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6章

    穆丞相道:“失而复得。”

    秦尚书更疑惑了,“失而复得?下官最近不曾失物啊。”

    “皇上有旨,说是让礼部筹备一下,迎接南疆一战的英雄,其中有两位英雄乃是出自你们秦家。”

    秦尚书心头被狠狠地擂了一下,脸色大变,猛地深呼吸一口气,“是……是找到下官那两个犬子的骸骨了?”

    穆丞相看了他一眼,“什么骸骨?是活生生的人,秦家的两位公子还活着,北冥王把他们从沙国带回来了,他们被俘之后逃出去,组建了戚肆探子队,为南疆输送情报。”

    秦尚书捂住胸口,艰难地摇头,泪水已经蓄在眼底,“不,丞相不可拿此事戏弄下官,他们牺牲了,是剜了下官心头的两块肉,不能……”

    穆丞相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然后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好样的,本相为他们骄傲,为整个戚肆探子队骄傲。”

    秦尚书泪水簌簌落下,颤抖着唇,“当真?丞相此言当真?”

    穆丞相见他这般,轻轻叹气,“自然是真的,皇上旨意下来了,令礼部筹备迎接他们,但他们没那么快回到京城,宣平侯府的二公子受了重伤,要医治好才能回京。”

    秦尚书用官服宽袖挡住了眼睛,挡住了脸,肩膀抽搐但没发出一点的声音。

    身为礼部尚书,他知道在丞相面前不可失仪,在礼部内也不可失仪,但他控制不了那如江河崩堤的泪水啊。

    这些年藏在心里的丧子之痛,是一点都不敢翻出来,用堆积如山的差事掩埋得严严实实,他的两个儿子为收复南疆的事业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为他们的父亲,他为他们骄傲,但对于一个父亲而言,同样是鲜血淋漓的痛啊。

    “本相先出去,不会叫人打扰你。”穆丞相也差点老泪纵横,让他自己在这里宣泄一下情绪吧。

    穆丞相出去之后,秦尚书就这么跪在了地上,然后伏地无声痛哭。

    多少年了,他不敢这样哭过啊,即便是牺牲的时候,大抵也和别的人家一样,只敢暗地里掉泪,他们是牺牲的,当家人的该以他们为荣,不可大哭于人前。

    方家那边,是吴大伴亲自去的。

    方十一郎的母亲陆氏激动之下,竟昏了过去,救醒之后,她依偎在方夫人的怀中大哭,“他还活着,他还活着,他那么狠的心肠,也不给家里一点消息……”

    方夫人也哭,但吴大伴还在这里,她不可太多放肆地哭,忙劝着,“他是没办法给家里送消息的,在那边也是出生入死,能送消息给军中就已经很艰难了。”

    陆氏激动过后,也知道自己失态了,站起来朝吴大伴福身,“让公公见笑了。”

    吴大伴面容慈祥,“人之常情,夫人不必如此。”

    吴大伴也告辞,走出方家的大门,还听到陆氏哽咽的声音,“怎么办?他媳妇已另嫁了。”

    他微微地叹了口气,世间事多变幻,阵亡的将士能归来,是多激动人心的消息啊,只可惜,宋家那七位是再也回不来了。

    第570章

    该退还那抚恤金

    也是这样时候,平西伯府接到了王彪的家书。

    家书是给平西伯夫人姬氏的,她看完之后,拿着信去找母亲和王锵夫妇。

    王锵是王彪的胞弟,在工部任郎中,也算是个肥缺,只是在郎中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四年,也没有升迁。

    王锵的夫人蓝氏是个商户之女,算是高嫁了,以前王清如便很不喜欢这个二嫂,嫌她满身铜臭。

    平西伯老夫人看了信之后,脸色一变,“贤婿竟还活着?还立功了?这……”

    姬氏提醒道:“母亲,如今可不能再称呼贤婿了。”

    平西伯老夫人叹气,“一时口误了,他竟然还活着,怎叫人料到呢?”

    王锵也看了信,道:“母亲,大嫂,这是好事,咱们该高兴,毕竟人还活着比什么都好。”

    “是值得高兴的。”姬氏面容露出恻隐之色,“当日十一郎牺牲,亲家母……唉,连我也总是叫错,方家二老夫人因丧子之痛几次昏厥过去,如今听闻总要吃药,身体大不如前,如今十一郎能回来,她这一高兴估计病也就全好了。”

    老夫人想起得知十一郎牺牲的时候,她也是跟着陆氏哭了许久,十一郎是铁骨铮铮的男儿郎,她不愿拿他同谁比较,但他确实是所有丈母娘会喜欢的女婿。

    如今得知他还活着的消息,实在是应该高兴的。

    姬氏道:“儿媳将此事告知母亲,是想着三妹妹迟早会知道,不若找个日子叫她回娘家,同她说一说。”

    姬氏知道这小姑子如今的日子过得不好,陪嫁过去的丫鬟有一个之前是伺候她的,因此将军府内宅的事她一清二楚。

    听完早些日子才闹过一场,如今夫妻就跟陌生人似的,这日子是过得极不如意。

    怕她得知十一郎没死,会同战北望和离,有心与十一郎再续夫妻缘分。

    姬氏不容许这件事情发生。

    不为别的,就为她不值得,她配不起十一郎,因此必须叫她回府敲打敲打,免得生了不该有的心思。

    “还有一事,便是如今十一郎回来了,他当时的阵亡抚恤金不知道朝廷会否收回去,这银子前阵子便被三妹妹拿去给她那小姑子添妆,虽说后来退货取了回来,可若在将军府里头日子久了,总是要用到那笔抚恤金,儿媳寻思着,不若从我们平西伯府公中取出一万两银子,退还给方家,至于那两间铺子,也折算银子给方家,母亲和二叔看如何呢?”

    王锵道:“大嫂的建议,我同意,其实在三妹再嫁的时候,我便觉得该把抚恤金和两家铺子退还的,还找大嫂提过呢,当初三妹妹是哭着喊着说不会再嫁,要为十一郎守一辈子,方家怕她以后吃苦受罪,这才会把抚恤金和两家铺子给她,可如今她嫁了,该还的也还了吧。”

    姬氏点头,“二叔确实同我提过这事,就不知道母亲怎么看呢。”

    平西伯老夫人想了想,“哪里有公中给她贴的道理?若要归还,便从我这里拿吧,一万两同两家铺子的折算,实则她也是赚了,两家铺子赚了那么多年的租金呢,若她这些年守着不嫁,哪怕十一郎回来他们不再做夫妻,这银子和店铺还与不还都成,现在她嫁了,十一郎要回来,日后定然也是要娶,总不能叫新妇知晓清如花了十一郎的抚恤金,没有这样的道理。”

    姬氏看向蓝氏,“阿月,你这个当二嫂的也说句话,你认为我同母亲这样做对不对?”

    蓝氏道:“大嫂,小姑素来不喜我做她的主,给意见也不中听,你同母亲决定便好。”

    蓝氏是知道当初那件事情的,若没那件事情,便看在小姑蹉跎这几年,那银子退不退都成,但有了那件事情,当初实是不该拿那抚恤金和店铺的。

    “既是如此,便派人请小姑回娘家一趟吧。”姬氏道。

    第571章

    不可能

    淅沥沥的细雨,下了几日,王清如从马车上下来,神思恍惚,一脚踩在了水坑上,把她的软缎绣花鞋浸湿大半。

    “夫人!”刚买回来的丫头叫红儿,毛毛躁躁的半点规矩也不懂,“对不住,奴婢没扶好您。”

    王清如一甩开她的手,喝道:“跟着我便行。”

    红儿唯唯诺诺地跟在她的身后,因是刚买回来没多久,还没教好规矩,因而进了平西伯府,见伯府比将军府要华贵许多,不禁到处探头看。

    王清如最是瞧不上她这没见识的样子,“好好跟着本夫人,你东张西望的做什么?”

    老夫人身边的婆子出来迎接,笑着道:“三姑娘,同个丫鬟置气做什么?不懂规矩的慢慢教便是了,莫要因她失了分寸。”

    王清如正了正发髻,也知道婆子是提醒她别这般气燥,叫人瞧着没半点修养。

    但是在将军府,有修养是活不下去的。

    她也不知道是滚了个什么泥潭,竟这般失了体统而不自知,日日处于即将发疯的状态。

    “孙妈妈,母亲在哪里?”王清如问道。

    “在存善堂,三姑娘请随老奴来。”

    “存善堂?”王清如皱起眉头,那是大嫂往日写字静心的地方,自从上次拿银子之后,她就不想再同大嫂说话,尤其是私下单独,“不是母亲要见我么?”

    孙妈妈道:“是的,老夫人就在存善堂。”

    “母亲也在?”

    “是的,老夫人,夫人,还有二夫人都在。”

    王清如眉头皱得更紧些,“蓝氏也在?到底什么事?”

    “是伯爷有家书回来,所以老夫人特请姑娘过来的。”

    王清如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是大哥有信回来了?怪不得大家都聚在一块,行,我去存善堂。”

    她快步往存善堂而去。

    半晌,她跌坐在椅子上,眼底充满了不可置信的,胸口像是压着一块石头,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不可能,怎么可能?死了的人怎么可能会复活?我不信。”

    老夫人道:“不管你信与不信,你大哥来信就是这么说的,他也见着人了,唉,可怜那,说是整个都变样了,不知道这些年到底吃了什么苦。”

    “不可能,不可能。”王清如喃喃地说,但却忍不住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老夫人道:“他们没有那么快回京,宣平侯府的二公子的情况不好,说是被俘之后遭了大罪,唉,惨得啊,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

    “李婧的夫婿?”她猛地吸了一口气,“他也没死?”

    “对,有十一个人都活着,此番是立了大功的,等归来皇上定有封赏。”老夫人说着,也忍不住唏嘘起来,“方家那边大概也高兴坏了,可惜如今我们没有姻亲关系,不然我定然要上门同他们一起庆祝的,对了,还有秦尚书的两位公子,都还活着,那鲁家的小子你晓得吧?他也活着,还有章家的三小子……”

    王清如猛地抬头,“章泰,他娘子也大归了,如今也另嫁了。”

    章泰没在军中闯出什么成就,所以当时议论最高的还是王清如同李婧,因为王清如和李婧都没有孩子,其他的都有孩子,有了孩子这辈子就有指望,守着也能见云开月明。

    所以,大家才会拿李婧和王清如做对比的。

    “章泰的娘子,她同我一样,也是另嫁了。”王清如带着哭腔,但是眼底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她昔日都不屑同章泰的娘子比,身份不一样,她是伯府姑娘,千金贵体,可如今她迫不及待地提起章泰的娘子。

    第572章

    需要你表态

    姬氏听她们母女对话了一会儿,才出声道:“此番叫你回来,不是说那些事情,当时十一郎牺牲,他们方家给了放妻书,你回了娘家这无可厚非,毕竟你们也没有孩子,方家也不忍心困你一辈子,还记得你当时回来之前,在方家是哭着说此生绝不另嫁,方家才把十一郎的抚恤金和两家铺子给了你,如今你已再嫁人,我寻思着,咱们也不能占人家便宜啊,抚恤金还给他们,至于两家铺子,折算成银子还给他们,你觉得如何?”

    王清如脑子还在麻木之中,听得长嫂的话,她下意识地摇头,“不,为什么归还?我没有做错事,他没有死,为何不来信告知?我即便是回了娘家,好歹也守了这几年才嫁的。”

    “不用你拿银子,是我同母亲为你补贴。”姬氏提高了声音,“但是你要拿出个态度来,这件事情不能只有我和母亲出面。”

    “我怎么出面?我已是战家妇,再说我也为他守了这么多年……”

    姬氏沉下脸,“好了,这样的话你就不要再说,什么叫做为他守了这些年?他死了不到一个月你就回了娘家,这些年你是替他守着的么?你是没瞧上合适的,婚事你自己也着急,相看了几个你心里头更是明白,旁人不晓得这事,但咱们是知道的。”

    王清如尖锐地道:“那我给他守一辈子就对了?你见过哪个男人丧妻之后不娶的?而且男人丧妻之后,不也把娘子的嫁妆也贪了吗?凭什么区别对待?”

    姬氏耐着性子,“没叫你守一辈子,你也没守,但你当初就不该同人家说那句话,说你这辈子都不会再嫁,使得他们怜悯你心疼你,才会把抚恤金和两家铺子给你。”

    “那时,我是方十一郎的娘子,抚恤金给我不是应该的吗?”

    姬氏看着她,“这存善堂如今就只有我和母亲以及你二嫂,下人一概不在,有些事情我不想说得太明白,我们四个人心里都是清楚的,需要我再说一次,你没有资格拿这抚恤金吗?”

    一句话,让王清如心虚起来。

    蓝氏轻声道:“小姑,这银子不需要你来出,但你出面表个态,毕竟当初方家放你回来,方二老夫人也真拿你当闺女看待的,所以我认为……”

    “我的事情凭什么要你来认为?”王清如最是瞧不起蓝氏的,一个商女嫁给了二哥,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你闭嘴吧,我若归还也只是听母亲的。”

    蓝氏已经习惯了她这样的语气,也没有同她计较,反正计较起来就是大吵大闹的,她也厌烦,便干脆不说话了。

    倒是姬氏没纵着她,“三姑娘的性子什么时候才能收敛?她是你的二嫂,就算是商女出身,品行也比你高洁,你做过的那些腌臜事,不需要我再点了吧?给你二嫂赔罪!”

    姬氏掌家多年,自有宗妇的威严。

    王清如不情不愿地道:“是我失言了,二嫂莫见怪。”

    蓝氏道:“一家人,不必说那些话,只要把事情办周全了,以后也不落人话柄。”

    蓝氏心知她的道歉也不是真心实意,所以道歉不道歉一点都不重要,她只想把事情快些办了。

    她和大嫂担心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小姑不安分,只怕会利用方十一郎对她的愧疚,然后同战北望和离,再缠回去方家,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唯有把抚恤金归还,一清二楚了,断她的后路,也就不必担心她再做出什么丢人之举。

    第573章

    母亲不能只心疼她

    婆媳三人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而王清如见也不必拿自己的银子出来,娘家替她出了,她坚持了一会儿就同意了。

    姬氏也没让她出面,毕竟她现在是战家妇,所以只让她写一封信给陆氏,落款自然是写战王氏。

    战王氏,意味着她是战家妇,所以归还抚恤金。

    王清如写了信之后交给姬氏,不大情愿地说了句,“其实何必多此一举?倒显得我再嫁不妥似的。”

    姬氏道:“你嫁给战北望的时候,是平西伯府的三姑娘,没人说你再嫁不妥,我不妨同你直说,我这么做是要绝了你别的念想。”

    王清如气得都笑了,“我还能有什么念想?莫非你以为我想同战北望和离,再与十一郎续前缘吗?你当我王清如是什么人?”

    “你没这样想过是最好的,你是什么人我很清楚。”

    王清如恼得很,“大嫂,是个人就会犯错,你有没有犯过错,我不知道,我没抓到,但你不要一直拿着以前的事来讽刺我,我如今在将军府虽说过得不是很如意,但至少他敬我爱我,我也没打算和离,再有,便是当初这门亲事全是为着大哥着想的,是穆夫人来做媒,你不感激我,反而一直怨怪我,你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姬氏把信折叠好,神色不变,“你可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你的恩我不承,当初穆夫人来保媒,是有商榷的,不然就是直接赐婚旨意下来了,可一个战北望,怎值得皇上一而再地赐婚?能容你去了解战北望是什么样的人才答应的亲事,就不是强迫,你可以拒绝。”

    “母亲。”王清如转身,满脸的委屈,“您说句公道话,当初是不是为着大哥才不好得罪穆夫人的?这门亲事,我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喜欢。”

    老夫人叹气,“如今说这些有什么用?”

    王清如哽咽,拭了眼角,“女儿就是想要一个公道,为着昔日那点旧事,大嫂总是针对我,到底还拿不拿我当一家人?”

    “怎么就没拿你当一家人看了?这不是为你好吗?把抚恤金和铺子的银子还回去了,你也踏踏实实地没欠他们家的,就好生当你的战家娘子不就行了吗?”

    王清如想说,她还清之后是没欠方家的了,但方十一郎没欠她吗?可这句话到底是没敢说出口,怕姬氏又再提起那件事情来。

    夫家娘家都不省心,她也是烦透了,“你们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你们让我写的信我也写了,我不管了。”

    说完,便起身走了。

    老夫人到底也舍不得女儿受委屈,想叫住她安抚几句,姬氏道:“母亲,随她去吧。”

    老夫人皱起眉头道:“其实,她也不会说回头缠着方十一郎,实在也没必要逼得太甚。”

    姬氏淡淡地道:“母亲,如今夫君掌着兵权,他能力不足,自然引来多方嫉妒与不满,我们唯有谨慎小心,把事情全部周全到位,才不至于被人非议,母亲不能只心疼她,而罔顾平西伯府那么多人。”

    “怎有你这样说自己夫君的?”老夫人略显不满。

    “儿媳只是有话直说,夫君有多少本事,母亲比儿媳清楚,如今是南疆无战事,若有战事您觉得皇上会让他当元帅吗?”

    老夫人顿时语塞。

    第574章

    倒也是真心为他着想

    姬氏也不管母亲怎么想,反正先把此事办妥了要紧。

    如今方十一郎没牺牲,那抚恤金方家肯定也会归还朝廷,顶多皇上再用另外名义赐下来,那是另外一回事,没有人活着还拿着阵亡抚恤金的道理,也不好听。

    姬氏立刻带着蓝氏前往方家去,见到了陆氏,她得知喜讯之后,狂喜过度昏过去一次,如今也躺在床上养着。

    听得姬氏要把抚恤金和店铺折算成银子归还,方家这边一时愣住了,毕竟,他们没打算要回。

    姬氏笑着说:“听得十一郎还活着,我们都很高兴,他既没牺牲,这阵亡抚恤金必定是要归还朝廷的,这银子当初你们方家仁德,给了我们三姑娘,她现在也再嫁了,自然更不合适拿着,这也是她自己的意思,她还写了封信,问候了二老夫人您。”

    姬氏拿出信来,递给了方天许的夫人,方夫人如今掌着方家中馈,大小事一手抓,所以这封信也是她看了。

    信上恭喜了一番,请陆氏宽心养病,最后落款是战王氏,方夫人微微颌首,把信折起,含笑道:“战夫人有心了,也多谢王夫人如此周到。”

    姬氏微笑着道:“伯母好生养病,等十一郎回来,这日子便好过了。”

    “是啊,等他回来这日子就好过了,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京呢?这真是一日都不想等啊。”陆氏如今平静了许多,苍白的脸上尽是喜色。

    “应是快了,别着急,放宽心好好调养身体,等他回来了,您要为他操持的事情可多了。”姬氏笑着说。

    陆氏轻轻叹气,“是啊,只不知道他会否怨恨我,让他们就这么错过了。”

    陆氏知道儿子和王清如伉俪情深,但却做主给了她放妻书。

    姬氏明白她话里的意思,便道:“能错过的,也许并非良缘,伯母,别想那些,各自安好才是要紧。”

    “只是终归耽误了她这些年。”陆氏虽那日见过王清如的不一样,可始终念着婆媳一场的情分,“抚恤金的银子我们拿了,只是那两家铺子实在没必要归还,那是我心甘情愿给她的。”

    “伯母,她在方家时,您待她如同亲闺女一般,已经没有亏待她了,她的嫁妆也是悉数归还,且添了好些金银首饰,铺子因过了红契,便只能折算银子还您,这样来日等十一郎娶了妻,夫妻也不会生了嫌隙。”

    姬氏也是真心为方十一郎着想的,来日方十一郎娶妻,新妇若知道他的铺子给了前头娘子,总归心里会有根刺,影响了夫妻感情。

    一番推让,最终陆氏也接受了。

    当姬氏走后,陆氏问方夫人,“你说平西伯夫人这是什么意思?是怕我们十一郎回来之后还纠缠着王清如吗?”

    方夫人想了想,摇头,“倒不像是这个意思,恰好相反,是有点怕王清如回头缠着咱们十一郎。”

    “怎会?她已嫁人。”

    方夫人知晓她鲜少理外边的事,对将军府的情况也不大了解,她也不便说太多,免得婶母烦心,便道:“不管平西伯夫人是什么意思,如今归还了抚恤金和店铺的银子,算是咱们十一郎和王清如彻底断了个明明白白,这样以后十一郎说亲也不难了。”

    “嗯,是这么个道理,平西伯夫人明白事理,她是真心替咱们高兴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