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谢如墨心底叹气,其实皇上应该会怀疑到燕王的,但他没有说,显然皇上对他无法做到推心置腹,如此大理寺就没办法名正言顺地去调查燕王。一切都要暗中来的话,又得顾忌他的疑心了。
谢如墨沉吟了一下,干脆直接道:“臣弟怀疑燕皇叔。”
肃清帝立刻便问:“为什么怀疑他?你是不是有什么证据?”
谢如墨摇头,“没有任何的实证,只是皇上叫臣弟大胆说,臣弟便说了,大长公主和燕王都是养在荣太妃身边,他们兄妹感情最好,而且燕王娶了沈氏女,沈家养着战马……”
肃清帝打断他,“光有这些不够,兵呢?他会与谁勾结?”
谢如墨知道他问的那个谁是指武将,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燕王同某位武将来往过密,而显然皇上已经开始怀疑手握兵权的武将,打算从这方面入手,这就意味着针对武将必定有一轮大筛查。
首当其冲的只怕是玄甲军和京外卫所。
而玄甲军的指挥使是他,副指挥使是惜惜,至于京外卫所是朱将军,朱将军一门忠心耿耿,加上朱将军年事已高,谋逆是绝无可能的。
只是一旦皇上起了疑心,武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第719章
宋指挥使
他故作思考了一番,道:“至于武将,臣弟暂无怀疑的人。”
肃清帝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但是,也没有动怒,“大理寺只侦办此案,朕会另外派人查。”
“是!”
肃清帝转动着大拇指上的玉扳指,“朕原先听你说,近期并未打算生儿育女,对吗?”
“确实暂无打算。”
肃清帝嗯了一声,道:“惜惜是玄甲军的副指挥使,你既已任大理寺卿,那么你这指挥使一职便卸了,朕打算升宋惜惜为玄甲军指挥使。”
谢如墨有些诧异,“皇上是指有实权的?”
“没错,她直接上任。”
谢如墨犹豫了一下,道:“只是我朝虽有女将先例,却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
“先例可以开。”
谢如墨一时摸不准他的心思,让惜惜出头掌京师和皇城治安,皇上不忌惮他了吗?还是说有别的目的?
他道:“惜惜说她想创办女学,这副指挥使一职她早就想着请辞,只是因为是虚衔,才没有及时请辞。”
肃清帝道:“那就不必请辞,也不再是虚衔,玄甲军包括了京卫以及宫中禁军,朕把玄甲军兵权给她,希望她不要让朕失望。”
肃清帝见他不做声,不禁笑了一声,问道:“怎么?你对她没有信心吗?觉得她无法胜任?还是舍不得她出来抛头露脸,想把朕的女将困于内宅啊?”
谢如墨笑了笑,“怎会?臣弟支持她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入朝为官她从不曾提过,只说想创办女学,皇上不若待臣弟回去问问她的意见?”
肃清帝没有给他拒绝的余地,道:“不用问,朕直接下旨传她入宫,至于她想创办女学,朕相信太后也会支持,说来创办女学,朕还真有一个人选可以举荐,便是颜太傅的孙女颜如玉。”
皇上话已至此,谢如墨知道不能再推却。
他看着皇上道:“皇兄方才留下臣弟,说是咱们兄弟之间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不若皇兄告诉臣弟,为何要惜惜掌管玄甲军,玄甲军除了京卫还包括了禁军以及御前侍卫,如今京卫禁军皆隶属玄甲军,但实则已经分开,臣弟这个指挥使也是形同虚设的,您此举是要把京卫和禁军都交给惜惜掌管吗?”
肃清帝略一沉吟,道:“玄甲军分三司,京卫司,禁军司,御前侍卫司,连同巡防营在内,全部由她统管。”
这就让谢如墨很是疑惑了。
本来以前御前侍卫是隶属禁军司管属,皇上登基之后,单独成立了御前侍卫机构,培养他的近身心腹,现在连御前侍卫都交给惜惜管,那么他培养几年的人就这么放手了?
这不合理,至少不符合皇上一贯的做法,之前他一直忌惮着北冥王府,现在却把惜惜升到这样高的位置,还没有人掣肘她。
要知道,玄甲军掌京师及皇城要防啊,皇上怎会忽然间如此信任北冥王府?
而且,一旦用了惜惜,那么皇上盯着谁家,疑心哪位大臣,惜惜都会知晓。
肃清帝道:“就这么决定了,你今日不必上朝,先控制大长公主府,人带回去先问,你如果审不出来,交给宋指挥使审。”
宋指挥使!
谢如墨蹙眉,这案子都交给大理寺审理了,如今又说审不出来交给惜惜,合着如果大长公主不招供的话,是想要惜惜对她用大刑啊。
他告退出去之后,看到立于门口的吴大伴,他们方才殿中对话声音不低,吴大伴应该是听到的。
谢如墨给他投去一个拜托的眼神,吴大伴躬身,垂下了眸子,“王爷慢走。”
第720章
希望别卸磨杀驴
谢如墨走了之后,吴大伴进殿,“皇上,再有半个时辰便该上朝了,奴才伺候您更衣。”
“嗯,便在此处更衣。”肃清帝扬手道。
吴大伴出殿宣道:“来人,请龙袍,皇上更衣。”
不多时,宫人们捧着龙袍和金纱翼善冠鱼贯而入。
吴大伴遣退众人,亲自给肃清帝更衣,肃清帝眉目依旧愠怒,但较之乍听到消息时,已经缓和了许多。
肃清帝看着他,“不明白朕为何任宋惜惜为玄甲军指挥使?”
吴大伴整理着绣龙纹腰带,“皇上英明,皇上这么做自然是有您的考量。”
肃清帝展开双手,让他整理好腋下,淡淡地道:“大长公主因何要造反?把朕推翻了,对她有什么好处?”
“老奴觉得大长公主实在糊涂,皇上您待她极好。”
“最不可能造反的公主,竟然参与了造反,朕能信得过谁?”肃清帝一抖宽袖,只觉得浑身怒火滚滚,依旧是难以消退。
“但此事,按说是跟北冥王府无关的。”
“自然无关,否则他为何引人进公主府?"殿中的灯光映照肃清帝俊美的脸,眉头蹙起,“朕并没有怀疑他,只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人起了头,他若生了什么别样的心思,他还真的能成事。”
“那您还让王妃统领玄甲军给她实职?”吴大伴不解地问道,“这不是等同给他权力吗?”
肃清帝摇头,眸色极为清冷,“玄甲军几乎都是他挑选出来的人,全部都是忠心于他的,如今他虽任大理寺卿一职,不管玄甲军的事,但只要他发一句号令,除了朕的御前侍卫,所有人还是会听他的。”
吴大伴似乎有些明白了,恍然大悟,“所以皇上便想顺水推舟,干脆把玄甲军名正言顺地让他们管?”
肃清帝瞧着他嗤笑一声,“这样做,岂不多此一举?你觉得女子便无野心吗?宋惜惜立下战功归来,只能屈于王府内宅,她是有本事的人,身后也有梅山那么多门派支持,又是宋国公嫡女,日后整个宋国公虽说是宋瑞继承,但也要她打下厚实基石,她疼爱宋瑞,一定会争这口气,把玄甲军牢牢掌控在手中,聪明的女子不会依附男子,只要她生了野心便可掣肘皇弟。”
吴大伴这才真正明白,“皇上是觉得,她把权势看得比王爷重要。”
肃清帝扶正头上的翼善冠,威严尽显,道:“或许她不会,但万一她会呢?朕总要给她这个机会,让她翻腾几下,吃到了权势的甜头,她才不会甘心躲在男人的身后,即便那个位置是皇后,也不若权臣好。”
“而一直以来,都是皇弟对她有意,她只怕还未生出多少感情,一个女人有没有野心,端看她够不够狠,她能在攻下伊力城和西蒙城的时候立下奇功,可见其雷霆铁腕的手段。”
“这样的女子是不该躲在男人的背后,她该站出来去做更多更大的事,管着玄甲军站在群臣之巅好,还是管着内院或者是后宫的嫔妃好?她慢慢会明白的,自然,如果皇弟没有别的野心,朕用她也极好,她会是朕手中的一把利刃,指向那些想谋夺帝位的乱臣贼子。”
肃清帝穿戴整齐,缓缓地又坐下,“再说,宋国公一门忠烈,宋惜惜也不会让朕失望的,你说对不对?”
吴大伴笑着道:“皇上说得极对,王妃……宋指挥使一定不会让皇上失望的。”
吴大伴转身,“奴才命人上早膳,今日朝会怕会耗时颇久。”
出了门去,吴大伴几不可闻地叹气,若真心起用王妃,早就用了,这节骨眼上用,除了他所说的那些,还有显然是让王妃去查那谋逆贼子,皇上认定王府知道一些事情,王妃一旦调查,便必定利用如今所知的信息去查,如此效果奇佳。
说白了,既想用北冥王府,又不信任王爷才会如此的。
只希望到时候诛杀了乱臣贼子,皇上别卸磨杀驴才好啊。
第721章
于先生终于等到了这天
谢如墨出宫之后先回府一趟,把此事告知刚刚睡下的于先生,让他等王妃醒来之后告诉她。
于先生一听,睡意全无,本想着等王妃睡醒之后,便让王妃带他去见妹妹的,如今皇上此举为何,还得绞尽脑汁去思考了。
睡是睡不成了。
待到宋惜惜起床,穿戴好出来,他亲自过来告知,“王爷回来过,说皇上打算晋升您为玄甲军指挥使,掌管京卫,巡防营,禁军以及御前侍卫,但卑职还没参透皇上此举用意。”
宋惜惜有些不敢置信,“实职?”
“实职!”
宋惜惜着实是有些震惊了,“我朝还没有女子入朝为官的先例,便是当初易昉立功,也只是安排她在卫所,而我虽说捡了个副指挥使一职,但从来也不许我过问玄甲军的事,只是任个虚职多收一份俸禄而已。”
女子可上战场与女子入朝为官性质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她统领的不单单是玄甲军,还有京卫,禁军,御前侍卫……就当御前侍卫是皇上近身的人,对她可能会阳奉阴违,但也实在她管辖之内的,这权柄有些大。
于先生道:“不知道皇上为何要这样做,但估计等朝会结束之后,任命文书便会下来了,对了,王爷会说皇上会亲自下旨意。”
宋惜惜虽觉得古怪,但是如果任命真的下来,她也会接受,女子入朝为官,前朝是有先例,只不过本朝没有罢了。
本朝女子的地位实在不高,太后也总是叹息这点,所以当初易昉为女将,太后亲口赞赏,高兴得不行。
宋惜惜道:“于先生,其实王爷一直退避,隐忍,退让,皇上是看在眼里的,他知道王爷在顾全兄弟感情与君臣之情,但他同时也知道王爷即便不反,也可以不用这样隐忍的。”
于先生叹息,“皇上多疑,王爷不愿兄弟生了嫌隙,也是为大局着想,否则这朝纲就乱了,而皇上既想重用王爷,也忌惮王爷,所以才会如此矛盾,说到底还是信任的问题。”
“所以,王府一味的退让也只能让皇上表面心安,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既然如此,我倒是觉得不如便放手去做该做的事,他是怀疑也好,忌惮也罢,反正都避免不了。”
于先生眼底光芒倏闪,“王妃也这样想么?”
“于先生这样想过?”
“王爷早便同卑职说过同样的话,但王爷说如今国公府只有瑞儿少爷一人可继承家业,需得好好护着他长大,因此有些时候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加上……”
于先生犹豫了一下,还是直言道:“王爷是担心王妃不愿意卷入皇权的各种猜忌之中,想着让您安心过日子,他说您经历了太多不开心的事,往后只要安顺平稳就好。”
宋惜惜微微愕然,并不知道他的考量里有她和瑞儿,一直只以为他不愿损害和皇上的兄弟情分,或者不想让王府置身于皇上的不断猜忌之中。
心底涌起一股暖意,是被人重视的感动。
她之前其实觉得王府挺窝囊的,不管做什么事,都先要考虑皇上那边会怎么猜忌,导致这不能做那不好做。
而且,她也一直要顾着自己北冥王妃的身份,言行举止要得体,她快忘记自己本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之前她说觉得战北望像是上辈子的人和事,梅山何尝不是?梅山那个鲜衣怒马的宋惜惜,像是死了一样。
倒不若,想做什么便放胆去做吧,人这一辈子不容易,畅快些好,“于先生,我叫万紫把于白带来,你同她相认之后,带她回家见你祖父和母亲。”
于先生眼眶一红,终是等到这一日了。
第722章
惜惜你要当狗官了
沈万紫一觉醒来,就听到说惜惜要入朝为官,真正当上玄甲军的指挥使了,以后管着京卫和巡防营禁军等。
她像是做梦一样,啊了好几声,才揉着眼睛问道:“真要去当狗官了?”
宋惜惜扑哧一笑,“什么狗官?就不能当个好官啊?”
“那就是青天大老爷了。”沈万紫支起手肘用手指点着下巴,围着宋惜惜转了一圈,“好吧,我们家惜惜是可以当青天大老爷的。”
宋惜惜想起她们曾经结伴走过一阵子江湖,那时候也是和所有武林人士一样,不大瞧得起地方的官员,尤其知道贪腐的那些,都会叫一声狗官。
自然,她们也是遇到过青天大老爷的,为官清廉,为民做主,是真正的父母官,这些她们很敬佩。
只可惜,她们闯荡没多久,就被抓了回去,她还因此被师叔关了半个月。
想到梅山往事,宋惜惜笑容也明媚了许多。
“要当官了,笑得多灿烂啊。”沈万紫眼眶忽然就有点微红,她已经很久没看到惜惜笑得这样灿烂了。
“不是因为要当官了,是不必再谨守妇德妇言那一套大规矩,我可以走出去了,相对自由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宋惜惜笑眯眯地道。
沈万紫点头道:“确实,之前你和那些世家妇来往,笑不露齿,看得我都很憋屈,想把你的嘴巴扒开。”
“不过,”沈万紫又疑惑地问道:“为什么皇上忽然让你当官啊?之前你立功回来,民望最高,那个时候应该让你有实职,现在才提出来,估计反对的大臣会很多,他们才不愿意让女人走进朝堂呢。”
宋惜惜道:“大臣反对,是皇上需要操心的事,至于为什么让我当官,我不去想原因,走出去,走近他,他才会看得清楚,我们北冥王府实在不需要他如此费心忌惮。”
于先生本来想催促沈万紫快些去请于白的,也是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忽然听到王妃这句话,于先生觉得王妃的格局不是一般高,是很高,她反而是那个没有任何顾虑的人。
王爷顾着她,顾着国公府,顾着宋家,反而想得太多了。
沈万紫道:“今晚庆祝一下,我先去带于白,顾侯府这会儿只怕乱翻天了,没人顾得了她,也担心她会去大长公主府看,这救命之恩是假的,还没有告诉她呢。”
“沈姑娘,劳烦您快些去了。”于先生作揖拜托。
“于先生,我这就去,你看要不把你祖父和母亲接到王府,也让他们早一些见到于白,你还没告诉他们吧?”沈万紫道。
“还没告知,也好,我这就去接。”于先生对着沈万紫再作揖拜下,“辛苦了,拜托了。”
沈万紫笑容可掬,“不辛苦,我和惜惜都喜欢看大团圆,对了,您父亲来了吗?”
“已经派人去接了,沈姑娘,不若您快些去?”于先生着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沈万紫噢了一声,对宋惜惜说了句,“回来跟你庆祝。”
说完,便如一道疾风般奔跑了出去。
于先生在京城置办了一个宅子,买了些丫头小厮照顾祖父和母亲,如今祖父年迈,身体不好,母亲因妹妹失踪的事情,心碎神伤,身体也很差了,近两年请了丹神医调养,才好一些的。
第723章
把你祖父和母亲接来
这日,京城里发生变故,于老先生也听出去采买的下人回来说了,他叮嘱下人,不要管不要理会,孙子在北冥王府任长史司,他们就不掺和任何与政事有关的人事,议论一句也不行。
当然,于老先生也不认为今天的事情会同自己家扯上什么关系,反正在这京城里居住,他们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谨言慎行,不给孙子惹麻烦。
早膳用过之后,老爷子便在小院子里晒太阳,天气渐渐转寒,入冬之后,这日头就会变得特别稀罕。
“父亲,听小娥说您早膳用得少,是不是身体抱恙?”于先生的母亲于大娘子走了过来,朝公爹福身问道。
“胃口欠佳,不碍事,别担心。”于老爷子睁开眼睛,看到一脸倦容的儿媳妇,也蹙眉问道:“又梦魇了?”
于大娘子神情难掩忧伤,“近段日子总是梦到小白,也不知是怎地了。”
于老爷子叹气,他知道儿媳妇说的梦到,不是只梦到那么简单,是梦魇,梦里都是小白遭受的各种折磨,一会儿梦到她被人砍掉手脚,一会儿梦到她溺水,一会儿梦到她被火烧。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就是忧心太过的原因,往好处想,她兴许已嫁人,生儿育女,日子过得安稳呢。”
于大娘子嘴巴翕动了一下,看到公爹眼底的黯淡,知道他也只是宽慰自己,心里也并不真是这样想的,便点点头,“是的,往好的地方想,只是若是上天见怜,容我们再见她一面,那叫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成。”
于老先生宽慰着儿媳,“别想太多,世事多是强求不来,若不强求说不准哪天就有惊喜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执念,也只是靠着这样互相安慰过日子了。
“倒是于今的婚事,需得早做安排了,都拖了那么多年,他都而立了。”
于大娘子无奈地道:“每一次回来都劝他,他也不听,总说……总说要找到妹妹才成家。”
“他不成亲生子,莫是要我于家断后么?”于老先生叹气,“罢了,这孩子主意大,劝也劝不动,别的手段也不想对他用,咱们这家人已是那般的苦,让他活得随心所欲些吧。”
“嗯。”于大娘子也不想为难儿子,他在王府办差也十分辛苦,家室拖累只怕更加腾不开手脚,“父亲若胃口不佳,儿媳做些山楂糕去吧。”
于大娘子带着婢女去厨房一同做山楂糕,刚做好端了一盘出来,便听得有人叩门,且伴随着儿子的声音,“开门,是我。”
她苦涩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来,把山楂糕放下,道:“阿今回来得巧,我多做些山楂糕,让他带些回去给王妃尝尝。”
门开了,于今快步走进来,神情难掩激动,“祖父,娘亲,快随我去王府,妹妹找到了,如今沈姑娘正在去接她,她很快就到王府了。”
于老先生猛地从躺椅上起来,他已经许久不曾这么灵活过,躺下起身,都需要有人搀扶,但他像年轻那样,几乎是一个鲤鱼打挺,他就这么站了起来。
“你说什么?你说什么?”他嘴唇颤抖着,望着孙子,“你说找到于白了?”
“不可乱说啊,你不能乱说。”于大娘子的手在围裙上反复地搓着,泪水夺眶而出,巴巴地看着于今,“你是真确定了还是像以前那样,以为是,但实则不是?”
这些年也不是浑没有消息,可都是假消息,狂喜一番最后只剩失落。
“千真万确,她还记得我们。”于今忍了一路的泪水,现在也极力忍住,但眼眶已是红得要紧。
第724章
告诉她班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