣。

    谢如墨斟酌了一下,问道:“皇兄觉得德妃娘娘如何?”

    肃清帝看了他一眼,“你总是能说到问题上,这就是朕看不透的地方了,德妃素来恭谨和顺,不争不抢,娘家也远不如皇后的母族齐家,便是知道二皇子的天赋,也不该在这个时候显露,她但凡有这份心机,也能知道这样做是害了二皇子的。”

    谢如墨点头,“确实如此。”

    肃清帝语气带了一点讽刺,“朕让人去查,你猜查到了什么?二皇子喜欢和三皇子玩,几乎日日都去淑妃宫里。”

    谢如墨微怔,“皇上认为,是淑妃娘娘教的?”

    肃清帝淡淡地道:“大皇子和二皇子相争,便是皇后与德妃相争,真正得益的会是谁?”

    那自然就是三皇子了。

    第1477章

    臣弟不会立誓

    谢如墨道:“那皇兄如今有什么打算?”

    肃清帝道:“原先想着,若是只有三个月寿命了,朕会立大皇子,你为摄政王,再立几位辅政大臣,二皇子分封前往南疆,废后,如此可削弱齐家势力。”

    谢如墨道:“臣弟恐怕难以担当大任。”

    他为摄政王,必定是对他有所要求,他能想到的,便是叫他不要生育儿女,如此,他便是谋取了帝位,日后也要归还回去。

    肃清帝望着他了然的眼神,微微叹气,“许多事瞒不过你,朕想过让你立下重誓,此生不得生儿育女,朕是自私,但朕只能这样做。”

    谢如墨明白他的意思,也理解,但不接受。

    生孩子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惜惜有权利说生,或者不生,作为配合的人,他没有决定权,无法给承诺,更不会立下重誓。

    肃清帝仿佛是怕他不知道似的,把话说得十分明白,“你知道这意味着你活着一日,帝王权力都在你身上,纵然你登基为帝,怕也是无人可阻挡,所以朕原先的打算并未有亏待你的,没了子嗣,却有帝王之权。”

    谢如墨道:“这是皇上原先的想法,如今呢?”

    肃清帝眸光流连在他的脸上,并非看出他对摄政王之位有什么兴趣。

    “如今,且看看丹神医的治疗是否见效,不过丹神医入宫,朝臣也会逼着朕立太子,后宫与前朝大概也会风起云涌。”肃清帝其实想说,即便是如今,也是这个打算的。

    三个月和三年,皇子都没长大,始终需要辅政大臣,否则群狼环伺,根本没办法坐稳帝位,甚至连命都难保,且看燕王和宁郡王的野心便知道,皇家从来都不缺野心家啊。

    谢如墨沉吟半晌,道:“其实,皇上可有想过,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摄政王,太后与幼帝临朝听政,便是最好的选择?”

    肃清帝道:“朕怎没想过?但母后身体不好,操劳不了朝政大局,最重要的是,母子连心啊,除非不是废后,而是去母留子,否则始终皇帝都是倾向于自己的母亲,当初母后为避外戚之嫌,娘家人都是分封在外,过着富贵安逸的日子,早没了锋利的剑刃,外戚可以说是毫无助力,很难与齐家抗衡,如此,大权便有可能旁落。”

    如果旁落,他是宁可交给谢如墨,那么就依旧还是谢家的王朝。

    不过,谢如墨的多番推却,肃清帝反而更踏实些。

    他以前总是以权力的角度去想每一个人,却忘记这个弟弟打小就没什么权欲心,他以前便一直嚷嚷着说要去当一个侠客,行侠仗义。

    宋惜惜说他该是最了解皇弟的人,才想起一些少年往事来。

    谢如墨道:“皇上暂不必想太多,且配合治疗便是,万事有转机。”

    肃清帝也有些乏了,但还是忍不住眸光瞧下,问了句,“你和惜惜都成亲这么久了,为何还没怀上?该不是你瞧着人模狗样的,哪方面不行吧?”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谢如墨挺直腰,大声道:“皇兄说的什么话?好端端的怎么会不行?惜惜没怀上,是因为臣弟服了丹神医的短效绝子药,惜惜难得入朝当官,不能因怀孕而耽误了前程。”

    肃清帝噗嗤一声笑了,“如此说来,你们对子嗣倒不看重。”

    谢如墨表态,“这不是看重不看重的问题,生儿育女的决定权是在惜惜手里的,她可以一辈子都不生,但臣弟要确保她想生的时候能生,所以臣弟不会为了摄政王之位立誓。”

    肃清帝望着他好一会儿,神情有些异样,沉默了良久。

    他忽然就明白,宋惜惜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地爱他,大概就是这份尊重,许多男子都给不到。

    第1478章

    确实是当了恶人

    谢如墨见他神色疲乏,加上吴大伴也把奏折取了回来,便道:“臣弟有一事请皇上准奏的。”

    肃清帝问道:“什么事?”

    谢如墨眸色淡凉,“臣弟想去长春宫一趟。”

    肃清帝马上就想到是什么事了。

    这件事情引发的后果,是差点让许御史掉了一条命。

    肃清帝不想面对,只叫他去便是。

    谢如墨告退,直奔长春宫而去。

    皇后知晓他的来意,叫人传进来。

    她觉得宋惜惜拒绝给他娶侧妃,是宋惜惜善妒自私,男人可不一定会这样想的。

    口号喊得再大声,也掩盖不了男人的劣根性。

    皇上勤政,不爱往后宫走,但不也是三宫六院的吗?遇到可心的,一个月翻三四次牌子也是有的。

    齐皇后觉得没有猫儿不爱吃腥,包括谢如墨。

    而且她一直认为,宋惜惜嫁给谢如墨,是高攀了,一个二嫁妇竟还当了王妃。

    就算他们有感情,但善妒总归会让男人不喜。

    这件事情虽没办成,但也要让谢如墨知道,她这个嫂子是为他好,为他子嗣着急,这份情,他不领也得领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