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1章

    皇后跪在地上,很是不解,却也不敢再问了。

    只是没想到来这一遭没告状成功,反而被训斥了一顿,心里不免觉得太后偏心,分明她才是正经儿媳妇,谢如墨是慧太妃生的,宋惜惜便喊她一声母妃那也不是亲的。

    第1223章

    肃清帝又被传膳

    打发了皇后去,太后派人出宫一趟,给宋惜惜传个懿旨,雅君书院要如何办,她做主便行,外人说什么都不必听。

    派了人去传懿旨,也派人去跟肃清帝说,让他晚膳过来用膳。

    福求安给她沏了杯茶,“您别动气,犯不着,皇后不懂,您便教教她呗。”

    “这些年教得少?哪句听进去了?哀家何必跟她再废那口舌?”太后揉揉眉心,“连刁难老荣太妃这样的事情她也能做出来,她是唯恐燕王寻不到由头在外说事啊。”

    燕王如今回了燕州,人残了,心自然会更狠,老荣妃如果死得凄惨,正好给他一个煽动燕州百姓的机会和借口,这枕头送得真及时啊。

    实在不行,皇后就换人吧。

    御书房,肃清帝听得慈安宫的人来传话,说太后让他今晚去用晚膳。

    肃清帝头皮都麻了,传膳传膳,他是膳。

    无奈之下先叫吴大伴去打听打听,是不是谁惹得太后不高兴了?

    吴大伴也是熟门熟路的,去找福求安一问,事情就一清二楚了。

    这流程他们二人是走惯了的,每每太后传皇上用膳,皇上都得先问,以做准备。

    吴大伴回去把原委说了一番,再总结道:“一个就是为着女学而告状的事,二一个是为着老荣太妃的病,太后不高兴,训斥了皇后几句,怕是训斥了还恼着。”

    肃清帝听得他复述对话,气得手都发抖,“朕罚她禁足,她还不知道错?女学和工坊的事她原是没插手管过一日的,如今告状倒是上赶着去,还拿朕做筏子,真是好得很。”

    “皇上息怒,娘娘怕也是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她糊涂多少年了?身为皇后不思团结妯娌,竟还到处挑唆,当真以为朕不知道那些人退学是她搅和的?朕不喜宋惜惜团结那些世家命妇,她便用这样的法子去毁人清白,多缺德!多年夫妻,朕怎么想的她是一点都没猜到啊。”

    吴大伴道:“娘娘抚养大皇子和公主,又要管理后宫,杂务缠身,一时不能揣测圣意也情有可原,不若皇上与她挑明了,让她参与女学的事,慢慢架空北冥王妃,皇上担心的问题就解决了。”

    “如今说来有什么用?宋惜惜已经开始在民间招收女学生。”肃清帝怒道。

    吴大伴垂眸,自是知道北冥王妃已经招收女学生,大部分的贵女也都退学了,他才这样说的。

    “皇上息怒。”

    肃清帝怎么可能息怒?当即便摆驾长春宫。

    皇后在太后那边受了气,回来也是没能想明白,见皇上怒气冲冲到来,她心头一沉,急忙带人接驾。

    肃清帝屏退宫人,只留下皇后在殿里,兰简姑姑担忧地看了一眼,才慢慢地关上了殿门。

    皇后看他似要吃人的模样,心头慌了慌,不自觉便哽咽了起来,“皇上,是臣妾做错了什么吗?”

    肃清帝眸光锐利地盯着她,“这后宫你若管不来,就交给淑妃和德妃来管。”

    皇后想着是方才在慈安宫里的事,越发的委屈,语带了哭腔,“皇上,臣妾今日并未顶撞母后。”

    肃清帝阴沉着脸,“谁让你断了荣太妃的药?谁让你去母后处说女学的事?”

    皇后也正因这两件事情不解,听皇上也这样质问,她脑子里的那团乱麻越发地搅在了一起,“皇上,怎如今还要供着荣太妃?难道好生医治荣太妃,她便能好起来么?燕王就不会拿这事动干戈?还有,臣妾猜测皇上也是不喜欢女学的,臣妾想正好以此说动太后,把雅君女学关了,岂不遂了皇上的意吗?”

    第1224章

    这不是乱了尊卑吗

    肃清帝微微俯身,眼底闪着愠怒,“朕跟你说过要关了雅君女学吗?女学是母后要创办的,本来也能凝聚许多世家命妇,于朕大有益处,为何要关?”

    皇后茫然道:“但皇上也不想让宋惜惜和她们来往过密,不是吗?”

    肃清帝盯着她,一字一句,“皇后没有取代宋惜惜的本事吗?”

    皇后睁大眼睛,似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的意思,是让臣妾纡尊降贵去女学?或者是笼络那些臣妇?”

    她是皇后啊,她去女学成何体统?还有那些臣妇,怎还要她这个当皇后的去笼络?难道不是她们来巴结她吗?

    这岂不是乱了尊卑?

    肃清帝冷冷地道:“帝权只能看似高高在上,却不能真的高高在上,否则底下一空则摔个粉身碎骨,朕便为皇帝,许多事也得让着他们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要偶尔赏赐示好,让他们自觉弯腰当这一级一级的台阶,皇后凭什么认为所有人都得来膜拜你?就因为你是皇后?”

    皇后哑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皇后也不是真的不懂,只是不懂得为朕着想,否则也不会想让你的堂妹嫁给方十一郎,为大皇子拉拢武将势力。”

    皇后脸色一变,忙辩解道:“皇上,臣妾没有这个意思,臣妾只是觉得方十一郎为人忠厚,堪为良婿,这才想将堂妹说给他的。”

    “皇后自己信吗?”肃清帝冷笑。

    皇后道:“臣妾确实是这样想的,皇上不信臣妾,臣妾也没法子。”

    肃清帝眉间已有厌倦,“有时候朕和你说话真的特别费劲,朕说的话你似听得懂,也似乎听不懂,你惯爱揣摩朕的心思,却又偏偏要紧的全部都猜错了。”

    皇后咬了唇,泪水盈然,“臣妾愚钝,不若便不叫臣妾猜,直接告诉臣妾不好吗?”

    肃清帝看着她这模样,身为皇后,反倒像个嫔妾似的小家子气,动不动就掉泪,不禁更是恼怒,“朕这些年直接告诉过你的事情还少吗?你听了哪桩?你做了哪件?你多做多错,干脆便什么都不做,好好管着后宫教养儿女便是,宫外的事你没有本事的,就不要插手了。”

    皇后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厌倦,不禁心头酸涩,“皇上若想让臣妾拉拢臣妇,去女学走一圈,臣妾也可以去的,臣妾明日便传她们进宫,让她们送女儿回去书院。”

    肃清帝把手一挡,“别,论谋算,论聪明,论实干,你是半点不如宋惜惜,却又埋怨宋惜惜比你得民心,皇后,没有这样的好事,仗着一个身份什么都不干便想人人赞颂,你还不配。”

    如今广收民间学生,又叫原先的学生回去,百姓不知其因,只会增加对权贵的怨恨,这样的事,亏她随口就能说出来。

    这话像一把利刃,重重地刺在了皇后的心上,她猛地抬起头,泪水夺眶而出,语气带了怨恨,“皇上觉得臣妾样样不如宋惜惜,当初为何要把宋惜惜指给北冥王?何不自己娶了取代臣妾不好?”

    杯盏重重地砸在地上,伴随着肃清帝咆哮,“你想让朕废后,是吗?”

    杯盏碎裂,碎片飞溅到皇后的手背,划出一道血口子。

    皇后心头一惊,废后两个字如重锤落在她的心头,心里既是刀子又是重锤的,她可以迅速做出选择,猛地跪下,“臣妾失言,皇上恕罪。”

    肃清帝看都没看她,起身出去。

    第1225章

    为什么要比啊

    殿门开启,吴大伴忙叫了一声起驾,兰简姑姑则快步入殿,把皇后扶了起来。

    “娘娘手上受伤了。”兰简姑姑忙用手绢给她擦了血,再召宫女进来清洗伤口。

    齐皇后全身虚软地坐在椅子上,脸上是惊恐过后的慌然,“他说要废后,皇上说要废后。”

    “皇上只是一时之气,怎会真的废后?别担心。”兰简姑姑把进来伺候的宫女又打发了出去,看着一脸苍白的娘娘,叹气,“娘娘不该去跟太后说那些话的,而且老荣太妃的事,奴婢劝过您,您没听。”

    “本宫不明白,这有什么错!”齐皇后眼底升起火焰,“两件事情,便是有错,那也只是小错,甚至是不值一提的。”

    兰简姑姑唉了一声,显然太后和皇上的话她都没听进去,她现在满脑子都是打击宋惜惜,以及为大皇子谋算。

    可这路是走错了啊。

    “娘娘可以拉拢宋惜惜,不必跟她作对,她不是后宫嫔妃。”兰简姑姑耐心跟她分析,“北冥王很是听她的话,若是拉拢了她,北冥王自然也会站在大皇子这边。”

    “可皇上素来忌惮北冥王,本宫拉拢他们有什么用?岂不是更为皇儿招来祸害?”

    “我的好娘娘啊,您不能一味盯着以前,要顺应时势,审时度势,如今皇上重用北冥王,兄弟之间虽有嫌隙,但国事多倚重他了,北冥王和王妃能力卓越,他们夫妇会成为皇上最好的帮手。”

    皇后沉沉地叹气,“这就是本宫最不想看到的局面,本宫与宋惜惜同为女子,本宫是皇后,她为什么会比本宫出色?”

    兰简姑姑知道她陷入了一个旋涡里,不能自拔。

    她见过这样的例子,那例子如今过得可不好啊,便是平西伯府家的三姑娘王清如。

    宋惜惜的能力超越了很多女子,她武功高强,有谋虑,能靠着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在战场斩获敌军人头,她不是一般闺阁女子可比。

    可为什么要比呢?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缺点,宋惜惜也不是完美的。

    而且宋惜惜之前遭受非议骂名,因着工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被骂个狗血淋头,战场上得回来的民心几乎丧失殆尽,但她不妥协,依旧我行我素,也没见过她跟谁比。

    兰简姑姑心里很矛盾,经过工坊到女学的事情,她欣赏宋惜惜,可越是欣赏,越觉得皇后娘娘不会与她善罢甘休,而娘娘不是她的对手,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娘娘。

    她境界不高,无法做到帮理不帮亲,她是娘娘的人,一心只会为娘娘打算。

    日头西移,慈安宫里。

    肃清帝殷勤伺候母后用膳,在外,他可以是呼风唤雨的皇帝,在这里,他只是一个乖巧的儿子。

    “坐下来吃啊,没让你一直站着布菜。”太后没好气地道。

    “是,儿子坐着陪母后吃。”肃清帝笑容别提多灿烂,“儿子也喝口汤,这汤闻着可香了。”

    说完,小半碗汤就进了胃部。

    太后瞧了他一眼,也没说话,一直等到吃完膳,叫人撤了下去,太后这才擦拭了嘴角道:“今日去过皇后那边了?”

    “骂她了。”肃清帝立刻坐直,严肃地道:“犯的错误太大,还不知道悔改。”

    第1226章

    太后说重话了

    “皇后不该是这么愚笨的人,她以前很聪明。”太后从餐桌起身,坐回檀木圈椅上,七分饱,坐着也舒服,“一个聪明的人忽然变得愚笨起来,是因为身在局中,什么都看不清楚,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为了这利益,她牺牲谁,她都觉得有理。”

    “是,母后说得对。”肃清帝点头认同。

    太后叫他坐下,问道:“对于如今女学的招生,你有什么看法?”

    肃清帝回答说:“儿臣觉得挺好的,能让百姓觉得,自己和权贵也差不了太远,民怨也能少很多。”

    他自然是从大局出发去想的,至于什么让民女长长见识,他不在乎。

    “那你觉得,天下学子们会不会为此群起攻之?”太后又问道。

    肃清帝笑了起来,"怎会?有些读书人压根没当回事也没瞧上,认为女子不够聪明,女学也不过是儿戏罢了;有些认为女子也聪慧,能读懂和通晓的,他们心胸一般也比较宽广,甚至愿意推动这样的事,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女子不能科考,对他们毫无威胁,反之,学子闹事会取消考试资格,除了几个愤世嫉俗的人之外,没人会拿自己的前程去赌。"

    太后漫笑了一声,“如此显浅的道理,皇后怎会不明白?在哀家面前说的这番说辞,也不过是拿哀家当傻子糊弄。”

    肃清帝神色郑重且严肃,母后从来都不会带这么大气性说一个人,尤其是皇后,多少是会给她面子。

    肃清帝知道,皇后动了女学,毁人清誉,母后是不满意禁足的处理,正愁着没来由去再惩处皇后,她自个屁颠屁颠送上门来了。

    “齐家,枝叶繁茂,根部纵横一片,这给了皇后足够的底气,别的事情哀家不管,唯有两样,国祚根本,女学工坊,她不可动半分。”

    "是,儿子会说她。"皇帝肃然道。

    太后顿了顿,又道:“今日咱们母子既是把话说开了,那不妨哀家再说两句,经颜如玉一事,虽方十一郎登门求娶,到底是把颜家的名声都给毁了,颜太傅也不若原先那般受人尊重,地位较之以往一落千丈,颜太傅是你的老师,于你有传道授业之恩,他们颜家是纯臣,最是难能可贵的,皇帝该从颜家这边,选拔一些有才的后生加以培养,免得齐家一家坐大,号令天下文人学子,若朝中过半皆是齐家门生,便是这十年八年来没有危害,迟早也会有的,所以,适当修剪一些横枝乱叶,对齐家好,对朝廷也好。”

    这其实也是肃清帝所担忧的,齐家如今自然是忠心耿耿,而且时常教训族中子弟要低调谦逊,但是,当家族过于庞大,很难约束到位,有些人膨胀了,便会有人跟着膨胀。

    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理所应当,而有些理所应当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很不合理。

    “万一,说句不好听的,若储君不是大皇子,皇帝猜齐家会怎么做?”太后缓缓说出了肃清帝心里最大的担忧。

    齐家如今的谦逊低调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认定大皇子会成为储君。

    齐家继续坐大,那么该立谁为太子,等于是听齐家的了。

    “好好用你的弟弟,他能同齐家抗衡,而你则可稳坐帝位平衡两方,真正的明君,不需要忌惮任何一方,只需要懂得用人。”太后说出了最后一句想说的话,她以前从来都没有为谢如墨说过,因为那时候皇帝对谢如墨很忌惮。

    现在,齐家如巨兽,若无克制之人,只能一味用皇权镇压,那么就会形成齐家与皇权的对峙,这是两败俱伤的。

    还不如放一头猛虎出来,两虎不必相争,只需要对峙着,那么两边就都需要维护皇权的稳固,尽力去遏制另一方的持续壮大。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肃清帝一直犹豫的事情,终于得见清明。

    第1227章

    下旨让她扫了南风馆

    南风馆的事调查清楚之后,宋惜惜亲自入宫禀报。

    她不知道自己被皇后告状,只打算着一会儿禀报完正事,去给太后请安。

    肃清帝听到说南风馆里竟然藏着会武功的沙国人,他甚是吃惊,神色立刻便凝重起来了。

    她没有说齐帝师去南风馆的事情,因为根据调查,齐帝师去南风馆真的只是消遣,甚至连身份都是隐藏的,不然也不会把自己打扮成那鬼样子。

    偷听过几次,他只谈风月,不谈政事,也无什么特别异样的举动,因而也不存在可以泄密。

    红绡偷听过小倌议论齐帝师,暗地里称呼他为老鬼,很是厌恶地说这老鬼又来了,要不是齐帝师给得多,大概也是无人愿意接待他的。

    既然是私人兴趣,那就没必要说,加上他大概也没有认出部分小倌是沙国人,沙国人很会挑选,都是选一些比较深邃俊美的男子,有一点异域风情,却也不完全符合沙国人的特征。

    大部分,其实都是南疆与沙国人生下的孩子,所以严格说来,也有一半血脉是商国人。

    但南疆在沙国人手中这么久,近这两年才收回的,这些人潜伏在京城有四五年了,也就是说,他们的主子,是沙国人。

    “这些人都是谢蕴还在的时候,暗中跟随商队入京的,谢蕴为他们换了身份,进了南风馆,谢蕴当初认为是皮肉生意,加上……南风馆是她授意开设的,因为南风馆特别赚钱,导致谢蕴倒台之后,广陵侯也舍不得把南风馆关闭。”

    肃清帝听得心里又生气又别扭,“朕以前听过一个传闻,说广陵侯向逢春本来也是好男风的,他没有把南风馆关闭,大概也有这个原因在。”

    宋惜惜道:“或许是有这个原因,但根据微臣的调查,包括谢蕴和向逢春在内,都不知道这些沙国人会武功,只以为他们是奔着赚钱来的,事实上,他们这些年通过某些权贵口中探查消息,只是苦于如今是送不出去了,这些也是我们调查时候偷听到他们私下议论的,他们有些人已经提议说想办法离开京城,回国去。”

    “也就是说,他们是以探子的身份留在京城的,”肃清帝眼底怒焰跳跃,“权贵口中探听消息?看样子朕的朝堂,有不少人喜欢到南风馆去啊。”

    和皇上谈论这个话题,宋惜惜也觉得有一点点的尴尬,只到底是公事,该说的也是要说,“据微臣调查,真正好男风的其实不多,有些是想着去见识见识,寻找刺激。”

    说白了,其实就是别的都玩腻了,想看点刺激的,富贵到了一定程度,在享乐这一层面上,寻常的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需要更刺激的。

    也有一个原因,则是朝廷对于官员去秦楼虽不说明令禁止,但到底是有伤风化,文官最怕是落个把柄,毕竟去秦楼的人多啊,尤其那些世家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这些人最是不可控,出去胡言乱语可就不妙。

    这南风馆便不一样了,有门槛,花费高,比一般秦楼要高出许多,加上如果瞧着人不对劲,还不准许进入。

    肃清帝最是不喜,“可有名单?”

    宋惜惜道:“因为调查的日子不久,所以查到在朝的官员并不多,只有几个。”

    “有东宫旧臣吗?”肃清帝问道。

    宋惜惜犹豫片刻,如实相告,“有!”

    肃清帝一拍桌子,“荒唐!”

    东宫旧臣,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便追随着的,如今在朝中也得重用。

    宋惜惜以为他会问名单,结果也没问,估计也是顾念着从龙情分。

    肃清帝最后只冷冷地道:“你带着京卫和巡防营,把这些南风馆全部查封了,晚上去,在场所见的人全部带回去京卫府大牢关两日,沙国那些探子送往大理寺。”

    第1228章

    你是要自己出来还是我逮人

    京卫府的大牢简陋得很,一般是不会关押什么人的,倒不是没有抓过人,而是情节轻的罚银或者打板子便了事,情节严重的便送往官府去,按照律法追究。

    宋惜惜问道:“若有朝廷官员,是否也一并带回?”

    肃清帝愠怒,“自然是一并带回。”

    宋惜惜明白皇上是给他们点教训,又不好让官府那边知道,护着他们名声呢,所以才会关在京卫府大牢。

    最大的目的,是要把沙国的探子给抓回来严加审问。

    “可不许提前通风报信啊。”肃清帝警告一句,是该教训几个人,以正风纪了。

    宋惜惜恭声道:“是,微臣遵旨。”

    领命而出,宋惜惜想到了齐帝师。

    说实话,齐帝师那日说了她一顿,她心里虽有气,却始终念着她是先帝的老师,顶着帝师的名头,若是在那地方被抓住了,关押在京卫府的大牢里,只怕这老爷子能羞死。

    他羞死是一回事,丢的是先帝的面子啊。

    好在的是,从年前开始暗中监察到如今,齐帝师去次数不多,记得是他前三天去过的,那么应该这两天不回去。

    她打算今晚就组织扫荡,至于广陵侯向逢春,皇上并未说要去抓捕,那想来是皇上自己处置,她便不管了。

    宋惜惜回京卫府调动人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