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4章

    慧太妃讪笑,“当年和德贵妃吵架,吵输了,陛下来了安抚哀家,哀家指着他骂,差点酿成大祸,幸亏姐姐过来救场,否则哀家只怕要进冷宫织蜘蛛网了。”

    宋惜惜和沈万紫对望一笑,她这个婆母啊,有时候说话确实不分场合。

    太后娘娘也确实宠她要紧,如今她当了婆婆,才适当批评,但是过年时留在宫里住了好几日,大概也是跟她说为人婆母之道。

    总之从宫里回来之后,慧母妃待她比原先更好了些。

    过了两日,不知怎地易昉骂建康侯老夫人是老乞丐的话传了出去。

    整个京圈都震惊了。

    应该说整个京城都震惊了。

    因为冻雨受灾,京城虽然是最快恢复的,但是也有许多灾民得到了老夫人送的棉衣和粮食,再说,老夫人行善几十年如一日,连先帝都赐了牌匾说他们是积善之家。

    而如果是个寻常人骂老夫人,大家也不会这么愤怒。

    偏生是那个名声烂臭了的将军府易昉骂的,这引起了众怒。

    一时间,各家里头烂菜叶臭鸡蛋都往将军府门口扔,有人半夜还给泼夜香到他们大门口。

    不止一桶。

    这导致和他们同一条巷子的府邸宅子叫苦连天,将军府府邸是在巷子前段的,巷子的尽头是一堵墙,所以要出门还是要经过将军府门口。

    还有些晚上去泼的人,分不清门口,泼了隔壁两家,这导致他们和将军府直接干起来了。

    要说干起来,那隔壁两家肯定就不是易昉的对手,导致三个人骨折,一个人断腿。

    因着家里头的那点事,战北望在差事上也屡屡出错,导致毕铭喷了他几顿,而且直接禀报到了谢如墨跟前。

    御史台为着他们家的事情可忙了,连续几日上奏本参战北望,还有战北望的父亲战纪,以及兄长战北卿。

    皇帝本来还是有心抬举战北望的,却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他跟吴大伴说了句,“烂泥扶不上墙。”

    皇帝心里头郁闷得很,因为战北望和易昉是他赐婚的,将军府不敢休妻,皇帝也不好叫人休妻。

    皇帝传了毕铭,问他战北望往日办差事如何。

    毕铭也是有话直说,往日积极,家中出事之后便屡屡犯错。

    皇帝便叫毕铭带话给战北望,让他带着易昉登门去找老夫人道歉,平息此事。

    皇帝特意颁布了旨意,赞许了老夫人,且张贴了皇榜,述老夫人这些年所行的善事。

    而就在皇榜的旁边,京兆府那边也张贴了捐款者以及款项所用去处。

    看到北冥王府总共捐献了三万两银子,而在这之前,他们竟未对外说过,这是行善不欲人知啊。

    关于宋惜惜和易昉的话题再度在京城里引起热议。

    一个是捐献了三万两银子,一个是骂老夫人是乞丐,一毛不拔。

    大家对宋惜惜是一片赞誉之声。

    第410章

    被攻击的将军府

    但是,也总有那么几个人,说宋惜惜是北冥王妃,本身也是国公府嫡女,家底丰厚,银钱无数,捐那几万两算得了什么?

    反而将军府贫寒,老夫人久病,拿不出银钱捐献出去也是情有可原。

    这样的说法,当即就被人反驳了回去。

    “你是不是对贫寒有什么错误理解?当初战北望娶易昉,听闻聘礼便要一二万两银子,还有那位王夫人进门的时候,嫁妆多少抬你是没眼睛看吗?”

    “你说人家贫寒,人家手指缝里漏出来的都够你吃一年了。”

    “就算是贫寒,不捐就不捐,为什么要骂建康侯老夫人是老乞丐?她老人家今年九十多岁了,大寒天的步行去求捐献,为的是谁?为的是灾区百姓,她何错之有要被人指着骂老乞丐?”

    “还有,北冥王府是有钱不错,你有钱没钱啊?你有十两银子吧?叫你捐一两你愿意不愿意?不愿意了吧?”

    “所以人家就是有这个格局和胸襟,京城勋贵人家没银子吗?为什么就他们捐了三万两?”

    百姓吵吵闹闹的声音,自然也传回了王府。

    宋惜惜派人去看了捐献名单,果然北冥王府是最多的。

    她一时有些郁闷。

    这样弄得她北冥王府要出风头似的,而且健康侯老夫人说要把名单交给衙门,衙门是否表彰是衙门说了算。

    宋惜惜想以前捐献的都没贴出来的,这一次应该也不会公布。

    怎么这一次贴出来了呢?

    她捐银子实在也是心存善念,想帮助受灾百姓,不是要出风头的。

    宋惜惜郁闷,但是慧太妃却很高兴,特意派人去找了一下,见秦王府捐的三百两银子,她哈哈哈大笑,“三百两,他们是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的?哀家过两日进宫,要问问德贵太妃才是。”

    秦王是德贵太妃的儿子,又娶了齐家女,家底丰厚得紧呢。

    宋惜惜嘴角抽了抽,“母妃,咱们这是做善事,若是同人攀比,就变了性质,还是不要说的好。”

    慧太妃觉得那么多可惜啊?现在能奚落德贵太妃的机会不多了。

    只是想起姐姐的吩咐,让她以后在府中要听儿媳妇的话,她的话是有大道理的,所以便只得勉强地点了点头,“好吧,那就不说了。”

    宋惜惜瞧了她一眼,倒是比瑞儿还乖觉了?

    嫁进王府之前,她想过慧太妃是很难应付的,结果没几日便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

    每日早上,不是等她过去请安,而是直接找过来,说要一同用早膳,这实属有些颠倒了。

    最重要的是,她还搬了院子,住在了梅花苑的隔壁明德院,还叫人种植梅花。

    一副要和儿媳妇多亲近的模样。

    纷纷扰扰,宋惜惜也懒得理会,如今受灾的事渐渐地平息了,她便找来娴宁问一问她对齐六的看法。

    娴宁一听嫂嫂问起婚事,脸色顿时娇羞起来,脸颊红彤彤的,扭着手绢,“嫂嫂说的是哪个齐六公子啊?”

    宋惜惜双手抱胸,“嗯,槐树路齐家那个齐六公子啊。”

    娴宁怔了怔,槐树路?哪个槐树路?齐家不就是在北冥王府外二街的石季路吗?

    宋惜惜扑哧一声,“还要和嫂嫂玩小心眼是不是?”

    娴宁这才知道被嫂嫂打趣了,当即脸红若火,扭身就跑,“嫂嫂太坏了。”

    她跑出去一会儿,又跑回来,眼底盈着光芒,“齐六,我心悦。”

    说完,啊啊地叫了两声又跑开了,羞啊。

    第411章

    娴宁婚事定下

    宋惜惜失笑。

    但还是要问清楚些,叫沈万紫去把她逮回来,把她摁在椅子上。

    “你见过他?”

    娴宁眼底波光潋滟,“嗯,他进宫给皇后嫂嫂请安,我见过。”

    “喜欢他什么啊?”宋惜惜问道。

    “不知道,就是瞧着就喜欢了。”

    宋惜惜也不知道那齐六长相如何,第一眼就喜欢的,多半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和相貌太有关系了。

    “嗯,那嫂嫂找人去问问?”

    “这个我做不得主,要母妃和嫂嫂做主的。”娴宁嘴角都压不住地上扬,“但随便吧,问问咯。”

    公主的婚事,其实也不需要问,如果看上谁了,也就是请一道旨意的事。

    不过,宋惜惜还是想知道齐六的意愿,如果只是迫于皇室威仪,不得不娶,那么婚后的日子大抵也过得不痛快。

    皇后的意思她是知道的,齐家子侄都有出色,如果要让他们尚公主,齐六这个瞧着最没有出色的三房儿子,是最适合,不会浪费掉齐家其他的好苗子。

    但慧太妃不是很满意,她是想和齐家联姻没错,但是,最好是齐五公子,那齐六是三房的人,三房没多大出息。

    而且齐六也不是那种特别有才华的,读书不出众,终日爱鼓捣这个鼓捣那个,瞧着是没什么用处。

    所以,宋惜惜来问她的时候,她沉默了半晌,“换齐五不成么?”

    “娴宁喜欢齐六。”

    “喜欢有什么用?喜欢只顶得一时,一起过日子就厌弃了,还是要找个拿得出手的驸马才行。”

    “驸马顶多是挂个闲职,当不了大官,和娴宁心心相悦才是要紧。”

    慧太妃还是别扭,“你看秦王娶的齐家女就很好,大房嫡出的。”

    宋惜惜声音淡淡,“怎地齐家女很好,我就不好么?若真要比的话,秦王如何能跟夫君比?有夫君在,哪位太妃越得过你去?你跟她们比,不觉得辱了自己的身份?”

    一言惊醒梦中人啊。

    憨太妃在片刻怔愣之后,猛地站起来激动地道:“对啊,你说得太对了,谁能跟我儿比?先帝的儿子,除了皇上,谁比得上墨儿啊?我何苦要跟她们比呢?我赢的,我一直都是赢的。”

    宋惜惜闲适地坐等她激动完,道:“如此,我便请个人去问问齐六的意愿。”

    “还需要问么?叫哀家的姐姐皇太后赐婚就是。”

    “问一问。”宋惜惜道。

    慧太妃扬手,“不用问,问他是给他脸了。”

    宋惜惜面容一沉,“问!”

    还真叫她优越上了。

    "那……那好吧。"慧太妃妥协得也挺快。

    宋惜惜想到了丞相夫人,当即带着拜帖登门。

    丞相夫人可喜欢做媒人了,尤其是娴宁公主如此的可爱娇美,她当即应承,叫宋惜惜回去等好消息便是。

    第二天,丞相夫人便登门了。

    她笑容堆满了脸,对宋惜惜道:“六哥儿也是对公主有意的,三夫人一问他,他便忙不迭点头了。”

    慧太妃狐疑得紧,“他们是什么时候看对眼的啊?就见那一两面,就喜欢上了?”

    “齐六这个人嘛,”丞相夫人宽慰着太妃,“是个体贴的人,也没那些花花肠子,更没什么不好的嗜好,就是贪玩了点儿,年轻人嘛,只要不是逛秦楼楚馆或者混迹赌场,那就都还行。”

    丞相夫人也这样说了,慧太妃也只好点头了。

    两人的婚事敲定,太后下了一道赐婚旨意,钦天监日子一选,今年八月有吉日,宜婚嫁。

    第412章

    我那时只有一个信念

    谢如墨下值回来,宋惜惜便同他讲了此事。

    谢如墨把斗篷脱掉,交给了宜姑姑,坐下来饮了两杯茶,神色斟酌了一会儿,道:“齐六就是典型的富贵子,爱玩爱吃,和娴宁倒是臭味……志趣相投。”

    “过几日,大概齐家是要来下小定了,我的意思就还是按照正常婚嫁流程来走,问过娴宁了,她自己很喜欢这些仪式。”

    “她的婚事,按照她的喜好来办吧,我是她的兄长,在战场九死一生,为的也是她们母女能够恣意地活着。”

    他牵着宋惜惜的手坐下,眸色温柔,“本来这句话也是想同你讲的,但显然没什么资格,因为你父兄的军功,你的军功也足够让你安枕无忧一辈子。”

    宋惜惜笑了,“你同我讲的话,我也会觉得幸福的。”

    他眸色一动,“是么?那我说句真心话,你不许逃开,我初初上南疆战场那会儿,心里头只有一个信念,收复南疆回去娶宋惜惜。”

    他稍稍用力一拉,她便坐在了他的腿上,宜姑姑见状,立刻带人退出去。

    宋惜惜伏在他肩膀上,“你如愿了。”

    “那你呢?”他声音有些紧张,“嫁给我,你如愿了吗?”

    宋惜惜笑着,下巴稍稍用力地压着他的肩膀,“如愿,也幸福。”

    他双手的力量瞬间加重,勒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惜惜,如此我别无所求了。”

    宋惜惜在他怀中好一会儿,才推开他道:“你叫棍儿建立府兵的事,如今进行得怎么样?”

    “已经开始了,棍儿没同你讲么?原本随同我出征的人里,有一百多人是我王府里的人,如今我要把他们从北冥军里抽调回来,这事还得跟皇上和王彪大将军说一声。”

    “嗯,我是见王府那块空地已经在修建了,但没见府兵入府,所以才问你的。”

    “这些事情你不必操心,府中庶务你想管便管,不想管的话路总管如今管着也不错,于先生这段日子都随我去大理寺,所以不大得空管府里头的事。”

    宋惜惜道:“我也是偷闲一阵子,哪里有王府主母不管事的?过几日我便同路总管交接。”

    “嗯,府里头都是新人多,有些个是从宫里头跟着我出来的,年纪不大却也算是府中的老人了,路总管也是跟着我从宫里头出来的,跟了我多年,是绝对可信赖的,其他人你看着用。”

    "至于母妃那边,她素来喜欢睡懒觉的,你别太早去给她请安,你多睡一会儿。"

    宋惜惜笑着道:“我嫁进来就给她请过一次安,之后都是她过来找我一起用早膳,你出门早,不知道这事。”

    谢如墨很是讶异,“是么?”

    他是知道母妃如今和惜惜的关系好,但是没想好到竟不需要惜惜去请安的份上,且她还亲自过来找惜惜。

    他不禁莞尔,“你们相处得这样融洽,实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我也没想到。”宋惜惜笑道。

    今日难得早回来,谢如墨便想着和大家一起用膳。

    殊不知,慧太妃听得他要同一起用膳,竟说身子不爽,叫人把饭菜端到她屋中去吃。

    谢如墨还以为她真的不舒服,便要去探望一下,却被宋惜惜拉住,“她没有不舒服,是你最近早出晚归,少给她请安,也少同她讲话,今晚忽然说要一同用膳,她以为你要说她的。”

    谢如墨诧异得紧,“为什么她会这样想?我几时说过她的?她是我的母妃,我做儿子的有什么资格说她?”

    第413章

    谢如墨越发像他爹了

    宋惜惜用手掐着他的脸颊,“你少点在她面前摆这副臭脸,她就不会觉得你要说教。”

    谢如墨抓住她的手,顺势往她唇上一啄,笑着道:“真没办法,天生威仪。”

    “你对着我的时候不也常笑吗?对她也多笑笑。”

    谢如墨点头,“行,都听你的。”

    宋惜惜出去吩咐,不用给太妃屋里送饭,她亲自去请太妃到饭厅去。

    慧太妃扭扭捏捏的,问了好几次他今日心情如何,宋惜惜都宽慰她,“好着呢,心情很好的。”

    慧太妃这才放心同她去了饭厅,谢如墨已经坐下了,见她来,便起身道:“母妃,来了?”

    挺拔修长的身姿,习惯性的沉稳面容,有着武将的威仪肃杀。

    然后,便见他很听媳妇的话,缓缓对慧太妃露出了一个微笑。

    慧太妃愣住了。

    脑海中回忆起先帝发怒之前的征兆,也是这样缓缓地露出一个微笑或冷笑,之后便要龙啸虎吼了。

    谢如墨如今越发像他爹了。

    不过,她也还是点了点头,“坐吧。”

    她自己也稳如老狗地坐下,有宋惜惜在,他是变不成先帝发怒那样的。

    片刻,娴宁和瑞儿也到了,一同入座。

    食不言寝不语,母子之间零交流,眼神都没有多一个。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