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不过,苦头还是要吃的,棍儿打断了他的腿,暗中送他去药王堂,然后让他对外宣称说自己吃醉酒摔断了腿,如此便可在家中休假,不会引起注意。棍儿办完这事,便回去问宋惜惜,“为什么不让他回去帮我们刺探消息?可以吓唬他,说皇上让他潜伏查证,他肯定不敢不遵的。”
宋惜惜摇头,“他调查不出什么来,反而容易露出马脚。”
棍儿想起他那屁滚尿流的模样,确实不堪重用,让他去调查,很快就会被金昌明发现,还不如在家里养腿,这还能确保万无一失。
想来,便有同僚过来探望,他也是不敢乱说的。
这种自私的人,肯定是要揽下举报之功,若功劳分给了别人,岂不是自找麻烦?
他是一丁点的风险也不愿意冒的,加上在工部多年,他也没有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连供养他出身的兄长都能摒弃,连糟糠之妻也能下堂,恩师之女也不曾好好对待,这般极度自私的人,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他眼里只有利益。
宋惜惜回去和于先生和沈师兄商量了一下,要不要进宫禀报皇上,毕竟,这口供来得不正当。
最后他们三人都觉得,不管皇上信不信,总要去禀报的,私绑朝廷命官的罪名,他要治罪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治罪。
不过,这一次宋惜惜进宫带上了沈师兄,因为皇上对沈师兄十分敬重,当初她上南疆战场的时候,便是伪造了沈师兄的信被皇上识穿的。
只是此番进宫,却见不着皇上,吴大伴出来回了话,说皇上今日咳血,差点晕了过去,如今御医正在诊治。
宋惜惜忙问了句,“是龙体抱恙,还是被人下毒了?”
这话确实有阴谋论,若是换做平时,或者换做别人,宋惜惜是不敢问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加上面对的是吴大伴,她才问。
吴大伴叹气,满脸的担忧,“太医诊断并非中毒,是最近皇上急火攻心,睡不好,吃不下,加上原先一热一冷的染了风热毒,已经是咳嗽了几日,喝了几日药不慎管用,今个一咳,便停不下来,一直到咳血,几乎憋气。”
听得不是中毒,宋惜惜稍稍安心,如果是中毒的话,那么已经有人混入皇宫,这可就更难办了。
咳血可大可小,宋惜惜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守在外头等太医出来,了解情况。
除了宋惜惜之外,还有几位有要务禀报的官员在外候着。
等了小半个时辰,林太医才出来,说皇上施针服药之后已经睡下,有什么事情得搁下,改日再禀报了。
因外男不得随意进后宫,宋惜惜只得先让沈师兄离开,她去太后宫里看望瑞儿和慧太妃。
肃清帝咳血的事情,瞒着太后,但太后这里已经得知,只是皇上让瞒着,她便不去,只派人去找林太医打听情况。
听得宋惜惜守在那边半个时辰才过来的,太后便问了情况,宋惜惜按照吴大伴和林太医的话转告了太后,请太后宽心,皇上吉人天相,一定会没事。
太后却不信什么吉人天相,叹气,“忧思极重,心思也极重,什么事都往自己心巴上揽,用人也不当,怎么能不积劳成疾?”
慧太妃自觉地过去拍着太后的背,安抚道:“姐姐不要太担心,急火攻心有时候就是想吐血的,妹妹也很多时候想吐血。”
太后白了她一眼,这安慰还不如不安慰了。
宋惜惜今日见着瑞儿和陈小年了,因着皇上病了,所以太傅放大皇子和他们回来,让大皇子去侍疾尽孝。
宋惜惜安慰过太后,便牵着瑞儿的手出去走走。
她首先问道:“在宫里可受委屈了?”
瑞儿摇头,“小姑姑放心,太后娘娘对我很好,我不受委屈,吃得比书院好多了。”
宋惜惜笑了,“就想着吃啊?学问呢?可有认真跟太傅学?”
瑞儿回头四处瞧了瞧,小声道:“学了,但我都说自己一知半解的,可不好盖过大皇子的风头,我学不好,他就得意洋洋地奚落几句,倒是不为难我的。”
宋惜惜揉着他的脑袋,这孩子,就是太过懂事了。
因还有别的事情要办,宋惜惜叮嘱了几句,便送他回慈安宫,然后告退出宫去了。
第1342章
天牢差点出噩耗
因皇上把戚贵指派出去办差,所以天牢那边,如今交给了大理寺的官员司狱去管,便是谢如龄去管。
晚些谢如龄来到北冥王府找到宋惜惜,说是有件事情拿不住主意,让宋惜惜给个意见。
宋惜惜是囫囵吃了两口饭便出来见他的,担心是姬氏和孩子出事。
但听谢如龄一说,才知道出事的是老夫人和王清如两人。
她们二人自从入了天牢之后,日日忧心,加上伙食比以前喂狗的都不如,没几日便开始上吐下泻。
原先宋惜惜把药给过姬氏,便有水土不服,腹泻腹痛的药,服下是见好些了,但因着要继续吃那些伙食,如今又严重些了,王清如还发起了高热。
老夫人哀求着说给找个大夫,谢如龄不敢拿主意,就出来找宋惜惜。
宋惜惜问道:“别的人呢?也有同样的症状吗?”
“原先都有一些的,毕竟是富贵人家,忽然沦为阶下囚,吃食上总是不惯,但其他人服药都好了,唯独她们母女两人越发严重。”
谢如龄说着,看了宋惜惜一眼,又道:“我看那王清如瞧着快要死的样子,老夫人日日哭,眼睛都快瞎了,不若便找个大夫去看看吧?”
“你去找过戚贵吗?原先是戚贵管着天牢的事的,他可以做决定的。”宋惜惜道。
“找过了。”谢如龄如实告知,“戚贵说,王清如在战北望落魄的时候离开他,也不是什么好女人,不给她请大夫。”
宋惜惜一怔,倒是不知道戚贵跟战北望的感情这么好。
“那你怎么不去找陈以?”宋惜惜道。
谢如龄垂下眼睑,手指攥紧袖子,“他对我寄予厚望,我不想遇到一点小事就去找他,他会失望的,但这样的事情我着实也不敢拿主意,加上戚贵大人也说了不请,我擅自做主,唯恐得罪了他。”
宋惜惜看着他,这人实在是没有主见,但倒是有一副悲悯心肠,一般来说,他既请示过戚贵,戚贵说不请,他大可置身事外的。
她道:“我这边不会给你拿主意,但可以给你一个意见,皇上把他们扣押进天牢,希望王彪能看在亲人的情分上,会自动投案,所以你负责看管,就要确保他们都活着。”
谢如龄微微松了一口气,眉眼也带了笑意,“行,我明白了,我这边去给她们母女请大夫。”
他告辞,刚走出两步却又回头,“但如果戚贵大人问起,我该怎么说?毕竟他是不同意的。”
宋惜惜叹气,“你自己想吧,好吗?”
谢如龄见她眼底有些失望,不敢再问,哦了一声就走。
他走后,宋惜惜让宝珠去一趟药王堂找红雀,叫红雀进天牢给姬氏和贤哥儿之语他们诊脉,确保无恙才好,毕竟,他们也都曾经有过症状。
晚些,红雀和宝珠一同回来,两人身上都有一股子臭味。
梁嬷嬷朝她们身上洒了些柚子叶水,去味,还顺带去去天牢的晦气。
宋惜惜让宝珠先回去沐浴更衣,再叫人给红雀端茶上点心。
红雀把药箱放在桌子上,道:“他们也有大夫去了,开了药方,但估计天牢里熬药也不方便,我便放下了些药丸给他们。”
“情况怎么样啊?”宋惜惜问道。
“王清如和老夫人情况严重些,其他人问题不大的,王之语也有点发热。”
“什么原因?是吃食的问题吗?”宋惜惜问道。
红雀无奈地道:“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地方,环境不好,且一个个都是贵人的肚子,一时不适应也是有的,男子那边倒是好些的,身体强壮点,姬夫人也犯了头痛,大概是没睡好的缘故,我给她扎针,也留下了些药膏贴,至于王清如她本来问题也不大,但因为太过紧张,吃药吃多了,泄了元气,所以病情就越发严重,老夫人是担忧过度,日日哭,一双眼睛都快哭瞎了。”
红雀喝了口茶,继续道:“姬夫人最难,便是在天牢里,什么事情都得她来管,她自己头痛欲裂,还得安慰这个安慰那个,她不管也不成,那么多人在里头,消极悲观的情绪是会传染的,若是分开关押的话,她能轻松些。”
宋惜惜不禁心疼她,但分开关押大概是不可能的。
第1343章
送粥
她问道:“老夫人和王清如有没有性命之危?”
红雀道:“老夫人还好,但王清如高烧不退的话,会有危险的,她自己也太紧张了,见了我便一直抓住我的手问会不会死,都说胡话了,一会儿怪罪这个,一会儿怪罪那个,一会儿也责怪自己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
宋惜惜没说什么,她无权评价别人的人生,只希望她不要继续拖累姬氏。
如果王清如死在天牢,会对王家的人造成恐慌,这无疑也加重了姬氏的心理负担。
“红雀,麻烦过两日再去看看吧。”
红雀点头,“好。”
宋惜惜想了想,“你过两日去,我也陪你去一趟。”
她想单独跟姬氏聊聊天,在天牢那样绝望的地方,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只有听不完的哭声,真的会度日如年。
不过,她眼下也有要紧的事情办,皇上病了休朝,她只能去找穆丞相,把金昌明替换河工的事情告诉他。
最重要的是,要和玄甲军诸将制定策略,排兵布阵。
翌日,她先去找穆丞相说了河工被替换的事之后,由穆丞相去禀报皇上,之后便回京卫府,也请来了沈师兄和于先生一起商讨。
他们要假设很多种可能,里应外合不能排除,还是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所以城门需要严防死守。
同时,派人巡查京郊一带,京郊有许多庄子,大的庄子好几百人,混迹些在里头也难说的。
只是这也是最不好查的地方,因为庄头用人,只看便宜和能干,多半是不管来历身份的,哪怕是各地流民,只要好使,就都往里头招,管顿饭就能用的,岂不比还要发工钱的好?
这盘查早就开始了,但进度很慢,毕竟京郊太大,除庄子之外还有许多村子。
布防是从今日开始,严守京中各处要道,御街更是重点守护。
等着穆丞相消息的同时,宋惜惜也去了一趟大牢见姬氏。
这一次,宋惜惜让谢如龄把她带到大理寺的后衙,叫人做了些肉糜粥。
姬氏整个人憔悴了很多,瘦得皮包骨,眼睛很大,却无神,看着面前的肉糜粥,闻着粥的香气,她泪水啪嗒啪嗒地掉。
宋惜惜也没安抚她,让她哭一场。
想来,她早就想哭了,只是天牢里她是主心骨,她不能哭,不能软弱,要吊着一口精神气,她倒了,便里头的人也没了盼头。
她哭完,便端起已剩微温的粥喝了起来,双手都在颤抖。
她不舍喝,很想带回去给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但她知道不可能带回去。
最终她喝了起来,一碗粥见了底,宋惜惜知道她还吃不够,叫人多上一碗。
姬氏哽声道:“够了,多谢王妃。”
一碗粥,如今对她们家而言,也是奢望了。
“夫人,还是要振作起来。”宋惜惜轻声道。
姬氏苦笑,“王妃还叫我什么夫人?我不过犯妇一名。”
“那我便叫你淑慎吧。”宋惜惜知道她叫姬淑慎。
听得这个名字,姬氏好一会儿恍惚,多久没人唤过这名字了?
“有他的消息吗?能抓到吗?”姬氏抬起湿漉漉的眸子看宋惜惜,如今她日日所想,便是尽快把王彪抓获,她和孩子们才有活路。
“还没消息。”宋惜惜有些遗憾告知,“如今虽发了海捕文书,但各地战乱四起,怕是顾不上。”
姬氏恨声道:“他若死,也最好死在有人看见的地方,有尸体被人发现,也能给我们换条活路。”
说完,她双手擦去脸上的泪水,道:“哪怕我死了都不要紧,但看着孩子们受这种罪,日日担惊受怕的,真是诛我的心。”
宋惜惜轻轻拍着她的后背,问道:“如今头痛还要紧吗?”
“好多了,这要谢谢你。”姬氏想握住她的手,但见自己十指黢黑,身上也是一阵臭味,下意识地躲开些,“我脏,你别靠得太近。”
宋惜惜冲她笑,“不脏,心可干净着呢。”
姬氏掉着泪水笑着,她本就是想找个地方哭一场,见见熟悉的人,给自己增加点能量,如今已是好多了。
她的意志会坚定的。
第1344章
放人了
虽然不合规矩,但姬氏回去之前,宋惜惜还是叫人出去买了两锅肉糜粥,借口说是外头的百姓感谢姬氏这么多年来持续施粥,如今要还恩。
姬氏这一次是感动的泪水,她多希望孩子们能喝上一口热粥,哪怕一小口。
离开大理寺之后,宋惜惜想了想,叫于先生出去把百姓赠粥的事情往外说了说。
原先大家都还感念姬氏赠粥之情,如今渐渐便无人议论了。
现在正好借着这个由头,把这热度再翻起来。
于先生自然是把故事修饰修饰,说赠粥的百姓原先是京郊外的流民,饿得快死了,连续几日在粥棚里喝粥,临行离京之前,粥棚的人还给了他一包干粮。
如今他的日子也并不怎么好过,但听闻恩人出事,特意赶来京城,买了两锅热粥送到天牢,哀求着给恩人送去。
管着天牢的谢如龄听得前情后因,也颇为感动,便为他破例,让王家的人能喝上他送来的热粥。
知恩图报的美谈,充斥着大街小巷,大家纷纷再说起平西伯府的事情,姬氏的人格魅力再度被人提起,都纷纷替她不公,说姬家原本也是大家,只可惜家道中落,也就是姬氏没有娘家可依靠,这才使得王彪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她。
大家痛斥王彪,有多恨王彪就有多同情姬氏。
御史再一次闻风上奏,却是奏在了肃清帝的病床前。
肃清帝彼时刚好听了穆丞相说河工被替换的事情,又听得说有百姓感念姬氏施粥之恩,千里上京来送粥的美谈。
或许是病过的人,心肠总归是柔软些的。
加上穆丞相也从旁说,王彪不可能因为家人投案,临阵脱逃的时候他大概就预料到家人会遭到什么下场。
如今,作恶的人是他,却连累了一家老小受罪,还有那姬氏实在可怜啊,嫁给他就不曾享福,跟当初宋惜惜嫁给战北望又有什么分别?
分别有,就是比宋惜惜更可怜些,好歹,宋惜惜还年轻,有武功,能上战场立功,不至于被蹉跎了年华再落个大罪打入天牢。
肃清帝在沉默一会儿之后,下旨道:“王家女眷全部贬为庶民,王家的男儿流放南疆三年,其余家奴任其去留。”
“皇上英明!”许御史替王家人叩谢。
打发了许御史,肃清帝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起来,召集兵部工部以及玄甲军指挥使宋惜惜一同议事。
宣平侯整个人都是麻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重中之重的河道工程会出这样大的问题。
替换掉的那些力役都去了哪里?替换进来的是什么人?
他惶恐至极,感觉自己这个工部尚书也做到头了。
他下意识地看向宋惜惜,听她正在说防御问题,不禁暗暗佩服,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
肃清帝也有些意外,看着把舆图摆下的宋惜惜,她手指移动着往一个个卡口,言语简洁清晰到位。
兵力的分布以及作用,她扼要几句话便都明明白白了。
肃清帝望着她亮晶晶的眸子以及几乎发光的脸,微微失神。
宋惜惜也正好说完看向他,见他默不作声地看着自己,以为是不满意,便问道:“皇上是觉得不该用神火营?”
神火营守皇宫和城门,因着第一批已经送往南疆,所以兵部和王乐章正在加急赶制。
见他还不做声,宋惜惜添了句,“玄甲军是有神火营的,但之前一直都用单铳,只要练起来,问题就不大,皇上可以放心,实在不行也可以用箭,我们神弓营也是很厉害。”
肃清帝被她熠熠发光的眸子震撼了,她就是这样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如此紧急的危机,这份镇定已经让许多男儿郎望尘莫及。
“好!”他说了句,不知道为何喉咙发紧,想多说几句,也说不出来了。
第1345章
安置工坊
因着玄甲军的布防,京中顿时风声鹤唳起来。
因着宵禁,许多做勾栏瓦舍的生意也不好做了,茶馆酒肆等到日落就闭门,晚上的京城,就像是一座死城。
现在的策略,是敌不动,我不动。
河道的工程还在继续,只要无故停工,玄甲军便会大规模地包围过去,如此宋惜惜还是可以抢占先机。
不停工,那么河道工程就如常进行,对朝廷对百姓还是有利的。
两军对垒的情况虽没出现,可硝烟的气氛已经十分浓烈。
城门进出日日都严查,黄雀不可能不回京的,身家性命都押下去了,怎么可能远程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