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3章

    姬氏执着自己女儿的手,凛然道:“听王妃的,那就去官府吧。”

    齐姿礼吓得大叫,“我不去官府。”

    哪里有好人家的姑娘被送到官府去的?她以后还要不要做人了?

    齐四夫人也急声怒斥她,“那你还不赶紧道歉?快些道歉,我们离开这个鬼地方。”

    齐姿礼发恼了好一会儿,才不情不愿地走到王之语和姬氏的面前,撇着嘴巴说了句,“对不起,是我错了。”

    态度还是很差,但姬氏也不想再跟她计较,只淡淡地道:“罢了,齐家的人我们惹不起啊。”

    在场还有其他学生,这句话是得说一说的。

    齐家这些年自大而不自知,如今齐皇后还明目张胆地想用联姻拉拢武将巩固大皇子的地位,便是她一个妇人也能看出这意味着什么,皇上能不猜忌她是想逼着立太子?

    所以,与齐家闹翻了也好。

    齐四夫人听了这话,心里只觉得别扭,一时也没想别的,拉着齐姿礼便走了。

    就连国太夫人都忍不住皱起眉头说了句,“齐家四房怎如此的跋扈了?”

    武大姑娘道:“齐家不是以前的齐家了。”

    因着有其他学生在,便也不多说了。

    颜如玉叫学生回去准备上课,她仿佛情绪没有收到什么影响,依旧神色淡柔平和。

    宋惜惜没有马上离开,和沈师兄聊了一会儿,姬氏则出去安抚一下女儿,跟她讲讲道理。

    他的课,大家一般都比较听话,尤其他教丹青的时候,那好学的劲叫人看了都欣喜。

    “颜老师是最辛苦的,操心最多,她的课也总有那几个人闹事,好在如今是赶走了一个,刺头儿没了,剩下的也不敢太放肆,从女学开设至今,她承受了不少流言蜚语,都扛过去了,她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坚强,所以你也不用太操心。”

    宋惜惜点头认可,说了几句之后,她起身道:“我和平西伯夫人一同回去,路上说点话。”

    “去吧。”沈青禾微微颌首,眼底似有担忧,顿了顿,叫住了她,“师妹,选几个懂得武功的女子来书院,这段日子看着点儿,我担心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宋惜惜知道师兄担心什么,她也担心,但是现在懂得武功的女子不多,石锁师姐和箩筐师姐在工坊不可调动,就只能让粉挽红绡她们几个轮流来了。

    真希望收一批学武的女学生啊。

    第1184章

    希望她幸福

    姬氏和女儿王之语坐在院子里石凳上,院子里种满了花木,但长势都还不好,尤其如今冬日,更显得萧瑟凋零。

    “你为什么会帮你姑……方将军说话?”姬氏拿手绢轻轻地揉了揉女儿脸上伤口周边,压了压,没血水流出,好在是伤得不深的,不然便要毁容了。

    就是这个掌印十分清晰,看得姬氏心头微微发紧。

    她也好奇女儿为什么会帮着方十一郎说话,府中说起那些事情的时候,都会瞒着孩子们的。

    她自问,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瞒得极好,或许是最近的流言蜚语影响到了他们,她想知道孩子们对这件事情了解多少,或者知道多少。

    王之语抬起红肿的脸颊,分明是单纯澄明的眸子,却总叫人瞧出了一丝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娘,还记得姑父带着姑姑回门的时候,送了我什么吗?”

    姬氏回忆着,“娘记得他身边的嬷嬷给你和贤哥儿都抓了一把金瓜子,还有一把金锁,出手十分大方。”

    王之语摇摇头,眼神坚定,“是国太夫人的山河志,他告诉我,这个世道,女子很少能离开自己出生地,除非外嫁,但是外面海阔天空,纵不能亲眼见一见,也要知道我商国秀丽的风光,要知道外边的天是有多大,有多高,如此才不会目光短浅,不会被无足轻重的小事纠缠,更不容易为别人高兴来委屈自己。”

    姬氏微怔,是吗?当时她只记得是送了些金银首饰。

    那时候的她也庸俗,一般回门看男方准备的什么礼物,去猜测小姑在方家是否得脸,她只顾着那些了。

    “从他回来到如今,没有找我们家或者小姑姑发过难,母亲,他难道不憋屈不生气吗?那些事情对他来说,真的可以云淡风轻就这么轻易揭过吗?他肯定受伤了,他肯定难受了,所以在说亲的事情上,他总是显得那么不积极,他的伤还没好,他如今虽不是我的姑父了,但我依旧关心他,依旧以王家女儿的身份觉得愧对了他,所以我不容齐姿礼这样说他。”

    姬氏震惊地看着女儿。

    在她的印象里,女儿少言,很少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很少说这么多话,往日教养她,都是按照贵女的规矩,更教了她要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人发现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

    因为,情绪外露,便等于是露了软肋,很容易会被人拿捏。

    这一两年她其实有些后悔将她教养成那样,所谓情绪不外露,说白了便是要同她自己一样隐忍,是委屈了自己。

    所以,她现在反而希望女儿有自己的主见想法,不要被束缚,不要被捆绑,活出她自己真正的人生。

    原来,很早很早之前,方十一郎便教过她了?

    姬氏心头既欣慰,也更觉得小姑错过了良人。

    “颜老师说,人人都只看他的功劳,知他风姿俊逸,却很少能到他心胸之宽广,能人所不能,母亲,颜老师应是很喜欢他的。”

    姬氏又是一怔,“你跟颜老师说过他?什么时候的事?”

    “那阵子大家都在说小姑姑和陆世钦的事情,也骂姑父的时候,颜老师总是一个人坐在回廊的尽头,孤独又落寞。”王之语执着母亲的袖子,扬起小脸,“武老师去问她,她便这样跟武老师说,我在后面偷听到的,她说很心疼,却什么都帮不了他。”

    姬氏把女儿抱入怀中,微微地叹了口气,“希望,希望他能幸福啊。”

    颜如玉自然是好姑娘,但姬氏没有立场为他们奔走,只看他们的缘分吧。

    第1185章

    参宋惜惜一本

    宋惜惜和姬氏一同回去,她自己的马没有骑了,叫人牵着,她坐在了姬氏的马车上。

    宋惜惜是有两件事情要跟她说的,“五师哥挑了一些不怎么好的又卖出去了,所卖的银子没有换成银票,全部都放在了望京楼的地窖里头。”

    姬氏轻声道:“原就是平西伯府亏欠了他,那些银子他想花便花吧,我另外也存起来了一些的。”

    “他不会花,他不缺银子。”宋惜惜再说第二件事情,“顾青舞的身份皇上已经查实看,也知道她认了庐州一位夫人为义母,至于沈姓,取自江南沈家的一个旁支,也是在庐州做生意的,你原先查到说她与一人密谋来往,那人大概就是沈家人,皇上现在动他还好的,但皇上现在没动,那么平西伯就很有可能泥足深陷。”

    宋惜惜没把关键的信息告诉她,例如要在庐州查私兵的事情,这些是断断不能说的。

    只告诉她这些,是让她做好准备,王彪现在回头,平西伯府还能想尽办法摘出去,顶多是爵位不保,但不至于落得最坏的下场,就看平西伯夫人有没有办法挽得王彪回头了。

    但姬氏听完,也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

    宋惜惜便知道,她其实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王彪没听她的。

    宋惜惜拍拍她的手,也不说什么安慰的话,半道下了马车,策马回府了。

    有些事情潜移默化,就让大家接受了。

    例如以前宋惜惜穿着官服策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百姓会分外关注她,什么眼神都有,但现在大家仿佛是见惯不怪了,有些人还会跟她笑着打个招呼。

    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么一位另类的王妃,只是,依旧没能接受另类的女人。

    齐姿礼退学的事情,当晚就被齐尚书知道了。

    但是四夫人和齐姿礼都没有如实相告,只说几个女孩子因着一些事情争吵起来,宋惜惜去主持公道,就齐姿礼一个人被退学了。

    齐尚书本来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但这些年他确实自大,也对自己齐家的教养颇有信心,认为齐家的子侄不会做出没有规矩的事情。

    尤其,齐姿礼哭哭啼啼地说本来是为了伯父的名声,才同那些女孩子争吵的,这使得齐尚书羞愤难当,脑子也离家出走。

    他养外室的事,纵然如何压着外头的议论,总有人翻找出来说一说,这严重挑衅了他的权威。

    他认为宋惜惜是故意针对他,因为当初是她亲手承办了顾驸马那些妾侍子女的安置事宜,从而使得夫人知道了他那外室的事。

    这段日子来,夫人对他一直冷冷淡淡,府中的事情虽还是她掌管,但显然消极了许多。

    因着这些恩怨,他甚至都没有怀疑过齐姿礼和四夫人说的话。

    而齐姿礼和四夫人也没有想过他会去找宋惜惜,为她们母女讨回公道,因为以往也是不管的。

    但这一次,她们估错了。

    她们让齐尚书认为,宋惜惜处事不公针对的不是齐姿礼,是他。

    他可以不为四房出头,但他必须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因此,他做了此生第二件最愚蠢的事情,便是找了门生参了宋惜惜一本,说她任雅君女学的山长,却处事不公,拉帮结派,针对齐家。

    虽然不是亲自上奏本,但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那是他的人?

    本来,女学是不怎么入得满朝文武的眼,送自己的女儿去上学,不过是因为女学是太后下旨创办的,他们总得要给太后卖个面子。

    现在,齐尚书的门生出来参宋惜惜一本,为的还是女学的事情,莫名地,大家觉得女学忽然提升了一个层次。

    肃清帝完全不搭这茬,就像是没听到似的,淡淡扫了一眼之后问道:“众爱卿可还有别的事情上奏?”

    这般无视,简直是打了齐尚书的脸,满朝静了一下,才开始有官员出列禀报。

    第1186章

    齐尚书被罚站

    齐尚书呆呆地站着,没挨耳光,却觉得脸上辣痛辣痛的。

    也是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为着雅君书院那些学生的事情,他捅到朝堂上来了。

    他就这么站着,一直到退朝,肃清帝出言留下了他。

    留下他在御书房,却叫他在外头站着,这大冷天的,寒风似刀,他足足站了两个时辰,皇上也没叫他进去。

    他心里什么滋味都有,更有一股怒火在胸腔里四处乱撞,他好歹是皇上的岳父,就算此事做得再不对,皇上也不该让他在这里受冷。

    两个时辰,他身子冻得几乎僵硬,吴大伴见他实在快受不了,送上一个暖手小炉。

    极冷之下,有一丝暖和也好受些。

    吴越匆匆进了御书房,片刻之后,吴越出来站在他的面前,“齐尚书,您怎么在此?”

    齐尚书冷得牙关打战,“等着皇上召见。”

    吴越惊讶地道:“皇上方才吩咐下官出来寻寻您,看您是去了哪里,怎没见人,您快进去吧,皇上都等急了。”

    齐尚书面无表情地道了句谢,便迈着发僵的双腿进去。

    行礼,赐坐,一律皆如往日。

    但齐尚书知道,皇上心里有怒气,方才站两个时辰,是在敲打他,可就为了女学,他不服。

    殿中暖和,齐尚书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吴大伴奉上热茶的同时,还奉上了一份调查结果。

    他疑惑了一下,拿起来看了,顿时目瞪口呆,继而是怒不可遏。

    她们母女骗了他!

    起因竟是齐姿礼说方十一郎求娶她,嘲笑他老牛吃嫩草,然后带着大家一同起哄。

    “齐家竟想跟方家结亲吗?”肃清帝笑容淡淡,“岳父啊,这满京城的权贵和文官,都以联姻的方式同气连枝了,如今也看上了方十一郎,看来朕重用方十一郎也没错,毕竟岳父也这般高看他呢。”

    齐尚书噗通一声跪下,后背冷汗涔涔,“皇上,此事微臣完全不知情,四房儿女的婚事,臣素来也是不过问的。”

    肃清帝笑着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岳父是齐家的家主,怎可不过问族中子弟的婚事,之前不是一直都过问吗?朕觉得方十一郎挺好的,若两家能缔结百年之好,如此齐家文武的路子都打通了,朕也觉得欣慰。”

    齐尚书跪得双腿发软,皇上疑心有多重,他是最清楚不过的,怎么不知不觉之中,齐家竟这般毫无顾忌了?

    他素来谨小慎微,约束子侄,一言一行都不可狂妄嚣张,唯恐落了把柄。

    现在,不是落了把柄,而是让皇上误以为齐家有野心,想连同文武官员把大皇子扶上太子之位。

    在皇上看来,无异是齐家联合皇后逼迫他立太子。

    长春宫,皇后焦灼难安,一直等着前面小太监传来的消息。

    她知道父亲已经被罚在御书房门口两个时辰了,派人去打听是什么缘故。

    终于,打探的小太监回来了,“回娘娘的话,听闻是齐尚书的门生上奏,参了女学的山长宋惜惜一本,皇上不高兴了。”

    “就为这事?”齐皇后觉得不可能,皇上是不喜欢设立女学的。

    但随即想起皇上曾想让宋惜惜入宫的事,这未必是没有可能啊,皇上对宋惜惜总归是偏宠些的。

    所以,在皇上看来,女学可参,宋惜惜不可参?

    小太监道:“如今齐尚书已经入了御书房,奴才来的时候,他还没出来,不过,倒是赐了茶的。”

    齐皇后稍稍安心,赐茶证明皇上不会为难父亲。

    只是,女学终还是得除掉才是,既然礼妹妹被退学了,必须要证明女学是藏污纳垢之地,否则岂不是只损了齐家名声?

    她眼神微冷,心生一计,此计并不高明,但从来都是百发百中,极为有效的。

    “兰简,你过来!”她招手,把兰简叫到了身前,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兰简听完,点头,“娘娘放心,奴婢这便去寻。”

    “人先找到,但切忌着急行事,要等待机会。”齐皇后叮嘱道。

    第1187章

    父亲太怂了

    那边厢,齐尚书回到府中,叫了四房的人过来,发了好大的一通脾气。

    齐四夫人也委屈,“大哥,我们也是遵照娘娘的意思去办的,本来我便想着给礼姐儿说广陵侯的三公子,但娘娘说咱们没有武将的支持。”

    她把齐皇后差点想赐婚却被太后阻止的事情说了出来,言语间也忿忿,"方家也是拿乔,我们齐家的姑娘配不上他吗?大哥,方家这是没把齐家放在眼里。"

    “他们方家为什么要把齐家放在眼里?我们把方家放在眼里了吗?”齐尚书反问,他觉得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族中的人便觉得外边所有人都要给齐家面子。

    恐惧感油然而生。

    不知不觉中,齐家在所有人眼中已经权倾朝野,齐家的人也是这样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自然是外边的人托举的。

    齐四夫人哑然片刻,喃喃道:“但我们是齐家啊。”

    因着这件事情,齐尚书召集了全族的人,告诉他们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轻浮,不可托大,要谦逊,要低调,更不可胡乱结交,免得落了个结党营私的罪名。

    他有外室的事,也只是族中妇人议论了下,男人们嘴上说着不该如何,心里确实理解的,是的,男人总是能理解男人在这上头犯下的错,因为那不叫错。

    因此,他今日这一番话,族中的人是会遵守的。

    齐尚书心里也特别不安,在大皇子没显露出笨拙刁蛮之前,他觉得不需要为他筹谋什么,他就是天之骄子,那位置始终是他的。

    但大皇子的平庸渐渐显露,发现就不仅仅是平庸,性情德行也不行,皇上显然也知道的,所以这个时候去筹谋些什么,就更容易被皇上猜忌了。

    好在大皇子还小,还能好好教导,现在低调些,韬光养晦把大皇子教育好,这才是正确的出路。

    但消息传到了皇后的耳中,皇后却认为父亲太怂,这个时候该是多结交人脉才是,尤其武将,更该多结交,最好是跟兵部尚书李德槐多些来往。

    所以她派人给父亲传信,让父亲为大皇子考虑。

    齐尚书也回了信,告诉她大皇子平庸,教养大皇子才是要紧事,别的一律不要做,免得失了圣心。

    皇后怎不知道大皇子平庸?她就是因为知道,才认为大皇子不具备文韬武略的潜质,只有靠前朝臣子托举扶持,他才能稳固位子。

    她着急啊,父亲怎么不着急?齐家怎么能不着急?

    如果大皇子没有成为储君,日后齐家定然是要没落的,齐皇后觉得父亲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齐家权力滔天,一点也不想以后。

    兰简姑姑从殿外进来,轻声道:“娘娘,淑妃和德妃她们日前聚在一起说礼姑娘被逐出女学的事,如今宫里议论的人很多,都说齐家大儒世家,怎么出了一个被逐出女学的姑娘。”

    齐皇后眼底寒霜,“淑妃越发嚣张了,连本宫娘家的人都敢编派,分明是自己退学的,怎么是逐出去的?一派胡言。”

    “宫里头的人说什么都不打紧,怕的就是外头世家人人都说,那么礼姑娘的婚事怕就要被耽误了。”

    “她既是嫁不了方十一郎,本宫也不必管她。”齐皇后厌烦得很,“本宫的这些姐妹,没一个能帮上忙的,看似是与世家联姻,却都守着自己夫家那一亩三分田,不肯为大皇子奔走。”

    兰简姑姑知道她说的是秦王妃齐怡月,秦王妃往日还愿意到皇后宫里走走,但自从亲王的媛侧妃生下一子一女,明侧妃又诞下亲王次子之后,她就鲜少进宫,一心备孕,要生下嫡子。

    因此,皇后好几次传召,她都是敷衍过去,不愿意向秦王吹枕头风,让秦王在皇上面前进言。

    第1188章

    真是不甘心

    腊月十五,肃清帝来了长春宫。

    皇后红着一双眼眶,说了齐姿礼被退学的事。

    肃清帝已经因此事敲打过齐家,没想到皇后也在此时提起,他心头不快,却也没有说什么。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