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95章

    丹神医道:“先吃半年看看吧。”

    说着,从药箱里头不断往外掏成药,一瓶一瓶地摆放在桌子上,“一日三顿药,就着这些成药用。”

    宋惜惜拿起看,别的不懂得,但治疗外伤的药也有,显然他是有伤在身。

    丹神医道:“还有一样要嘱咐的,你们夫妇随我进内堂。”

    第1465章

    割伤引流

    进得内堂,帘子一落,丹神医便严肃地道:“禁止房事,不得胡闹,知道吗?”

    谢如墨耳尖都红了,“这……没这么严重的。”

    丹神医神情依旧严肃,语气不容置喙,“必须禁止。”

    宋惜惜心头一沉,知晓情况比她猜测的或许还要严重些。

    丹神医道:“外头人多口杂,不知道有没有些不可靠的,所以我没多说,你的伤口还没痊愈,而且应是病过一场,寒气入了五脏六腑,损害颇大,要不是有一身内力撑着,你怕是熬不过那场寒病的,但也因为不能用内力而用了内力,如今你元气大伤,内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你要是不精细地养回来,这一身武功就废了,阳寿也有会有所折损,我这还是把话说得好听些的了。”

    “这么严重?”宋惜惜泪水啪嗒地落下,仓皇地看向丹神医,“养着就能好吗?”

    “慢慢养着吧,我隔几日便会来诊脉。”丹神医尤其叮嘱,“这事也莫要让太多人知道,你如今内力都不怎么用得上,就怕有些人趁机谋害。”

    谢如墨知晓自己的情况,本还想着遮掩,但丹神医什么都说出来了,也瞒不了,只能安慰着宋惜惜,“不妨事,我听丹伯父的话,很快就能好的。”

    宋惜惜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问道:“伤在哪里?”

    “小腹丹田。”丹神医替他回答了,“伤在丹田,本就不能用内力,但他也必须撑过那一关,不得不用。”

    丹神医说完,叹了口气,“那时候药草不足,对吧?”

    谢如墨握住宋惜惜的手,道:“在白雾山的时候就很多人病了,几场战役下来,受伤的人也多,药自然就是捉襟见肘了,因此我受伤的时候,药凑不齐,只吃过两副。”

    那些苦难,迅速地就在宋惜惜的脑海中有了具象。

    她坚持让丹神医看看他的伤口,用颤抖的手帮他解开袍子,赫然便见下丹田的位置有一道伤口。

    伤口不大,是捅着进去的,恰好便是在气海穴上,阴交穴也被波及。

    伤口表面结痂,但周边泛红,还鼓起一圈黄脓。

    丹神医料到他的伤没好,却没想到还泛红发脓了,眉头一皱,“这必须用刀子隔开把血脓引出才行啊。”

    为了让惜惜安心,谢如墨什么都照做,“有劳丹伯父了。”

    但不想让宋惜惜看着他割伤引流,便给丹神医打了眼色。

    丹神医便对宋惜惜道:“你亲自去煎药,免得底下的人毛毛躁躁,把几服药弄混了,记得先煎外伤的那一服。”

    宋惜惜道:“我吩咐人去,我在这里……”

    没等她说完,丹神医挥手,“我的话都不听了是不是?不听就别治,我给他引脓,会有些疼,你在这里他少不了娇气些的,我怎么动手?”

    她满眼担忧地看了谢如墨一眼,脚步迟疑着不肯挪动。

    丹神医呵斥道:“你倒是去啊,叫青雀进来,药箱在他那呢。”

    宋惜惜只得道:“那好,我先去煎药。”

    出去之前,她也不顾丹神医在,过去抱了谢如墨一下,“忍一下,我很快就回来的。”

    “好,你快去。”谢如墨拢了一下她的头发,柔声道。

    她出去叫了青雀,青雀刚好把药抓齐了,他背着这么大的药箱来,便是放了许多味的药,不用再跑一趟药铺。

    沈万紫听得她说要亲自去煎药,便陪着她去。

    宝珠等人也跟着去,哪里有真的让她动手的道理?

    沈万紫等药煎下,才拉着宋惜惜去问情况,听得可能会废掉一身武功,沈万紫倒吸一口凉气,“这么严重?习武之人若没了武功,那还怎么活啊?”

    多少个晨早深夜地苦练,才有这样的造诣,若武功散尽,先不说他自己难受不难受,传了出去,起码沙国人对他的畏惧便会少许多。

    宋惜惜黯然道:“希望他们的付出有价值,能换得百年和平。”

    第1466章

    这事不能忍了

    处理完伤势,宋惜惜亲自送丹神医师徒出去。

    丹神医一路小声叮嘱,“切记不可再用内力,打斗也不可,他伤在丹田,原先又擅用了内力,伤势没好便日夜兼程赶回来,我给他诊脉的时候,他还在提气护体,这是真真要命的事,如今他脆弱得就跟个鸡蛋似的,若有人要在此时害他性命,最是轻易不过,所以定要万分万分的谨慎,知道吗?”

    “还有,他的情况越少人知道越好,局势如此这般的,人心最是赌不过。”

    宋惜惜知晓丹伯父思虑周全,耳提面命也全是为他们夫妇好,哪里有不领情的道理,当即应下兼保证。

    府中,于先生也散退了众人,让王爷好生休息,毕竟这一路舟车劳顿都累了,加上在寒天雪地里作战这么久,吃雪水伤了脾胃,得好好休息调养。

    于先生自己也不敢打扰,今晚,该是属于他们小夫妻的。

    宋惜惜陪着谢如墨去了太妃屋中,正儿八经地磕头请安。

    慧太妃也听闻请丹神医的事了,差高嬷嬷去问,才知道说是落了胃病。

    别的,她一概是不知道。

    她望着瘦得脱相的儿子,心疼得掉眼泪,“儿啊,往后这南疆谁爱去谁去,仗谁爱打谁打,横竖你是不能去了,早些安定下来,要不就生个孩子,家里有个牵绊,不至于总是出去打打杀杀的。”

    慧太妃知道他是为国尽忠,不是真的什么打打杀杀,但她自问没有什么觉悟,他不去打仗,有人去,这家国破不了的。

    谢如墨笑着宽慰她,“母妃放心,这一战虽艰辛,却打出了个天下太平,以后儿子就守在京城,哪里都不去。”

    慧太妃却觉得哪里会有真正的天下太平,商国繁荣了,便等同是一块肥猪肉,谁不想来啃上一口呢?

    她看向宋惜惜,本想着叫宋惜惜劝劝他的,但想到自己在这个儿媳妇也是个打打杀杀的人物,两人真是臭味相投了。

    “罢了,早些回去歇着吧,这么久没见,夫妻两人定有许多话要说的,惜惜,你也别藏着掖着,把皇后给他塞侧妃的事情也说给他听听。”

    谢如墨眉头紧皱,“有这样的事?”

    慧太妃冷冷地道:“嘴上说得好听,说是为王府开枝散叶着想,真是好笑,要操心也操心皇上的子嗣吧,王府的子嗣几时轮到她来管?”

    谢如墨怒气盛满眼底,别的事情忍了就忍了,这事不能忍。

    他对惜惜没有过二心,娶她的时候也跟皇兄说过,不会纳妾,这不是要破坏他们夫妻感情吗?

    “我们回去说。”宋惜惜拍着他的后背,轻声道:“如今不好动怒。”

    谢如墨牵着她告退而出,不好动怒,不是不能动怒,皇后管得这么宽,拿他当什么?

    想想都后怕,他在外头杀敌,差点后院起火,要是真有个侧妃塞进来,只怕回京之后等到的也是惜惜的一纸和离书。

    有前车之鉴,他怎不怕?

    回到房中,听惜惜把他上南疆之后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大小小,记得的宋惜惜都全说了。

    在谢如墨听来,两件大事。

    第一件,便是皇上的肺积之症。

    第二件,是皇上曾经深夜到访王府,态度奇怪,结合皇后那个时候给他塞侧妃,但凡脑子正常些的,大概也想得明白这打的什么主意。

    宋惜惜用热水给他擦拭着身子,丹神医说了不能沐浴,只能用热水擦。

    她道:“皇上深夜到访,以及皇后为你挑选侧妃,不是同一件事情,皇上并不知晓。”

    谢如墨脸色不怎么好看,瘦削些的面容更显得严峻,“但他们都过界了。”

    第1467章

    二皇子也去上书房了

    他握住宋惜惜的手,认真地道:“我绝不愿意娶什么侧妃妾侍,我对你没有二心,你要永远相信我。”

    宋惜惜眉目缱绻,“我自然相信,否则我怎会断然拒绝?”

    他伸手揽着她入怀,两人相依着,对彼此的信任,给了他们安全感,不怕感情生什么波澜。

    “皇上的病情,可找丹神医诊过?”谢如墨问道。

    宋惜惜在他怀里轻轻摇头,“不曾,皇上自己没说,无人敢举荐,太后也没提。”

    谢如墨微微叹气,“他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岁,我第一眼看他的时候,心里头着实吓了一跳的。”

    宋惜惜可能偶尔见着肃清帝,并没觉得他一下子老了十岁,但确实憔悴了许多,那眼珠都是浑浊的。

    宋惜惜道:“六部尚书以及许御史没有举荐丹神医,是因为当时他出宫来王府,便说是私下找丹神医诊脉的,因此六部不会再举荐,倒是穆丞相也不举荐,我也奇怪。”

    穆丞相是知晓整件事情的。

    谢如墨忽然想起了一些旧事,眉头拧起,“父皇当年病重的时候,丞相举荐了一位民间的名医入宫诊治,但父皇病情反复,最终一怒之下杀了名医,所以,穆丞相应是不敢再举荐了。”

    宋惜惜吃惊地道:“还有这样的事啊?”

    “嗯,听闻那名医还是丹伯父的朋友。”谢如墨顿了顿,“母后也知晓丹伯父与那名医的关系,所以才没有下旨丹伯父入宫来给皇上诊治吧,毕竟,也担心有前怨在,不会真心救治。”

    宋惜惜点头,丹伯父的性子她是知道的,如果他想救,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贫苦乞丐,他都会尽力救治。

    如果他不想救,管他什么皇公贵族,一概拒之门外。

    但这些年,他真正不救的人却很少的,多半是些德行有亏的人。

    “太医原先说皇上只有一年寿限,如今已经过去三四个月了,太子之位还没定下。”宋惜惜觉得太子之位,至今还没确立,可见大皇子还是比较让皇上失望的。

    因为病情迫切,若不是失望的话,该立的也都立了。

    “可曾听瑞儿说过大皇子的情况?”谢如墨问道。

    “前几日接他回来的时候问过的,他说大皇子原先还勤奋些,但如今太傅教的治国策,他觉得枯燥乏闷,日日课堂上都打瞌睡,被太傅打了好几次手心,就连太傅布下的功课,他都都让瑞儿给他做。”

    谢如墨再一次皱眉,“这么惫懒,怎么能行?”

    “对了,前几日二皇子也去了上书房,但与大皇子是错开时段授课的,听瑞儿说,二皇子勤奋好学,谦恭有礼,日日都带着点心和茶水去给太傅。”

    谢如墨沉默良久,担忧之色浮在脸上。

    宋惜惜抬头看他,“你觉得有问题?”

    谢如墨道:“皇上此举……也不能说有什么问题,他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选出合适的人,只能如此,但有嫡长子在,抬举了二皇子,对大皇子本身就是一种否定,那么追随二皇子的人便多了。”

    他清了清依旧沙哑的嗓子,“两三股势力分庭抗礼,历朝历代也常见,但皇后看似位分尊贵,却接二连三地被禁足,后宫管理之权也落在德妃和淑妃手中,加上齐家一直被压制,所以,如果皇上提拔了二皇子,皇后和大皇子反而成了弱势,能得一群老臣追随的只有他们母子的身份,做不到真正的分庭抗礼,老臣们死扛的最终结果,便是大皇子或会遭到谋害。”

    宋惜惜顺着他的思路捋,“但你说的这些有个前提,那就是皇上的病情被德妃和淑妃知晓了,不过,大概也瞒不住的。”

    第1468章

    所谓的障碍

    翌日的庆功宴取消了。宫里差人说皇上偶感风寒,咳嗽厉害。

    虽说没举办庆功宴,但论功行赏的旨意很快就颁布下来了。

    由方天许统领南疆军,升为正二品定国将军。

    齐麟等武将晋升为正三品和从三品武官,依旧驻守南疆,拨款在南疆兴建将军府,可携带家眷前往。

    阵亡将士一律发放抚恤金。

    负伤将士则发放十两银子。

    所有人的功劳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唯有谢如墨的还没有定下,只先赏了千两黄金,绸缎布帛五十匹,依旧任大理寺卿。

    封赏旨意里肯定了北冥王谢如墨的劳苦功高,为商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赞赏之词十分华丽,但空泛得很,算起来,还不如那千两黄金实在。

    谢如墨本也不求那些,他是亲王,吃朝廷和百姓供养长大,责无旁贷。

    皇上这“风寒”,便连续缺席了两个早朝,谢如墨入宫求见,也不被获召。

    满朝文武其实都在打听消息,虽然不知道皇上是什么病,但他们几乎可以肯定,是重病。

    因为自从皇上风寒之后,太医院的太医吃住都在宫里,连家都不能回。

    三月十三,药王堂的青雀来给谢如墨复诊的时候,转述了丹神医的话,“师父说,如果皇上叫您请他,您只管答应便是。”

    谢如墨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不需要丹神医亲自来,所以这两次都是青雀来的。

    听得青雀这样说,宋惜惜在旁边愕然问道:“皇上派人请过丹伯父了?”

    “私下派人请的,并非传旨,师父有先见之明,早就先出城去了,但皇上想来知道那是托词。”

    宋惜惜想起先帝爷时候的那位名医,心情有些复杂,“丹伯父想去给皇上治病?”

    “不想!”青雀直说,“但师父说如果皇上驾崩,对商国对王府都不是好事,如果皇上狠心些,只怕会在驾崩之前,为储君扫清障碍。”

    所谓的障碍,就是北冥王。

    青雀缓了缓,又道:“师父还说,皇上虽然不是明君,但如今战事止戈,南疆百废待兴,我朝出海的商贸也渐渐起来了,如果国中生变,会影响百姓的饭碗,局势一乱,遭殃的始终是老百姓,因此能缓多久是多久。”

    宋惜惜默然点头,现在国本都没定,皇上要是驾崩了,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谢如墨也明白丹神医的意思,如果就这样入宫给皇上治病,他觉得对不住昔日好友。

    如果他在乎的晚辈求到他跟前了,他可以卖这个人情给晚辈。

    他需要说服自己,有时候有些执念,只能是自己想办法自洽。

    青雀重新开了方子,养着脾胃,固本培元,起码得服用半年才能停药。

    送青雀出去之后,谢如墨和宋惜惜对视一眼,皇上派人去找丹神医,显然病情严重了许多。

    谢如墨说不难过是假的。

    纵然皇上总忌惮猜疑着他,可到底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

    他觉得皇上心里大概也是这样矛盾,所以,他的态度时而好时而坏,有时候望着他的神情也不似作假,总是有些兄弟情分的。

    在当皇帝之前,他都是一位顶好顶好的兄长,可惜那龙椅太耀眼,让人目眩神迷,眼花缭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过了两日,吴大伴亲自前来宣他们夫妇入宫见驾。

    第1469章

    叫他请丹神医入宫

    肃清帝是五天之前派吴大伴去药王堂找丹神医的,当时药王堂的人说丹神医已经出城去了,不知归期。

    吴大伴回来禀报,肃清帝便明白是因为当年父皇杀了那民间名医的缘故,丹神医不愿意入宫治病。

    他想过派人把丹神医带回来,不管他去哪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总有法子找到他。

    但他若是不情愿,自然不会尽力,便带来也无用。

    自然,肃清帝知道有人可以请他来,便是宋惜惜。

    可他的病情一直隐瞒着,不想让满朝文武知晓得太早。

    尤其,不想让谢如墨知道得太早。

    他刚立下战功回来,民望正盛,若再知晓他的病情,早做准备谋划一番,成事不难。

    可人到底只是血肉之躯,病痛折磨,他已经无法做到原先那般理智了。

    他只想用尽一切办法,缓解痛楚。

    丹神医是他唯一的希望了。

    谢如墨偕同宋惜惜入宫,时隔多日再见到皇上,两人都吃了一惊。

    他瘦得厉害,脸颊都凹了,脸色苍白又蜡黄,三月的天气,春寒料峭,他的额发却湿透了,旁边放了刚刚换下来的衣裳,也是湿的。

    满殿太医围着,他们脸色也憔悴得紧,想来是这些日子一直守在御前。

    肃清帝靠在床上坐着,后腰塞了一个软垫,颈脖仿似无法支撑脑袋,微晃,显得有些呆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