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7章

    除非,她另有所图,或者,与什么人联系上了,她为谁所用。

    “三哥,你要回京奔丧吗?”淮王问他。

    燕王两难。

    回京奔丧,危险。

    不回京奔丧,不孝。

    权衡之后,他发现已经不怎么在乎名声了,还是安全重要,道:“本王身有残疾,需要医治,不能长途跋涉了,这一次权当本王不孝,希望母妃在天之灵会原谅本王。”

    淮王道:“三哥这决定是对的,不能再回去了,京城有消息传来,说谢如墨年前就离开了京城,有可能来了燕州,我们还是要守在此处比较好。”

    第1252章

    帝后不和

    淮王是收拾了细软离开京城的,但那些金银细软早就被掉包,他在半道便发现了,气得直发狂。

    可惜发狂也无用,他不敢再回京城去。

    只是没有任何人脉和物资来到这里,空有一个亲王的身份,他并未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他的处境很尴尬。

    也幸好,他寻到了好出路,只是,这出路对三哥而言,却未必是好的。

    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蛰伏的意义,本就不单单为了日后分封个好地方。

    那人藏得深,多年不曾被人怀疑,而且不断渗透,把别人的据为己用,这才是真正的谋略家。

    当然,这个人比三哥更难对付,日后如果成事,他要谋夺此人的战果,也非易事。

    只是,三哥与那人对比起来,那人更有胜算,他自然是要跟着更有胜算的人。

    而且在三哥这里,他完全没有砝码,金银财帛连同人脉一并没有。

    可在那人那边,三哥就是他的砝码,那人要蚕食掉三哥的一切,就要靠他。

    燕王因着母妃的死,着实也伤心了一场。

    丧母是痛,但更让他愤怒的是,母妃的死毫无价值,反而给太后增添了贤名。

    太后贤名在外,便是肃清帝也可沾光,他们利用了母妃的死,太卑鄙了。

    京城里,齐帝师和南风馆的丑事被压下了,大家如今津津乐道的是太后贤德。

    太后曾也是贤后,与先帝鹣鲽情深,只是先帝驾崩之后,她一直伤心不振,渐渐地百姓就很少听到与她有关的事情。

    现在听到,便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她当皇后时做过的事情,也被一一翻出,歌颂一番。

    与太后有关的,雷霆风暴般席卷,彻底盖过了之前所有与南风馆有关的流言蜚语。

    就连宋惜惜和于先生都惊叹,太后不出手则已,稍稍一出手,便是压倒性的席卷。

    这舆论自然是有人引导的,但于先生说,引导舆论谁都会,可太后有实打实的往迹可供人歌颂,不是人人都能学的。

    老荣太妃的丧事办完,内外命妇入宫请安,却发现管理后宫的人是淑妃和德妃,至于皇后则又身体抱恙,养在长春宫里不见人。

    有心人留意了一下,发现齐家的女眷也没有入宫去探望皇后,说是不向打扰皇后养病,但是作为母亲的,女儿凤体违和,怎么也该进宫探望才是的。

    百姓有百姓的歌颂,官眷有官眷的猜测。

    而齐家经过齐帝师的事情之后,也失去了很多支持者,齐尚书被罚俸之后,也谢绝了访客。

    其实宫里头的妃子也不知道皇后是怎么回事,因为也不许嫔妃前去请安,只有消息传出来,说皇上动了雷霆之怒,第二日皇后就病倒了。

    没有人具体知道发生过什么,但帝后离心,似乎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了。

    宫里头的人也惯会猜测,认为有可能是齐帝师的事,皇上迁怒了皇后。

    只是,这也不怎么成立,因为皇上如今连大皇子都不见。

    大皇子是皇上的嫡长子,以往是最为疼爱的,如今竟然连见都不见,这不免让人生了心思。

    因为有嫡长子,旁的皇子是没指望的,现在不一样啊,现在皇后和大皇子都似乎被皇上厌弃了,一切另当别论。

    当然,想法是想法,却也不敢做些什么,毕竟皇子还太年幼,皇上又很年轻,再说夫妻哪里有不吵架的?皇上回头气一消,自然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又何必早早露了心思,让皇上察觉呢?

    第1253章

    很久没师弟来信了

    齐尚书虽谢绝了访客,却亲自带着大夫人前去拜访了宋惜惜。

    宋惜惜如常接待,与齐尚书是没什么话说的,于先生陪着他说话,她请了大夫人去侧院喝茶。

    大夫人这一年多来很少出来走动,消瘦了许多,只是整个人也平静了很多。

    她没有那么拧巴了。

    之前她始终记得自己执掌尚书府中馈,作为宗妇,她要有宗妇的素养,便是再不喜,面上也不显。

    她一直在为难自己,现在仿佛是看开了许多,有些事情,随意就好,不出格,但也不求完美了。

    她跟宋惜惜道歉,没有教育好女儿。

    她说以为自己这辈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完美,事实上没有几件是真正能做好的。

    但她说无所谓,人这一辈子哪怕有一件事情做得很好,让自己很满意,那就足够了。

    宋惜惜微笑说了句,“谁的人生没有缺憾呢?往后待自己好些便是。”

    齐大夫人眸光畅远,“是啊,待自己好一些,便是让日子随心所欲一些。”

    宋惜惜觉得一个人要打碎以往的自己,重新再建立一个自己,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齐大夫人能做到,真的很好。

    “对了,烦请回去告诉齐帝师一句,他让我找的人,我已经在找了,有消息会马上告诉他的。”

    齐大夫人佩服她说到做到的魄力,更佩服她对于承诺的坚定,站起福身道:“多谢王妃。”

    齐帝师要找的这个人,对宋惜惜而言其实并不难找,已经叫红绡她们发出去消息了,有姓名有地址有身份,就算隐居,多半也能打听到。

    只是,可能齐帝师不曾认真找过,也或许是不敢找吧。

    于先生和齐尚书没什么话说的,一位王府谋士,一位当朝吏部尚书,共同话题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便是饮茶,喜好都不是一个品种。

    艰难尴尬的对话,在齐大夫人出来之后得以结束,于先生欢快地把人送了出去。

    等他们走后,于先生对宋惜惜说了句,“他们齐家这几年只能极力低调,凡事不可冒尖露头,我见齐尚书整个人都没了精神气。”

    宋惜惜点头,“是的,往日昂首阔步,如今竟驼了背,可见家族庞大未必是好,下不出错上出错,哪哪都是漏洞。”

    “王爷不扩张是有道理的。”于先生很是赞赏王爷的决定。

    说起王爷,宋惜惜不禁再问了句,“还没收到信吗?”

    “还没有消息啊。”于先生也颇为担心了。

    距离上一封信已经过去一个月,至今还没有消息。

    于先生安慰道:“或许是不便写信,毕竟他们是要潜入那大山大岭里头的,以王爷和沈先生的能力,不必过于担心,且还有张大壮和孟教头呢。”

    宋惜惜点头,“是的。”

    话是这样说,但一个月没音信,她已经从一开始的想念转变成为担心了。

    这情绪日渐加剧,让她整个人特别的焦虑。

    她有时候中午抽空去女学和工坊,在这两个地方,她觉得内心是相对安静些的。

    学生多半是七八岁到十来岁的孩子,大多数都不曾认字,所以要从头开始教,比较费心费力。

    但不管是国太夫人还是颜如玉,都说如今书院氛围特别好,学生求知若渴,吩咐下去的没有说不完成的。

    之前书院特意制定,上半日休半日,让她们回去帮家里干活儿,但当学下来之后,大家都说不用休半日,最好是全日学,傍晚了才回去帮家里干些家务活和针线活儿。

    王之语那几位贵家姑娘也比以前认真了许多,受氛围影响,不再有人搞什么小团体,就是偶有争执,也不过几句口舌的事,老师一出现,都不需要说话,便全低头认错。

    她们都知道,入学读书的机会很难得,如果不是有雅君女学,她们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该是怎么写的。

    第1254章

    未来女将

    宋惜惜作为山长,别的教不了,但教习功夫还是可以,便问了她们是否有人愿意学点拳脚功夫,可防身也可以强身健体。

    她这一提出,过半数的学生都愿意学。

    但学武是讲资质的,虽然愿意学,也不是人人能学。

    倒是宋惜惜见这么多人有兴趣,不若便增加一节课,专门用来练练力气和灵敏,也好防身以及健体。

    至于真正学武的,她则需要好生挑选一番,恰好辰辰听得说沈万紫在教玄甲军他们,她便想来女学教教,非要缠着宋惜惜给她一个女教头的身份。

    宋惜惜如她所愿,两个人轮流上,至于平日的一节课,辰辰也是可以教一教的,那些难度都不大。

    习武的挑了十人出来,她们都是农女的身份,也没别的想法,说是日后日子混不下去了,便是去给小姐们当女护卫也好,不用卖身,月例银子也不少的。

    其中有一位学生叫明十七,家里代代务农,没有人识得一个字,她自己的名字也是根据排行起的,堂姐妹们加起来共有十七人,她是最小,便叫明十七。

    本来他们家也没有说要读书的念头,只是她娘亲出来摆摊做点小生意,数都没算明白,总是被人坑骗,次数多了之后,感慨还是要读书。

    恰好有这个机会,她二话不说便把女儿送来了。

    明十七今年十一岁,好学又乖巧,而且她天生便有大力气,根据她自己说,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着爹爹背粮食,兄长们都没有她背得多。

    她加入了习武课,说是回去还要教哥哥姐姐们一起识字练武,小小年纪,她能说出要摆脱贫穷,就一定要有本事,家里人要团结。

    她也特别的阳光,整日里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心情再不好,见了她也得欢快几分。

    老师们都特别喜欢她,国太夫人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明曦。

    明曦,特别好听的名字,明十七一听就特别喜欢,但是等她要写这个字的时候,傻眼了,真难写啊。

    但小明曦刻苦练习自己的名字,第三天就写得像模像样了。

    国太夫人说,她不止练武有天赋,读书也是有天赋的。

    只是,没练几日武,小明曦有两日都没来,也没有家里人来说一声为何不来。

    辰辰很着急,因为她很喜欢这个小姑娘,跟宋惜惜说了这事情之后,宋惜惜叫她回书院去问地址,找上门去看看什么情况。

    辰辰和馒头去了一趟,把人直接带回了王府。

    小姑娘手里提着个包袱,惶恐不安地跟在他们身后,往日脸上的阳光笑容没了,只有忐忑和眼泪。

    辰辰先让厨娘给她做点吃的,然后等不及了,亲自跑去京卫府找宋惜惜。

    “我直接把小明曦带回来了,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流程,需要卖身契什么的吗?回头叫于先生给她弄一份便是,他大哥只要五两银子,她是要卖给人家做童养媳的,我先下手为强,当时没带银子,就这么直接带回来了。”

    辰辰显得气急败坏,话说得颠三倒四,也没把情况说明白。

    宋惜惜让她冷静冷静再问,“什么个情况?她哥哥要卖了她?她爹娘呢?我记得她爹娘很是宠她的。”

    “爹娘一同摔伤了,怕是以后不能劳作,她三哥早就说了亲,等着成亲的,家里没银子便想着卖了她给人做童养媳,给她三哥娶媳妇,岂有此理,五两银子便想要卖了她,怎么不卖他自己啊?成亲要卖妹妹,什么道理。”

    第1255章

    会培养起来的

    宋惜惜再问了几个问题,算是把事情捋了出来。

    小明曦的爹娘为着他们三儿子的婚事,想着趁山上野兽冬眠未出,进老林子里采药材。

    一般,好些的草药都在极为险峻的山上,结果因为连续几日上山,夫妇两人又冷又饿又疲惫,明大娘一时不妨滑了脚,明大叔抓住她的手结果夫妇两人一同滚下去。

    如果不是刚好有采药人经过,他们怕是要死在山里了。

    只是纵然捡回一条命,一个摔了伤了腰,一个摔断了腿,往后是不可能劳作,还要有人伺候,且伤势还没好,继续治疗也要花钱。

    加上三哥婚事在即,那个口口声声说要团结的小姑娘,成为了牺牲品。

    “她爹娘知道吗?”宋惜惜问道。

    “不知道的,她爹娘没住瓦房里,被抬回了那破旧的老房子养着。”

    “其他人都同意卖她?”宋惜惜又问。

    “不知道,反正她大哥已经联系好了,五两银子,那人已经上门来了,幸好我捷足先登把人给抢走。”

    宋惜惜道:“这事你交给梁嬷嬷,让梁嬷嬷去处理,你跟着去就行,但不必冲他们发火,不要明着伤人。”

    辰辰是知晓的,在王府住的这些日子,沈万紫跟他们说过,就算很想打一个人,也不要光天白日被人看着打,一定要偷偷摸摸地打,打了还不让他们知道是谁打的。

    说是做事谨慎点儿,以后不会被人做文章之类的。

    “今日忍住了,没打,只是把人给带了回来。”辰辰继续说:“那行,我回去找梁嬷嬷,晚膳等你一起吃。”

    说完,她便风风火火地走了。

    傍晚宋惜惜下值回到府中,梁嬷嬷刚处理完回来,两人是一同进门的,一边进门一边说。

    “已经请了青雀大夫去给她爹娘治病,治疗的费用便王府出,整件事情是她大哥大嫂出的主意,因为他们是长子长媳,怕担子都落在他们肩膀上,便想办法搞钱,来钱最快便是卖人,恰好明曦姑娘这年纪也合适,有人也瞧上了,一拍即合,幸亏是辰辰姑娘去得及时,不然人就被买走了。”

    “辰辰姑娘还在那边,青雀大夫还没走呢,那家人这会儿倒是感恩戴德了,只是我见她大哥大嫂不是善茬,怕是以后没法子还会卖她的,因此我便给了银子了断,如今还没敢叫她爹娘知晓此事,怕着急引发伤势更加严重。”

    “至于这孩子如何处理,是留在府中当个丫头,还是继续回书院去,凭王妃做主便是。”

    梁嬷嬷几句话便交代清楚了。

    宋惜惜道:“不能让她当个丫鬟,还继续回书院去,如此也好,没了太多别的心思,往后好好学,定有出息。”

    宋惜惜跟齐帝师打赌说会培养女将女官,但其实她并非真心跟齐帝师打这个赌,她是真想培养女将。

    女官比较难,但就商国目前的情况,已有女子上战场的先例,一个是易昉,一个是她,明曦如果有勇气有毅力,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便是。

    她在晚膳之前,单独和小明曦谈了话。

    小姑娘还惶惶不安,很是担心她的爹娘。

    宋惜惜道:“我知道你心里惦记着父母,你很想保护好家人,但你没有能力的时候,说保护只是空谈,只有强大自己才能做到你想做的事情,而且,经过这件事情我希望你能明白,先好好地爱护你自己,再去爱别人。”

    小明曦眼眶盈满泪水,却死死地忍着没让它掉下来,她也控制着不让自己颤抖,哽咽道:“我知道了,多谢王妃。”

    第1256章

    师弟可能出事了

    宋惜惜执着她的手,跟她说了很多很多,唯独是没有说过她家人的坏话。

    沈万紫和辰辰都在外头听着,等她们谈完,让宝珠带她下去安置之后,沈万紫问道:“为什么还要说让她保护家人?应该让她知道,她的家人对她多残忍,否则这辈子都要被羁绊的。”

    宋惜惜喝了一口水,沉着的眸光里有些难过,“滋滋,这不是个例,很多百姓家里都是这样,遇到困难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卖女儿,卖妹妹,在他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他们觉得卖了做童养媳也好,卖去大户人家做丫鬟也好,都只是一条出路。”

    她顿了顿,继续说:"还有些为了给儿子娶妻,用女儿换亲的也不是稀罕事,可至少明曦的爹娘不是这样想,他们用各种方法去赚银子,她娘亲去摆摊,她父亲去做短工,还有冒险上山采药,我相信他们没有想过卖明曦,否则也不会送明曦来书院。"

    沈万紫道:“可她大哥大嫂不想承担责任,三哥为了娶亲卖她,都是自私的,难道她不该恼恨他们吗?”

    宋惜惜说:“与亲情割裂是很艰难的事情,尤其她接下来要学很多东西,还要担心她父母的伤势,她才十一岁,承受不了这么多,我们现在不需要在她心里种下仇恨,慢慢长大之后,她都会懂得,也都会看清楚,以后要与大哥三哥疏远还是亲近,由她自己做抉择。”

    沈万紫想了一下,她总是愿意思考惜惜的话。

    “你对,家事咱不掺和太多,毕竟不是全家人都坏,她爹娘还是护着她的,家里头这么贫穷也没让她干活儿,反而让她来书院,这丫头往日都是笑嘻嘻的,可见爹娘是宠着她的。”

    宋惜惜挽着她和辰辰的手臂,三个人一同往外走,“是啊,所以等她长大之后自己处理吧,我们能为她做的,便是尽心尽力教她。”

    “还有养着她。”辰辰添了句。

    辰辰刚从梅山来,侠义心肠足足的,就喜欢保护弱小。

    小明曦就这样在王府住了下来,本来说教授她们武功是宋惜惜的主要,按说小明曦也该是宋惜惜的弟子,但是万宗门收徒全凭师父师叔喜好,没有标准,加上辰辰说要有自己的弟子,她便收了明曦为弟子。

    一个孩子日后是否能成才,看她心理素质便知道。

    担忧与难过,没影响到用功,她表现出极大的顽强与韧劲,比原先更努力。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