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4章

    刚把盒子交给宝珠,一起来就和平西伯老夫人打了个照面。

    “老夫人好!”宋惜惜福身问安。

    “宋姑娘。”平西伯老夫人脸上有淡淡的笑意,“你婚事在即,怎么还出来?”

    “取个物件。”宋惜惜道。

    平西伯夫人上前来,轻声道:“宋姑娘,能否借一步说话?”

    宋惜惜看她神色和善,眼底似带了恳求,便道:“行,隔壁有茶馆,我们过去坐一坐。”

    她们要了个雅间,宝珠和老夫人的侍女在外头站着。

    坐下之后,老夫人先说话,“还没恭喜姑娘呢,祝姑娘和王爷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多谢。”宋惜惜坦荡接受,也恭喜回去,“我也恭喜令嫒与战将军夫妻和顺。”

    老夫人苦笑了一声,“嗯,那日老身带着小女到国公府叨扰,实是不得已的。”

    宋惜惜道:“老夫人不必如此客气。”

    “老身知道,宋姑娘那日隐瞒了些实情,其实我们都知道你在离开将军府之前,他们是想谋你一半嫁妆的。”

    第314章

    没有爱过

    宋惜惜那日说话并未说得清楚,主要是看三姑娘对战北望似乎颇为满意。

    如果她直接说战北望也想要她的嫁妆,那么,惹来的只有三姑娘的怨恨和怀疑,认为她是故意诋毁。

    “可我那傻女儿,丞相夫人来问的时候,她想也不想便答应了,而且这门亲事我们根本无法推却,这其中缘由,只怕姑娘也清楚。”

    宋惜惜点点头,“大概知道。”

    不外乎是王彪接掌了北冥军,所以皇上的意思,是让战北望娶王家的姑娘,两家联姻,由王彪提拔战北望。

    如果平西伯府不同意的话,大概北冥军是要换将的,而平西伯府已经逐渐式微,怎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所以姑娘那日没说战北望半句不好,清如认为你没有败坏战北望的名声,她没因此记恨你。”

    这句话,乍听逻辑不通,但宋惜惜听得明白。

    那日她并未深思太多,只是见到三姑娘王清如,听她说了那些话之后,便知晓她是看上了战北望,不管战北望有没有谋过她的嫁妆,王清如都要嫁给他。

    所以那日来她们母女来,不是真的要了解战北望的人品德行,是想要了解她对战北望是否有恨或者有情。

    如果有恨,定然诋毁,如果有情,自然敌视。

    两样都没有,王清如放心了。

    那天也是看明白了王清如的心思,她才会说一半留一半。

    平西伯老夫人继续道:“将军府之前策划休你,是想拿你全部嫁妆,而战北望是不同意的,他说你一文嫁妆也不要,但后来易昉来了信,让他扣起一半的嫁妆,他才改口的,姑娘那日没说后半截,清如心里就舒服多了。”

    宋惜惜想,看来闵氏确实管不住将军府,下人的嘴巴真大,这些内宅的事,如此轻易就被打听到了,而且巨无遗细。

    宋惜惜微微笑着,“嗯。”

    她其实没什么话要跟平西伯老夫人说,也不知道她为何在此刻来点破这些事情。

    见宋惜惜没什么话说,老夫人也沉默了一会儿,才轻声道:“如果清如日后有什么得罪姑娘的地方,还请姑娘宽恕。”

    这才是重点。

    宋惜惜问道:“小女不明白,请老夫人明示。”

    老夫人神色尴尬,“是战家那位姑娘,前几日来了我们府中,在清如面前说了些话,实是有些难以启齿,但……但大概就是你对战北望念念不忘,当初和离是迫不得已,想逼他挽留,殊不知他竟不挽留,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宋惜惜端起茶,饮了一口,神色没有任何的变化,“战少欢吗?然后三姑娘信了?”

    “老身让她不要信,但她信,她认为……”老夫人实是有些难以启齿,犹豫了好久都没说出口。

    宋惜惜放下茶杯,凤眸微挑地替她说:“她认为战北望那样既威武又俊美的将军,没有女子不爱,尤其我还曾是他的夫人,夫人深爱自己的夫婿,理所当然,不可能忘情得这样快,而且我们还曾一起上过战场的,只不过是北冥王身份贵重,我嫁给北冥王便能扬眉吐气,让战北望后悔,是不是这样?”

    平西伯老夫人瞠目结舌,半晌,喃喃地道:“你莫非是在我们府中听着她说话的?怎地几乎一模一样?”

    宋惜惜看着她,“老夫人,请转告三姑娘,没有爱过,自然就不需忘情,告辞!”

    第315章

    小财迷

    离开了茶馆,宋惜惜真是气笑了。

    这王清如是什么脑子?竟然信了战少欢的话。

    战少欢为何这样编排她,她很明白,那日慧太妃的赏雪宴里发生过什么事,她后来也是清楚的。

    战少欢看上谢如墨了,想当谢如墨的侧妃。

    她这样跟王清如说,王清如若是上门来闹,这样的话让谢如墨听了去,谢如墨信以为真的话,自然就会冷落她,或者嫌弃她。

    至少,她可以肯定战少欢是这么认为的。

    而王清如的性情说好听点是直率,不好听的是鲁莽,容易被人影响,容易被煽动。

    看来,将军府要找一位真正可以掌家的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啊。

    而且,以王清如和易昉的性子,她们之间日后会闹成如何几乎可以预想得到。

    那日她本着不想结怨或者有什么误会的情况下,选择见一面且大部分都坦诚相告,只不过后来洞悉王清如的心思,才没把话说得太透。

    如果她信了战少欢的话,那就尽管信吧。

    只要不闹到她跟前来,随她去。

    在回去的马车上,宝珠愤愤不平,因为隔着一扇门也能听到她们的对话。

    她气得粉脸寒霜,道:"战家的人是不是有什么病?都和离这么久了还要来沾边,咱们跟那边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战少欢什么恶毒心思,还以为旁人不晓得吗?她就是想嫁给王爷当侧妃。"

    宋惜惜点了一下她的俏鼻,“我都不生气,你生什么气?气坏自己不值当。”

    “姑娘怎么能不生气?姑娘分明是最爱生气的。”宝珠有些难受,“以前在梅山,谁得罪了您,哪怕是乱嚼舌根子,您都要打上门去的。”

    说起梅山,宋惜惜是真不开心了。

    师父不来,他们都不来。

    眉宇间笼了郁闷,“以前是以前,以前无忧无虑,凡事有人护着,有人兜底,现在连师父都不管我了,我还这么任性,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瑞儿我还管不管了?”

    宝珠知晓姑娘为此事难受,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打开盒子,“您看,这是沈大师兄给您的嫁妆,您瞧好……重,呃贵重,最重要的是心意贵重。”

    她哎了一声,又把盒子盖上,这镯子重是重,但是老气也是真老气,这样的款式,老太太带着太沉,姑娘带着太俗。

    怎么沈大师兄要给姑娘添妆,也不买些时兴好看的款?这样至少姑娘知道他是用了心去挑,哪怕不能出席婚礼,也会高兴许多。

    宋惜惜看到那个金镯子都想哭出来。

    “罢了,我拿了师兄那么多的画,而且前些天卖画的银子他全部给了我,银子也是嫁妆的一部分,银子好,最实用。”

    宋惜惜自我安慰地说。

    宝珠的点头如捣蒜,“姑娘这话,奴婢是再赞同不过的,什么金银珠宝名贵首饰,哪里有银子来得实在啊?”

    她说着,掏出自己的钱袋子,数了起来,“这几个月的月钱都没花掉,回头放小柜子里存着,到明年年中,便可以去换银锭了。”

    说完,喜滋滋地笑了。

    宋惜惜笑骂了句,“小财迷。”

    第316章

    步入大婚前

    府中已经开始准备酒席了,因着府中的人不够,宋太公叫族中子弟们过来帮忙,且带来了家奴。

    高门贵户里嫁女办酒,没有说当天才办的,都会提前一天请族中的人吃,然后再办三天的流水席,让百姓过来沾沾喜气。

    因是二嫁,所以宋惜惜就没有再请好命婆过来梳头了,到时候让妙仪阁的娘子给她梳便是。

    或许是因为师父他们不来了,宋惜惜对出嫁之前的仪式也没有太重视。

    不是她不重视嫁给谢如墨,婚后她必定恪守为人娘子的本分,该是她管的事,她都会管,内宅之事不会让谢如墨分心。

    只是,她要嫁的夫婿再好,但没有娘家人在,她始终高兴不起来,自然,也没有像之前嫁给战北望的时候那样不舍,不会鼻子酸楚落泪,舍不得家人。

    看着姑娘待嫁之前还如此情绪低落,宝珠心里也难受,找梁嬷嬷道:“嬷嬷,您看要不要找个戏班子,反正国公府有戏园子,让姑娘点几场戏看看,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

    梁嬷嬷想了想,道:“这么着急,不知道能否请到,你尽管叫福伯去问问。”

    宝珠去找到福伯,说了请戏班的事。

    陈福道:“今日便去请丰庆班了,但是被平西伯府请了去。”

    丰庆班是京城最好的戏班了,他们的戏唱得好,尤其唱的游龙戏凤最是出色。

    “那没有庆丰班,请别的行不行?毕竟宋族也这么多人来帮忙,让大家闲暇之余去看看戏也好。”

    陈福道:“行,我派人去请,除了庆丰班,有个叫乐鱼班也不错。”

    “乐鱼班?这名字听着怪怪的。”

    “管他名字怪不怪,唱的戏好听就是了,”陈福顿了顿,“不过,听说这乐鱼班唱得还可以,就是故事有些……嗯标新立异吧,很多人都说没听过这样的戏。”

    “是么?那就唱些喜庆的,咱不是办喜事么?你去请一请,然后让姑娘点曲目。”

    “行吧,迎亲是定在明日的傍晚,今日和明日便叫姑娘高兴高兴,不高兴的话也分心分心,别想着她师父没来的事,心里堵。”

    宝珠道:“那您快去请,眼下是年关了,估计各家也要办宴席,就怕请了去。”

    “行,我跑一趟,你去陪着姑娘吧。”陈福说着便带着护卫出门去了。

    如今流水席已经是在外头办起来了,他也是忙得抽不开身,如果不是为着姑娘高兴,他也不会出门去找戏班子。

    好在宋太公一声令下,宋族的人纷纷出动帮忙,宋族里有心的人还是比较多,这让陈福很是欣慰也十分感恩。

    乐鱼班还没接到单子,所以陈福很顺利地就把他们请来了。

    不管嫁女宴席办得是否盛大,但是国公府里要有足够的热闹。

    请了戏班回来,族中女眷们便拉着宋惜惜去看戏。

    明日大婚,本来今日嫁妆便要抬过去了,但因为今日的吉时在晚上,不宜晚上抬嫁妆,便干脆等明日出嫁的时候之前,先抬嫁妆过去。

    听闻平西伯府也是如此,等出嫁那日再抬嫁妆,听闻嫁妆还不少,当初从方家取回来的那些嫁妆,如今全部都要抬过去将军府,平西伯府又给添了不少。

    自然,这是要抬起她自己的身份,也要给将军府增光。

    陈福去检查了一下嫁妆,见都贴了大红喜字,妥妥当当地停放着,这才放心。

    这几日,谢如墨都没来过,自然是因为大婚在即,他们不好再相见。

    但北冥王府是真真的热闹,除了流水席,还搭建了粥棚,施粥三个月。

    第317章

    人生不如戏

    宋惜惜陪着族中伯娘叔娘和一群姐妹们去看戏,瑞儿也想去,以前他当乞丐的时候,偷溜去过戏园子里乞讨,看戏看得津津入味的时候被人发现,打了一顿扔出去。

    这一次他名正言顺地坐在椅子上看,不担心被人赶了,以前的那段苦日子,让他格外珍惜如今拥有的一切。

    唱戏的锣鼓声响起,气氛烘托起来,宋惜惜能感受到办喜事的喜庆,心情跟着好转些。

    总归,日子是要一步步往前走,不管如何,还有瑞儿在她的身边。

    宋惜惜看了戏目,因以前不爱看戏,所以也不是很懂得,便交给宋世安的娘子点,她们喜欢听戏,也知道哪些戏适合办喜事时候唱的。

    宋娘子点了一出叫《喜结良缘》的戏,这戏好不好看另说,但十分应景。

    男主角是武将,爱上了一位官家千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互相钟情,于是他们成亲了。

    成亲不久男主角便出征沙场,一去便是三年,夫人在家掌着中馈,照顾公婆,其中自然也有许多辛酸,男主角在战场也几番历经生死。

    最终男主角凯旋归朝,得封侯爵之位。

    封爵当天,他宴请宾客,执着夫人的手热泪盈眶地跟诸位宾客说娘子的不易与他的感恩,他说娶得娘子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结局嘛,自然就是大团圆的。

    这出戏唱到一半的时候,宋娘子就知道自己点错了,但没有中途叫停的道理只得硬着头皮看下去,时不时看向宋惜惜,唯恐她看了心里难受。

    而所有人都是沉默地看完了整场戏,到最后花旦小生出来谢幕的时候,还是宋惜先带头给的掌声和打赏,其他人才跟着给了掌声。

    宋娘子轻声对宋惜惜道:“这戏我原先不曾看过,不知道是这样的,你别放在心上,也别恼婶子。”

    宋惜惜笑着说:“婶婶,这戏挺好看的,而且结局也好。”

    宋娘子见她丝毫真的不难过,也宽心了些,“是啊,本该是这样的结局,但凡是个有良心的,也该知道娘子的艰辛,但偏生有些没良心的……既是没良心,那就想也不要想,以后天天都是好日子。”

    大家也都上来祝福,讨个意头。

    因唱了这出戏,大家便没了看戏的心情,都说去看看嫁妆。

    宋族这边是添了不少嫁妆过来的,虽说都是锦缎家具之类的居多,但一抬一抬的送过来,到时候再抬往王府,都是面子。

    金银首饰也是有的,金镯子金戒指的不少,款式也好看,比大师兄的那个沉甸甸的大金镯子好看得多。

    宋惜惜已经没半点气恼了,毕竟知道是自己有错在先,而且大师兄和二师姐已经帮了她很多,她如果再心怀不满就是不懂事,人心不足。

    之前的情绪不快,是因着一直在梅山被宠着,私以为师门除师叔之外的所有人都会宠她一辈子。

    是她没有好好经营和师门的感情,怨得了谁?

    北冥王府也是热闹非凡,主打就是一个盛大。

    他们是昨天便开始吃宴席,但凡是受邀的宾客都可以过来吃三天。

    谢如墨的心情说不出的急切,总觉得这一刻一刻的过得尤其慢,真慢,真慢啊,从辰时到午时,仿佛是过了一年,从午时到傍晚,又过了一年。

    他脑子时刻都在盘算,要以什么借口去一趟国公府呢?他已是好多天没见惜惜了。

    但钦天监正被礼部拉了过来监督,监正说这几日不宜见面,所以他寻不到借口出去。

    表面平静,内心有千百只蚂蚁在蛄蛹,裹挟他往国公府蛄蛹。

    趁着天色已晚,他一脚踏出了王府大门,却被于今先生拦了个正着。

    第318章

    想去国公府看一眼

    于先生脸上毫无表情,只下令侍卫,“来人,把王爷送回去招待宾客,直至明日傍晚迎亲,方可出门,若王爷在这之前出了门,所有侍卫扣俸禄三个月。”

    有于先生这句话,侍卫们一个个如狼似虎地盯着谢如墨的双脚,一步步地逼着他后退,退,退,退!

    谢如墨翻了个白眼,“一个个想做什么啊?本王方才招待宾客喝多了,想出去吹吹风醒醒酒。”

    于先生再传令,“来人,给王爷上一桶醒酒汤!”

    一桶……谢如墨气愤地瞪着他,但于先生铁石心肠,就算他一双招子要剜人,于先生也是铁桶不进的。

    忙得像陀螺似的路总管小跑过来,大冷天的都忙出汗来了,拿了手帕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抱怨道:“唉,爷啊,您就让人省点心行不行?哪里有明日便成亲了,今日还巴巴跑去女方家里的?这说出去要贻笑大方的知道不啦?”

    “行行行,别啰嗦了。”谢如墨没好气地摆手,“本王回去和李德槐多喝两杯,这老小子来吃两顿了,顿顿人家都散了,就他在喝。”

    “哎呀,不能这样说啊,小点声,李尚书来是给面子。”路总管很想把王爷的嘴巴封起来,素来沉稳的王爷,这几日像是换了张嘴似的,说出来的话净是得罪人的。

    谢如墨居高临下地瞪了他一眼,大步进去了,陪客人去!

    慧太妃则招呼女眷,儿子娶妻,她是真出尽了风头,一天换五六身衣裳,头面也换了好几副。

    在宫里,就算再招摇也就那太妃们看看了,或者去太后宫里,等着嫔妃过来请安的时候,摆摆架子。

    但是离了宫可就不一样了,多少内外命妇,多少世家宗妇,多少官员夫人,光这两天宴客,她认得还不到三成呢。

    看着她们一个个在自己面前低眉顺眼,慧太妃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今新妇还没进门,她打算进了门之后也得宴客,摆一摆她当婆婆的威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